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危險小行星本努身份揭曉!乃罕見的粒子噴射太空巖石!

2020-11-24 騰訊網

近日,來自外媒最新消息,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觀測分析,科學家宣布概率撞地小行星本努(Bennu)的身份正式揭曉!

本努是一顆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直徑約為500米,它每1.2地球年繞太陽一圈,每6年接近地球一次,科學家預測,22世紀末,它將近距離接近地球,碰撞地球的概率為2500分之一。

這張小行星本努在2019年1月19日從其表面噴射粒子的照片是由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宇宙飛船拍攝的兩張照片合成的,分別是短曝光和長曝光圖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小行星和粒子。通過這張照片科學家發現近地小行星「本努」比科學家們想像的要奇怪得多,但是也更有趣。

耗資8億美元的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於2016年9月發射,並於去年12月31日抵達本努附近的軌道。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到2020年年中,探測器將會降落並捕獲一份Bennu材料的樣本,該樣本將在2023年9月通過返回艙返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宇宙飛船最新公布的觀測結果顯示,這塊寬500米的太空巖石在過去幾個月裡多次向太空噴射塵埃和礫石。因此,本努被確認為是十幾個已知的「活動小行星」之一,也是唯一一個被近距離觀測到的活動小行星。

科學家激動地稱,這一發現可能是奧西裡斯-雷克斯任務早期階段最大的驚喜,也是科學界的科學生涯中最大的發現之一。

對這種原始宇宙塵埃和礫石的分析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太陽系的早期,這也可能有助於揭示像本努這樣的神秘、富含碳的小行星在向我們的星球輸送水和生命的化學物質方面可能發揮的作用。

奧西裡斯-雷克斯的觀測結果還將進一步揭示小行星在太空中是如何移動的,以及科學家們可能會把哪些太空巖石作為目標。但研究小組從來如此近距離地觀察一顆活躍的小行星。因此,1月6日,當奧西裡斯-雷克斯的照片顯示粒子從本努凹凸不平的表面湧出時,著實讓人大吃一驚。

研究員勞倫斯塔說,這次彈射事件涉及的太空巖石碎片直徑從幾釐米到幾十釐米不等,涉及數十到100多個粒子。粒子的速度變化也很大。其中一些以每小時11千米的速度移動,足以逃離本努的弱引力,遊進星際空間。而其他碎片只是在本努周圍的軌道上徘徊,被束縛了一段時間,然後又落回小行星表面。

從根本上說,看起來本努星表面上連續不斷的粒子群是由離散的拋射事件形成的,這次噴發是在本努小行星橢圓軌道上最接近太陽的時候觀測到的,本努的軌道最近離太陽近0.9AU,遠至1.36 AU(AU,一個天文單位,指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5億公裡),因此,太陽對小行星表面和近地表的加熱可能是主要的驅動因素,當然目前這只是猜測。

