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自主育種之路,看康普森生物如何「霸佔」70%市場

2021-01-09 35鬥

隨著畜禽產業工業化的發展、國外集約化養殖模式和品種的不斷湧入,我國一些優良的地方品種衰減甚至消失,這在牛、生豬、肉雞、蛋雞等產業中較為凸顯。由於優良品種長期依賴進口,良種基因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種畜處於「引種-維持-退化-再引種」的惡性循壞,我國整體育種水平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升畜禽養殖業的綜合競爭力,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強調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組織畜禽良種聯合攻關。

作為國內農業基因組檢測領域的佼佼者,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普森生物」)自主開發了多款適合中國種質資源選育的基因組檢測產品,打破了國外對優質種質資源的壟斷。康普森生物創始人劉繼強接受了35鬥的採訪,向我們介紹了康普森生物的發展歷程和他對農業基因組檢測市場的看法。

最早的入局者:以基因組檢測為基礎,深耕農業領域

康普森生物成立於2011年,創始人劉繼強從中國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基因組檢測相關的工作。當時基因檢測行業在中國屬於起步階段,基因組選擇育種的市場還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而國外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如何做出適合中國品種特點和農業產業結構的基因檢測產品,打破國外的壟斷,減少資源外流,是康普森生物一直思考的問題。

康普森生物創始人劉繼強

劉繼強創業之前的學習和工作經歷推動了康普森生物的發展,他對35鬥的記者談到,「我一畢業就投身於基因檢測這個領域,當時這一行業剛剛商業化,所以我們是第一批做商業化基因檢測,最早接觸這一領域的人。因此,我見證了基因檢測行業的發展,親身經歷了基因檢測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大眾社會的全過程。」

2012年,康普森生物購置了第一臺基因晶片檢測設備。當時行業內的基因檢測都是藉助大學實驗室或者租用設備完成的,而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康普森生物當時沒有融資,但由於看到了基因檢測行業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最終還是投入了大量資金購置了這臺檢測設備。此後,康普森生物一直在基因檢測領域努力探索一條適合公司發展的道路。

2015年,康普森生物開始向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強則中國強,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應當準確把握農業產業化在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和新任務。康普森生物充分認識到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重大意義,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把握方向,精準發力,做中國精準農業的領導者是康普森生物的願景。

2016年,為進一步推廣基因組選擇技術和產業化應用,康普森生物正式啟動了產業聯盟,在全國範圍內先後發起了「豬基因組選育北京聯盟」、「全國肉雞全基因組選擇育種聯盟」、 「畜禽良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多個行業聯盟,通過與不同機構合作,共同打造聯合育種「產學研」院企合作平臺,實現專注分子育種,用「大數據解決選育問題」的目標。

2018年,作為康普森生物的全資子公司,康普森農業推出了個性化育種方案制定、畜禽基因組選育、選配策略制定、遺傳疾病評估、功能基因檢測等一站式育種服務,為科研工作者和育種企業提供了多項個性化服務,這對培育自主品種、打造民族品牌、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推動畜牧基因組實現產業化有著重要作用。

分子育種平臺:實現精確選育,提高經濟效益

經過近八年的積累,康普森生物已經成為國內農業基因組檢測領域的佼佼者,目前,其年檢測量超過120萬例樣本。劉繼強認為,康普森生物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離不開其在農業基因組檢測方面的專業性。自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以來,具有無限發展潛力的人類基因檢測產業迅速崛起,被廣泛應用於人類健康事業。而康普森生物則是針對農業領域不同的動植物推出不同的基因組解決方案,如豬、雞、大豆、小麥等,促進了我國種業的發展。

35鬥了解到,目前,康普森生物擁有高通量測序平臺、基因晶片檢測平臺、核酸質譜分析平臺、農業大數據分析與整合平臺等,合作客戶發表了多篇國際性高水平科技論文。

對於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劉繼強表示,「我們引進了國外相對成熟的技術後,就需要完成海量核心數據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做出符合我國農業結構的硬體設備。這是一條很長的路,因為涉及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各個行業,而且需要很大的投資。」

