6次化療,25次放療,媽媽挺過乳腺癌治療

2020-12-04 癌度船長

#乳腺#

七月,正值青島的盛夏。

我們一家最喜歡去海邊散步,夜晚來點海鮮啤酒,聊聊天,吹吹海風。

然而,不曾想一場變故悄然發生。

01

七月上旬,我媽無意中發現左乳有一個包塊散不掉,還伴隨著溢乳症狀,但我都已經28了,她也早就過了哺乳期,所以這個症狀讓我和我爸很擔憂。

但我媽就像個沒事人一樣,一催她檢查,就說什麼「乳腺增生那麼都年,半年前單位組織體檢也沒答問題,一點點硬塊沒事的。」

17號,我們父女倆帶著我媽在本地三甲醫院彩超檢查,結果顯示BI-RADS分級4a級。

19號我們又去了省立醫院的專家門診,檢查結果與之前一致,醫生說很有可能是乳腺癌,但還需要做活檢進一步確認。

在進行初步檢查後,24號媽媽進行手術活檢。

我爸心寬,還勸說我媽沒什麼事應該是個小問題。

但送我媽進了手術室後,爸爸卻繃不住眼圈紅了,說:「你媽估計是乳腺癌,醫生接診過那麼多乳腺疾病,對照著彩超報告和實際情況就可以判斷出來。」

我從來沒想過會讓你媽,受那麼大的罪,也從來沒想過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們家。

手術開始後40分鐘左右,醫生告知我們冰凍病理結果——乳腺浸潤性癌

那一刻,全家人都懵了。

屬於我們家的幸福時光,結束了。

02

拿到活檢結果後,醫生徵求意見看是保乳還是全切,我媽選擇了全切。

幾個小時的手術,醫生切除了乳房和腋窩腋下淋巴結。把我媽從全麻中喚醒後,告知我們六小時內需要保持清醒狀態。

當時從手術出來,我媽身上裹著一層層厚厚紗布,有些低燒,情緒顯然不是很好。

換做誰經歷這麼一劫,心情能好呢?

而我依舊很懵,大腦一片空白,機械的處理著事情。

害怕失去媽媽。

我告訴自己,我得挺住。

術後,我不時開導我媽乳腺癌是預後良好的疾病,放寬心態,不要急躁。空閒時間,我去看了一些乳腺癌的書,希望能照顧好她。

這時,醫生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乳腺浸潤性癌是預後較好的一種,後續不用進行靶向治療,傷口癒合後就可以回家休養」。壞消息是「腋下淋巴結有兩枚轉移,有必要接受化療」

