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家太沒有下限了,這掙得不是黑心錢嗎?」近日,某地一小學門口的文具店公然售賣電子菸,一個班裡就有十幾個孩子購買。聞訊而來的家長怒斥文具店,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從重進行處罰。系列視頻發布到網上後,引發廣泛關注。
出於暴利誘惑,菸草產品始終對校園虎視眈眈。不少地方通過規定「學校周邊100米內禁售菸草」,讓銷售香菸的攤點逐漸遠離了大中小學的校門。但有些無良商家不敢賣香菸,就盯上了電子菸。比起傳統香菸,20塊一根的電子菸價格低廉、能吸很久,對於財力有限的青少年「性價比」很高。同時,電子菸外形炫、口味多,非常容易勾起未成年人的好奇,認為嘬兩口又酷又好玩。因此,在全社會注意力還在校園周邊禁止售賣菸草時,電子菸已經悄無聲息地通過很多文具店,流入了學生的口袋。
比起香菸,這些在校門口出售的電子菸在具備菸草全部的危害性之外,其作坊質量還帶來了更多衛生方面的隱患,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甚大。但要實現監管,梗阻確有不少。對於學生,學校有教育之責,但範圍僅限於校門之內,老師也不可能跟在學生後面去檢查他們抽不抽菸。家長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與無良商販水火不容,但除了舉報之外,只能口頭譴責。監管力量則很難下手,因為不同於香菸受到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菸草專賣局的雙重監管,電子菸模糊的身份讓監管者只能依照《產品質量法》,對其從「三無產品」的角度進行處罰,這無疑大大延緩了執法的效率。「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監管的窘境讓電子菸有了野蠻生長的空間。
面對電子菸對校園的包圍之勢,不能視而不見,而要實現有效監管,釐清身份是關鍵。儘管電子菸不能與香菸一概而論,但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出發,在校園管理的標準上不妨與香菸一視同仁,同樣應當要求其不得在學校周邊100米的範圍內售賣。其次,對於那些將電子菸銷售給未成年人的商家,該如何進行懲處的法律細則應該儘快出臺,提高其違法成本。最後,拉開未成年人與電子菸的心理距離也很重要。比如,繼電商平臺下架後,繼續減少電子菸的展示、銷售渠道;比如,創新禁菸宣傳形式,用漫畫、短視頻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載體,普及菸草危害知識;再比如,學校和家庭聯手多引導和教育孩子,養成不近一切菸草製品的良好習慣。
校園禁菸是個系統工程,也是個長期工程。各方面惟有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守護好青少年的健康。
來源:長安觀察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