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轉移灶為啥要做二次活檢?

2020-12-05 瀟湘名醫

乳腺癌轉移灶進行二次活檢有啥意義?哪些人群尤其需要?看完這篇就明白了!

作為一名乳腺科醫生,以下場景你一定不陌生:

當你給一名乳腺癌轉移的患者開出穿刺活檢的病理檢查並解釋說:「檢查是為了確定激素受體以及HER2狀態表達,因為可能與原發腫瘤表達不一致」。患者的連環追問就排山倒海地來了:「醫生我為什麼又要做穿刺活檢?上次不是檢查過了嗎?這些受體狀態表達還會變化嗎?你是不是在騙我?那我的治療方案會不會變化呢?效果好不好?我檢查出來要是表達沒有變化呢?我能不能不做這個活檢呢?」

患者連環問,醫生難回答?下面這個研究也許能幫到你!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利用全國多中心晚期乳腺癌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數據(NCT03047889),對乳腺癌轉移病灶的受體狀態轉變的現狀以及其生存結局進行了分析。該研究於7月23日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近期,我們也邀請到了徐兵河教授為廣大臨床醫生詳解此項研究的主要結果和臨床意義。

文獻截圖

該研究納入了3295名乳腺癌患者,其中48%(1583名)患者因腫瘤轉移而重新接受了活檢並檢查了受體狀態,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

近4成乳腺癌患者會發生受體狀態轉變,影響重大

研究者將受體狀態轉變分為4個類型:始終陽性(+)、由陽(+)轉陰(-)、由陰(-)轉陽(+)以及始終陰性(-)。結果發現:37.7%的乳腺癌患者轉移病灶的受體狀態與原發腫瘤不一致。

徐兵河教授解讀:我們這個研究還是非常有臨床實際意義的,從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到三大受體:ER、PR、HER2轉移灶與原發病灶的不一致率為37.7%。這種轉化對臨床上治療的選擇和患者的預後都有一定影響。因此對於乳腺癌患者的轉移灶進行再次活檢,了解受體的變化,對於指導臨床實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

PR陽性與接受輔助性內分泌治療的患者更容易發生轉移病灶受體狀態表達不一致,更需要二次活檢

在進行了多因素分析後,結果提示:PR陽性患者的受體狀態不一致率顯著高於PR陰性的患者(HR 1.71,95% CI 1.19-2.47,P=0.004),而接受輔助性內分泌治療的患者不一致率顯著高於未接受過該治療的患者(HR 1.44,95% CI 1.04-1.99,P=0.030)。因此此類患者更要注意轉移病灶受體狀態轉變!

徐兵河教授解讀:從理論上來說,我們應該對所有的轉移灶的二次活檢率達到百分之百,但是在臨床上是不可能的。比如患者可能不願意活檢,活檢還需要外科醫生病理科醫生的協助;再說有些腫瘤部位,比如長在深處或者靠近大血管,都不太適合活檢。

我們不要求100%患者活檢,但是激素受體陽性、既往做過內分泌治療的患者發生受體轉換的比例特別高。因此,根據我們研究發現的受體容易轉變的特點,總結臨床經驗,對重點患者進行二次活檢。

此外還有幾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

1.有些患者的無病生存期比較長,DFS(無疾病生存期)大於2年,受體可能發生轉換,需要二次活檢。

2.有些患者既往是HR陽性,內分泌治療開始有效,後來怎麼換藥效果都不好,除了耐藥以外也要考慮受體狀態轉變。

3.有些患者HER2表達陽性,剛開始抗HER2治療效果好但後續不佳,除了耐藥以外同樣也要考慮受體狀態轉變。

-3-

激素受體狀態轉變不影響內分泌治療效果

研究人員進一步對激素受體(HR)狀態轉變是否影響內分泌治療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究。結果表明:一線治療中,HR始終陽性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與轉移後HR狀態轉變的患者相比沒有統計學差異(P=0.1854)。二線治療中也有相似的情況(P=0.9706)。也就是說HR狀態的轉變不影響內分泌治療的有效性。

-4-

受體狀態有變化,治療方案跟著變

分別有7.4%和27.3%的HR轉陽的乳腺癌患者,將內分泌治療作為一線和二線治療。81%的轉移後HR表達轉陰的患者將化療作為一線治療。76%HER2受體轉陽的患者在一線和二線治療基礎方案上增加了抗HER2的靶向治療。

