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北鬥產業的發展,將落實到「地上怎麼用好」。
隨著北鬥三號成功布陣太空,我國提前半年完成了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相關產業鏈也將迎來爆發。
6月23日上午,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在西昌發射場發射成功,歷時20餘年建設的中國北鬥導航系統將正式完成全球組網,北鬥系統全球覆蓋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向建成世界一流衛星導航系統目標邁出堅實一步。
上海北鬥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北鬥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首席科學家鬱文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北鬥衛星全部組網以後,中國的全球導航系統就要建成了,屆時將提升導航定位系統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穩定性和覆蓋率,為世界提供第二種選擇,也為我國產業的全球化和規模化邁出重要一步。」
按照計劃,我國將於2035年建成以北鬥系統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進一步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實現北鬥高質量建設發展。
伴隨高精度時空智能網絡走向全球,北鬥產業生態在全球範圍內也將變得更加繁榮,2020年將成為北鬥大規模應用「元年」。根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預測,2020年北鬥導航將產生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收入。中國建成的「太空絲綢之路」,已經能夠覆蓋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北鬥在新興領域的融合應用
據新華社23日報導,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稱,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經過一系列在軌測試入網後,我國將進行北鬥全系統聯調聯試,擇機面向全球用戶提供完整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35顆衛星組成網絡,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目標是減少對國外導航技術的依賴。35顆衛星數量目前是全球之首。當全部衛星都投入使用後,北鬥在亞洲導航的精度將提升至10釐米以內,也將超過GPS的30釐米。
鬱文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未來的格局會是GPS和北鬥導航系統兼容。「不能說是誰替代誰,兩種系統都是市場化的、開放的信號,並存是一定的。」鬱文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還說道,在發射了最後一顆北鬥衛星後,還需要經過調試、測試才能算最終完成組網。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曾表示,北鬥三號導航系統是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巨大的工程,這樣的系統要為全球提供服務,如何保證其可靠穩定地運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第二是如何改善它的性能,建設一個PNT體系,進一步提升未來基礎設施,把天上的資源用好,開發產業的新應用也非常關鍵。
我國第一代北鬥導航系統首顆衛星於2000年發射,當時網絡僅限於中國;隨著全球手機智能通信進入iPhone時代,第二代北鬥衛星於2012年投入運營,目標是覆蓋亞太;2015年中國計劃開發第三代北鬥導航系統。
時空智能基礎設施公司千尋位置CEO陳金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北鬥不僅僅是部署於高空的衛星導航系統,它更是和每一位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國家重大時空基礎設施。天上北鬥衛星系統,地上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有了這樣的基礎設施,萬物可以實現對時間與空間的更高分辨和感知。」
新華社報導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北鬥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在構建以北鬥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並正在成為北鬥產業快速發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推動著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已經有超過70%的智慧型手機支持北鬥導航系統,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和三星。根據千尋位置提供的數據,我國北鬥加速輔助定位服務用戶數已經突破5億,包括高通、聯發科、展訊等晶片廠商在其生產的手機晶片中都集成了這項服務。
小米集團副總裁、小米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小米的旗艦手機都已經支持北鬥以及新的北鬥B2a信號,第三代北鬥導航系統是L5頻段衛星最多的系統,將實現全球覆蓋。此前終端側已經在利用在網的衛星進行定位了。」
