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索外太空除了尋找自身起源、外星生命、下一個適宜的居住地以外,還可以發現並獲得大量的寶貴資源。
在地球上金、鉑、銠、鈀等這類金屬十分的昂貴,只因為這些元素多少有一定的用途,並且原子較重,本身自然含量又稍微低一些。
在地球形成的時候大部分都沉降在了很深的地下,開採難度大,成本高,不宜尋找。例如,目前有些金礦已經挖到了3.6千米以上的深度,所以就造成了它們十分稀少。
不過在宇宙中,這些人類所認為貴重金屬卻十分的普遍,尤其是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那裡包含著大量的太陽系形成初期的邊角料,當然也包含著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的自然元素。
這些小行星我們根據其組成成分可將其分為s型、c型、m型,其中s型小行星的主要成分為矽酸鹽礦物、大量的冰組成,c型由碳質化合物和水冰組成,m型小行星沒有前兩者的數量多,它的主要成分為純淨的金屬組成。
靈神星(16 Psyche)就處在小行星帶,它的直徑約為225公裡,距離地球3.7億公裡,是1852年3月17日由天文學家安尼巴萊·德·加斯帕裡斯發現的。
這顆小行星雖說沒有我們常聽說的穀神星、智神星和灶神星體積大,但是根據觀測我們發現,它不同於其他小行星,靈神星屬於一顆m型小行星,完全由純淨的金屬組成。
其主要成分包括鐵、鎳、金、銀、鉑等一些稀有的貴金屬組成,並且它目前是人類已知最大的m型小行星。
nasa在2017年5月提出了一個大膽、令人興奮的計劃,在2022年將專門發射一顆探測器去造訪這顆小行星。
首先這顆小行星被天文學家認為它很可能是太陽系形成出去一顆行星的核心,由於發生了碰撞導致這顆行星被摧毀,而剩下的鐵鎳重金屬核心被遺留在了小行星帶。
通過對這顆小行星探索,我們可以了解早期太陽系中行星的形成和巖石星球(如地球)的磁場特性。這也能揭示地球是如何擁有保護自己磁場,而水星、金星和火星等行星卻沒有。
以火星為例,磁場的消失導致了火星表面從一個溫暖潮溼的環境變成了今天寒冷、乾燥、不適合居住的地方。
除了科研目的以外,你知道這顆小行星的價值嗎?這樣說如果我們現在按照地球上貴金屬的價格來衡量這顆小行星,那麼它的總價值為7000萬億美元(18個零!)
這是個啥概念,整個全球經濟只值78萬億美元。如果將這個錢平分給全球每一個人,人均大約能得到930億美元。
這又是個啥概念,把930億美元換成人民幣,你比馬雲還要富有。所以說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一個新型的產業,就是太空採礦。
太空採礦這件事一直在說,並且也一直在研究中,有些人說未來幾十年內就能實現(我覺得懸),到時世界上將出現一批富豪,他們的財富將來自小行星採礦,這一行業有望為市場提供大量的貴金屬,如金、銀、鉑。
這就是為什麼NASA準備在2022年向這顆小行星發射探測器,並將在2026年到達,然後接下來的21個月裡從軌道上研究它。
目前全世界的黃金產業被一些巨頭們控制,他們每天通過開採可以為市場提供大約400 - 500萬盎司的黃金,但這與漂浮在太空的小行星來說簡直有點相形見絀。
要想實現太空採礦,經濟投入完全沒有問題,肯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但是最大的考驗還是航天技術,這裡有兩種方案,我們可以通過發射更為先進的宇宙飛船,將小行星捕獲(抓住)然後為其提供動力,並將小行星帶到地球。
另外一種就是在太空建立基礎的採礦設施,例如我們需要在月球、火星和小行星帶上或周圍建立製造設施、補給點、基地。
總的來說,太空採礦是比較未來的超前概念,光「概念驗證」至少也需要數十年的時間,真的某一天商業啟動估計至少我們這代人是看不見了。
不過未來肯定會實現的,而且小行星採礦很有可能將成為下一輪工業的繁榮點,就類似於人類歷史上的工業革命。
而且我們最終會從太陽系內部延伸到柯伊伯帶,採遍整個太陽系。
最後我再說一個壞消息,就算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人類實現了小行星採礦,這也跟我們普通的民眾沒有多大關係,世界也不會因為大量貴重金屬的到來而變得富有。
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廉價的擁有這些以前無法擁有的貴金屬。
因為一旦這些金屬開始大量進入市場,目前的貴金屬價格就會直線下降。黃金可就就會從稀有品變成普通裝飾。
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財富主要不是來自大塊的金屬。而來自於創造滿足人類欲望的事物的能力。
鋼鐵廠代表著真正的財富,因為你可以用它來製造汽車、建築等零件。房子也是一樣,因為你可以住在裡面,也可以租出去。這是人類真正需求的東西。
而一顆巨大的充滿黃金的小行星只會人類增加一點點財富。這種金屬將被各種各樣的工業大量應用,可以用來製作精美的珠寶首飾和電子器件,或大幅降低商品和服務的成本,或總體上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或更舒適。
但一顆金色的小行星不會增加世界對黃金的總需求,所以它不可能創造出千萬億美元的真正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