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國際景觀建築師方仲伯:以人為本創造生命永恆體驗

2020-12-01 騰訊網

房地產行業從「增量時代」發展到「存量時代」,促使房企品質升級,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建築的可持續發展、景觀空間對人身心的滿足、居住的舒適節能、居住者的健康需求是房地產行業乃至社會發展的趨勢。如果說鋼筋鐵骨的建築組成了城市的肌體,那麼風格各異的景觀設計構建了城市的皮膚,箇中價值不言而喻。

鳳凰網房產以城市觀察家的角色,訴說關於城市地標建築背後故事,詮釋建築文蘊與居住升級的共生,解構城市建築與城市發展的深層次聯結。11月中旬,在全國「人居·築景」地產建築景觀設計創新方案大賽頒獎典禮上,遠洋·東方境世界觀榮膺「2019全國人居建築·景觀傑出獎」,鳳凰網房產將對話項目設計師——國際景觀建築師方仲伯先生,解讀遠洋春秋大宅背後的點滴故事。

國際景觀建築師方仲伯先生

綠城鹿城廣場、寧波鳳起潮鳴……這些朗朗上口的國內高端項目,其景觀設計都有方仲伯先生及其團隊的參與,而遠洋·東方境世界觀是他們的又一佳作。

鳳凰網房產武漢站有幸採訪了方仲伯先生,一同探討遠洋·東方境世界觀得獎背後,是如何傳承建築與城市文化的精粹,從而讓社區空間設計不失底蘊又飽含生命力的。

融合中美文化精髓

人與空間共生長構成方仲伯的設計主張

方仲伯先生生長於臺灣,受家族父輩影響,自小受到濃烈藝術氛圍的感染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研讀完環境工程後赴美求學,繼而研讀景觀建築專業。生於臺灣、求學於美國的成長經歷,讓方仲伯先生有機會理解中美不同的文化底蘊。並且將這些豐富的文化迥異和特質融入到了他的設計哲學當中。

毋庸置疑,中美的歷史、風俗、語言應用或人文組成的迥異,在設計上也體現出不同的特徵。方仲伯先生介紹到,美國在設計方面會根據空間功能,用量化和數據化的方式開展。比如在設計一個學校空間時,美國會結合學生的學習、運動、交流或餐食等需求,以真實需求場景結合各項數據來規劃實施。而中國項目在滿足功能需求上,則更注重空間傳達的情感和理念。在設計之初,需要把思緒帶入環境,達到人與空間互動的場景思考,也正是地產項目設計中大家日常說的「情懷」。

雖有國界差異,但從至高層面理解,好的設計邏輯和方法是共通的,大家對於美的理解和認知是互通的,設計傳遞的美也是相互流動的。例如,中國的毛筆字書畫等,美國人可能看不懂字義,但是能夠感受到字形的美感。

博大精深的中美文化精髓凝聚成為方仲伯先生在設計領域的主張,即以人為本、探索場地的獨特精神、永續環保。以人為本,是在空間的尺度、空間的使用、空間的處理上,並涵蓋場地中色彩、聲音、氣味等人可以感知的各個方面,以人的需求功能為基礎出發點,用人真實的在地場景感受去設計;探索場地的獨特精神,則是挖掘空間的氣質;立足生態循環、崇尚自然是考量人與環境的長期共生。

東西共鳴、和諧理念、創新執行

助力遠洋·東方境世界觀成就標杆

在問及最滿意的作品時,方仲伯先生說:「我最滿意的永遠是下一個作品,因為我喜歡尋求突破和挑戰,拒絕重複。而著眼近期完成的作品,「遠洋·東方境世界觀」一定也是。

方仲伯先生在美國以及亞洲都有大量大型項目操作經驗,曾服務過國內外眾多城市設計及地產開發項目。他認為遠洋·東方境世界觀在景觀打造方面的獨特性在於:其一,以滿足用戶使用需求為核心,更著力「造生活」;其二,以營造健康生活空間為宗旨,關注社區居民的活動空間和綠色環境,並且創造更多鼓勵人們互動交流的空間場所。讓人與人之間建立更多的信任和安全。高品質的人居環境。

在提及項目榮獲2019全國人居建築·景觀傑出獎的背後原因時,方仲伯先生表示這得益於遠洋·東方境世界觀的景觀設計頗具亮點。

1、凝聚東西文化共鳴的精神

首先,方仲伯先生發揮所長,將東西文化共鳴的精神傳遞到項目景觀設計上。他汲取了中國四大園林之一的蘇州留園精粹,創造出能傳遞東方哲學與價值觀的園林場景。在空間思考上,從人的流動、使用及停留節點和視野角度進行考量,分析空間感受。並通過邏輯的理性分析,發揮景觀的功能性,匹配現代生活。

