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觀察發現,一顆小行星定期噴射物質

2020-09-10 科技領航人

在9月9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的一組特殊研究論文中,奧西裡斯-REx(奧西裡斯-REx於2016年發射,是美國第一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科學團隊報告了詳細的觀察結果,顯示小行星貝努(Bennu)定期噴射出物質。奧西裡斯-REx探測器為行星科學家提供了首次近距離觀察此類活動的機會,而小行星貝努的活動表面令行星科學家們無比興奮,因為從探測器獲得圖像顯示小行星不斷逃逸出粒子。

這些出版物首次深入探討了貝努粒子發射事件的性質,詳細介紹了研究這些現象的方法,並討論了工作中導致小行星將自身碎片釋放到太空中的可能機制。

在探測器抵達貝努(Bennu)幾天後,於2019年1月首次觀察到從小行星表面彈出的粒子。如果不是該計劃的首席天文學家和亞利桑那大學的月球與行星實驗室科學家卡爾·赫根羅瑟(Carl Hergenrother)的敏銳眼光,這一事件可能已經被完全忽略了。

就像幾個世紀以來的遠洋探險者一樣,太空探測器依靠星星來固定其在太空中的位置,並在長達數年的跨太空航行中保持航向。太空飛行器上的專用導航攝像機拍攝了背景恆星的重複圖像。通過交叉參照太空飛行器與已編程的星圖「看到」的星座,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航向校正。

當某些東西引起他的注意時,赫爾格洛瑟正在仔細研究這些圖像,這些圖像是飛船傳回地球的。圖像顯示小行星映襯在黑色的天空上,上面點綴著許多恆星,這些恆星數不勝數。

「我一直在看這些圖像中的星型,然後想,&39;」赫根羅瑟說,「我只注意到它是因為有200個光點,大約應有10顆星星。除此之外,它看起來只是天空的茂密部分。」

仔細檢查並應用圖像處理技術,便發現了一個謎:「星團」實際上是從小行星表面噴出的微小顆粒雲。太空飛行器的後續觀察揭示了典型的物體在整個框架上移動時所產生的明顯條紋,使它們與背景恆星區分開,背景恆星由於距離遙遠而顯得靜止。

「我們認為貝努的大石覆蓋的表面是在小行星上發現的通配符,但是這些粒子事件確實使我們感到驚訝。」 LPL教授,奧西裡斯-REx首席研究員但丁·勞雷塔(Dante Lauretta)說,「去年我們一直在調查貝努的活動表面,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擴展我們對活動小行星行為的認識。」

自到達小行星以來,該小組已經觀測並追蹤了貝努(Bennu)上的300多個粒子噴射事件。這組作者說,一些粒子逃逸到太空中,其他粒子短暫繞小行星運行,大多數粒子在發射後落回其表面。驅逐通常發生在貝努當地的兩個小時的下午和晚上時間範圍內。

該太空飛行器配備了一套精密的電子眼——即點即用相機套件或TAGCAMS。儘管TAGCAMS的主要目的是協助太空飛行器導航,但現已投入現役,以發現小行星附近的任何顆粒。

使用由卡特琳娜巡天系統(Catalina Sky Survey)開發的軟體算法,該算法專門通過檢測背景小行星相對於背景恆星的運動來發現和跟蹤近地小行星,奧西裡斯-REx小組發現從貝努噴出的最大粒子直徑約為6釐米(2英寸)。由於它們的體積小和速度低(就像在超級慢動作中噴出的小卵石一樣),任務小組並不認為這些粒子對太空飛行器構成威脅。

「太空是如此空曠,即使在小行星拋出數百個粒子的情況下,正如我們在某些事件中看到的那樣,其中一個撞擊太空飛船的機會非常小。」 赫根羅瑟說,「其中絕大多數的速度都不足以造成損壞。」