主治醫生說:「按照以前的治療標準來看,淋巴結轉移三枚或三枚以上的必須要放療,你母親的情況在可放可不放之間,得徵求病人和家屬的意見。」

03

「不想在醫院待下去了,再說化療還要掉頭髮,不是很想化療。」聽著媽媽的話,我內心也很糾結。

於是,我們輾轉了省內幾家比較知名的醫院諮詢了醫生,最終在一家專業的腫瘤醫院得到了一定要放療的結果。

我和我爸只能勸解她治療都走到這一步了,還是讓心裡踏實些才好,我媽就老老實實留下接受化療和放療了。

放化療過程,我媽真的太受罪了。

6次化療,25次放療。

一向食慾很好的人,最後變得身體乏力,口乾舌燥,口腔潰瘍,嘔吐噁心一直伴隨著她,白細胞一再走低。

頭髮逐漸脫落,「天天掉發煩,沒了,反而自在」,她還這樣寬慰自己。甚至,在第二次化療回家後所幸就剃光了頭髮,「只要人健康,以後頭髮還能長出來」。

好在經過一年多的治療,我媽的病情逐漸好轉,又變得愛說話了。

但還有更大的挑戰在等待著——運動能力恢復鍛鍊。

由於我媽的腋下淋巴結全部切除,手臂運動神經一定程度受損,醫生說如果不做鍛鍊有可能胳膊都會抬不起來,生活不能自理,手術後需要堅持做復健運動。

儘管帶著傷口,但我堅持讓她自己吃飯、梳頭髮等,還查資料給她畫了一套體操。我和我爸也經常陪她在走廊一圈一圈運動,逐漸恢復手臂的運動能力。

我始終相信那句話——不放棄希望就是最大的良藥。

04

我一直以為癌症是絕症,無藥可醫。

我們家是一個普通的家庭,日子一直非常平淡。檢查結果懷疑是癌的時候,我自己的內心確實很崩潰。

我們誰都不了解乳腺癌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去治療……一個「癌"字,就足以使人絕望了。

後面的治療過程,化療更是在生理和心理上反覆折磨人。

但經歷過這一切後,我覺得的人的恐懼可能大多來源於無知。

事實上,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卻也是全球治癒率最高的癌症。

在中國城市地區乳腺癌5年的生存率已經達到80%以上,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已經到達約97%,治癒後患者的壽命和正常人並無明顯差別,一些發達國家甚至把乳腺癌列為慢性疾病。

我常常和我媽聊這些,苦中作樂,一起感謝上天幸好不是別的癌症。

其實,在我媽患癌後,我時不時會想這病是不是與生活方式和心態有關係。

我媽脾氣並不是很好,雖說生氣來的快去的也快,但心中鬱結消散不掉的就堆積到胸部。

後來治療這病的過程中,我們也常常開導她,給她寬心,告訴她情緒良好治療效果才更好。

各位病友,一旦確診為乳腺癌,一定不要相信不手術、不化療中醫針灸也能治好的謊言,要好好配合醫生的治療,多去全國各地的醫院問問。

我始終堅信,就算上天給你一張壞牌,也不等於判了死刑,可能是給你個機會讓你重生的開始。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這一程,我重新審視了親情和幸福,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命。