目前,基於我國現有的育種狀況及問題,康普森農業子公司打造了分子育種服務平臺,採用先進的基因組檢測技術,通過一站式的育種服務,讓育種工作者更加了解自己的育種群體,幫助他們更高效、精確、科學地進行選育和選配工作。分子育種平臺由技術服務、遺傳分析、育種分析和性狀評估四個版塊構成:

由專業的技術團隊提供個性化育種服務,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專業的分子育種培訓和實際操作技術指導。

利用基因組的分析手段,解析現有育種群體的遺傳結構、親緣關係情況,從基因組維度實現準確的品種鑑定、保種評估、親子鑑定、系譜糾偏、家系構建、近交控制。

利用最新的基因組技術及數量遺傳學算法進行遺傳評估、配合力測定等育種分析,根據每個育種企業的情況單獨為其構建合適的參考群模型,計算待選群體的基因組育種值,制定符合本場的選擇指數和選留策略。

將現有研究成果中與遺傳疾病、經濟性狀及生長性狀相關的位點開發成高性價比的檢測試劑盒,用於對特殊性質的檢測。比如對臍疝、先天性震顫、應激、死胎率等劣勢基因進行檢測,淘汰風險個體,提高群體種質質量;對多肋骨、肉質、肌間脂肪、產仔數、日增重等經濟性狀相關因果位點進行檢測,快速提高優良性狀的選擇效果,增大經濟效益。

自主研發之路:創新型基因組檢測工具/產品助力「華系」品牌

傳統育種中需要七到八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達成的目標,利用基因組選擇育種可以將這一時間縮短到一至兩年,能極大加速我國種業的發展。基因晶片作為分子育種中採用的一種通量高、成本低的檢測工具,在鑑定動植物品種、選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 康普森生物通過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成果轉化合作,率先開發出符合中國農業產業結構和需求的分子育種等基因組檢測產品,開拓了自主育種之路。如豬SNP分型晶片 「中芯一號」基因晶片、中國地方雞種SNP分型的中高通量晶片「京芯一號」、中國蛋雞品種的基因分型晶片「鳳芯一號」、「鹽池灘羊基因(SNP)鑑定技術」等。

康普森育種晶片

其中自主研發的「鹽池灘羊基因(SNP)鑑定技術」對於其它地方優良種質資源的利用具有模式示範和市場引領作用。該技術已經商業化應用,並且獲得了行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

目前,農業的基因檢測已經初步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市場,而康普森生物在我國農業分子育種領域也已逐漸確立了領軍地位,但康普森生物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過多種困境,「比如農業基因檢測市場過於高端,大部分人不了解什麼是農業基因檢測,為什麼農業領域也需要基因檢測。產品的上架也需要一個驗證過程,特別是應用於農業這一領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劉繼強告訴35鬥記者。

此外,對於當前的農業基因組檢測市場,劉繼強表示,「這一市場前景很好,因為不管是全球市場,還是中國內部市場,基因檢測都是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基因組檢測雖然是生物技術裡面很小的分支,但卻佔據著生物技術金字塔的頂端,可應用於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等方向的研究。

2015年12月,康普森生物在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符合展示企業資格。2016年1月,完成A輪融資,由凱泰資本獨家投資,主要用於公司業務擴張。2017年5月完成B輪融資,由沃盈投資領投,凱泰資本、民富基金、潤啟資本跟投,主要用於農業分子育種、精準農業的布局。2018年4月完成由浙商產融控股領投的B+輪融資後優化產品,快速佔領市場。 目前康普森生物正在開啟新一輪融資,計劃融資1.5億元,主要用於宣傳推廣、產能升級以及設施設備的建設投入。

