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Bennu為何定期向太空拋射粒子?

2020-09-10 cnBeta

美國宇航局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已經發現小行星Bennu將自己表面的碎片拋向太空。這些 「粒子拋射事件」經常發生,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300多次。科學家們希望在未來找到一個解釋,說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以及表面或下面的什麼過程在驅動它。

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已經圍繞被稱為Bennu的巨大太空巖石飛行了近兩年。在此期間,它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許多有趣的觀察。首先,它的表面充滿著大量粗糙且密集的碎石,這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意外的發現。

現在,美國宇航局透露,這顆小行星的表面其實正在脫落。這塊巖石定期從其表面釋放物質,科學家們已經觀察和跟蹤這些物質一段時間了。這些粒子是以爆發的方式出現的,科學家們一直渴望了解這些看似隨機的噴射背後的原因。

Bennu所脫落的粒子幾乎完全是在意外中發現的。在一些例行的觀測中,研究人員注意到,在Bennu周圍的空間中,有一些不應該存在的東西。我當時看著這些圖像中的星體圖案,心想,'我不記得那個星團了',"新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Carl Hergenrother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只注意到它,因為有200個光點,那裡應該有大約10顆星星。除此之外,它看起來只是天空中密集的一部分。」

在仔細觀察之後,科學家們很快意識到,他們所看到的神秘 「星星」其實是小行星本身的一小部分。那麼問題是,這些粒子為什麼會漂浮在太空中,它們又是如何逃離Bennu表面的呢?

「我們認為,Bennu的巨石覆蓋的表面是小行星的重要發現,但這些粒子事件絕對讓我們感到驚訝,」OSIRIS-REx首席研究員Dante Lauretta說。"我們花了一年的時間來調查Bennu的活動表面,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凡的機會來擴展我們對活動小行星行為的認識。"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OSIRIS-REx團隊已經觀測到了多達300次來自小行星表面的「粒子拋射事件」。這些粒子非常微小,使得它們很難被追蹤,但科學家們一直在盡力弄清楚發生了什麼,同時也在控制自己對新發現的興奮。

「有一個粒子下來後,撞上了一塊巨石,然後又回到了軌道上,」Hergenrother出。「如果Bennu有這種活動,那麼很有可能所有的小行星都有這種活動,這真的很令人興奮。」

