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示蹤劑大盤點

2020-11-30 醫脈通

醫脈通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以淋巴轉移為主要擴散方式,死亡率僅次於肺癌,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手術治療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


而乳腺癌傳統手術治療方法是病灶切除術加腋窩淋巴結清掃術(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由於其大面積的切除淋巴結,破壞了腋窩的淋巴循環,因此術後患者會出現肩關節活動障礙以及患側肢體淋巴水腫等嚴重的併發症。


1951年,前哨淋巴結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前哨淋巴結是最先接受腫瘤淋巴匯流的第一站淋巴結,也是最先發生腫瘤轉移的淋巴結。研究人員發現,對其進行活檢,可避免常規腋窩淋巴結清掃,減少手術併發症,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近年來,前哨淋巴結活檢越來越多被應用於乳腺癌外科治療上,對其研究也越來越深入,乳腺癌病灶切除術加ALND逐漸被乳腺癌病灶切除術加前哨淋巴結活檢術(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所取代。經過多年的發展,後者已經成為乳腺癌的標準治療。


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主要應用於體檢或常規影像學檢查未發現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對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結活檢,前哨淋巴結陰性患者不行腋窩淋巴結清掃。SNLB已經被大量研究證明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可用來預測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態的處理方式。


但由於淋巴結與周圍的組織對比不明顯,為活檢造成了一定困難。由此顯現淋巴結示蹤法的重要性,安全有效又能夠顯示單個淋巴結和淋巴系統。隨著近年來的發展,各種不同類型的注射式淋巴結示蹤劑應用在臨床和科研工作中,效果各不相同。


染料法

染料法中常用的示蹤劑包括專利藍(patent blue,PB)、異硫藍(isosulfan blue,IB)、亞甲藍(methylene blue,MB)、納米碳等,術前10~30min內注射數毫升染料,適度按摩乳房促使染料進入淋巴回流。常用注射部位包括原發腫瘤周圍、腫瘤上方皮內或皮下、乳暈周圍,不同部位對SLNB的檢出率並無顯著性差異。


由於IB和PB未得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國內一般選擇亞甲藍(methylene blue,MB)和納米碳作為SLNB的染料示蹤劑。


亞甲藍

MB由於其滲透性較好,無論淋巴結是否受累以及淋巴管直徑的大小,都可使其著色。但MB與組織蛋白結合能力強,淋巴管攝取較少,顯色淋巴結的數目比較少,易導致漏檢;顯色持續時間也較短,在臨床上不適宜用於手術前的內鏡下染色及持續時間比較長的手術;有注射部位的皮膚存在壞死的風險。


此類方法簡單方便,無需特殊檢查設備,廣泛應用於臨床,但染料法時限性強,成功率與醫生操作的熟練程度密切相關。


納米炭

納米炭具有高度的淋巴系統趨向性。其在混懸注射液中的團粒粒徑約為150nm,可迅速進入毛細淋巴管(500nm)而難以進入毛細血管(50nm),確保僅示蹤淋巴結的同時又可以減少背景黑染。


納米碳示蹤的淋巴結顯色後,顏色較深、持續時間較長。但由於其昂貴的價格,限制了在臨床中的推廣使用。


核素法

核素一般於術前1d至數小時內注射,可迅速通過淋巴管進入淋巴結進行放射性顯影。核素注射部位同染料法相同,不同注射部位的SLN的檢出率、假陰性率與ALND的活檢結果無明顯差異。據報導,核素法SLN檢出率可達99.4%。


目前應用於乳腺癌SLNB的放射性核素示蹤劑主要是99mTc。


99mTc膠體

99m鎝(99mTc)通過淋巴結的主動攝取進入、匯集至SLN,要求淋巴結具有一定的功能。理想的放射性膠體顆粒應為10~200nm,既能穩定保存,又能在淋巴管中遷移。需注意此類示蹤劑的注射時間,注射時間過早或過晚,都會導致放射信號不易被檢測到。


核素法顯影時間長,檢出率高,但需要特殊的試劑、設備和核醫學醫生配合,價格昂貴,並可能具有放射損傷。


因藍色染料和核素兩種示蹤劑各有優缺點,螢光染色法應運而生。


螢光染料法

此種染料法操作簡單,實時監測,敏感性高,成像價格低。目前已報導的螢光染料包括螢光素鈉、5-氨基酮戊酸(5-ALA)、吲哚菁綠(indo cyanine green,ICG)等。但目前多數處在試驗階段,尚未作為螢光示蹤劑應用於乳腺癌的SLNB中。


吲哚菁綠

ICG是一種近紅外螢光染料,激發光波長在840nm時發出的螢光最強,組織吸收少,穿透力較強,對比清晰,肉眼難辨的深部組織亦清晰可見。後國外多項研究將ICG作為螢光染料用於示蹤SLNB,檢出率明顯升高可達99.6%~100%。


