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成長——做夢夢見的苯結構?!

2020-12-05 孤獨學者
有機物苯的結構

上一期我們說到,化學家李比希不經意間闖進了有機化學這一原始森林,他和他的夥伴維勒一起,從研究的杏仁油當中得到一系列的安息香醛類化合物,同時又結合了法國化學家杜馬提出的「取代說」,發展了他們的有機「基」的學說,並且也對有機化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提出苯環結構的凱庫勒

李比希的一生,可謂是為有機化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利用當時最先進的理念,在吉森大學創立了一個集教學與科研於一身的實驗室,不斷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科學的訓練方法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並且鼓勵學生參與到科研中去。在李比希所在的吉森大學化學實驗室裡,走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化學家。在這些優秀的化學家中,筆者今天要提的一位是凱庫勒,他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和喜劇性的化學家。

1829年,凱庫勒出生於達姆施塔特。沒錯,他是之前我們說過的有機化學之父李比希的同鄉。他出生的那一年,正是李比希剛剛轉為吉森大學正式教授後的第三年。凱庫勒頭腦聰明,成績優異,中學的時候,他就掌握了四門外語。他從小熱愛建築,於是立志將來要當一個優秀的建築師。到了18歲,凱庫勒就考到了吉森大學,他學的是建築學。早在他上大學之前,他就已經展現出他建築師的天賦,就在家鄉達姆施塔特設計過三所房子。因此,在大學裡,他當然要繼續錘鍊自己的天賦,他非常努力地把數學、製圖、繪畫等和建築相關的專業都學會了,並通過了考試,很快他就可以拿到畢業證,繼續按照他的理想去平步青雲了。

可是,事情就是那麼的巧合,也不得不說凱庫勒是極其的任性,一件非常偶然的機會,他居然想去學和他的建築毫無關係的化學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凱庫勒的導師李比希

原來是當時達姆施塔特的赫爾利茨伯爵家中失火,伯爵夫人的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石戒指丟了。但是,後來伯爵夫人從她僕人處搜查得到這枚戒指,和她丟的那一枚一模一樣,是鑲嵌了一顆寶石的戒指,寶石的兩邊是兩條蛇,一條是黃金做的赤蛇,一條是白金做的銀蛇。但是,僕人就矢口否認,說這是她家的祖傳寶貝,1805年就傳到她的手裡(大概這個僕人是1805年左右生的),一直貼身保存。由於當時也沒有監控,伯爵夫人和僕人各說各的理,誰也沒有辦法拿出證據,只有打官司上法庭。由於這個官司是發生在伯爵家,因此比較引人矚目,因此凱庫勒也就去旁聽了這個案子的審理。

法官就分別問控辯雙方,這個寶石戒指的細節,雙方回答的都一致。那這可怎麼辦呢?按照常規程序,先驗證一下這枚戒指的材質吧。於是,法官就請來了吉森大學的化學教授李比希。李比希經過分析,確認了這枚戒指上的兩條蛇是金和鉑兩種元素。

雖然都是貴重金屬,鉑和金的命運是截然不同的。儘管人類早在公元前好幾個世紀就發現了鉑,但是在歐洲,時間卻推遲到十六世紀,一直到1789年,拉瓦錫將其確認為是一種元素之前,歐洲人對鉑的認知幾乎是零,誰也沒有想到把它用在首飾中。那麼把鉑作為一種貴重金屬用於珠寶行業,時間一直推遲到1819年,也就是拉瓦錫把鉑確定為元素之後的第三十年。如此,僕人說的1805年這枚戒指就有了,顯然是信口開河。在清晰的邏輯和確鑿的實驗證據面前,僕人不得不承認了趁火打劫的這一事實。

原來化學還能有這麼強大的功能,能幫助法官斷案?有意思!而且最重要的是,參與審案,提供最強有力證據的居然就是自己學校的教授!雖然之前也聽說過這位教授的大名,但百聞不如一見,今天見到教授的風採,凱庫勒馬上對李比希佩服的五體投地。於是,凱庫勒就決定利用閒暇時光去聽一聽這位教授的課。結果,這一去不打緊,凱庫勒發現這位教授自編的化學課居然通俗易懂,而且在教授的實驗室裡,他接觸到了從來都沒接觸過的化學實驗,發覺化學太奇妙了!於是他就經常去聽課。由於凱庫勒對化學表現出的極大熱情,很快他也被李比希注意到了,並且對他百般鼓勵,終於,凱庫勒決定,要放棄建築學,轉學化學。也就在這時,凱庫勒的建築學專業差不多也就快畢業了。

