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美國宇航局公布一項計劃,他們將和美國商業航天公司SPACE X展開合作,爭取在2026年將一顆名為「普賽克」的小行星探測器送上太空。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聽過普賽克這顆小行星,因此外界一直有傳聞美國宇航局下重本去研發一顆小行星探測器,然後去探測一顆名不見經傳的小行星,目的可能在於開採該小行星上的礦產資源。
外界的說法符合實際情況嗎?我們首先需要來了解一下NASA與普賽克之間的故事。根據記載,這顆直徑大約為140英裡的小行星於1852年在小行星帶中被發現了。到了近現代天文學家利用更加先進的太空望遠鏡對它進行觀測時,發現它其實只是一個內核。或許它曾經擁有過和地球一樣的地殼,但是早就脫落了,留下一個內核暴露在外面。
在發現了普賽克的真實形態之後,科學家認為對它的研究有助於研究太陽系早期的環境,因為它的外形看起來像是曾經有過滄桑的經歷。美國宇航局一直都有關注這顆小行星,近幾年更是萌生了研發小行星對它進行探索的想法。據了解,NASA已經完成了小行星探測器的設計工作,接下來將進行製造、組裝和測試等階段。
按照原計劃,這架小行星探測器將在2021年4月完成組裝和測試,然後在第二年的8月「乘坐」SPACE X公司的獵鷹火箭升空。當然,光靠小行星探測器自身攜帶的燃料是不足以支持它飛到那麼遠的地方,因此工程師在設計的時候計劃讓探測器借用火星的重力牽引來獲得動力。據了解,這項計劃至少需要1.17億美元,這個數字足以讓外界產生各種聯想。
那麼NASA發射小行星探測器真的如外界傳言那樣是為了開採礦產資源嗎?對此NASA官方的解釋指出,該小行星探測器並不具有開採礦產的能力,它的主要任務是對普賽克小行星進行深入的探測,讓科學家有機會對它進行深入了解。而早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行星科學家林蒂·埃爾金斯發表言論稱,普賽克的內核中含有豐富的貴金屬元素。
一聽到貴金屬元素你想到了哪種元素呢?普賽克所含有的貴金屬元素可能包含黃金、鉑金、銅等,其中黃金礦產更是被認為價值超過6萬萬億人民幣。毫無疑問,如果這樣一顆小行星被拖回地球進行開採,那麼一定會對國際上的黃金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正所謂物以稀為貴,當黃金都變得如此普遍了,它的價格還怎麼會去到一克三四百元呢?
當然以上只是基於外界傳言的推斷,真實的情況則很可能是:即使普賽克內核真的蘊藏著大量的黃金礦產,人類既無法將它拖回地球,也無法在原地對它進行開採。基於這些情況,我們更應該相信,NASA派遣小行星去探測普賽克,並不是去開採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