在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間進行的一系列觀測活動中,專門用於探測和跟蹤從小行星噴射出的質量的過程中,共研究了668個粒子,其中絕大多數粒子的直徑在0.5到1釐米(0.2-0.4英寸)之間,並以大約每秒20釐米(8英寸),與甲蟲在地面上奔跑一樣快(或慢)。在一個實例中,一個快速的異常值以每秒約3米(9.8英尺)的速度計時。

平均而言,作者觀察到每天踢出一到兩個粒子,其中許多物質落回到小行星上。此外,赫根羅瑟解釋說,由於粒徑小,質量損失最小。

「給你一個想法,我們在到達後的第一次活動中觀察到的所有200個粒子都適合放在4英寸x 4英寸的瓷磚上。」他說,「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它們的事實證明了我們相機的功能。」

作者研究了可能導致這些現象的各種機制,包括釋放的水蒸氣,被稱為流星體的小空間巖石的撞擊以及由於熱應力而破裂的巖石。發現後兩種機制是最有可能的驅動力,根據太空任務之前的地面觀測結果證實了有關貝努環境的預測。

當貝努每4.3小時旋轉一圈時,其表面的巨石在白天加熱而在夜間冷卻時,則受到恆定的熱循環。隨著時間的流逝,巖石會破裂並破裂,最終顆粒可能會從表面拋出。下午晚些時候,當巖石變熱時,觀察到更高頻率的粒子噴射這一事實表明,熱裂紋是主要驅動力。這些事件的發生時間也與流星體撞擊的時間一致,表明這些小的撞擊可能是從表面拋出物質。這兩個過程中的一個或兩個或兩個都可能導致粒子發射,並且由於小行星的微重力環境,從貝努的表面發射物體不需要花費太多的能量。

「這些粒子是貝努引力科學的出乎意料的禮物,因為它們使我們能夠看到小行星的引力場中的微小變化,否則我們將不會知道這些變化,」該系列發表的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史蒂夫·切斯利說。以及南加州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資深研究科學家。「軌跡表明,貝努的內部並不均勻。小行星內部有密度較高和較低的物質組成。」

小組觀察到的粒子中,有一些具有亞軌道軌跡,使它們保持高空飛行了幾個小時才沉降下來,而另一些則飛離了小行星,進入了自己圍繞太陽的軌道。

在一個實例中,研究小組追蹤到一個粒子繞小行星旋轉了近一周。赫根拉瑟(Hergenrother)表示,飛船的相機甚至見證了粒子在貝努表面彈跳。

「一個粒子掉下來,撞到一塊巨石上,然後回到了軌道。」赫根拉瑟說,「如果貝努有這種活動,那麼所有小行星都有很大的機會存在這樣現象,這確實令人興奮。」

隨著貝努繼續自我展示,奧西裡斯-REx團隊發現這個小世界非常複雜。這些發現可以作為未來行星任務的基石,這些行星任務旨在更好地表徵和理解這些小天體的行為和演化方式。