徐兵河教授解讀:我們臨床上遇到一個患者,原發灶ER、PR、HER2都是陽性,一開始治療效果好,後來治療效果不好,對肝轉移灶進行二次活檢時發現,原本ER、PR 70%-80%的高表達降低到只有5%,HER2表達也轉為陰性。因此需要根據受體狀態的轉變調整治療方案。

-5-

不同受體狀態轉變患者的生存預後

在調整了潛在混雜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受體轉變患者與不轉變患者有以下明顯差異:

ER狀態發生轉變的患者的DFS顯著優於ER狀態始終陰性的患者(P<0.0001)(圖2)。PR狀態發生轉變的患者的DFS顯著優於PR狀態始終陰性的患者(P=0.0005),但顯著差於PR狀態始終陽性的患者 (P=0.0001);PR狀態發生轉變的患者的OS比PR始終陰性或者始終陽性的患者都差(P=0.0316;P=0.0536)(圖3)。HER2轉變患者的DFS顯著優於始終陽性的患者(P

圖2.基於不同ER狀態患者的DFS

圖3.基於不同PR狀態患者的DFS(左)/OS(右)

圖4.基於不同HER2狀態患者的DFS

對於這項研究的特點,徐兵河教授談到:

關於乳腺癌受體狀態的轉變,國外有很多類似的研究,但是都是比較小樣本的回顧性研究,和臨床真實情況差別還是比較大,我們也很難用前瞻性大樣本研究確定受體轉變的比例。因此,我們在全國7個大區21家醫院做了一個大樣本的流行病學研究,共納入了3295例患者,結果發現受體不一致率為37.7%。

同時我們的研究也分析了影響受體轉化的因素,能夠根據這些因素去判斷患者是不是需要做二次活檢,這個也有很重要的意義,也是既往研究沒有報導過的。此外,國外既往研究也很少對患者治療和預後的影響進行報導。

總之,我們的研究是迄今為止關於乳腺癌受體轉換最大樣本量的研究,能夠反映中國臨床的真實情況,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接下來,我們為您分享2個有關乳腺癌受體狀態轉變的真實案例,請看下文:

病例一

韓國學者在2015年曾經分享過一名38歲的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在後期皮膚轉移灶中發現ER狀態表達轉為陽性,調整治療方案後,疾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患者情況:

女性,38歲。

▍診療經過:

2011年7月:患者乳腺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右乳腺上象限中有一個直徑為4.0 cm的結節性腫塊,在右腋窩區域有多個腫大的淋巴結。病理檢查發現浸潤性導管癌低分化;ER、PR和HER2表達均為陰性。患者被診斷為TNBC (cT2N3M0)。治療方案:三周期多西他賽聯合表柔比星的新輔助化療。治療後患者達到部分緩解(PR)。

2011年11月:患者接受改良的根治性乳房切除術。免疫組織化學(IHC)分析顯示ER,PR和HER2呈陰性染色。治療方案:三周期的多西他賽聯合表柔比星的新輔助化療以及右胸壁和局部淋巴管的輔助放療。

2012年9月:淋巴結轉移,病理檢查顯示ER、PR和HER2表達與先前一致。治療方案:六周期的多西他賽聯合順鉑的姑息化療。

2013年3月:乳房MRI顯示右胸壁皮膚增強,厚度均勻。病理檢查提示:浸潤性導管癌伴瀰漫性淋巴管浸潤,ER表達陽性,PR和HER2表達陰性。治療方案:三周期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動劑聯合他莫昔芬 (每天20 mg )。隨訪乳房MRI顯示病情穩定。

圖5.ER免疫組化染色陽性

病例二

匈牙利學者在《英國醫學雜誌》上分享了一名32歲的TNBC患者,五線化療後,胸骨上的新轉移灶病理檢查提示:ER、PR狀態表達陰性,但HER2狀態表達轉陽;七線化療後,顱腦CT顯示對側額葉有新轉移,為了確定治療方案,研究者對患者顱內的腫瘤組織進行再次活檢,顯示HER2再次呈未擴增狀態。

▍患者情況:

女性,32歲。

▍診療經過:

