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資訊】清潔蝦新物種Urocaridella degravei

2021-02-12 ReefBuildersCM

生活在珊瑚礁上的熱帶蝦多種多樣,且大多能為礁魚提供清潔服務。常見的帶有紅色條紋的清潔蝦(學名Lysmata amboinensis)我們都非常熟悉,但在尾瘦蝦屬(Urocaridella)中還有一些較小的清潔蝦我們不甚了解。

 

除了我們曾介紹過的Arrow清潔蝦之外,尾瘦蝦屬至今只新添了一個新物種Urocaridella degravei。這個物種以前被稱為Urocaridella sp.C,廣泛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包括峇里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非常普遍。

根據其顏色和圖案,人們很容易將新發現的Degrave清潔蝦與相似的蝦區分開來。幾乎所有尾瘦蝦屬物種都有著清晰的紅色和白色斑點,但Degravei清潔蝦身上的斑點是紅色和黃色的。此外,Degrave清潔蝦的腹部有一條黃色條紋,延伸至尾巴上成為Y形。

雖然尾瘦蝦屬物種也是清潔蝦,但它們往往遠離珊瑚礁,就像某些Periclemenes蝦物種一樣。Arrow清潔蝦並不罕見,但由於難以處理和運輸,因此它們很少見於水族箱。這是一個遺憾,因為它們有些可以為微缸增加美麗的點綴。

原文:

There’s an incredible diversity of tropical shrimps that live on coral reefs and a whole suite of them perform cleaning services for reef fish. We’re all very familiar with the common red line cleaner shrimp, Lysmata amboinensis but there’s a group of smaller cleaner shrimp in the genus Urocaridella. 

 

We』ve introduced the Arrow Cleaner Shrimp in a previous article but today the genus just got a little bit bigger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Urocaridella degravei. Previously known as Urocaridella sp C this widespread shrimp is quite widespread in its distribution throughout Indonesia including Bali and Papua New Guinea. 

 

The freshly minted Degrave’s cleaner shrimp is easy to distinguish from similar shrimp based on coloration and pattern. Nearly all other Urocaridella are clear with red and white spots but U. degravei has red and yellow spots on its body. Furthermore a yellow line runs along the abdomen of Degrave’s cleaner shrimp and it splits into a Y shape on the tail. 

 

While they are cleaner shrimp, the species of Urocaridella tend to hover away from the reef much like some species of Periclemenes shrimp. The Arrow Cleaner Shrimp are not rare by any means but they are hard challenging to handle and transport, which is why they are rarely seen in aquariums. This is a pity because a small group of them can make for a beautiful addition to nano reef tanks as you can see in the video below.