相關焦點

  • 小行星Bennu為何定期向太空拋射粒子?
    美國宇航局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已經發現小行星Bennu將自己表面的碎片拋向太空。這些 「粒子拋射事件」經常發生,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300多次。科學家們希望在未來找到一個解釋,說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以及表面或下面的什麼過程在驅動它。
  •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在這段時間裡,探測器應該已經收集到了小行星表面的樣本,不過美國宇航局還需要幾天時間才能確認這一操作是否成功。它將在2023年把這些碎片帶回地球。奧西裡斯·雷克斯太空飛行器傳回確認它已經降落在 "貝努 "的表面上,信號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11到達地球,在實際著陸後約18分鐘後,任務控制中心爆發出歡呼和掌聲。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成功在貝努小行星取樣
    美國宇航局正在等待確認採樣情況。圖源:NASA/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撰文:MICHAEL GRESHKO   編者按:10月23日,美國宇航局OSIRIS-REx任務團隊已確認探測器在10月20日的接觸中採集到了相當分量的小行星貝努表面樣品。事實上,探測器採集的樣品過多,導致採樣裝置卡住關不嚴,部分樣品又漏了出去。
  • 重大發現!危險小行星本努身份揭曉!乃罕見的粒子噴射太空巖石!
    這張小行星本努在2019年1月19日從其表面噴射粒子的照片是由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號宇宙飛船拍攝的兩張照片合成的,分別是短曝光和長曝光圖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小行星和粒子。通過這張照片科學家發現近地小行星「本努」比科學家們想像的要奇怪得多,但是也更有趣。耗資8億美元的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於2016年9月發射,並於去年12月31日抵達本努附近的軌道。
  • 美國宇航局小行星塵埃搜集任務的樣本出現洩漏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任務本周二成功從一顆名為 "貝努"的小行星上搜集到了細小的塵埃和砂礫樣本,這是美國宇航局首次從一顆小行星上採集樣本。但太空飛行器的樣品收集臂似乎在這次操作中收集了太多的小行星材料,以至於部分設計用於保持樣品的閥門無法關閉,現在,碎片掉了出來。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局副局長託馬斯·祖布琴在周五的簡報中說:"裡面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本該把樣本關在裡面的隔膜打開了。"現在,奧西裡斯-雷克斯團隊必須想辦法抓住探測器收集到的其餘材料。
  • 在日本之後,美國航空宇航局探測器今日也成功登錄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今日剛剛將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一顆小行星上,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將從小行星表面帶回一些灰塵、泥土和卵石樣本。在2億多英裡外,美國宇航局和它的工程夥伴洛克希德該探測器配備了三個氮氣瓶,所以應該至少還有兩次成功採樣的機會。
  • 64億公裡外,科學家意外發現本努小行星在噴射粒子!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於2018年12月抵達小行星本努,這是人類探索過的最遠天體,直徑500米,距離我們大約64億公裡。而僅僅一周後,科學家就發現了本努的一些不尋常之處:這顆小行星正在向太空噴射粒子。事實上,探測器的導航攝像機首先發現了這些粒子,但科學家最初認為它們只是背景中的恆星。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成功接觸距地球3.21億公裡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SIRIS-REx)於周二展開了其機械臂,首次嘗試短暫接觸了一顆小行星,從該小行星表面收集灰塵和小卵石,然後於2023年將這些採樣運送到地球。「對於美國宇航局來說,這是驚人的開端,這說明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支令人難以置信的團隊如何團結起來,並在艱巨的挑戰中堅持不懈,不斷擴大知識範圍。」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說, 「我們的行業、學術界和國際合作夥伴已經使我們掌握了最古老的太陽系成為可能。」
  • 小行星「貝努」上發現生命成分
    如今,科學家們有機會對小行星進行近距離觀察,美國宇航局的OSIRIS-Rex探測器準備在10月20日在小行星表面取樣。新的觀測表明,貝努的地形和起源比以往科學家們想像的要更豐富、更複雜。   近日發表在《科學》與《科學進展》雜誌上的六項研究中,OSIRIS-REx團隊展示了自該探測器2018年抵達貝努以來收集到的新的高解析度地圖數據。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小行星上發現海洋,或適宜生命居住
    據中國日報,美國宇航局一份新的研究表明,穀神星表面閃亮的鹽層是其地下滲透水留下的,它的地下深處可能有巨大的海洋,可能曾經有外星生命,或適宜生命居住。2011年,美國黎明號探測器開始對太陽系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兩個天體——灶神星和穀神星的觀測,成為首個環繞兩個深空天體的探測器。