除了手機終端設備之外,北鬥系統在融合應用方面也不斷拓展新領域,在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應用領域,自動駕駛、自動泊車、自動物流等創新應用層出不窮,規模進一步擴大。目前,數百萬輛計程車、公交車和卡車也都能夠接收北鬥信號,如交通運輸部建設運行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入網車輛已超過650萬輛。
6月23日,包括哈囉出行、青桔單車均宣布旗下共享單車全面接入北鬥定位。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執行總裁李開逐表示:「北鬥定位服務首次大規模應用於共享出行領域,通過全面接入北鬥高精度導航定位,能用技術手段優化車輛在市政道路上的停放秩序。」
產業鏈迎來大爆發
「天上建好,地上用好」,這是北鬥的口號。隨著北鬥三號衛星的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離「天上建好」的目標更近一步。未來,北鬥產業的發展,將落實到「地上怎麼用好」。
中金公司則認為,「北鬥 」向各細分領域拓展,未來在通信導航、智慧城市、車聯網、精準農業、高精度測繪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空間。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北鬥系統上下遊的部分產業鏈,目前,北鬥相關的服務包括港口流量監控、防災減災等。其中,最上遊的尖端領域包括:衛星研製、定位網絡,以及與系統建設相關的標準設立、運維以及標校等行業;中遊偏下的領域包括:終端(晶片)、跟蹤器、數據等行業;下遊的服務和應用端是整個產業鏈中參與方規模最大的,包含了服務、軟體應用等企業。
據了解,新一代北鬥高精度天線、板卡、寬帶射頻晶片等系列產品完成研發,性能指標持續提升,已具備大規模應用推廣條件。此外,國外主流廠商也紛紛推出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基礎產品。
在北鬥完成組網前,相關概念股今年以來已經大漲。北鬥星通,為北鬥提供接收信號晶片的公司,今年股價上漲35%,另一家給北鬥衛星提供技術的公司華力創通今年以來股價上漲超過50%。
高精度定位技術是面向未來的關鍵核心技術。長期以來,GPS牢牢掌握著全球導航定位市場。但隨著5月27日,中國的北鬥高精度定位設備與國家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一起成功登頂珠峰,證明了我國的北鬥系統及國產設備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包括晶片、器件、算法、軟體、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達1166億元,佔總產值的33.8%,北鬥對產業的核心產值貢獻率超過80%。
在北鬥高精度測繪領域,國內企業競爭激烈,參與公司包括合眾思壯、中海達、南方測繪、上海司南、華測導航等企業。
合眾思壯上月底剛發布的最新財年的財報顯示,在公司流動性緊張的情況下,北鬥高精度業務和北鬥移動互聯業務仍然維持了超過40%的高毛利率。據透露,目前合眾思壯在高精度測量測繪領域位居前列,國內市場佔有率仍在快速上升。
合眾思壯董秘閆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北鬥高精度產品,可廣泛應用於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精準農業、機械控制、智能交通以及航空航海等領域,提升衛星導航在各產業領域的應用水平。」
此外,隨著北鬥導航的定位能力覆蓋全球,中國終端設備廠商的海外銷售將迎來爆發性的增長。陳金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方面是全球廠商需要加入北鬥導航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加有利於它們的設備進入中國;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中國的產品在全球銷售的機會,因為支持北鬥系統的設備在全球也能夠使用,這就令產品的穩定性大幅提升。」
由於海外市場在高精度測繪領域存在巨大的空白,目前中國廠商都已經瞄準了海外市場。合閆文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相對於中國市場,海外目前在高精度測量領域僅有天寶、海克斯康等少數幾家巨頭公司,因此中國企業在國外更容易打開市場。」
華測導航總裁樸東國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海外市場使用中國的產品佔比不到10%,還有90%的市場有待我們去開拓。隨著中國研發產品的質量逐步提升,我們已經能參與到全球競爭中。」
據了解,目前國產北鬥基礎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北鬥系統的國際合作正在不斷拓展,北鬥系統多邊合作成果顯著,在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等多邊平臺上積極發聲,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合作更加廣泛,持續擴大北鬥「朋友圈」。
同時,北鬥全球信號的國際標準也在快速推進。北鬥全球信號技術指標基本完成驗證,計劃明年進入國際民航組織標準,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首個5G移動通信國際標準也已成功立項。
文章來源:大眾新聞
原標題:北鬥收官之星發射成功,產業鏈應用將迎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