這種看似輕率地決定,肯定是要受到家人的反對的。於是,家裡人就把他轉學到高等工藝學校去,讓他遠離李比希。但是,凱庫勒到了新學校居然又認識了一位化學老師,並且繼續去學化學。沒有辦法,家人看他這樣,也就由他去吧。就這樣,1849年,凱庫勒就又回到了吉森大學,回到李比希的實驗室繼續學習。兩年之後,1851年,他自費去了法國巴黎留學。儘管到了法國以後的凱庫勒舉目無親囊中羞澀,但他還是頑強地刻苦學習,努力不讓自己浪費每一天。1852年,他撰寫的第一篇關於研究硫酸氫戊酯的論文發表,並且得到很高的評價,他被授予化學博士學位,凱庫勒就圓滿完成了學業並且回國。

此後的凱庫勒,就不斷地輾轉歐洲各地,以博士後身份去做研究。當時,儘管阿伏伽德羅的「分子說」沒有被主流學術界承認,但他會思考,並且和同事們討論這些如「分子」、「化合價」、「基」、「電化二元論」、「取代說」等化學界當時的未解難題。其中,凱庫勒對元素的化合價特別關注。比如,他設想,硫和氧都是二價的,那麼硫就可以把一些有機化合物中的氧元素取代出來。最後,他的設想被證明,於是他堅信,「化合價」應該是支持「取代說」的,而且還能很好地發展「取代說」。

儘管自己學業已經完成,但凱庫勒的生活沒有保證。他做博士後多年,但德國的大學的門檻在他那個時代已經很高了。他想在大學裡當個老師,但四處碰壁。最後,他決定以海德堡大學為根據地,不拿工資,自己開設課堂講課(相當於一個社會上的輔導機構),如此賺一些學費。他得到了海德堡大學的化學教授羅伯特·本生的許可,他就在大學裡租了一套房子,然後將其一間改為教師,另一間改為實驗室,靠著他叔父的資助,他辦起了化學興趣班。就這樣,凱庫勒艱難地維持著他的生活和他的理想,一邊講課,一邊帶學生做實驗,繼續著自己的研究。就這樣,一直慘澹經營,到了1859年,凱庫勒終於在比利時的根特大學正式謀求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大學裡當上了正式的化學老師。

這個時候的化學,出現了一種一邊倒的現象:無機化學日趨完善,有機化學混亂不堪。前幾期我們說過,簡簡單單的一個CH3COOH的醋酸分子,按照各個原子的總數加起來,再進行排列組合,居然能有19種寫法!誰的正確?大家各不相讓,在各種雜誌上大家是一通亂吵,最後誰也說服不了誰。就在這種狀況下,凱庫勒開始了有機化學中最核心的問題——碳鏈的研究。

凱庫勒不斷做實驗,不斷分析。他就拿這個最讓人頭疼的醋酸進行研究,他就發現,當用氯取代醋酸上的氫的時候,氫是可以被取代下來的,但醋酸當中的碳-碳單鍵卻在反應中完好,不管怎麼反應,氯都不能讓醋酸的碳-碳鍵斷裂。他又拿一些四個碳原子相連的像富馬酸、琥珀酸等等和氯反應,結果還是一樣,氯能取代氫,也能通過加成反應和這些酸結合到一起,但就是不能讓碳-碳鍵斷裂!這些酸反應完畢後該是幾個碳相連還是幾個碳相連,氯氣就是沒辦法讓這些碳分離!

提出「類型論」的日拉爾

1857年到1858年之間,就在凱庫勒的工作生活還不穩定的時候,他就提出了「碳鏈」的思想,而且他集中精力研究了雷酸及其鹽的結構,並且還理解和發展了當時不被人贊同的日拉爾的「類型論」(事實上是一類複分解反應,但日拉爾發現,在這樣的複分解反應中,參與反應的兩種物質各自拿出一部分基團,最後生成了一些新的有機物和一些如水、氯化氫等無機物,因此提出「殘基」的概念)。

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凱庫勒把元素分為三類,分別是一價、二價和三價元素。碳原子是四價的,它的結合必須滿足四個鍵相連的結果。最後,他提出了飽和碳氫化合物(烷烴)的通式——CnH2n+2。基於自己多年的研究結果,凱庫勒認為,在反應中,這些碳原子的原先的連接順序是不變的,而取代反應主要是改變除碳原子以外的其他與碳相連的原子。那麼凱庫勒的這種說法,是至今為止大家公認正確的。當然,凱庫勒不僅提出了烷烴的通式,那麼也提出了烯烴和炔烴的表達式。然而,就在一個化合物的結構問題上,他犯了難為。這個化合物,就是苯。