有關ICG在乳腺癌SLNB中應用的相關文獻主要集中在國外,也尚處於探索階段,暫時無法進行臨床應用和推廣。


聯合法

染料法和核素法的聯合使用

相較於單獨應用染料法、核素法,二者聯合具有更高的SLN檢出率和較低的假陰性率,聯合使用互相補充,可以使SLND的成功率提高1.3%,假陰性率降低2.5%。


染料法和螢光法

ICG和MB既是藍色染料又具有自發螢光,示蹤SLN可體外螢光定位,術中染料又有視覺補充,聯合使用理論上可提高SLN的檢出率,目前尚未在臨床上推廣。


結語

指南首先推薦聯合使用藍染料和核素示蹤劑,可以使SLNB的成功率提高、假陰性率降低。螢光染料和納米碳作為示蹤劑的價值有待進一步證實,目前中國專家團不建議其作為臨床常規應用。經過嚴格的學習曲線和熟練操作後,也可以單用藍染料或核素示蹤劑。


目前已經應用於乳腺癌臨床的SLN示蹤劑各有優缺點,尚不能滿足所有的臨床需求。正在進行的各種新型示蹤劑的研究也為示蹤SLN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而檢出率高、操作簡便、費用低廉,且對患者與醫生傷害更小是未來示蹤劑可能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2015版) [J].中國癌症雜誌.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 2015-09-30(9).

[2] 黃煒,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D].安徽:皖南醫學院,2015.

[3] 葉園園,乳腺癌前哨淋巴結示蹤劑的研究進展[J].上海醫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普外科, 2015-07-10(13).

