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三號收官,北鬥四號已醞釀,預計2035年初步建成泛在國家時空系

2020-12-06 IT時報

30秒快讀

1、今天,是值得銘記的一天。6月23日上午,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升空。

2、《IT時報》記者還獨家獲悉,目前我國正在醞釀北鬥四號系統建設,向PNT(導航定位授時)方向發展,或於2035年初步建成我國泛在國家時空系統。

3、「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夢了好久終於把夢實現……」

從1994年北鬥一號系統建設啟動算起,用時26年,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終於大功告成,走完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40多年的發展之路。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對於我國的國家安全,還有對包括5G通信在內的各行業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堪稱「國之重器」。

01

26年鑄成「大國重器」

提起衛星導航,很多人就會想到GPS,這是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在全世界範圍應用非常廣泛。另外,世界上還有俄羅斯GLONASS衛星導航系統、歐盟的Galileo衛星導航系統,還有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既然全球已有多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為什麼需要建設自己的系統?原因很簡單,因為仰望和依賴別人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極其危險。

上世紀爆發的海灣戰爭,讓世界各國意識到現代戰爭性質的變化,也意識到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重要性,可以為武器提供精確制導,也為戰場指揮和多兵種協調提供強大支撐。

美國GPS定位,圖片來源:美國國防部

顯而易見,依賴他人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不單只是手機導航無法使用的問題,而是會給國家安全帶來致命威脅,艦船、精確制導武器都會迷失方向,電力行業、通信行業等眾多行業會因此癱瘓。

因為意識到擁有自己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重要性,1994年我國決定開始研製自己的導航衛星以及定位系統,命名為北鬥。

在這26年時間,我國北鬥系統經歷了「三步走」:

第一步是建立北鬥一號系統,發射了3顆試驗衛星,解決我國衛星導航從無到有的問題。

北鬥一號系統,圖片來源:央視

第二步是建立北鬥二號,由14顆衛星組網,從有源定位到無源定位,覆蓋範圍為我國周邊到亞太地區。

北鬥二號系統,圖片來源:央視

第三步是建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發射30顆衛星,架設「星間鏈路」,實現全球組網。

北鬥三號系統,圖片來源:央視

今天(6月23日)發射的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GEO)衛星,也是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的收官衛星。

「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後,還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在軌測試、星間鏈路測試,一切正常後才會接入星間鏈路網絡,正式入網提供服務。

比如北鬥倒數第二顆衛星,是在今年3月成功發射,過了兩三個月才正式入網。」衛星導航行業專家張力表示。

最後一顆衛星對於整個北鬥星座的意義還在於,補全了北鬥導航系統的全球服務能力,對於中國廠商「走出去」有著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今日發射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收官!

6月23日,國內最早基於北鬥衛星系統(兼容GPS、GLONASS、Galileo)建設高精度定位服務的千尋位置在發射成功後第一時間宣布,將在今年內完成全球200座全球框架站的部署,通過接收北鬥衛星信號,結合自研算法,網際網路和衛星雙路播發,為海外用戶提供動態亞米級和靜態釐米級的高精度定位服務。

「全球化跟著客戶需求走,有需求的地方可能還會再增加密度。」千尋位置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千尋位置提供的高精度時空服務,類似於「增強版北鬥」,通過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星基增強系統、星地一體融合能力及全球站網系統,構成了一個實時無縫的「星地一體」高精度時空網絡,可以讓手機、智能駕駛等用戶實現釐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納秒級授時。

千尋位置「星地一體」高精度時空網絡,圖片來源:千尋位置

開機、開出隧道等場景中,用戶原先需要等待30秒才能重新定位成功,現在只需要3秒,這要歸功於千尋自主研發的北鬥加速輔助定位服務「千尋立見(FindNow)」,讓用戶在3秒內恢復精準的衛星定位。

千尋立見FindNow全球用戶分布示意,圖片來源:千尋位置

目前,該服務覆蓋全球230超過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超過75%的用戶來自中國本土。

02

北鬥四號 它來了!

「收官之星」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三步走」戰略成功收官。接下來,網絡維護、應用拓展成為北鬥導航系統發展的重點。

那麼,北鬥三號系統會成為終篇之作嗎?當然不會。

北鬥三號系統「收官之星」發射,圖片來源:北鬥

就像移動通信發展一樣,現在處於5G開始普及的階段,與此同時6G規劃已在謀劃中。北鬥導航系統的發展也是如此,據《IT時報》記者了解,新一代北鬥導航系統已經在醞釀中。

「下一代北鬥系統的框架設想,向更泛在的PNT(導航、定位、授時)方向發展,建立國家時空體系。衛星導航系統只是這個體系的組成部分,還有其他技術會同步發展,要做到無處不在的導航定位。」一位業內專家表示。