發現了苯的法拉第

早在1825年,著名的科學家法拉第(正是這個發現了交流電的法拉第)發現了苯這種物質。後來,到了日拉爾手裡,他精確地測定了苯的分子量是78,那麼分子式確定為C6H6。如此多的碳,氫的數量又如此的少,那麼這種化合物的不飽和度是很高的。這該是怎樣的結構呢?這倒是跟乙炔的結構很像,但是它又不像其它不飽和烴那樣,它不容易被加成反應(苯是可以被被氫加成,也可以被氯加成,但反應條件苛刻,需要催化劑)。在仔細研究了這種物質的性質之後,凱庫勒認為,這種結構是穩定的,六個碳原子的位置應該都是完全一樣的,在反應的時候,這六個碳原子上的氫原子被取代的機會都是一樣的。那麼也就是說,這種苯的結構和其它的烯烴、炔烴都是不一樣的。是什麼樣的結構呢?凱庫勒就畫出了許多種C6H6的結構,結果他都不滿意。因為在所有的開鏈式結構中,總有碳原子和其它碳原子不一樣,這就很難圓滿解釋這六個碳原子的等價性問題。

凱庫勒提出的苯分子結構
凱庫勒夢中的貪吃蛇

於是,凱庫勒就感到,這個苯分子應該是個閉合鏈狀的結構,他在1865年發表論文,並且提出了這個苯的結構。後來,到了1890年,當人們紀念凱庫勒發現苯分子25周年的時候,有人就提問,說凱老,您當年是怎麼發現的苯分子結構的呢?凱庫勒就開玩笑說,他整日在思考這個苯的結構,後來,他夢見了一條蛇,這條蛇,就像今天的遊戲裡貪吃蛇一樣,不斷地遊啊遊,最後把自己的尾巴咬住了。就這樣,他發現了苯環。這個故事,一直被流傳到今天。

今天公認的苯環結構

事實上,苯的結構式的發現絕沒有凱庫勒描述的那麼輕鬆。因為苯這種物質雖然具有不飽和鍵,但它並不具備烯烴和炔烴的性質。它不能讓溴水或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苯環中的雙鍵不是那麼容易被打開的。在苯環內,這六個碳原子事實上是共享了這種碳碳雙鍵,每一個碳原子之間的位置都是等價的。因此,苯環結構當中的是一個圓環狀的大π鍵。

黃家駒和BEYOND樂隊以及《海闊天空》

縱觀凱庫勒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和戲劇色彩,同時也充滿了曲折。如果按照他最初的夢想,他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建築師。但他最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化學,這個他之前毫不熟悉的領域。為了理想,為了求學,他遊歷歐洲各國。為了謀求個大學教師的職位,他四處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在大學講課的機會,還是個不被大學承認的教師。筆者由此想到了一位著名歌手黃家駒的《海闊天空》中的一句:「……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從未放棄過心中的理想……」。這一句用在凱庫勒身上,是極為合適的。凱庫勒對有機化學的貢獻是極高的,而這一切都是和他執著的理想以及不畏艱難的意志結合的結果。今天,當我們回顧這一段當年有機化學的步履蹣跚,不得不感嘆像凱庫勒這一批不懼艱辛、理想崇高、敢於挑戰的化學家,也正是由於他們繼往開來的努力,有機化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就在貝採裡烏斯、維勒等老一輩化學家提出「同分異構體」、凱庫勒提出碳鏈結構的時候,有一種同分異構體也被發現。這種同分異構體,它們的化學性質極其相似,簡直和雙胞胎一樣,但在生物領域,這對雙胞胎卻顯出完全迥異的性格,這就是手性對映體。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敬請大家關注,筆者下期繼續推出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發展。

