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發現,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存在一顆「寶藏」小行星,並為其取名為普賽克。天文學家之所以認為普賽克是一顆寶藏小行星,是因為它可能含有許多貴重金屬,換而言之它很可能是一顆礦產資源豐富的小行星。前段時間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計劃研發新型小行星探測器「普賽克」,目的就是探測小行星普賽克。
那麼普賽克小行星到底是什麼來頭,使得NASA要專門研發探測器去探測它呢?根據天文學家的介紹,這顆小行星與其它小行星在演化過程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其它小行星大多都擁有完整的地層結構,而普賽克就是一個內核。研究人員推測它以前是一顆行星的內核,該行星遭遇事故後就只剩下一個內核,更重要的是這個內核中可能存在金、銅等貴重金屬。
據了解,這次NASA準備往普賽克探測器的項目中投入至少1億美元的資金,而且這項工作的組裝和測試將會在明年4月份完成,普賽克探測器最快會在兩年後升空,然後於2026年到達普賽克小行星附近。那麼普賽克上到底蘊藏著多少價值的礦產資源呢?對此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林蒂·譚盾曾發表文章列舉了普賽克的價值所在。
他認為這顆小行星上蘊藏著豐富的貴金屬資源,尤其是金礦產。他還對普賽克上的金礦進行估值,按照國際市場上金價的平均價格,至少價值7萬萬億元。譚盾的這一說法讓普賽克從原本一顆默默無聞的小行星搖身一變,成為了目前最值錢的小行星,怪不得NASA要專門研發探測器去探索它。
因此當外界知道NASA未來兩三年的探索計劃後,關於開採普賽克的消息就從未停過,那麼NASA真的能夠憑藉小行星探測器就完成礦產開採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探測器最多就是在普賽克表面收集樣本,然後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進一步確定該小行星上是否真的存在豐富的貴金屬礦產。如果普斯克真如譚盾所說的那樣,那麼對它進行開採也存在巨大的難度。
首先,美國宇航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發星際礦產開採機器,然後研發出載重能力更強的運載火箭將其送上太空。然而目前人類連火星都登陸不了,又如何將一臺臺採礦機器送到小行星帶上去呢?其次,小行星帶中存在不計其數的小行星,大部分小行星的運行很容易受到引力幹擾,因此人類的探測器進入小行星帶後存在被撞擊的風險。
即使現實中存在諸多困難,但依然無法阻擋朋友們豐富的想像力,如果普賽克上的所有金礦都被運回地球,那確實會對國際市場上的黃金價格造成巨大的衝擊。但凡懂得國際金融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因此是否要對普賽克進行開採,還需要經過多方力量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