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25日報導,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博卡雷頓一家星巴克停車場外,由於車道被一對正在決鬥的鬣蜥「攔截」,該地交通一度陷入癱瘓狀態。
阻礙交通的決鬥
據了解,事發當時,該視頻的拍攝者Moskoff和他的朋友Sarah正準備駕車離開,突然看到路邊有兩條鬣蜥糾纏在一起打鬥。於是他拿起手機,拍下了這一幕並分享在了自己的facebook上。
當時,一條鬣蜥趴在馬路上,另一條則在稍高的一處草叢中。幾秒後,地勢較低的一方突然掙脫了對方的圍控,而另一方也不甘示弱,從叢林中突擊到了馬路上,開始與對手貼臉硬剛。
正當人們猜測兩條鬣蜥下一步將會做什麼時,其中一條鬣蜥開始圍繞對手轉圈,緊接著又用頭部撞擊著對方,接著它倆開始「鬥牛」,隨後那條鬣蜥又用前腿抱住了對方的脖子......由於拍攝造成了短暫的交通堵塞,司機在結束觀看這場「決鬥」後不久,便駕車駛離了現場。
該視頻一經上傳,就在facebook上獲得了數百萬次的瀏覽量。對於不住在南佛羅裡達州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這個場景很有意思。可是對於本地居民來說,這一幕已經不足為奇。
入侵四巨頭
佛羅裡達州溫暖的氣候及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此處成為了眾多野生動物的天堂,也成為了眾多入侵生物繁衍的絕妙之地。1992年的一場颶風過後,南佛羅裡達州的多家寵物店遭到破壞,導致原本在籠中的百餘條刺尾鬣蜥逃逸到野外。
自此之後,刺尾鬣蜥成功入侵了美國的佛羅裡達州,在當地形成了繁殖種群,並且迅速形成了類似四皇平分天下的格局,它們分別是:綠鬣蜥、紅鬣蜥(視頻中當街打架的就是它)、墨西哥刺尾鬣蜥,以及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
中美洲刺尾鬣蜥
中美洲刺尾鬣蜥(Ctenosaura similis)原本分布在美洲大陸中部的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等國,近年來被作為寵物引入美國後,開始逐漸入侵美國南部各州。
行動迅捷的胖子
與墨西哥刺尾鬣蜥相似,中美洲刺尾鬣蜥屬於雜食性動物。在野外,花、莖、葉、水果、鳥蛋、昆蟲以及各種小型嚙齒類動物都是這種蜥蜴的進食對象。
但與前者不同的是,儘管中美洲刺尾鬣蜥擁有更大的體型,但它們卻更喜歡在樹枝、灌木與山坡等高地勢的地方活動。
同時,它們還是刺尾蜥家族中體型最大的成員。成體中美洲刺尾鬣蜥可以長到150釐米,相當於一頭成年的馬來熊。它們身上長有黑色的橫紋,體色以黑色與灰色為主。此外,中美洲刺尾鬣蜥的尾部覆蓋有棘狀的大型鱗片,背部長有梳子一般的刺。
與它們的另外一名近親——墨西哥刺尾鬣蜥相比,中美洲刺尾鬣蜥背上的刺更高,也更「稀疏」一些。
中美洲刺尾鬣蜥
墨西哥刺尾鬣蜥
如果有必要,這種看似沉重的大蜥蜴,其實能跑得很快。觀察表明,中美洲刺尾鬣蜥的奔跑速度最快可達34.9km/h,只比男子1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博爾特略慢一些,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蜥蜴之一。
而在遭遇天敵時,它會反咬並用尾部抽打,其布滿粗糙鋒利的刺狀鱗片的尾巴可能提供一定的保護。曾經有人目擊到緬甸蟒在吞食中美洲刺尾鬣蜥時被其尾部的棘刺劃傷食道,最終發炎而死。
觀察表明,中美洲刺尾鬣蜥的一生中,有二分之一的時間是在高處度過的,包括進食、休息、曬太陽甚至是睡覺等日常活動,它們會在山坡上挖掘洞穴、鑽到樹洞或廢棄的鳥巢裡躲避天敵和極端天氣,只有在喝水以及發情求偶時,才會來到地面上。
中美洲刺尾鬣蜥的棲息地之一:山洞
中美洲刺尾鬣蜥的棲息地之二:樹洞
當爆脾氣遇上暴脾氣
每年的7月—9月是中美洲刺尾鬣蜥的繁殖季。在平時,中美洲刺尾鬣蜥的膚色是不起眼的灰色,而在發情期,它們的背部與頭部都會變成鮮豔的紅色。
發情期示意圖
在繁殖期的中美刺尾鬣蜥就仿佛喝下了狂暴藥水一般,此時的它,會變成一名領地觀念極強的鬥士,對出現在視線範圍內的任何雄性同類都充滿了攻擊性。當兩條中美洲刺尾鬣蜥在路上相遇時候,即使周圍沒有雌性,它們也往往需要打過一場才肯罷休。
「決鬥」的時間不會太長,一般只會持續1—5分鐘,勝者留在原地,敗者則夾著尾巴灰溜溜的離開。
雖然很少直接進攻人類,但是發情期的中美洲刺尾鬣蜥會咬斷電線、網線,佔領家庭的陽臺,在露天泳池排便,甚至襲擊寵物狗。更嚴重的是,在繁殖季它們要挖洞產卵保護後代,這導致佛州南部的海堤與河堤上出現許多破洞,嚴重威脅到了當地的安全。
(有一些動物,也有一些人物。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視頻。有一點理性,也有一點溫度。歡迎大家關注ZOOME爬寵趣聞,了解更多關於動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