相關焦點

  •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誕生(一)
    化學的分支——有機化學上期我們說到,大化學家貝採裡烏斯首次提到了催化劑的概念,並且公布於《物理學與化學年鑑》雜誌上。事實上,貝採裡烏斯首次提出的概念不只是催化劑,他還提出了「有機化學」的概念。於是,就在1806年,貝採裡烏斯就宣稱,這些碳氫化合物都是有機體(生命體)特有的產物,並且把化學的研究方向直指生命體。貝採裡烏斯也許沒想到的是,他如此的概念一經提出,就不斷被後世深入地研究,最終形成了化學的一個龐大分支——有機化學。然而,貝採裡烏斯提出「有機化學」概念的時候,他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他認為,有機物是生命體特有的物質,是區別於無生命的「無機物」的。
  •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誕生(二)——有機化學教育家李比希
    就在大化學家貝採裡烏斯提出的「有機化學」理論到德國的化學天才少年維勒的驚世發現期間,又有一位偉大的化學家登上化學史的舞臺,並且把有機化學引入了農業科學當中。他就是著名的有機化學之父李比希。1803年,李比希出生於達姆施塔特,他比另一位之前我們介紹的化學天才維勒小三歲。
  •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發展(二)——邪惡的同分異構體
    但是他在有機化學上的貢獻是非常大的。他繼承了李比希、維勒等人的「基」的學說,接受了阿伏伽德羅「分子」的概念,系統地研究了碳鏈結構,並提出了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結束了醋酸被寫成19種結構的混亂局面,也能較好地把貝採裡烏斯的「同分異構」現象用結構式區分出來。至此,有機化學的發展似乎有了一些明朗清晰的前途。然而,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 其實苯結構式也是做夢而來
    而且只要你睡覺,就會做夢,夢太平常了。但是有些人居然靠著做夢改變世界,這不是「白日夢」,而是確有其事。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表的過程就與做夢相關。1869年,科學家們一共發現了63種化學元素,但是元素之間究竟有何規律?科學家們卻百思不得其解,門捷列夫對此也是整日苦思冥想。
  • 趣話化學史——元素(六)——數字的秘密
    法國尚古多的螺旋形元素周期表種種跡象表明,元素的原子量大小和它們的化學性質存在著某種必然聯繫!就在這個時候,俄國的門捷列夫就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緊緊地抓住原子量、化學性質這兩個關鍵點進行梳理,他精心製作小卡片,把所有的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學性質記錄在小卡片上。但是,當時的關於各個元素的性質描述並不是非常完備,門捷列夫所處的時代也不像今天有網絡,他想獲得信息的手段極為不方便。於是,為了徹底搞清楚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學性質的關係,他不斷地走出教室,走出自己的實驗室,不斷去各地深造、考察。
  • 趣話化學史——五彩斑斕的顏料世界(二)——黃色
    人工合成的鈦黃後來,到了十八十九世紀,化學工業開始發展的時候,人們發現一些鉛、鉻等金屬鹽也能顯出黃色,因此也被開發了出來。敬請大家關注,筆者下期繼續推出趣話化學史——五彩斑斕的顏料世界(三)——藍色。
  • 做夢夢見蟑螂什麼意思 做夢夢見蟑螂在床上
    做夢夢見蟑螂什麼意思孕婦夢見蟑螂,身體要得點小病。夢見蟑螂,寓意生活工作中令人煩心的人或事。夢見蟑螂,表示身邊有讓你討厭的人,你想辦法擺脫他,卻無能為力,你最好求助於你的好朋友來幫你想辦法,否則他會更加得寸進尺。
  • 趣話化學史——元素——(一)從鍊金術的鬼畫符到拉瓦錫的元素表
    至此,拉瓦錫把化學從定性、感性上的認識提升至定量、理性上的分析,這就是拉瓦錫的最大貢獻。然而,元素到底有多少種?究竟該如何定義?波義耳雖然在《懷疑派化學家》一書中對逍遙學派所堅持的「四元素說」持懷疑態度,但並沒有指出自然界中元素到底有多少種。倒是之前那個提出「燃素說」雛形思想的鍊金術師貝歇爾給出了一張元素表,今天的我們很難看懂圖中各種符號的意義。
  • 趣話化學史——四大發明(四)——魔力無限的磁石
    上一期我們說到的是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這裡與化學所聯繫的是材料的選取與實驗。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也正是從接觸、觀察、利用這些自然材料開始的。然而,觀察的效果因人而異,人類認識事物也總是從粗淺到深入的變化的。
  • 做夢夢見鬼是什麼意思 做夢夢見鬼好不好
