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之後,美國航空宇航局探測器今日也成功登錄小行星

2020-10-22 旋翼飛行器

美國宇航局今日剛剛將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一顆小行星上,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將從小行星表面帶回一些灰塵、泥土和卵石樣本。


在2億多英裡外,美國宇航局和它的工程夥伴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指示飛船降落到一個叫做貝努(Bennu)小行星(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太空巖石表面進行了歷史性的短暫著陸。

然後僅僅在5到10秒內,探測器應該已經從小行星表面採集到了樣本。它將把這個行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就在周二晚上,它完成了這個「一觸即發」的操作。

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11,當地球收到飛船已經到達貝努(Bennu)表面的信號時,控制中心爆發出歡呼和掌聲。

飛船圓滿的完成了預期的任務,十分令人驚嘆。

飛行目標:


NASA將在當地時間周三公布Osiris-Rex是否成功收集到了太空科學樣本。此次目標是獲得至少一個2.1盎司(60克)的樣本,大約相當於一小袋薯片的質量。

為了確定是否達到了採樣目標,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Osiris-Rex探測器將轉移到一個安全的位置,然後將它的機械臂移動到合適的位置,給收集器頭部拍照,並稱量裡面有多少質量。


採樣過程:

首先小行星Bennu好比是一個瓦礫堆,地形崎嶇不平,巨石遍布。

由於與地球上的任務控制中心有大概18分鐘通信延遲,所以該太空飛行器基本上是自主操作的,通過機器人取樣臂,發射一罐氣體,先破壞Bennu的表面,然後足以讓樣品進入取樣臂的收集器頂部。


Osiris-Rex的設計是為了在平坦、均勻的表面著陸,但Bennu的巖石太多,說實話沒有找到合適的空間。幸運的是,Osiris-Rex在精確導航方面的表現似乎優於其設計。這讓此次任務有信心在一個被稱為 "夜鶯 "的場地上嘗試機動性取樣,儘管這個地點只有幾個停車位那麼大。

考慮到這種地形,如果Osiris-Rex夾住一塊巨石或以奇怪的角度接觸到不平整的表面,有很多事情可能會出錯。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所以Osiris-Rex將開始準備在其中一個備份地點進行二次嘗試。該探測器配備了三個氮氣瓶,所以應該至少還有兩次成功採樣的機會。


為什麼要進行這項任務:

這項任務的研究可能在未來100年至關重要,因為貝努(Bennu)的運動軌跡使其面臨著撞擊地球的危險。

貝努(Bennu)是最具潛在危險的小行星之一,在22世紀的某個時刻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很大。科學調查的一部分是為了了解它的軌道軌跡,改進撞擊概率,並記錄它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以便未來能夠制定一項減輕撞擊後果的措施。

研究(Bennu)還有其他重要原因:美國宇航局從它上面收集的數據可能有助於為未來嘗試小行星採礦任務提供信息。

小行星是45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留下的古老巖石碎片。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這些巖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殘餘物質聚結成小行星,在那裡它們大部分保持著原始形態。


最後如果Osiris-Rex成功採集,那麼它將和日本的Hayabusa和Hayabusa-2一起被載入小行星探索史冊。Hayabusa成功地從小行星 "Itokawa "上取樣並送回了一小部分材料,而Hayabusa-2正在送回太空巖石 "Ryugu "的大量樣本。

OSIRIS-REx 自2018年12月以來一直在 Bennu 軌道上運行,掃描小行星並收集儘可能多的數據。它在2021年3月離開,並預計在採集完樣本後於2023年9月24日到達地球,在猶他州沙漠著陸。