他還預計,到2025年時完成下一代北鬥系統的框架設計,並且進行初步的性能試驗,而到2035年將完成下一代北鬥系統的組網工作、初步建成我國泛在國家時空系統。

圖片來源:CGTN

據悉,新一代系統將會在導航、星基增強、精密定位、星間鏈路等方面進一步提升能力,而且會更好融入國家網絡信息體系。

比如在精密定位方面,因為處於高空高軌,目前北鬥三號衛星的信號傳到地面時,信號衰減很厲害,無法穿透障礙物。

現在解決辦法是,通過發射低軌衛星來承擔「中繼站」的作用,增強到達地面的衛星信號,或者通過在地面建「偽衛星站」,模擬導航衛星向外發射信號。未來,北鬥的精密定位能力會有進一步提升。

03

「北鬥+5G」>2

北鬥和5G,兩項「大國重器」,它們之間聯繫很緊密,它們之間聯手將會開闢新天地。

圖片來源:CGTN

現實生產生活中,想要協調同步,必須有統一的時間基準。比如說9點開會,那麼,如何確保每位與會人員所掌握的9點鐘是一致的呢?這就需要有時鐘源,來確保時間同步。

移動通信系統工作也是如此,每個基站都需要依靠時鐘源進行授時。現在,北鬥可以為我國5G提供授時服務,使得我國5G更安全。

國家授時中心,圖片來源:新華社

「2G/3G/4G時代,我們的北鬥還沒有發展起來,晶片也跟不上,沒辦法。現在5G時代來臨,正好又是北鬥全面建成的時候,兩者結合起來具有很大的意義。」張力說道。

另外,北鬥與5G的結合還會帶來高精度定位功能、更低時延的信息傳輸,為無人駕駛等行業的發展打下基礎。

5G的發展,也會助推北鬥導航產業鏈的發展。目前,雖然支持北鬥定位的智慧型手機不少,但北鬥功能開機率並不高。藉助5G帶來的換機潮,加大力度推動北鬥定位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標準配置,會是有效的拓展方式。

而且,5G也會幫助解決衛星信號室內覆蓋弱的難題,相互配合形成「衛星主外、5G主內」的局面,從而實現從室內到室外的無縫連接的時空信息服務。

另外,雖然北鬥具有短報文的功能,但是容量和速度有限,只適合特定場合使用,而5G的特點就是大帶寬、速度快,可以快速傳遞這些信息。

04

未來:上天入地

北鬥「上天」,是為了更好的「入地」。

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地面基準站,圖片來源:網絡

截至目前,千尋位置已經在國內建設和運營2600多座北鬥地基增強站,構成了國家北鬥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

從2015年建設至今,國家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是目前全球最大、密度最高的衛星地基增強系統。

同日,記者從另一家同樣以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提供高精度釐米級定位服務商六分科技了解到,今年5月,已經在中國東部等地區提供商用服務,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國將建成一張釐米級高精度定位基礎服務網絡,運營超過2000個地基增強站。

「有了北鬥支持,高精度定位服務的應用門檻將大幅降低。」六分科技首席解決方案專家張博告訴記者,以往高精度定位服務只應用在傳統測繪等領域,往往由用戶單獨建設,體量小,成本高,一臺接收機的價格便超過10萬元,但隨著5G和北鬥星座的建成,無人駕駛、智慧型手機、物聯網等領域對高精度定位的需求越來越高,建設全國統一的地基增強網絡便成為必然。

據了解,一個地面基站通常覆蓋範圍為30-50公裡(半徑),整個北京地區大約只需十幾個基站便可以完全覆蓋,全國範圍所需基站2000多個,「這屬於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門檻高,而且要打破重建原有的合作生態。」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目前國內布局高精度定位服務的企業來自不同背景,其中既有阿里與中國兵工合資建立的千尋,也有接受中國電信和騰訊投資的六分,另外,吉利旗下的時空道宇、國網旗下的思極神往、中國移動等公司也均有布局。

2019年10月23日,中國移動啟動HAP(高精度衛星定位基準站)設備集採,採購產品為高精度衛星定位基準站,採購規模為基準站設備4400套,項目總預算3.36億元(不含稅)。

天風證券一份報告顯示,隨著北鬥組網完成,北鬥產業鏈中心將向下遊應用轉移,其中,為導航定位終端用戶提供位置服務、監控、調度等運營服務的高精度產業將不斷增加,預計2023年下遊行業總市值將達到4910億元,佔總產業鏈比重61.51%。

圖片來源:天風證券

「目前,整個行業還屬於投入期,競爭還不是很激烈,但未來,馬太效應依然會在這個領域顯現,價格戰是必然的,最終只會留下2-3家服務商,」上述業內人士認為,高精度定位服務領域格局可能依然會呈現「阿里系」「騰訊系」「運營商系」的天然格局。

作者/IT時報記者 郝俊慧 錢立富

編輯/挨踢妹

排版/黃建

圖片/央視、千尋位置、北鬥、CGTN、新華社、天風證券、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相關焦點