    做夢夢見鬼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鬼好不好夢見了鬼,通常表示你近期的運勢有點不佳,可能會遇到災難或者危險,要注意身體,因為是身體虛弱的表現;如果夢見自己變成了鬼,則可能預示你的運勢要開始好轉,財運會到來;如果鬼上了你的身,則預示著危險;夢見鬼火的話,可能會遇到災禍,
  • 趣話化學史——火焰到底是個什麼鬼(上)
    如果按照今天的觀點,物質在燃燒之前含有化學能,燃燒的時候就會釋放熱量,包括金屬氧化、呼吸作用在內,都是一種能量轉換,那麼「燃素」怎麼就不可以作為一種化學能被接受呢?我們需要明白的就是,化學是一門科學,而科學的本質就是追求真理。而真理就是客觀在人主觀印象中的真實的反映。那麼既然化學家們說有這種「燃素」,並且它是一種物質,那麼燃素到底長什麼樣?燃素的質量是多少?
  • 做夢夢見給鬼磕頭是什麼意思 夢見給鬼磕頭
    做夢夢見給鬼磕頭職員夢見給鬼磕頭,工作上多有波動,容易和同事鬧矛盾,同時,在工作的競爭上要小心有人使詐。學子夢見給鬼磕頭預示,近期你在學習上很努力,進步很大,會考出理想的成績。單身的人夢見給鬼磕頭,您的戀情在情感上的抉擇、態度的改變往往和經濟問題有關。
  • 夢見鬼是什麼預兆 白天做夢夢見鬼是什麼意思
    夢見鬼是什麼預兆 白天做夢夢見鬼是什麼意思孕婦夢見鬼意味著,與情人之間的感情微妙地感到有些不安,也因此讓你表現得比平常更黏人、追問不休。沒必要的忌妒心反而讓對方的心越離越遠了。即使內心不安表面上也要裝得平靜一點,慢慢拐個彎來套話吧。會發出閃光燈號的東西,這兩天的幸運物。
  • 趣話化學史——化學家的誕生——波義耳和他的《懷疑派化學家》
    化學家波義耳第一期《趣話化學史》我們說到,在沒有「化學」這一概念以前,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不論是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並且,在此後的幾千年裡,隨著人類從新石器時代步入到青銅器時代再到鐵器時代,生產力是不斷提高,社會上興起了鍊金/丹術,在這些古代哲學的思想指導下,人們開始了懵懂的化學研究。在研究中,中國的煉丹術士們發現了火藥的配方,西方鍊金術士賈比爾發現了硫酸、硝酸、鹽酸,並且發現了能溶解黃金的王水。賈比爾甚至還提出「凡是金屬,都是硫和汞構成」的一套鍊金理論。
  • 夢見地震海嘯 做夢夢到地震海嘯是什麼意思 夢見地震海嘯有什麼徵兆
    夢見地震海嘯 做夢夢到地震海嘯是什麼意思 夢見地震海嘯有什麼徵兆
  • 做夢夢見床壞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床壞了是什麼意思
    做夢夢見床壞了是什麼意思夢見自己的床壞了意味著,為了些微小事而與對方對立的可能。特別是與親密的人之間較易發生這種小爭執。也為了別人的事情被吵得有點厭煩感,自己的情緒也被影響到了。特別是對親人不穩定的情緒恐怕得多花些心思,多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設想,盡力維持平和的氣息吧。
  • 趣話化學——第一個被人掌握的自然力——火
    經過火烤制的食品,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都得到了改變。在高溫下,微生物被殺死,肉中蛋白質的空間排列結構發生巨大改變,口感變得細膩,食物更有利於消化,因此人類的身體變得強壯,腦的組織也發生變化,變得更加智慧了。
  • 做夢夢見被鬼上身然後發燒意味著什麼 做夢夢見被鬼上身
    做夢夢見被鬼上身然後發燒鬼怪代表著不好的事情,是兇兆。夢見鬼上身,會遇到危險。夢見殺鬼、和鬼打架,則是吉兆,可以避免災禍。夢見自己一見到鬼怪就跑,意味著敵人將被自己徵服。夢見鬼在院內,憂愁散。...☯夢見被鬼上身,到底有鬼嗎??
  • 夢中取得的科學發現——有機化學的興起
    19世紀中葉,隨著有機合成的快速發展,有機化合物的數量也急劇膨脹。然而,化學家們注意到有機化合物如此繁多而構成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卻只有碳、氫、氧、氮等屈指可數的幾種。這引起了他們的思考:這幾種元素以什麼方式構成這麼多性質迥異的化合物?
  • 趣話化學史——元素(五)——元素發現中的大爆炸
    上幾期我們說到,波義耳的《懷疑派化學家》一書的出版標誌著化學這一學科的誕生。就在歐洲的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一個又一個的發現不斷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一個又一個的新理論不斷地形成並應用於新的研究中。同時,元素的發現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大爆炸時期。從十八世紀初到十九世紀末,人類發現了幾乎現在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