相關焦點

  • 繼日本後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探測器今日成功登陸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今日剛剛將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一顆小行星上,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將從小行星表面帶回一些灰塵、泥土和卵石樣本。在2億多英裡外,美國宇航局和它的工程夥伴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指示飛船降落到一個叫做貝努(Bennu)小行星(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太空巖石表面進行了歷史性的短暫著陸。然後僅僅在5到10秒內,探測器應該已經從小行星表面採集到了樣本。它將把這個行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成功在貝努小行星取樣
    美國宇航局正在等待確認採樣情況。圖源:NASA/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撰文:MICHAEL GRESHKO   編者按:10月23日,美國宇航局OSIRIS-REx任務團隊已確認探測器在10月20日的接觸中採集到了相當分量的小行星貝努表面樣品。事實上,探測器採集的樣品過多,導致採樣裝置卡住關不嚴,部分樣品又漏了出去。
  •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
    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美國宇航局周二成功在一顆小行星上降落了一艘太空飛行器。在這段時間裡,探測器應該已經收集到了小行星表面的樣本,不過美國宇航局還需要幾天時間才能確認這一操作是否成功。它將在2023年把這些碎片帶回地球。奧西裡斯·雷克斯太空飛行器傳回確認它已經降落在 "貝努 "的表面上,信號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11到達地球,在實際著陸後約18分鐘後,任務控制中心爆發出歡呼和掌聲。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結果令人失望
    12月6日凌晨時分,日本「隼鳥」小行星探測器成功返回地球,在等待一周之後傳來了日本宇航局確認其探測任務已經完成,太空巖石樣本帶回了地球。在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沒返回之前,就一直存在能帶回多少樣品的爭論,有人說估計重量大約為100克,因為從技術上來說,隼鳥2號是改進版本,其性能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那麼究竟有多少重量的外太空樣本呢?12月14日,日本工程師們在日本宇航局的一個無塵室裡打開了樣本容器,隨之映入眼帘的是,樣本容器開口處出現一顆黑色顆粒物,日本宇航局稱這些黑色顆粒有證據表明來自於小行星「龍宮」。
  • 美國宇航局計劃在小行星表面採集巖石樣本
    美國宇航局(NASA)19日宣布,「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將於20日在小行星「本努」(Bennu)表面收集太空巖石樣本。NASA稱,這顆被命名為「本努」的小行星,其表面有許多礫石堆積。NASA的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繞著它運轉了近兩年。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即將登陸小行星:創造歷史
    近日,據新華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21日宣布,隼鳥2號探測器將於22日登陸小行星「龍宮」並採集樣本。隼鳥2號發射於2014年,為世界首枚採集小行星樣本並返回地球的「隼鳥號」後續機型,發射目標是抵達小行星「1999JU3」外號「龍宮」,該小行星上可能有含有機物質和水的巖石。
  • 美國宇航局的探測器成功接觸距地球3.21億公裡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源光譜釋義資源安全風化層辨認探測器(OSIRIS-REx)於周二展開了其機械臂,首次嘗試短暫接觸了一顆小行星,從該小行星表面收集灰塵和小卵石,然後於2023年將這些採樣運送到地球。「對於美國宇航局來說,這是驚人的開端,這說明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支令人難以置信的團隊如何團結起來,並在艱巨的挑戰中堅持不懈,不斷擴大知識範圍。」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說, 「我們的行業、學術界和國際合作夥伴已經使我們掌握了最古老的太陽系成為可能。」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已成功返回樣本
    在太空度過六年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射的小行星取樣任務探測器—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成功挖礦!美宇航局探測器在貝努小行星採樣成功,三年後返回地球
