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是極限速度,但卻只有30萬公裡每秒,到底是誰限制了它?
在宇宙環境中,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一方面它是一種素質的代表,但另一方面它是一種空間的衡量標準,最為奇特的是,它甚至還會能夠和時間掛鈎,能夠融合速度時間和空間三者為一體的存在,就是傳說中的光速,這個人類一直想要實現的技術。
根據我們的常識,光速可以達到每秒30萬公裡,這種極限速度可以在地球和太陽之間往返只需要16分鐘,那漫長的空間距離在光速面前變得非常的簡單,而且,傳聞實現光速以後,就能夠跳出時間的束縛,甚至還能實現時間的倒流,因此很多科學家對它很感興趣,就連一些科幻作家也不厭其煩的書寫著它的傳奇。
不過光速也的確有一些讓人難以理解的現象,因為雖說光速對於人類來說快到了極致,但是它在宇宙那漫長的尺度裡面卻顯得有些不足,舉個例子來說,人類光走一年的距離來命名宇宙的尺寸,讓人類可以探測到的宇宙範圍就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可見光速雖然對於人類來說非常的快,但是在宇宙面前確實不值一提。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科學家認為光速是宇宙間的極限速度,那麼為何他和你坐的距離之間有著這麼大的差距,到底是什麼限制了我們的光速呢?科學家對此進行了很多的推測,但是這些答案卻不具有顛覆性。
可是在第1種推測就認為,所謂的光速和宇宙之間的差距不是因為宇宙太過於顛覆性地,而是因為人類的科學研究水平還沒有到達宇宙的尺度,就好像一隻螞蟻爬行地球一圈,不知道應該用多少時間,在他看來,螞蟻爬行的速度就是宇宙間的極速,但他不知除了螞蟻的爬行以外還有飛機和航空母艦,因此並不是宇宙限制了螞蟻的速度,而是螞蟻沒能發現宇宙間更快的速度。
還有一種猜測則認為,其實光速在以前擁有著無限的距離,但是由於一系列的宇宙運動變化,才使得他的速度逐漸降低了下來,例如在最原始的宇宙時代,光速可能接近於無限,但是後來由於正反宇宙的爭奪,還有後來一系列的宇宙物質的劃分,發生了非常激烈的反應,大量的宇宙物質消失,而這些反應也使得最開始無限快的宇宙漸漸的冷卻了下來,變成了現在只有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
最後一種猜測則更為大膽,它取之於劉慈欣的三體,劉慈欣認為是由於宇宙裡面有很多大神級別文明進行了非常瘋狂的戰爭,他們大規模使用降維打擊武器,結果使得原本能夠容納無限光速的空間,由11維落到了現在最低級的三維。
以上都是關於光速被限制的猜想,但是這也只是猜想人類要想弄清楚光速,為何只有這麼快的原因,還需要對宇宙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