康普森生物本著「面向農業,深入產業」的奮鬥目標,致力於開發符合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和物種的系列基因組檢測產品,滿足動植物品種鑑定、良種選育、性狀篩選等需求,將基因組技術從科研落地到農業生產中,實現中國農業與發達國家接軌,真正做到中國農業的大發展。就像康普森生物的價值主張一樣——「芯簡單、心相依、新未來」,康普森生物希望將服務流程簡單化,期待與合作夥伴一起共創農業基因組檢測的美好未來。

相關焦點

  • 康普森生物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做基因晶片檢測服務商
    )】5月11日報導今日,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宣布已於今年4月獲得數千萬元人民幣的B+輪戰略融資,由浙江浙商產融控股有限公司領投。本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加速新產品研發、布局,市場拓展,檢測中心建設等。
  • 慕恩生物-康普森戰略合作 共推不同作物品系微生物組產業化應用
    5月4日,慕恩(廣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慕恩生物)與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普森生物)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不同作物品系微生物組資源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展開緊密合作,通過充分整合雙方微生物組技術及精準育種技術優勢,共同為現代農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 康普森生物首辦植物基因組產業轉化論壇
    2016年4月8日,由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主辦,美國Illumina、Affymetrix和Agena公司贊助的首屆全國植物基因組產業轉化高峰論壇在北京順利召開。
  • 「康普森第一期「全國畜牧基因組選育培訓班」隆重開班」
    本次「全國畜牧基因組選育培訓班」由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康普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辦,邀請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 康普森 | 新產品專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平臺建設】
    B:康普森分子育種平臺     北京康普森農業作為一家專注於畜禽分子育種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全球領先的BT+IT技術為中心支撐,形成資料庫建設、育種分析平臺、育種指導平臺和品種銷售平臺為一體的全方位產業布局。
  • 康普森捐贈400萬元支持我校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本網訊 4月23日下午,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捐贈籤約儀式在動科學院第一會議室舉行。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育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張東軍出席。  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向學校捐贈400萬元,支持我校動科學院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北京康普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繼強,學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育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張東軍,動科學院院長咼於明代表三方籤署了捐贈協議。
  • 康普森 | 優質地方畜禽資源【米豬】
    康普森農業 Weixin ID kangpusennongye
  • 康普森指南 | 很貼心的GWAS分析,來自一站式遺傳資源挖掘服務
    康普森提供基於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晶片的GWAS服務。擁有近十年數據分析經驗,實驗結果精準可靠(文末附部分客戶發表文章)!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康普森GWAS分析服務的數據分析流程吧 Y(^_^)Y質 控GWAS分析中,質控主要是評價樣本及SNP位點性能的操作,通過質控剔除不符合條件的樣本和SNP位點可有效的降低結果假陽性的概率。康普森GWAS服務對於樣本的質控主要包括:樣本間親緣關係、SNP的call rate、樣本的call rate等。
  • 走自主研發之路:中國食葵打敗「洋」種子
    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 攝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29日電 題:走自主研發之路:中國食葵打敗「洋」種子  新華社記者 李雲平、於嘉  為了把種子安全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近年來,我國相關龍頭企業不斷加強自主研發創新、重視品種選育、推廣國產品牌,堅持走品種科技化、科研產業化、產業市場化的發展之路,
  • 轉基因生物技術育種: 機遇還是挑戰?
    該文就世界上轉基因生物技術育種及產業化現狀、幾個主要轉基因作物安全性案例及最終結果, 以及如何科學推進我國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以期幫助公眾科學地理解和面對轉基因生物技術所帶來的育種技術上的革命。
  • 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市場規模近千億元 種業經營誰領風騷?還看育種...