  • 北鬥三號系統預計2020年6月全面建成
    央廣網北京12月27日消息(記者楊森)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27日)是北鬥三號系統正式提供全球服務一周年。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透露,北鬥三號系統預計明年6月全面建成。
  • 北鬥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1994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啟動建設。20多年間,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共組織了44次北鬥發射任務,利用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先後將4顆北鬥一號試驗衛星、55顆北鬥二號和北鬥三號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成功率100%。
  • 北鬥三號收官發射!布陣30年,全球組網完成!未來,世界導航靠「北鬥」
    此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也標誌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戰略任務圓滿收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介紹,作為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建設的收官之星,這顆衛星成功發射後也意味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重點工作今後將從工程建設轉移到維護穩定運行、提高服務水平上來。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概念股已起飛
    「中國北鬥,服務全球,造福人類。」7月31日上午10點30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於現場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 第55顆衛星正式工作,北鬥三號全面建成
    7 月 29 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第 55 顆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於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 61 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於 2020 年 7 月 31 日上午 10:30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組網完成
    ,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於成。之前,因2次航天發射任務失利,工程全線舉一反三進行質量複查,發射時間由5月調整至6月;6月16日,因臨射前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為確保百分百成功、不帶任何隱患上天,發射再次推遲。
  • 「北鬥+」融合創新與「+北鬥」時空應用
    新華社發編者按 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標誌著我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鬥從此走向了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時代舞臺。
  • 未來更加智能的北鬥三號系統
    【關注極客欣,每天看資訊】大家好,我是極客欣,今天繼續給大家分享科技資訊~前言眾所周知,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已於7月31號正式開通,標誌著北鬥 「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作為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的重要時空基礎設施,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亮相服貿會展覽展示區,多種北鬥智能應用終端產品獲得廣泛關注。未來已來,更加智能的北鬥導航系統北鬥導航2035 年前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 四位參與北鬥建設的「老總」:讓北鬥成為閃亮的「國家名片」
    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歷經30多年的奮鬥,中國北鬥走向世界!上午的開通儀式結束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四位深度參與北鬥工程建設的「老總」難掩內心的激動。他們紛紛表示,要大力弘揚北鬥精神,持續加強技術創新,確保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長期穩定運行,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優異性能展現到極致,讓北鬥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
  • 中國已著手下一代北鬥建設發展 2035年前建成更融合系統
    中新網8月3日電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3日介紹,北鬥三號建成以後,已經著手下一代北鬥建設發展。要在2035年前建設一個更智能、更泛在、更融合的系統。圖為北京時間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火箭發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
  • 2020年6月前再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北鬥三號系統將全面建成
    2020年6月前,計劃再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北鬥三號系統將全面建成。2019年實施7箭10星高密度發射,北鬥三號所有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完成組網,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二是基本服務性能穩中有升。通過提升系統智能運維能力,確保北鬥三號系統連續穩定運行。同時服務精度、可用性、連續性等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預期要求;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實測均優於5米。三是特色服務能力逐步形成。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2000年10月3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近300噸重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焰,託舉我國第一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飛向太空。僅僅50天之後,我國第二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順利進入地球同步軌道。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從這一天起,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 關於北鬥三號衛星的這些數字,令人無比舒爽!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等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冉承其在發布會上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
  • 中國北鬥,世界北鬥!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
    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中國6月23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冉承其介紹,目前,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基於北鬥的國土測繪、精準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成功應用。
  • 全文|國新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情況舉行發布會
    【北鬥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基於北鬥的國土測繪、精準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成功應用。【北鬥三號全球服務可用性達99%以上】北鬥三號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米,亞太地區性能更優。
  • 北鬥閃耀世界—寫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之際
    2000年10月3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近300噸重的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焰,託舉我國第一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飛向太空。僅僅50天之後,我國第二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順利進入地球同步軌道。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從這一天起,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 北鬥三號系統全面建成給北鬥產業帶來什麼
    光明日報記者 袁於飛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衛星上天,重在落地應用。近年來我國北鬥產業的規模有多大?在哪些領域有應用?北鬥三號系統全面建成給北鬥產業帶來什麼?31日,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
  • 國務院新聞辦就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8月3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北鬥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謝軍,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林寶軍,北鬥三號工程運控系統總師陳金平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絕大部分智慧型手機都用到了北鬥
    核心星座部署已完成北鬥三號系統進入收官階段2019年,通過實施7箭10星高密度發射,北鬥三號所有中圓地球軌道(MEO)衛星完成組網,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鬥三號進入收官決勝的關鍵階段。「北鬥三號系統完全是自主創新、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可控,是響噹噹的中國創造產品。」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全面開通:千億產業化落地疾行
    壽命長達12-14年的北鬥系統已在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氣象預報、救災減災等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預計到2025年,北鬥衛星導航產值規模有望達6440億元。2020年對於整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產業鏈而言,都是一個有歷史性意義的年份。2020年6月23日,伴隨最後一顆靜止軌道衛星(GEO)成功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