2010年7月患者首次就診,超聲檢查(USG)和磁共振成像(MRI)顯示雙側多灶性腫瘤,右乳分別位於6點和8點有8×7 mm和7×4 mm結節以及左乳5點鐘有8×5 mm腫瘤。行雙側乳房切除術和前哨淋巴結活檢,病理檢查顯示雙側3級浸潤性乳腺癌(無特殊類型),通過免疫組織化學(IHC)和螢光原位雜交(FISH)顯示ER、PR和HER2表達為陰性。診斷為TNBC[pmT1b N0(sn)cM0]。患者疾病不斷進展,共進行了八線治療,因篇幅限制,本文只詳解HER2狀態轉變的治療過程。

圖6.患者治療方案進程

2017年5月,患者出現了新的轉移灶:除了胸骨旁,縱隔,肺門和盆腔淋巴結累及之外,還有多處骨轉移和新的肺轉移。患者開始五線化療。同時,從胸骨上方的腫瘤(34x15mm)進行了活檢:顯示ER和PR陰性,但是HER2狀態表達轉陽。

圖7.五線化療後,轉移灶病理檢查結果:FISH檢查證實HER-2基因(紅色)在超過30%的腫瘤細胞中擴增。

2017年7月:根據胸骨腫瘤組織HER2表達陽性的結果,患者開始六線曲妥珠單抗聯合紫杉醇治療。

患者經過七線化療後顱腦CT顯示對側額葉有新轉移。為了確定新的治療方案,研究者對患者的新轉移灶進行了病理檢查,結果提示:HER2再次呈未擴增狀態,於是改為了CMF治療方案。

總結

乳腺癌作為一種高度異質性的癌症,轉移病灶與原發腫瘤的受體狀態不一致十分常見。徐兵河教授團隊的研究發現為臨床治療提供了重大提示:轉移後的二次活檢非常必要,它能夠為正確的治療方案定製提供臨床依據。

關於未來的研究方向,徐兵河教授談到:「未來我們應該對受體轉化開展前瞻性的研究;同時也應該增加機制方面的研究。只有找出機制,才能夠開展更精準的治療,這將有重大的臨床意義。」

因此,下次再碰到患者關於二次活檢的連環追問的時候,你就可以挺起胸膛回答:「轉移病灶受體狀態轉變很常見,做了活檢確定受體表達,我才能給你制定更正確的治療方案!」

專家簡介

徐兵河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博士後導師,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10多項省部級科技獎,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

參考文獻:

[1].Yi ZB, Yu P, Zhang S, et al. Profile and outcome of receptor conversion in breast cancer metastases: a nation-wide multicenter epidemiological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23]. Int J Cancer. 2020;10.1002/ijc.33227. doi:10.1002/ijc.33227

[2].Lee, S. M., Kang, E. J., Kim, J. H., Yun, J. M., Sun, D. S., Ko, Y. H., & Won, H. S. (2015).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at progressed as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skin metastases. The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30(3), 411–414. https://doi.org/10.3904/kjim.2015.30.3.411

[3].Mezei, T., Hajdu, M., Czigléczki, G., Lotz, G., Kocsis, J., Kulka, J., & Horváth, A. (2020). Sterile, abscess-like cerebral lesion during trastuzumab therapy after HER2 status switch in a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BMC cancer, 20(1), 615. https://doi.org/10.1186/s12885-020-07114-7