    「以雜交水稻為例,隆平高科自主研發的隆兩優、晶兩優系列品種,自2015年陸續推廣以來,以高產、優質的特性,迅速成為全國市場主流品種。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發布的數據,代表品種晶兩優534、晶兩優華佔、隆兩優華佔的推廣面積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居全國雜交水稻前三名。」隆平高科董秘尹賢文告訴上證報記者。  隆平高科優質雜交水稻的推廣只是我國種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 隆平高科深度解析:種質、研發優勢突出,持續引領生物育種
    技術研發是產業化的基礎,而產業化效益又反哺研發,種子企業也有意願去投入從而獲取升級新產品來進一步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研產銷一體化的良性循環。在生物育種領域, 雖然科研領域的工作從未停止,但由於商用落地的政策限制,我國的種質資源優勢還沒有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目前我國實現大規模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
  • 「中央媒體看甘肅」首套國產碳離子治療裝置的自主創新路
    97件專利打破高端醫療器械國際壟斷——首套國產碳離子治療裝置的自主創新路「國產碳離子治療系統走出了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品示範到產業化應用的全產業鏈自主創新之路,打破了高端醫療器械的國際壟斷。」自上世紀60年代建設1.7米回旋加速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以其能量和規模享譽物理界,從精確稱重原子核、合成新核素、農作物育種、輻照材料改性,到成功研發碳離子治癌裝置,重離子加速器的應用可謂「柱天踏地」。目前,國產碳離子治療系統已投入臨床治療,並成功推廣5套裝置。
  • 分子生物技術「增援」超級雜交稻育種
    本報5月10日訊(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吳俊) 袁隆平院士領銜的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畝產1000公斤攻關,引入了分子生物技術作為外援。昨天下午,「十二五」國家科技部「863」課題「超高產水稻分子育種與品種創製」在長沙啟動,目標是運用分子生物技術,精細定位出一批重要性狀基因,創製一批優異新種質及新材料,選育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優質高產新品種,並推廣種植4000萬畝。
  • 每年1575萬元支持 河北省大力支持企業開展畜禽自主育種
    「十三五」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575萬元用於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河北省大力支持企業開展畜禽自主育種  從2010年至2020年,河北省擁有的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從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大力支持企業開展自主育種,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575萬元用於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據了解,從2010年至2020年,河北省擁有的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從1家發展到4家,在省級種豬場認定方面,由於加大了審核監管力度,省級種豬場從高峰時的40多家優化為目前的14家,具備了開展種豬場引進品種本土化選育和省內聯合育種的能力。
  • 深圳形成生物育種研發推廣完整產業鏈
    近年來,在沒有農村、沒有農民建制、農業用地僅10萬畝的深圳,湧現出一股生物育種的新興力量。圍繞種子這個「晶片」,我市在生物育種基礎研究、技術應用研究和產業示範推廣等方面,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生物育種產業鏈逐漸完善  深圳市經貿信息委現代農業處調研員張萬巧告訴記者,2009年起,深圳開始規劃建設深圳現代農業生物育種創新示範區,整合多年積累但分散、弱小的育種資源,陸續引進和培育十多個國內外一流的擁有生物育種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育種創新團隊。
  • 一文帶你釐清航天育種和轉基因育種
    與生物本身的基因組進行重組,然後進行數代的人工選育,從而獲得具有穩定表現某些特定遺傳性狀的個體。簡言之,就是把不屬於生物體的部分整合到生物體內,使之產生原來沒有的新性狀,如抗病蟲。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已為轉基因棉花、番木瓜、大豆和玉米等7種轉基因作物發放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但這只是產業化的基礎,最終實現產業化還要經過品種審定等一系列市場準入程序。目前,我國大面積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和番木瓜。
  • 生物變異在生產中的應用,簡述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方法和原理
    藉助如何培育優良品種這一實際問題為話題, 將育種的基本原理、方法、優點和缺點融入在討論之中。二、教學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生物遺傳變異的基礎知識、了解遺傳變異基本規律的基礎_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遺傳學的知識是怎樣用於指導生產實踐、提高和改善生產技術,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需要的。
  • 生物育種再次釋放政策信號 玉米轉基因步伐有望加快
    12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此前,生物育種作為8個被「點名」的前瞻性、戰略性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之一,被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轉基因技術作為堪比載人航天、大飛機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是生物育種領域的重要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