對於這些噴射的粒子,科學家猜測這些小行星碎片有可能每年在地球上引發流星雨。如果運氣好,興許本努的粒子陣雨將在9月出現,在南半球觀測效果最好。

不過經過一系列分析,奧西裡斯-雷克斯團隊得出結論,噴射出的粒子不會對太空飛行器或其任務目標造成嚴重威脅。但也出現了其他一些複雜情況,表明2020年的抽樣任務將比之前想像的更加困難,因為本努比地面雷達圖像和建模工作所顯示的更加崎嶇不平,平坦的區域範圍過於狹小,導致採集任務困難,不過科學家想像雷克斯團隊能夠克服這個困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64億公裡外,科學家意外發現本努小行星在噴射粒子!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於2018年12月抵達小行星本努,這是人類探索過的最遠天體,直徑500米,距離我們大約64億公裡。而僅僅一周後,科學家就發現了本努的一些不尋常之處:這顆小行星正在向太空噴射粒子。事實上,探測器的導航攝像機首先發現了這些粒子,但科學家最初認為它們只是背景中的恆星。
  • 科學網—小行星本努噴發神秘粒子
    圖片來源:NASA 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OSIRIS-REx)探測器抵達小行星本努後不久,該任務科學團隊意外地發現,這顆小行星可能是活躍的,或持續向太空發射粒子。正在進行的對本努的研究,以及最終返回地球的樣本或將揭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有趣的現象。
  • 本努小行星出現神秘粒子噴射現象!科學家:有待樣本幫助揭開謎底
    目前正在對本努小行星進行的研究,以及終將會返回地球的小行星樣本,可能會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本努小行星會出現這種有趣的現象。在OSIRIS-REx太空飛行器首次繞本努小行星運行一周之後,1月6日,OSIRIS-REx團隊首次在太空飛行器的導航攝像機圖像中觀察到了粒子噴射事件。乍一看,這些粒子似乎是小行星背景裡的恆星,但經過仔細觀察之後,研究小組意識到原來是這顆小行星正在從其表面向太空中噴射物質。
  • 在小行星貝努上,發現神秘的粒子拋射,最多的一次達200個粒子!
    在美國宇航局OSIRIS-REX宇宙飛船抵達小行星貝努(Bennu)後不久,該任務的科學團隊出人意料地發現,這顆小行星可能是活躍的,或者不斷地向太空釋放粒子。正在進行對貝努及其最終將被送回地球的樣本檢查,可能有助於闡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有趣的現象。
  • NASA小行星任務收穫重大發現:本努小行星上曾經存在水!
    NASA小行星任務收穫重大發現:本努小行星上曾經存在水!這一發現表明,在Bennu小行星的母體行星內部曾經存在大量的液態水。科學家認為本努的母體行星是一塊大約62英裡(100公裡)寬的太空巖石,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本努小行星很可能是其母體行星在數億年前被巨大的撞擊粉碎後形成的一堆碎石。)
  • NASA:探測器收集器洩漏,「本努」部分巖石樣本漂入太空
    日前,該探測器在小行星「本努」(Bennu)表面採集到巖石樣本並飛離後,一些樣本碎粒正不斷從探測器洩漏到太空中。2016年9月,OSIRIS-REx探測器被發射升空,2018年底以來,探測器一直圍繞著「本努」運行,並將收集到的數據和圖像發回地球。圖為OSIRIS-REx探測器拍攝的小行星「本努」上的巖石。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新網NASA於23日臨時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觀察發現,一顆小行星定期噴射物質
    在9月9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的一組特殊研究論文中,奧西裡斯-REx(奧西裡斯-REx於2016年發射,是美國第一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科學團隊報告了詳細的觀察結果,顯示小行星貝努(Bennu)定期噴射出物質。
  • 美國宇航局:探測器收集器發生洩漏「本努」部分巖石樣本漂入太空
    日前,該探測器在小行星「本努」(Bennu)表面採集到巖石樣本並飛離後,一些樣本碎粒正不斷從探測器洩漏到太空中。NASA於23日臨時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該任務的首席科學家但丁·勞雷塔稱,通過對探測器拍攝到的圖像進行分析,研究人員認為,探測器採集到400克的樣本,這一數量比預期的多。然而,目前,樣本收集器的封蓋被一個較大的石塊撐開了至少一釐米的縫隙。
  • 小行星貝努是個動態世界
    OSIRIS-REx 科學小組報告了小行星貝努詳細的觀察結果,揭示了它正在有規律地脫落物質。這一系列論文9月9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OSIRIS-REx宇宙飛船首次為行星科學家提供了近距離觀察此類活動的機會,而貝努活躍的表面描繪了一幅新圖景,即小行星是相當動態的世界。這些論文首次對貝努的粒子噴射事件的本質進行了深入研究,詳細說明了研究這些現象的方法,並討論了導致小行星向太空釋放自身碎片的可能機制。
  • 小行星「貝努」上發現生命成分
    在所有已知的小行星中,它是未來150年內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自2018年底以來,OSIRIS-REx探測器通過詳細的軌道調查揭開了這顆小行星的神秘面紗。攝影:NASA/GODDARD/UNIVERSITY OF ARIZONA撰文:MICHAEL GRESHKO  從遠處看,小行星「貝努」就像是一個寬約305米的旋轉陀螺,漂浮在太空中。