相關焦點

  • 放療30次與25次區別
    核心提示:放療30次與25次區別是?乳腺癌的患者復發是很經常的,因為患者進行手術切除是只能切除掉一些可以看見的病灶,而對於那些血液中殘留的癌細胞。是無法切除的,所以一般是建議在手術完之後再輔助進行放療,放療30次與25次區別是什麼呢?這是很多患者都有的疑問。
  • 三陰性乳腺癌只能化療?這些治療手段指日可待
    三陰性乳腺癌(TNBC),醫生聽聞這個診斷,幾乎都會皺眉,相比其他亞型,它的治療手段較少,化療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這種特殊亞型,因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這三個靶點均為陰性表達,讓醫生無從下手。
  • 放療和化療有什麼區別 放療和化療有哪些不同
    化療與放療有什麼區別?估計絕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吧,並且對放療與化療的副作用也是知之甚少,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些放療和化療有什麼的區別吧,看看放療和化療有哪些不同。放療和化療都是臨床上治療腫瘤疾病的常見治療方法。兩者的主要區別就是治療的方法不同,化療主要是靜脈輸入化學藥物,控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 乳腺癌術後為什麼還要輔助化療,化療副作用大怎麼辦?
    乳腺癌術後輔助化療的意義     Halsted和Mayer在19世紀末首創的乳腺癌根zhi術,使以往混亂的乳腺癌治療規範化,成為公認的乳腺癌標準治療模式。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Fisher在經過大量動物實驗和臨床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與Halsted理論完全不同的觀點,即乳腺癌開始就是第一種全身性疾病,身體的其他部位已經存在微小病灶。Fisher理論的提出是乳腺癌治療史上的裡程碑,奠定了輔助化療的理論基礎。使乳腺癌的治療模式由原來的單一局部治療發展成局部與全身治療相結合。
  • 33歲壯年查出鼻咽癌,已經歷6次化療!呼籲:這些症狀別當作鼻炎
    ,卻等來腫瘤復發 住院後,阿義先後進行了6次化療,行GP方案,即吉西他濱1.6g d1、8+ 順鉑40mg d1-3,同步行卡瑞麗珠單抗200mg d1免疫治療。 今年3月開始,醫生為其實施姑息性放療(PGTVnx 70Gy/31F,PGTVnd 70Gy/31F,PCTV1 60Gy/31F,PCTV2 50Gy/31F) ,同步口服替吉奧膠囊50mg bid d1-18化療,按療程行卡瑞麗珠單抗免疫治療。
  • 化療嚴重還是放療嚴重?分析一下放療和化療的區別,你就知道了
    當然對於放化療的治療過程中患者都會出現一系列的治療反應,不同的治療反應也是有輕有重,那麼到底是化療嚴重還是放療嚴重呢?今天我們就通過放療和化療的區別來分析一下哪個更嚴重!區別一:治療形式不同有人將放療和化療分為「外」和「內」。
  • 放療和化療傻傻分不清楚?6大區別,你或許應該了解下
    當前,癌症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在這些治療方法中,放療和化療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甚至無可取代。放療和化療的區別有哪些?很多人都容易「犯迷糊」。由於放療和化療只有一字之差,所以在很多時候,有一些人都會對化療和放療傻傻分不清楚,不是誤認為二者是一種治療方法,就是容易張冠李戴。其實放療和化療的區別有很多,具體可總結為以下這6大區別,你或許應該了解下,不妨看看。如果你看完以下這些內容,相信你很容易就能將二者區分開來。
  • 放療和化療治療癌症好嗎?聽聽專家的客觀意見
    眾所周知,患上了癌症之後,如果是早期,治療也許會有一定的效果,病情也能得到控制,但如果到了晚期,想要治好則是很難的。目前來說,治療癌症常用的方法就是手術、放療和化療。但是,放療化療真的能治好癌症嗎? 病人是否放療或化療是要綜合考慮的,要根據腫瘤的部位、術後的病理、身體狀態、分期等等來決定的。
  • 放療一次多少錢 放療和化療有何區別
    以鼻咽癌為例,鼻咽癌一個療程需要做35-37次放療,一周5次,時間為9周左右。因此,鼻咽癌的放療費用大概是幾千元。放療一次的費用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我們花錢要花得值得,而不是白花。為了保證放療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在放療前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接受治療,同時要注意飲食,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的迎接治療。
  • 膀胱癌放療30次與25次區別有什麼?西醫的說辭你會信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治療膀胱癌的方法和手段越來越先進,不僅可以保留患者體內的某些組織和器官,而且還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特別是通過發射性治療,患者的膀胱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而且患者的病情也可以得到一定控制。膀胱癌的放療包括根治性放療、輔助性放療以及姑息性放療。下面主要講講在治療膀胱癌過程中需要放療次數。在膀胱外用發射性照射的方法就是根治性放療,主要有常規、三角形以及調強適形三種。