本文首發:醫學界腫瘤頻道

統稿編輯:宣傳處

中國醫學科學院

腫瘤醫院

【來源: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原發灶「陰」而腦轉移「陽」:乳腺癌HER2表達的時空異質性
    癌細胞通過血道、淋巴道等途徑轉移到腦之後,是否發生了分子改變,能否進行針對性治療都有待探索。HER2原發灶陰性,腦轉移陽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或可從抗HER2治療中獲益,以往這些病人一般都因原發灶的陰性檢測結果而排除了靶向治療。對於HER2陽性乳腺癌,美國FDA已批准了多個靶向藥,包括曲妥珠單抗,拉帕替尼、帕妥珠單抗和TDM1。
  • 癌症術前要活檢,為什麼?手術創傷不可逆,怎麼治?必須要病理!
    癌症治療不同於良性疾病,手術治療對病人往往有很大的創傷,甚至致殘,因此,一般情況下腫瘤手術術前必須明確病理,有些病例術前難以獲取病理診斷,醫生也會在術中切取組織做冰凍切片檢查以定性。 病理診斷為疾病的最終診斷!獲取病理標本的方法也比較多,如切除活檢、切取活檢,穿刺活檢、內鏡活檢等等。
  • 乳腺癌術後,什麼事情讓我們最擔心?復發!哪些症狀出現要警惕?
    乳腺癌術後我們或許還要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等,即使這樣也不能保證腫瘤不復發。復發意味著初次治療失敗,再治療就要困難許多,因此,復發就成了手術後我們最擔心的事情。 復發包括局部復發、遠處轉移。乳腺癌術後,我們要重點監測哪些部位呢?若發現哪些異常情況就必須引起重視呢?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示蹤劑進展
    核心提示: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替代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已成為早期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處理的常規。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在提供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況信息的同時降低上肢淋巴水腫、感覺異常及運動障礙等併發症的發生率。   傳統的示蹤劑核素和藍染料存在一定缺點。
  • [一文讀懂]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示蹤劑大盤點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以淋巴轉移為主要擴散方式,死亡率僅次於肺癌,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手術治療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前哨淋巴結是最先接受腫瘤淋巴匯流的第一站淋巴結,也是最先發生腫瘤轉移的淋巴結。研究人員發現,對其進行活檢,可避免常規腋窩淋巴結清掃,減少手術併發症,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 六大影響乳腺癌治療效果的誤區,快來看看你中了嗎?|乳腺癌|內分泌|...
    目前醫學界已經將乳腺癌視為一種全身性疾病,因為乳腺癌一旦進入浸潤癌階段就有發生全身性轉移的可能,而乳腺癌主要的致命危害也不是局部侵犯,而是全身性轉移。全身性疾病要全身治,大量的醫學事實早已把人們帶入了綜合治療的年代。
  • 乳腺癌根治術是真的「除根」了嗎?避免復發,有哪些事情要注意?
    在改良根治術的基礎上,加之病理檢測、放化療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保乳手術、前哨淋巴結活檢術等,同樣情況下生存時間與根治術不差上下,但這些術式對手術適應症、醫生技術要求都更高一些。根據月經情況、復發風險(年齡、淋巴結轉移、組織分級)選擇卵巢功能抑制劑、抗雌激素類藥物、芳香化酶抑制劑等治療。
  • 6次化療,25次放療,媽媽挺過乳腺癌治療
    19號我們又去了省立醫院的專家門診,檢查結果與之前一致,醫生說很有可能是乳腺癌,但還需要做活檢進一步確認。在進行初步檢查後,24號媽媽進行手術活檢。我爸心寬,還勸說我媽沒什麼事應該是個小問題。壞消息是「腋下淋巴結有兩枚轉移,有必要接受化療」。主治醫生說:「按照以前的治療標準來看,淋巴結轉移三枚或三枚以上的必須要放療,你母親的情況在可放可不放之間,得徵求病人和家屬的意見。」03「不想在醫院待下去了,再說化療還要掉頭髮,不是很想化療。」
  • 預防乳腺癌要做兩件事:
    40歲以上女性  每年做1次乳腺專科檢查  邵逸夫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主任王林波說,女性要養成良好的定期自我檢查習慣,摸一摸自己的乳房有無異常。自我檢查時,如果發現乳頭溢液、乳房好像有溼疹和有很小的結節,都要小心,這些可能都是乳腺癌的先期症狀。
  • 醫療糾紛:未行穿刺活檢誤診骨轉移,並錯誤地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療
    【摘要】被告x醫學院附屬醫院在沒有做全面檢查的情況下,斷定原告為直腸癌術後骨轉移,並在被告核醫學科完成雲克+放射性核素鍶89等綜合治療,後診斷為胸腰椎結核。二〇一九年九月十日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的錯誤診斷及治療行為確實給原告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害。