  • 美探測器抵達小行星「貝努」 將挑戰著陸和巖石採集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據日本「共同社」12月4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3日宣布,探測器「OSIRIS-REx」已抵達目的地小行星「貝努」的上空。將與正在探測小行星「龍宮」的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一樣,挑戰在小行星上著陸和巖石採集,2023年將巖石帶回地球。此外還計劃與日本團隊合作,交換巖石並展開相互研究。
  • NASA 探測器成功收集小行星 「本努」樣本,遠超 60 克計劃
    當地時間上周五晚些時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員表示,當周早些時候,該機構旗下的 OSIRIS-Rex 小行星探測器從 「本努」表面成功抓取到樣本。但可能是收集的物質太多,以至於樣本盒蓋子無法正常閉合,導致一些珍貴的小行星塵埃和巖石拋灑了出來。
  • NASA在本努小行星上發現獨特巖石 曾有水流經其表面留下...
    科學家稱,小行星本努(Bennu)的「碎石堆」表面可能包含了孕育生命的基石,它曾經是一個更大的被水覆蓋的世界的一部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歐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於10月20日在本努(Bennu)小行星上著陸,收集太空巖石樣本並帶回地球供科學家在實驗室研究。
  • NASA開始對小行星本努執行「TAG」行動
    OSIRIS-REX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第一艘小行星採樣太空飛行器。而這次將執行的TAG操作(即「即觸即走」)會嘗試涉及一系列動作,這些動作將把太空飛行器帶到小行星表面,採集樣本並脫離返回。根據NASA的說法,選擇著陸的地點被稱為「夜鶯(Nightingale)」,這是一個直徑52英尺(16米)的巖石區域,位於小行星本努的北半球。
  • 高清版小行星本努!NASA拍攝了距地1.1億公裡的小行星照片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宇宙飛船在本努上空一英裡處拍攝到了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詳細小行星照片。最新發布的照片攝於1月中旬,顯示小行星本努從它的南極。這些詳細的照片是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小行星任務從地球發射進入太空近三年後拍攝的。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太空人現在正在繪製小行星本努的表面圖,並儘可能多地了解這顆神秘的小行星。
  • 關於貝努,你需要知道的十件事
    像貝努這樣的碎石堆小行星是由重力壓縮在一起的大量巖石碎片組成的天體。當一個巨大的星體被撞擊粉碎時(對於貝努來說,它是一顆寬約100公裡的母小行星)就會產生這種碎屑。相比之下,貝努只有約400米寬。在幾周內,這些碎片就會合併成碎石堆。也正是因此,貝努內部充滿了洞,,20%到40%的體積是空的。如果貝努加速旋轉或與行星體太近,它就有可能分崩離析。
  • NASA登陸「貝努」採樣引關注,中國小行星探測任務穩步推進
    2019年1月6日,在OSIRIS-Rex進入環貝努的軌道一周後,探測器的導航相機首次發現了粒子噴射現象,隨後對其開展的觀測和研究成果於科學家發現2019年1月6日、1月19日和2月11日記錄到的3次最大粒子噴發事件起源於貝努表面的不同位置,它們都發生在貝努的傍晚,噴射粒子要麼短暫繞著貝努旋轉、落回表面,要麼逃逸至太空。
  • NASA探測器近距拍下本努圖像 距離小行星表面僅0.6公裡
    公裡,這是人造飛船圍繞太空物體運行所達到的最近軌道。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旗下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日前在最接近小行星本努的位置拍下其照片。這張高解析度的圖像凸顯出本努布滿巖石的表面,甚至可以看出在其南端存在一塊巨石。   據悉,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在第二次進入本努軌道之後,於6月13日拍攝了這張近距離照片。2018年12月31日,飛船首次進入本奴軌道,距離小行星表面約1.6公裡。當時,OSIRIS-Rex就觀測到了本努表面的不少詳細信息,包括小行星向外拋射出的巖石。
  • 美國宇航局計劃在小行星表面採集巖石樣本
    美國宇航局(NASA)19日宣布,「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於20日在小行星「本努」(Bennu)表面收集太空巖石樣本。NASA稱,這顆被命名為「本努」的小行星,其表面有許多礫石堆積。NASA的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繞著它運轉了近兩年。
  • 人類首次小行星著陸:NASA深空探測器成功在小行星本努星著陸
    首先本努是離地球軌道相對較近的一顆小行星,並且還存在著不小的可能會與地球在2175年前後發生碰撞。根據一項科學研究分析【3】:本努小行星的終結宿命有48%的可能性掉入太陽中被吞噬。第二高的可能結局是撞擊金星(26%),其次是地球(10%)和水星(3%)。要知道,本努是一顆平均直徑在490米,總質量在7300萬噸左右的小行星,一旦與地球來一次親密接觸將顯得不可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