相關焦點

  • 小行星Bennu為何將自己表面的碎片拋向太空?
    小行星Bennu為何將自己表面的碎片拋向太空?(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已經發現小行星Bennu將自己表面的碎片拋向太空。這些 「粒子拋射事件」經常發生,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300多次。科學家們希望在未來找到一個解釋,說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以及表面或下面的什麼過程在驅動它。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已經圍繞被稱為Bennu的巨大太空巖石飛行了近兩年。在此期間,它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許多有趣的觀察。首先,它的表面充滿著大量粗糙且密集的碎石,這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意外的發現。
  • 在小行星貝努上,發現神秘的粒子拋射,最多的一次達200個粒子!
    在美國宇航局OSIRIS-REX宇宙飛船抵達小行星貝努(Bennu)後不久,該任務的科學團隊出人意料地發現,這顆小行星可能是活躍的,或者不斷地向太空釋放粒子。正在進行對貝努及其最終將被送回地球的樣本檢查,可能有助於闡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有趣的現象。
  • 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上成功著陸
    構想中NASA的OSIRIS-REx飛船在Bennu小行星收集樣本Credit: 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飛船史上首次成功地在一顆名為「Bennu」的小行星上短暫著陸,並採集了其表面的一些巖石和灰塵
  • 危險小行星本努身份揭曉!乃罕見的粒子噴射太空巖石!
    美國宇航局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宇宙飛船最新公布的觀測結果顯示,這塊寬500米的太空巖石在過去幾個月裡多次向太空噴射塵埃和礫石。因此,本努被確認為是十幾個已知的「活動小行星」之一,也是唯一一個被近距離觀測到的活動小行星。科學家激動地稱,這一發現可能是奧西裡斯-雷克斯任務早期階段最大的驚喜,也是科學界的科學生涯中最大的發現之一。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觀察發現,一顆小行星定期噴射物質
    在9月9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的一組特殊研究論文中,奧西裡斯-REx(奧西裡斯-REx於2016年發射,是美國第一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科學團隊報告了詳細的觀察結果,顯示小行星貝努(Bennu)定期噴射出物質。
  • 太空天氣:黑子,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
    從恆久的太陽風粒子流到不可思議的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的轟擊,地球經常感受到其恆星伴星的影響。儘管太陽黑子與更劇烈的相互作用有關,但它們很少穿過太陽表面。所有這些都屬於「太空天氣」的定義。當由太陽耀斑爆炸產生的帶電粒子向我們奔跑時,它們僅在八分鐘內到達。在太空中航天員的風險由這些有害顆粒,以及載人登月或者被打的火星必須採取這種危險到帳戶。每個人都受到地球大氣層和磁場的屏蔽。這些高能粒子也會損壞太空中的敏感電子設備。吸收X射線會影響大氣。熱量和能量的增加導致地球電離層的膨脹。
  • 解密6478 Gault的太空巖石-變色的小行星
    去年十二月,天文學家們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發現了一顆「活躍」的小行星。人們發現這塊被天文學家標記為6478 Gault的太空巖石具有兩條有塵埃組成的尾跡,這一行為通常被認為與彗星相關,而在小行星中十分少見。
  • 科學網—小行星本努噴發神秘粒子
    圖片來源:NASA 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OSIRIS-REx)探測器抵達小行星本努後不久,該任務科學團隊意外地發現,這顆小行星可能是活躍的,或持續向太空發射粒子。正在進行的對本努的研究,以及最終返回地球的樣本或將揭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有趣的現象。
  • 一顆高樓大的小行星將飛過地球!肉眼可見嗎?是否有影響?
    比如這顆「2011ES4號小行星」是在2011年被發現的,當時它只出現了4天就「失蹤」了。但科學家僅靠這4天的軌道信息,預測到這兩天這顆小行星會到達地球附近。可以實現這麼精確的預測,主要是因為浩瀚的星空基本靠萬有引力運行。但是,太陽也會影響小行星的運行。儘管我們感受不到太陽的變化,但是太陽是一個非常活躍的恆星,每時每刻都向外拋射光子和粒子。
  • 日冕物質拋射——可以讓全世界陷入癱瘓