  • 繼日本後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探測器今日成功登陸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今日剛剛將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一顆小行星上,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將從小行星表面帶回一些灰塵、泥土和卵石樣本。在2億多英裡外,美國宇航局和它的工程夥伴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指示飛船降落到一個叫做貝努(Bennu)小行星(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太空巖石表面進行了歷史性的短暫著陸。然後僅僅在5到10秒內,探測器應該已經從小行星表面採集到了樣本。它將把這個行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
  • 小行星Bennu為何將自己表面的碎片拋向太空?
    小行星Bennu為何將自己表面的碎片拋向太空?(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的OSIRIS-REx小行星探測器已經發現小行星Bennu將自己表面的碎片拋向太空。這些 「粒子拋射事件」經常發生,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300多次。科學家們希望在未來找到一個解釋,說明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以及表面或下面的什麼過程在驅動它。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已經圍繞被稱為Bennu的巨大太空巖石飛行了近兩年。在此期間,它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許多有趣的觀察。首先,它的表面充滿著大量粗糙且密集的碎石,這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意外的發現。
  • 美宇航局最新天文望遠鏡在太陽系發現一顆小行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備受矚目的美國宇航局最新天文望遠鏡——廣域紅外探測器「WISE」在2010年1月12日成功發現第一顆行星,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2010 AB78
  • 美宇航局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採樣成功,三年後返回地球
    太陽系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小行星,對我們人類來說,它們都是將來可資利用的豐富礦藏,未來人類可以在小行星上挖礦,可以移民小行星,也可以將小行星打造成星際飛船,但在現階段,我們還只能對小行星進行觀察測量,處於科研探索階段,最多也就是從小行星上採樣返回測定它上面的物質情況了。
  • 美國探測器發現一顆矮行星,存在一片海洋,或誕生過生命!
    美國探測器發現一顆矮行星,存在一片海洋,或誕生過生命!旅行者1號、嫦娥4號等探測器的發射,都攜帶著指定的任務,它們為科學界做出卓越的貢獻,傳回的數據加深人類對宇宙的認知。穀神星的由來很有意思,曾經有一位中學老師發現一組奇怪的數列,幾乎每一項與6大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比有著相應的聯繫,後期赫歇爾通過這一數列發現了天王星,正確性也隨之確認,不過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間,有一顆小行星始終沒有被發現,歷經數年終於被一位名叫皮亞齊的人觀測到了,不知道為何原因,後來這顆小行星又不見了,它的神出鬼沒引起科學家的興趣。
  • 美國宇航局計劃對價值14000億美元的小行星16 Psyche進行探測任務
    來自哈勃望遠鏡最近數據的證據表明,漂浮在米爾克韋小行星帶中的一顆巨大而密集的小行星實際上可能是一顆原行星的核心,它在幾十億年前被擊碎並暴露出來
  • 美國NASA探測小行星本努 獲意外發現
    美國宇航局(NASA)的歐西裡斯號(OSIRIS-REx)探測器已經繞著小行星本努(Bennu)飛行了幾個月,除了觀察它的地表成分,也在找機會從上面取到樣品進行分析,檢驗探測器的分析能力。NASA最近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本努表面具有一些來自另一顆小行星灶神星(Vesta)的碎片。灶神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525公裡。人們最快的猜測認為,這是它在某個時候和灶神星撞擊後在表面留下的。
  • 小行星圍繞地球,美國宇航局追蹤到一顆足以終結人類文明的大傢伙
    據英國媒體LADbible網12月31日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在2020年追蹤到了1400多顆小行星,其中一顆大到足以終結人類文明。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中心將研究距離太陽1.3個天文單位以內的小行星,即距離地球4500萬公裡的小行星。
  • 美國首個小行星取樣返回器到底是啥樣的?
    OSIRIS-REx探測器首席科學家,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圖森分校的丹特·勞瑞塔(Dante Lauretta)表示:「隨著今天的成功發射,OSIRIS-Rex飛船開始了它探測貝努小行星的旅程。」他說:「我為將這一切變為現實的團隊感到無比驕傲,我急切期待著我們將在貝努小行星探測中將會取得的發現。」
  • 一顆4千米的小行星靠近地球,美國宇航局已戒備
    這一回的惹事者來頭很大,名叫銀河系,它仿佛覺得地球還不夠亂,於是派了一顆小行星靠近地球……2020年4月29日,將有一顆長達4千米的小行星靠近地球,美國宇航局(NASA)的科學家已經進入戒備狀態,隨時跟蹤觀察,以防出現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