  • 乳腺癌轉移灶為啥要做二次活檢?
    乳腺癌轉移灶進行二次活檢有啥意義?哪些人群尤其需要?看完這篇就明白了!作為一名乳腺科醫生,以下場景你一定不陌生:當你給一名乳腺癌轉移的患者開出穿刺活檢的病理檢查並解釋說:「檢查是為了確定激素受體以及HER2狀態表達,因為可能與原發腫瘤表達不一致」。
  • 六大影響乳腺癌治療效果的誤區,快來看看你中了嗎?|乳腺癌|內分泌|...
    作為患者和家屬面對病情需要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要一味地追求及早手術,應聽從醫生的建議,按照腫瘤治療的科學治療原則,進行包括化療、放療、靶向、內分泌等一系列治療,爭取起到最好的治療效果。而對於那些符合保乳手術指徵的I、Ⅱ期乳腺癌患者來說,保乳和全切的生存獲益和安全性是一致的。保乳手術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被反覆驗證是安全而有效的。但保乳手術多數需配合放療,有人會因此而懼怕,實際上現在放療技術的副作用遠沒有想像中大,可能在近期會產生一些皮膚等方面的副反應,在控制好肺部、心臟等器官照射劑量後,遠期幾乎沒有影響。
  • 中國晚期乳腺癌規範診療指南(2020版)|乳腺癌|抑制劑|內分泌|診療|...
    對於既往疾病晚期階段內分泌治療有效的患者(腫瘤出現進展時間或無進展生存時間≥6個月),無論患者是否絕經,後續內分泌治療仍然有可能控制腫瘤,疾病進展後可以換用不同作用機制的其他內分泌藥物治療。連續晚期三線內分泌治療失敗通常提示內分泌耐藥,應該換用化療藥物治療。在內分泌治療期間,應每2~3個月評估1次療效,疾病未進展患者應繼續維持原方案治療。
  • 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的研究進展
    因為TNBC缺乏在其他類型的乳腺癌中表達的靶向受體,所以治療這種侵襲類型的乳腺癌是具有挑戰性的。常規化療仍然是早期和晚期TNBC患者的主要治療選擇,基於蒽環類和紫杉烷的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據報導,在過去的幾年裡,用含鉑和釕的藥物進行新輔助化療對部分化療敏感的TNBC患者產生了治療效果。
  • 癌症都逃不開化療?偏偏此類患者幾乎不用化療也能好!
    原先認為乳腺癌是一種病,現在認為是一組病——微管A型(Luminal a)、微管B型(Luminal b)、HER-2(陽性)過表達、基底樣型(三陰乳腺癌),共四類;不同疾病類型,治療方式也有所區別。 本期,通過分享一例Luminal A的案例,希望對乳腺癌患者的治療策略和方向選擇上有所幫助。
  • Angew.含硒納米藥物在癌症免疫治療、放療和化療聯合治療中的應用
    共104家會員企業在賣,看一看吧 導讀 近日,清華大學的許華平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系列含硒納米藥物,將癌症免疫治療與化療、放療相結合,顯著提高了免疫治療的抗腫瘤活性,為癌症聯合療法的設計提供了新的策略。
  • 媽媽患上乳腺癌,23歲女兒也遺傳了突變基因,該怎麼辦?
    通過新輔助化療方案縮小腫塊後,趙主任為她做了保乳手術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後病理診斷為三陰性乳腺癌,之後又進行了半年強化治療,每3個月一次定期複查,持續至今。「對於這類攜帶有害突變基因的年輕女性,建議18歲後開始乳房自檢,25歲後開始核磁共振檢查,30歲後加做鉬靶檢查,35歲前完成生育。」趙主任解釋,「目前可通過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在胚胎移植前進行遺傳基因檢測,剔除攜帶有害基因的胚胎,可阻斷有害基因的進一步遺傳。」
  •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二三事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根據國內最新的癌症數據統計,截止2014年,它已經躍居為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 所幸的是,相較於很多惡性腫瘤,乳腺癌患者的預後較好,尤其是早期乳腺癌患者,如果能接受系統規範的治療,甚至可以追求治癒。乳腺癌的治療手段繁多,包括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等。
  • 李宗偉33次質子治療,花費近千萬!中國癌症患者究竟有多缺錢?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官方消息,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李宗偉身上的癌細胞全部消除。在回憶抗癌辛酸時,李宗偉向媒體透露,自己一共進行了33次質子治療,每次25分鐘,治療費用共924萬人民幣,近1000萬。早期癌症,兩個多月治療,近千萬花費……對於癌症患者而言,可怕的除了患癌,還有「財務困境」。
  • 化療一次多少錢?化療醫保可以報銷嗎
    是不是咱們普通老闆姓能用的起的,其實在治療費用上靶向治療的費用一直很高,但是對於化療的費用,不同病症的化療價格不一,這根據化療所使用的藥物以及化療療程而定而定,通常來說化療藥物不是單一的,費用也在千元到萬元不等。病因不同化療的費用也是不同的白血病化療一個療程要5到6天。費用2000到幾萬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