    「太陽風暴」,用來描述太陽向我們發射的一系列物質,包括x射線、帶電粒子和磁化等離子體。自19世紀中期以來,一場大規模的太陽風暴還沒有襲擊過地球,但太空氣象學家非常擔心一場太陽風暴的可能性。太陽風暴通常始於太陽耀斑——太陽表面的巨大爆炸,將能量和粒子發射到太空。
  • 太陽的「噴嚏」——日冕物質拋射
    人類自從邁入太空時代,展開了空前的太空之旅我們向金星和水星派出了探測器衛星。派探測車上了火星。我們飛越了木星的衛星,穿越了土星的光環,甚至拍到了冥王星上冰山的照片。但我們卻從未靠近頭頂上最重要的恆星——太陽。
  • 太陽的「噴嚏」——日冕物質拋射
    人類自從邁入太空時代,展開了空前的太空之旅。我們向金星和水星派出了探測器衛星。派探測車上了火星。我們飛越了木星的衛星,穿越了土星的光環,甚至拍到了冥王星上冰山的照片。但我們卻從未靠近頭頂上最重要的恆星——太陽。
  • 一顆高樓大的小行星將飛過地球
    這些小行星可能會由於各種因素造成軌道的改變,從而撞向地球。要想應對這些具有潛在危害性的小行星,就需要對這些小行星軌道進行預報。不過,目前科學家已經可以很好地對這些小行星軌道進行追蹤了。比如這顆「2011ES4號小行星」是在2011年被發現的,當時它只出現了4天就「失蹤」了。但科學家僅靠這4天的軌道信息,預測到這兩天這顆小行星會到達地球附近。
  • 日冕物質拋射
    ,CME定義:日冕局部區域內的物質大規模快速拋射現象。CME表現為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從太陽向外拋射一團日冕物質,速度在每秒20至3000千米之間,質量達10的11次方至13次方千克,使很大範圍的日冕(近於一個日輪面積)受到擾動,從而劇烈改變了日冕的形態和磁場位形。CME是日冕大尺度磁場平衡遭到破壞的產物。白光日冕儀中看到的CME形態結構非常複雜和多樣化,典型的形態是膨脹的泡環狀,前端是亮環,中間是空腔,最後是亮核,亮環的雙腿紮根在太陽上。
  • 64億公裡外,科學家意外發現本努小行星在噴射粒子!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於2018年12月抵達小行星本努,這是人類探索過的最遠天體,直徑500米,距離我們大約64億公裡。而僅僅一周後,科學家就發現了本努的一些不尋常之處:這顆小行星正在向太空噴射粒子。事實上,探測器的導航攝像機首先發現了這些粒子,但科學家最初認為它們只是背景中的恆星。
  • 450光年外,發現一顆恆星大爆炸,出現日冕物質拋射現象
    人類自從進入科技文明時代以來,科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宇宙和太空一直都是神秘的存在,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肉眼看來,太陽以一種持續穩定的狀態,在人類的歷史中沒有變化,大家都知道,太陽是我們所在太陽系的中心天體,肉眼看到它是沒有什麼變化的,但是他也會經常出現活動,比如說「耀斑」,太陽黑子的活動可以使大量高能源帶電粒子上周圍的行星噴射,日冕物質拋射也是太陽活動中的一種
  • 月球隕石坑有5萬多個,撞擊的小行星哪裡去了?一種結果兩種去向
    那就是撞向月球的小行星天體已經粉身碎骨了。這些天體在撞向月球的時候,速度是非常快的。2013年的3月17日,科學家們觀測到了一次小行星撞擊月球。這次撞擊月球的是一顆重量大約40公斤的小行星。它在撞擊月球是的速度達到了每小時90000公裡。小行星天體以這麼快的速度撞向月球,在撞擊的瞬間產生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 看太陽,就知道是否有致命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
    (不要用裸眼看著陽光)但是通過望遠鏡觀測到電磁波的不同部分揭示了太陽真實本質:一個變化動態的等離子體,可見太陽生命是「」混亂」的,而這種動態的磁湍流造成了太空天氣。圖註:這張太陽表面圖像的較暗區域是北半球極地日冕的南部延伸。日冕洞是來自太陽快速移動粒子流的來源,並會引起地球上的極光。
  • NASA把小行星Bennu弄得一團糟!科學家卻說「很滿意」
    科學家卻說「很滿意」這次美國NASA太空船OSIRIS-REx探測器,降落在Bennu小行星,引起廣大泰文愛好者的關注,結果卻是不盡人意,科學家都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差勁的一次探索,簡直弄得一團糟。原計劃於10月21日星期二下午短暫降落Bennu小行星,這是該航天局首次嘗試收集小行星樣本的嘗試。確認OSIRIS-REx是否確實收集了Bennu碎片尚需時日,但到目前為止,一切似乎都已按計劃進行。
  • 凌晨1時,一顆高樓大的小行星將飛向地球!你慌不慌?
    假如恰好小行星與地球同時運行到軌道交叉點,這時候小行星就會撞向地球。不過慶幸的是,2011ES4號小行星只是路過一下,就算它真的拐個彎撞向地球,也不用過於恐慌。儘管我們感受不到太陽的變化,但是太陽是一個非常活躍的恆星,每時每刻都向外拋射光子和粒子。太陽光子(光子具有動量)對小行星的光壓以及太陽向外拋射的運動速度很快的粒子對小行星的作用,小行星受到的總的力會有微弱的變化,小行星自己攜帶的能量和質量也會變化。這些變化在很長時間的累計效應下,也會造成小行星的軌道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