每天晚6點推送

想看更多國際海水資訊

國內外海水視頻

請長按下圖

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或者直接登錄網站

www.reefbuilders.cn

海水生活方式第一站

相關焦點

  • 成都首現洞穴溝蝦、尺蛾等新物種—資訊—科學網
    在科考中發現了一批未知的洞穴無脊椎動物,其中很多是全新的物種。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2014年,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啟動了針對成都地區洞穴昆蟲等無脊椎動物的科考活動。考察活動中發現了大量洞穴生物,雖然沒有發現大型洞穴動物,卻有種群數量龐大的馬鐵菊頭蝠等穴居蝙蝠存在。其中龍門山洞穴溝蝦和成都洞穴尺蛾等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物種。
  • 清潔小能手——醫生蝦.
    天津聰聰爸個人微信號碼是 niuqingsen(請各地的海水生物零售商和魚友直接加我微信)(QQ綜合討論群號碼 527099521
  • 兇猛的海鰻以魚蝦為主食,卻偏偏放過清潔蝦,還與蝦形成共生聯盟
    在大自然中,有一種共生聯盟,是兩種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互惠互利的行為,即使是冷血爬行動物,鱷魚也不會吞食鱷魚鳥,鱷魚和鱷魚鳥就是一種互惠共生關係。在海洋中,也有一種蝦類,以魚類身上的死皮和寄生蟲為食,所以幾乎任何兇猛的食肉魚類都不會吞食這種蝦,這種蝦就是——清潔蝦。
  • wood關於清潔蝦繁殖的一點心得體會
    下面是我個人關於清潔蝦的繁殖一點心得,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科學,只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經驗與見解!
  • 河北出現仙女蝦疑兩億年前與恐龍同時代生物
    8月4日,任丘市青塔鄉尚書村村民杜亞紅向筆者反映,稱他在一塊剛下過雨的玉米地裡無意中發現了一種造型奇特的生物,懷疑這是與恐龍同時期,有「活化石」之稱的「仙女蝦」。   村民杜亞紅告訴筆者,他們在雨澇的玉米地中作業時,發現了這種外形像蝦的生物。它長約1.5釐米左右,黑色的雙眼突出長在頭的兩邊,尾部像一把紅色的小剪刀,全身呈半透明狀,雄蝦頭頂長有兩根長長的觸鬚,雌蝦可以清晰的看到尾部上方的卵囊內包裹有大量的卵。最與眾不同的是,這種生物在水中以「仰泳」的姿勢遊動,肚皮朝天,靠身體兩側十幾對毛絨絨的小爪子撥動前行。
  • 韓國發現紅色毒蟹玻璃蝦等多種罕見物種
    北京時間9月2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在韓國最新進行的科學考察中,科學家發現了117種新物種,同時為此前從未在韓國發現的15種物種進行記錄
  • 成都首現洞穴溝蝦、尺蛾等新物種 以蝙蝠糞便為食
    成都首現洞穴溝蝦、尺蛾等新物種 以蝙蝠糞便為食 Scientists discover new species in Sichuan caves Scientists
  • 龍門山一溶洞 發現神奇生物 推測為新物種
    8月21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考察隊,進入了位於四川龍門山的一處深達數公裡的巨大未開發溶洞中,進行了洞穴生物科考。距離2014年6月的考察行動,已經時隔4年。此次考察,不僅拍攝到了國內罕見的洞穴鉤蝦求偶照片,大量洞穴生物也被鏡頭捕捉到。
  •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
    科技日報記者 王健高 通訊員 王敏8月1日,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上,正式發布了5個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種。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Victorgorgia iocasica sp. nov.
  • 四川龍門山一溶洞發現神奇生物 推測為新物種
    &nbsp&nbsp&nbsp&nbsp8月21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考察隊,進入了位於四川龍門山的一處深達數公裡的巨大未開發溶洞中,進行了洞穴生物科考。距離2014年6月的考察行動,已經時隔4年。此次考察,不僅拍攝到了國內罕見的洞穴鉤蝦求偶照片,大量洞穴生物也被鏡頭捕捉到。
  • 【中國科學報】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正式公布
    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  8月1日,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上,5個以該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種正式公布,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種)、海洋所異胸蝦(新種)、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
  • 蜘蛛獵手陳志岡,多個物種因他有了名字
    圖片來自網絡有些人悲觀地認為,大多數的物種在被發現之前就滅絕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陳志岡的任務就是收集整理這些物種,並把標本儲藏在北京的國家動物博物館,使人們還有機會見到這些生物的樣子。分類學家在整理陳志岡採集的標本時,發現了很多新物種。為表彰陳志岡的辛勤付出,分類學家還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些新物種,這些物種因他而有了名字。
  •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發布
    活動現場揭曉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這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Victorgorgia iocasica sp. nov.、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Laetmonice iocasica sp. nov.、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種)Tritonia iocasica sp. nov.
  •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新聞—科學網
    8月1日,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上,正式命名了5個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種。 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Victorgorgia iocasica sp. nov.
  •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發布
    活動現場揭曉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這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Victorgorgia iocasica sp. nov.、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Laetmonice iocasica sp. nov.、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種)Tritonia iocasica sp. nov.
  • 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正式公布
    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8月1日,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上,5個以該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種正式公布,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種)、海洋所異胸蝦(新種)、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
  • 清潔蝦,海缸裡不可少的魚醫生!
    前段時間火了一把的皮皮蝦,因為不能承受之重已經下館子了,所以今天給大家隆重介紹一下咱們最勤勞的清潔蝦。清潔蝦頭部有6條長鬚,雖沒有美人蝦那對大螯霸氣,但是遊動的時候搖曳水中央,格外柔美。清潔蝦又叫醫生蝦,適合養在海水缸中。
  • 清潔蝦——海缸裡不可少的魚醫生!
    清潔蝦又叫醫生蝦,適合養在海水缸中。其背部左右兩邊各有一條亮紅色的條紋,紅紋之間有一道白色的條紋,紅白條紋形成鮮明對比,所以在印度洋又叫白紋清潔蝦,或紅清潔蝦。清潔蝦性情溫和,飼養難度不大,它不像飄飄等其他清潔魚類,不用依靠魚類生存.
  • 生物谷盤點2010年公布的新發現物種
    研究論文合著者、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無脊椎動物園館長馬克·西達爾表示:「這種新發現的水蛭生殖器相當小。」鑑於這些因素,編輯將暴君水蛭請上2010年十大最怪異新物種排行榜。3.世界上最小的沙袋鼠兩棲動物專家保羅·奧利弗發現這種蛙坐在露營地的米袋上,這個科研組的目的是在該地尋找新物種。福賈山是一座國家野生生物保護區,位於印尼巴布亞省的紐幾內亞島上,由30多萬公頃原始雨林組成。
  • 成都一建築水坑現恐龍同時代生物「仙女蝦」(圖)
    其中,幾名工友也在討論,「也不曉得這是啥,沒見過,會不會對本地物種造成威脅」,「能不能吃?是不是國家保護物種」,「撈回家能養好久,這東西吃啥」……  在水坑的邊緣部位,記者能清晰看到正在水中暢遊的生物,三兩隻結伴而行,有紅色、淺綠色、黃色,體型細長,類似蝦,最大的有男性成年人大拇指指甲殼那麼長。「我養了2天,它還活蹦亂跳的,但我啥也沒敢喂,怕把水質汙染了。」文峰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