    ,日本隼鳥二號探測器於2019年11月份對龍宮小行星進行了表面取樣,3月13日開始返回,預估今年12月份返回地球。而據美國媒體報導,10月20日,隸屬於美國宇航局(NASA)的奧西裡斯,所以對它的探測研究有助於揭開太陽系初期狀態和形成之謎,美國宇航局於2016年向貝努發射了奧西裡斯-REx探測器,2018年底到達,探測發現貝努小行星存在含氫氧基的分子,說明這顆小行星曾在某個時刻與水發生過反應,天文學家推測認為它很可能是從一顆存在過液態水的更大的行星母體上分離出來的。
  • 美國宇宙飛船在2億英裡外的小行星成功著陸,人類探索又進一步
    美國宇航局的一艘宇宙飛船在2億英裡外的一顆摩天大樓大小的小行星上成功著陸,目的是收集少量的巖石和塵埃,他在此後將返回地球。這讓人們想到小說三體,雲天明的腦子被發射到太空後被三體人接受改造成人類後回到了地球。
  • 美國探測器首次採集到小行星表面樣本,日本也曾完成採樣返回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的「奧西裡斯-REx」(OSIRIS-REx)探測器10月20日成功接近近地小行星「貝努」(Bennu)並採集其表面樣本。這是美國首次採集到小行星樣本,此前僅有日本的探測器成功採集到小行星樣本並將其帶回地球。
  • 美版隼鳥號 「奧西裡斯—雷克斯」 探測器成功著陸小行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奧西裡斯-雷克斯」 探測器已經成功著陸小行星 「貝努」。
  • 美國宇航局小行星塵埃搜集任務的樣本出現洩漏
    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任務本周二成功從一顆名為 "貝努"的小行星上搜集到了細小的塵埃和砂礫樣本,這是美國宇航局首次從一顆小行星上採集樣本。但太空飛行器的樣品收集臂似乎在這次操作中收集了太多的小行星材料,以至於部分設計用於保持樣品的閥門無法關閉,現在,碎片掉了出來。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局副局長託馬斯·祖布琴在周五的簡報中說:"裡面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本該把樣本關在裡面的隔膜打開了。"現在,奧西裡斯-雷克斯團隊必須想辦法抓住探測器收集到的其餘材料。
  • 日本隼鳥二號成功降落 第二次帶回小行星樣本
    而在離開地球六年後, 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返回艙今天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的澳大利亞內陸地區,其中攜帶的行星採樣樣本也已被取回。   隼鳥2號的返回艙直徑接近40釐米,再入地球大氣層的過程中,在大約3000攝氏度的高溫中,1分鐘內從接近11.6公裡每秒的第二宇宙速度降到3公裡每秒。
  • 日本科學家進入隼鳥2號小行星返回艙,小行星的土壤被帶回地球
    ,他們發現了來自遙遠的小行星琉璃谷的黑色沙塵。  這一發現發生在「隼鳥2號」探測器將太空艙降落在澳大利亞沙漠之後。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了一張照片,上面有一小塊烏黑的物質沉積在金屬盒內,這是對無人探測器為期6年的空前任務的初步觀察。  原子能機構官員說,這些灰塵是在太空艙的外殼中發現的,當他們打開內部容器時,預計會發現更多的實質性樣本,這是一項意義深遠的任務。
  • 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經過約6年的太空飛行,隼鳥2號探測器於5日在地球附近和回收艙分離。回收艙於東京時間6日3時(北京時間2時)左右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帶。
  • 日本探測器登陸小行星,背後實力令美俄心驚,承認低估最致命對手
    2019年7月11日,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再一次成功登陸小行星龍宮。這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研製的一款小行星探測器。之前已經發射過隼鳥號探測器,而這次隼鳥2號探測器的主要目的,就是對一個直徑900米的小行星進行深度的探測。
  • 美國探測器在太陽系小行星上發現海洋,或適宜生命居住
    據中國日報,美國宇航局一份新的研究表明,穀神星表面閃亮的鹽層是其地下滲透水留下的,它的地下深處可能有巨大的海洋,可能曾經有外星生命,或適宜生命居住。2011年,美國黎明號探測器開始對太陽系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兩個天體——灶神星和穀神星的觀測,成為首個環繞兩個深空天體的探測器。
  • 那隻邂逅小行星的「鳥」即將返航
    日本航空航天局並非唯一一個為樣本返回而苦苦掙扎的航天機構,200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起源號探測器的太陽離子回收艙也在返回時遇到了一些問題,其樣本艙在降落傘未能成功展開的情況下重重地摔進了猶他州的沙漠。美國太空總署的裝載有從懷爾德2號彗星彗尾中採集的樣本的星塵太空艙則在2006年的安全著陸時表現更好。
  • 日本「隼鳥2號」回來接近地球 科學界即將迎來首個小行星樣本的交付
    「隼鳥2號」回來接近地球 科學界即將迎來首個小行星樣本的交付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最近,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美國宇航局的小行星探測器OSIRIS-REx上,因為它正在進行的探測行動獲取到太空巖石Bennu的樣本,但它並不是目前唯一正在進行的小行星樣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