  • 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例分享及病理有關問題思考
    由於乳腺癌患者絕大多數為女性,因此在對乳腺癌患者做治療決策時,除了考慮患者的生存獲益,還會考慮儘量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由於具有: 將不可手術的乳腺癌降期為可手術乳腺癌; 將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為可保乳的乳腺癌; 獲得體內藥物敏感性的相關信息,從而指導後續治療以期改善患者預後等特點,在乳腺癌的系統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 他高興地說:癌症與我做朋友了,CT發現3個轉移灶 距現在已6年了
    丁老先生6年前被診斷有結腸癌,接受了手術切除,術後病理檢查顯示病變侵犯到腸壁的漿膜層,術中取的11個淋巴結中,3個有轉移。 他接受了化療,但到第二個周期,他就吃不消了。 這時做CT,發現肝內已有3個小轉移灶,醫生勸他繼續接受化療,他拒絕了。 後來他來到醫院住院,接受了超聲引導下冷凍消融治療,消除了肝內轉移灶。
  • 懷疑自己患乳腺癌,需要做什麼檢查?如何積極預防?醫生告訴您
    很多女性朋友懷疑自己乳腺出了問題,常常不知道做什麼檢查好,有的女性朋友甚至害羞不好意思去醫院做檢查,這是萬萬不可的,因為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延誤,影響治療,所以及時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非常重要。一般懷疑乳腺有問題,可以到乳腺外科進行就診,而做哪些檢查,劉醫生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和實用的檢查方法。
  • 摸到淋巴結變大,是乳腺癌轉移嗎?
    」最近摸到我的淋巴結變大了,是轉移了嗎?「近日不少覓友在覓健社區發帖互助提問,術後淋巴結增大是否為乳腺癌復發轉移,甚至因為淋巴結腫大而徹夜難眠,連日趨車到醫院掛號檢查。2019年韓國的科學家發現,淋巴結中富含多種脂質,在富含脂質的淋巴結微環境中,淋巴結轉移性腫瘤細胞優先使用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他們發現將一種臨床上測試的脂肪酸氧化抑制劑治療攜帶乳腺癌的小鼠,幾乎完全抑制了淋巴結轉移。摸到淋巴結,不一定都是轉移正常情況下,體表難以觸摸到淋巴結。但是當機體被感染、患有炎症或癌細胞轉移時,淋巴結就會變大。
  • ...開啟CSCO年會下個金色二十年】專場衛星會譜寫乳腺癌基因檢測...
    全國腫瘤著名專家,復旦大學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胡夕春教授同樣蒞臨現場,進行交流和現場點評。胡夕春教授指出,「在精準治療領域,cfDNA、CTC的檢測非常有意義,一個復發轉移的病人,尤其是乳腺癌為延長患者壽命,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只靠腫瘤的原發灶做檢測不能反應復發轉移後身體突變的情況和基因的狀態。使用cfDNA、CTC檢測做伴隨診斷和用藥指導是非常好的策略,並且國內已經做的非常成功了。」
  • 66歲李阿姨,眼眶腫脹數日,竟是乳腺癌!謹防乳腺癌,我們這樣做
    乳腺癌轉移最常發生在肝臟、骨、肺、皮膚和腦,眼眶轉移很少見,但是江蘇的李阿姨恰被確診為「以眼眶腫脹作為首發症狀的乳腺癌」。就在進行體格檢查時發現,李阿姨左乳外側有一個病灶,為李阿姨行乳腺X線、乳腺超聲檢查和細針穿刺活檢,病例示低分化乳腺癌。術後病理診斷得知李阿姨的眼眶腫脹為乳腺癌的首發症狀! 為什麼乳腺癌會導致眼眶腫脹呢?
  • 最新出爐NCCN乳腺癌指南?概述內容先瀏覽
    激素受體陽性、HER2陽性乳腺癌 1)pT1、pT2或pT3;和pN0或pN1mi(腋窩淋巴結轉移灶≤2 mm) 腫瘤≤0.5 cm、pN0:考慮輔助內分泌治療±輔助化療聯合曲妥珠單抗 腫瘤≤0.5 cm、pN1mi:輔助內分泌治療;輔助化療聯合曲妥珠單抗和內分泌治療
  • AM:多通道近紅外二區(NIR-II)探針用於腫瘤侵入性淋巴結的檢測和...
    對腫瘤轉移的監測和檢測是對腫瘤的分期分級、治療方案的確定以及愈後判斷的關鍵參數。由於淋巴轉移是腫瘤細胞擴散的重要途經,因此通常手術會切除前哨的淋巴結(SLN)進行活檢。如果前哨淋巴結未檢出癌細胞,則表明癌症暫未擴散,不需要進行周邊全部淋巴結的清掃;反之亦然。
  • 情駐科左旗 播撒天使愛 他遇到了首位乳腺癌肺轉移患者
    在了解了張阿姨的病史並為她做了查體之後,我意識到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憑經驗,這是典型的乳腺癌表現,而且分期至少是局部晚期。我和畢主任討論後決定首先行病灶穿刺活檢,明確病理診斷和病理分型,並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看是否存在遠處轉移,然後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於是第一時間我為患者做了右乳病灶的空芯針穿刺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