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注我、我陪你愛
文丨萱小蕾、圖丨網絡
▼
有一部分人,在年輕時,身體好時,一個人也過得不錯時,習慣了獨來獨往時,戀情失敗或受傷時,容易有一種心理:一個人過一輩子也很好。
這個想法也沒什麼問題,很多時候,一個人的確很好。行動上自由自在,不用遷就另一半的生活習慣或三觀,也不用費力融入對方的父母親人家庭。
更不會有婆媳或夫妻矛盾糾紛,不必為了瑣碎家事爭吵甚至打鬧,想要追求夢想,想要去遠方,想要做什麼,都可以由著自己,想起來,的確很不錯。
可惜的是,很多人只是這樣想想,最終大部分人還是有意無意地從了眾,還是有了家庭,有了兒女,過起了普通的大眾生活,不管是有壓力,還是後悔,都妥協成大家認為該有的樣子。
而那些沒妥協的人過得如何,似乎並沒有多少人關注關心。抑或是他們只會拿那些單身一輩子、晚景悽涼的人來當例子說道。
也或許,無論有錢沒錢,有能力沒能力,到了晚年一個人,都會有些不便之處。即使物質沒問題,也會有情感上的缺失缺憾。
這大概也是很多人害怕真的一生孤獨一人,自己活蹦亂跳時,倒是無所謂,但那最後的日子,又會是什麼樣的呢?因為那種不確定,所以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有伴侶,相伴過一生。
《幸福,觸手可及》中,秦清跟閨蜜周放鬧矛盾,男朋友又忙工作不見人影,情緒低落的她回家看父母。媽媽問她男朋友呢?
她不想提,於是對媽媽說:「媽,這世上,除了你和爸,我離開了誰都能過。」
媽媽說:「傻孩子,我們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媽還是希望有個能陪你一輩子的人。」
秦清這樣的想法,想必很多人都有。特別是自己年輕健康,有能力有才華,家境好有積蓄又不缺什麼。
若是戀愛順利,那就興致勃勃去考慮一生一世的陪伴,但凡戀愛不順,心情不好,就覺得還不如一個人生活輕鬆簡單。
可事物的兩面性誰也逃不過,無論選擇獨身一輩子,還是找個人相伴過日子,都很難預料後來會如何,也很難說哪樣的方式會更幸福。
想要獨身一輩子,的確是個灑脫又誘人的想法,但是如同秦清媽媽想的那樣,關鍵在於一個人是不是會害怕?
怕孤獨寂寞,怕老去無人相伴左右,怕沒有人關心,怕沒有人照顧,怕與這人世失去聯繫,怕一個人遇事時慌亂無神無依無靠,怕生病一個人去醫院,怕身體不適時無人在身邊遞一杯水……
聽起來,的確需要有個人陪一輩子,但是這個人卻是更重要的。選擇對了,以上的怕都不用再怕,選擇錯了,以上的怕依舊存在,且會添加新的害怕。
所以,我們不如反過來想,獨身或有伴,都隨緣,都順其自然,獨身有精彩部分,有簡單灑脫享受的部分,有人陪伴也有幸福美好的部分。
無非是看我們遇上什麼樣的人,看我們心態如何,性情如何,選擇如何,這些都會影響你對生活充滿恐懼,還是充滿希望。
心態好又有能力的人,無論面對哪種狀態的生活,都會找到可以享受和滿足的部分。比如若無人陪伴,就享受孤獨,無人分享,就面向世界或獨自感受。
只是父母們怕你老去一個人悽涼,無非是相信你會遇到找到一個愛你疼你護你終老的人。能達到這一點,那麼有人陪伴才有意義,才有希望幸福。
無論如何,我們能做的,是接受和選擇了哪一種生活,就把哪一種過好,就在哪一種裡發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