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1日電 行業領先者總是更早地預見,並去創造未來。12月21日,百度地圖十周年生態大會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行,百度移動服務群組事業部執行總監、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東旻發表了題為「走『新』地圖 大展鴻圖」的主題演講。他不僅列舉了百度地圖在十年中造就的十餘個首創之最,還作為行業領軍者的代表向外界描述了他心目中地圖的未來:「一個多維度信息、服務疊加的平臺。」李東旻同時提到,持續創新是百度地圖作為行業領軍者的責任,下一個十年百度地圖將更加精彩。
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東旻表示,「下一個十年百度地圖會更加精彩」
十年深耕技術潛心服務造就網際網路地圖行業標準制定者
百度地圖十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從無到有成長為穩居市場第一的地圖應用。
在過去十年之中,通過持續發揮在技術、功能、服務等方面的優勢,百度地圖拿下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處於市場絕對領先地位。數據顯示,百度地圖的月活躍用戶數超過3億,其中車主用戶達到1億,開放平臺每天響應定位需求超過230億次,創新的路網採集模式成為全國首家全路網覆蓋的導航地圖,全面領先地圖行業。
在這場以「走『新』地圖,大展鴻圖」為主題的演講中,李東旻將持續的技術創新作為百度地圖取得今日市場統治地位的關鍵。
這首先體現在底層數據採集技術的不斷創新上,它構成了百度地圖核心競爭力的紮實基礎。比如:路網採集模式革新,獨創圖像自動識別、分析技術,極大提升數據採集效率;同時,創新的數據採集生態模式,為百度地圖的生態體系貢獻了76%的基礎數據,大幅降低了數據採集的成本,提升了數據的量級和豐富程度。
領先的技術還打造了百度地圖強大的功能集群。從圖像呈現上來看,百度地圖包含高清衛星圖、高清全景圖、3D俯視圖、熱力圖、VR實景圖和室內全景圖等多種地圖呈現方式,同時進階的導航功能,包括熟路模式導航、雙屏導航、高架導航、3D導航等功能,為用戶從室外到室內,從尋址到導航都能獲得精確而便捷的服務。
在李東旻看來,成為行業第一固然值得驕傲,而更值得欣喜和期待的也許是,百度地圖通過持續創新,正在跳出單純的導航定位工具範疇,甚至重塑整個地圖行業和出行服務。」
百度地圖擁有POI的總數超過4000萬,生活類POI超過2000萬,百度地圖內提供閉環服務超過100萬。豐富的基礎資源,讓百度地圖在O2O方面的布局也不斷開展,現已接入餐飲、景區、商場、電影院、酒店和用車等數項服務,並在O2O「實戰」中取得不錯的成績,比如「十一」百度地圖訂酒店GMV(成交額)達到活動前的3.62倍。
「通過基礎功能的創新與夯實,生活服務入口的不斷演進,百度地圖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索引真實世界、連接人與服務,打造精彩豐富的生活服務平臺。」李東旻在演講中如是闡述百度地圖在這十年中的發展和成績。
未來疊加整合多維信息源與用戶、合作夥伴塑造真實世界
從直接的導航定位,到複雜地連接餐飲、酒店、用車、旅遊等豐富的服務生態,李東旻和他的團隊越來越清晰地發現,他們通過百度地圖,正在做著日益真實地模擬現實世界的工作。
也正因此,李東旻認為:「未來的地圖不應該僅僅是圖層疊加的展示,而是會逐漸變成一個多維度信息疊加的平臺」。
基於這樣的超前認知和完整定義。李東旻對百度地圖的未來也做了詳細規劃:「如果說用傳感器構建模型來表達真實世界是地圖1.0時代的特徵,那麼通過真實世界的認知模型,來指導用戶在真實世界的行動,將是地圖2.0時代的最顯著特徵。百度地圖的目標就是在地圖2.0時代,將更多元的信息和數據疊加到一起,並賦予智慧重新構建真實世界,與生態夥伴一起連接真實世界與服務,以此為用戶提供更廣闊的視野、更細化的服務、更美好的現實生活。」
在李東旻的規劃中,未來,百度地圖將致力於打造一個更完整的服務生態,不僅提供各項基礎服務,還將為用戶提供智能的出行決策。以服務來說,從出行前的車險購買、汽車保養和諸如Uber這類的出行方式選擇,到出行中的定位、導航、加油站和停車位搜索推薦,再到出行後的酒店、團購、外賣、電影和景區門票等O2O生活服務,百度地圖將打造完整的出行服務生態圈。
同時,百度地圖將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通過綜合天氣、道路擁堵狀況、實時公共運輸數據和室內導航等數據以及路徑規劃等算法的建設,來幫助用戶進行出行決策,讓百度地圖成為用戶從出行決策到獲取服務的全部環節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成為城市智能交通體系的核心環節。而這樣的智能交通體系建設,正通過百度地圖與各地交通主管部門的通力合作,逐步變為現實。
除此之外,李東旻介紹的高精地圖等百度地圖擁有的尖端科技優勢,因為之前無人駕駛汽車成功路測而更容易直觀理解;而接入社交功能,讓用戶可以利用基於LBS的地圖社交,在提升出行效率,豐富使用維度的同時,也讓百度地圖比一般出行工具多了幾分人情和溫度。
「百度地圖在未來的十年裡,將繼續貫徹走新的路線,利用創新來豐富基礎和O2O的功能與服務。」李東旻對百度地圖的未來充滿期許與期待,「當然未來的百度地圖,將進一步與生態系統中的合作夥伴加強合作,通過開放平臺和心態,與企業和用戶成為利益共同體,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