[4] 尉承澤,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現狀及值得注意的問題[J].中國實用外科雜誌.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普通外科, 2011-10-01(1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示蹤劑進展
    目前,前哨淋巴結活檢術替代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已成為早期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處理的常規。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在提供腋窩淋巴結轉移狀況信息的同時降低上肢淋巴水腫、感覺異常及運動障礙等併發症的發生率。  目前,國際及國內指南推薦聯合使用核素和藍染料進行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以獲得較高的成功率和較低的假陰性率,然而藍染料及核素示蹤劑均存在一定缺陷。
  • 乳腺癌轉移灶為啥要做二次活檢?
    乳腺癌轉移灶進行二次活檢有啥意義?哪些人群尤其需要?看完這篇就明白了!作為一名乳腺科醫生,以下場景你一定不陌生:當你給一名乳腺癌轉移的患者開出穿刺活檢的病理檢查並解釋說:「檢查是為了確定激素受體以及HER2狀態表達,因為可能與原發腫瘤表達不一致」。
  • 醫療地圖 | 2020乳腺癌靶向治療藥物最新資訊盤點,看乳腺癌找這幾...
    科室介紹:  乳腺外科重點開展以保留乳房手術和前哨淋巴結活檢為主的治療和研究以及乳腺癌根治術後一期乳房重建,作為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主任委員單位,由點及面提升了中國乳腺癌的診療水平,帶動了中國落後地區的乳腺癌診治發展;中心組織力量編撰並發布了《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和規範》,該指南對浸潤性乳腺癌保乳治療、乳腺癌術後輔助全身治療、乳腺癌新輔助化療
  • 一文讀懂:乳腺癌病理報告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乳腺癌的病理報告究竟該怎麼看? 下面是一張很常見的乳腺癌病理報告單,我們就以它為例來進行講解。 組織學分級: 乳腺癌組織學分級主要從腫瘤組織的腺管形成的程度,細胞核多形性,核分裂數這三個方面來進行評估,分為I、II、III級,級別越高,說明癌組織分化越差,也就是其與正常組織之間的差別越大,說明其惡性程度越大。
  • AM:多通道近紅外二區(NIR-II)探針用於腫瘤侵入性淋巴結的檢測和...
    由於淋巴轉移是腫瘤細胞擴散的重要途經,因此通常手術會切除前哨的淋巴結(SLN)進行活檢。如果前哨淋巴結未檢出癌細胞,則表明癌症暫未擴散,不需要進行周邊全部淋巴結的清掃;反之亦然。前哨淋巴結活檢廣泛應用於乳腺癌、黑色素瘤、宮頸癌和子宮癌等腫瘤的分級診斷。
  • 溫故知新:二月最新研究擇要(乳腺癌篇)_乳腺癌_AI_白蛋白紫杉醇_來...
    本次是乳腺癌篇。>近期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腫瘤外科專家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活檢方案靶向腋窩淋巴結檢測(TAD),該方案在患者接受新輔助化療後,對確診時發生轉移的淋巴結使用碘125進行定位並活檢,同時對前哨淋巴結進行活檢,能夠有效的避免患者進行不必要的腋窩淋巴結清掃。
  • 與國際接軌 引領我省乳腺癌診療發展方向
    本報記者 閆良生    2012年10月25日,第七屆國際乳腺癌論壇在上海舉行,這是一次乳腺癌防治領域的學術盛宴。    在1500名參會者中,有來自歐美的乳腺癌領域的國際頂級專家,也有來自國內各大醫院的眾多知名專家。
  • 我國乳腺癌發病率每年遞增4% 早期發現5年治癒率達95%
    據介紹,除了基因遺傳因素,生活方式的改變及日益增加的工作壓力,成為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以4%的速度遞增的另兩大主要因素,「現代人的生活中,飲食離不開高脂高蛋白,加上運動極度缺乏,人體免疫功能大不如前,這給很多疾病有了可乘之機,乳腺癌就是其中之一。另外,生活節奏加快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不少女性都面臨『內分泌失調』,而乳腺癌是受激素分泌影響的重要疾病之一。」
  • 早期乳腺癌St. Gallen專家共識2017全文翻譯
    專家組贊同一些可能減少外科手段介入的情況,包括接受2mm作為導管內癌切緣距離,接受了新輔助治療的女性手術切除範圍為殘餘癌灶(而不是治療前的基線癌灶範圍),許多患者經過新輔助治療後接受前哨淋巴結活檢,對HER2陽性、三陰性、II期或III期乳腺癌的患者優選新輔助治療。
  • 做過手術不留痕跡,乳腺癌腔鏡手術讓患者重獲自信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5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曾帆 彭翠娥 實習生 龍飛鵬)乳腺癌排在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堪稱「紅顏殺手」。乳房是女性美的標誌,當治病與保留乳房出現衝突時,怎麼辦?近日,湖南省腫瘤醫院開展了一例「腔鏡下乳腺癌手術」,既切除了患者腫瘤,又保留了患者的乳房。
  • 學會了這幾點,讓「醫學零基礎」的你也能看懂乳腺癌病理報告!
    當所有病歷複印出來拿到手裡,翻開每一頁,令大家最無從下手的就是病理報告那一頁了吧,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拿到病理報告,怎麼看?看什麼? 確認拿到的,是自己的報告嗎?
  • 關於乳腺癌的防治,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從惹人憐惜的「黛玉妹妹」陳曉旭,到正值青春年華的人氣歌手姚貝娜,再到日本人氣漫畫《櫻桃小丸子》的作者三浦美紀,乳腺癌似乎已經成為威脅現代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令人談癌色變。乳腺癌是中國女性第一高發惡性腫瘤,近年來,其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嚴重威脅中國女性的生命健康。
  • 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病例分享及病理有關問題思考
    筆者所在單位南昌市第三醫院是江西省乳腺專科醫院,2019年乳腺癌手術近1900例。但很遺憾目前為止,我院的新輔助治療病人治療前仍沒有實行腫塊或淋巴結的定位。我院近兩年新輔助治療率約為10%~15%,病理科目前採用的新輔助治療評估方法是Miller–Payne(MP)系統,總pCR率約30%~40%。
  • 乳腺癌病理報告中的預後信息你知道嗎?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發現乳腺癌新發病例逐年增加,而且發病年齡也趨於年輕化,乳腺癌的最終確診需依靠病理活檢診斷。」那麼,病理報告結果會看麼?什麼叫做「病理報告的預後信息」呢?
  • 乳腺癌的病理報告怎麼看?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發現乳腺癌新發病例逐年增加,而且發病年齡也趨於年輕化,乳腺癌的最終確診需依靠病理活檢診斷,而病理報告是對病理活檢標本進行全面評估判斷得出病理診斷的報告書,報告內容通常包括:
  • 【水中月】近紅外前哨淋巴結顯像——尋找早期肺癌中「真正」的N0
    背景:未檢出的淋巴結轉移與早期肺癌復發相關。近紅外顯像引導下的前哨淋巴結顯像通過確定隱匿性淋巴結轉移或可提高分期準確性和長期預後。DFS和OS在前哨淋巴結確證為陰性組(n = 25)均為100%,而通過常規淋巴結清掃術確證為淋巴結陰性組(n = 22)NSCLC患者的DFS和OS分別為73.6%(P = 0.02)、63.6%。
  • 最新出爐NCCN乳腺癌指南?概述內容先瀏覽
    2020年5月8日,第四版乳腺癌指南新鮮出爐,接下來看看非浸潤性乳腺癌和浸潤性乳腺癌的概述內容,完整版請關注NCCN官方網站。 非浸潤性乳腺癌丨導管原位癌(DCIS) 初始治療 乳房腫瘤切除術(不行淋巴結手術)+全乳放射治療(WBRT)±臨床推量照射:乳房腫瘤切除術後行WBRT可使DCIS復發率降低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