2、匯聚環保、互動、和諧、共融理念

其次,環保、互動、和諧、共融這些理念是貫穿在整個項目的設計上。在社區使用頻率較高的場所--兒童遊戲場地附近,設計了家長休息空間,通過設置多年齡段交叉空間,增加鄰裡互動的可能性。在架空層的設計上,創新性地利用不同的顏色塑造空間基調。例如用綠色裝飾兒童學習空間,讓小業主們學習更容易專心。和諧既包括四季風景變換,組成生活記憶的自然和諧,也包括以社區互動全齡空間打造的人際和諧。在設計北側商業界面時,以下沉庭院連結不同空間,緩解了北側商業對於住宅區的影響,達到周邊環境與社區的共融。

3、重視點滴的細節設計

再者,重視細節設計。對於材料及聲光電的綜合應用考慮日夜不同效果,用不重複的景觀創造空間體驗的豐富性。靠近建築入口設計種植了觀賞性好的低矮喬木,這既不阻隔低層業主的觀景視線和日照時長,又能夠通過四季顏色更迭豐富歸家體驗。

這些元素綜合構成了遠洋·東方境世界觀成就標杆的行業口碑,也收穫了逢開必罄的市場效果。

東方境之後再出發

追求創造生命的永恆體驗

春秋系是遠洋啟幕千億時代的首發高端產品系,「春秋」是一個時間概念,以「春秋」命名的建築應該是不朽的、經典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而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建築,就必須有足夠的文化積澱,必須是自然與歷史的有機體。遠洋·東方境世界觀是遠洋集團繼成功打造成都遠洋太古裡、北京遠洋頤堤港等城市地標後的又一力作,擇址千年西大街,毗鄰歸元寺,文化底蘊豐富,又以中西融合的景觀設計理念實現人與空間、人與人的共鳴。

遠洋·東方境世界觀,無疑是方仲伯先生在景觀設計上的一個新高度,也是他再出發的新起點。

在方仲伯先生看來:「一個成功的社區景觀不僅要具備滿足居民的身體、心理需求,也要通過與自然對話、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他更是把用景觀創造生命的永恆體驗,作為在景觀設計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懷揣著對城市與人文的關懷,始終在創新中突破自我。

方仲伯先生表示:」城市發展由於前期規划過於淺顯,導致滋生了各種城市病,並且千城一面問題尤為嚴峻,這就對環境保護、城市規劃、城市效能改善提出了新要求。武漢處於內陸核心的獨特地理位置,應始終保持開放性,創新突破,利用新技術打造更豐富的景觀產品規劃。「

相關焦點

  • 光是藝術的生命,光是夜晚的建築師,光為城市景觀照明增光添彩
    光是藝術的生命,光是夜晚的建築師,光環境的設計絕不應當局限於滿足照度標準這個水平上。光有明亮,舒適和具有藝術感染力三個層次,在每個層次上燈光設計師都能發揮主導作用。為了優化創作,建築設計和規劃師應當主動地了解光,體察光,運用光,積極參與光環境的設計,從方案構思到施工圖完成,全過程地把光融入到設計和規劃的創作中,為城市景觀照明增「光」添「彩」。燈光環境的內涵很廣,通常指的是由光(照度水平和分布,照明的形式)與顏色(色調、顏色分布、顏色顯示)在環境空間建立與形狀有關的生理和心理環境。
  • 用設計破解生命之花的成功密碼
    將墓碑產品、景觀等通過類似於家具擺放的形式,與環境有機融為一體,通過「情」與「景」的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家具擺放空間。作為一個殯葬人,我們為生命事業而服務,卻又賦予這項事業以生命。在每一個充滿情懷的故事裡,都有我們勤耕不輟的身影。在引領行業潮流的同時,將我們的理念與情感傳遞擴散,真正做到讓人們「逝有所安,故有所尊」。
  • 《自建別墅設計與施工》——與12位建築師一起蓋房子!
    這是一本想要自己蓋房子的人應該擁有的建築書。在這裡,讀者能了解從基地選擇開始的基礎建築知識,也能了解如何與設計者溝通、傳遞想法,以及建築完成後如何驗收及後續的維護管理。因此在建築設計上,建築師創造了多個不同視點的屋頂平臺,可以觀看田野風光和日出海景。建築外觀採用了燕子歸巢的意象概念,在實質的空間上,將兩個前後錯置的斜屋頂體量,分別規劃給業主的兩個兒子居住,創造出多元彈性的流動空間。在設計上,建築師採用陽臺上方的天井、閣樓上方的天窗、神明廳上方的天窗,利用視點位移創造空間上的趣味與流動性。
  • 32個含景觀類的國際設計大獎,你都知道嗎?
    在全球化、城市化給景觀設計學帶來眾多挑戰和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們賴以生存的周遭環境、生態鏈帶來了危機。景觀設計的本質即是處理人與環境、人與場地的關係,應當建立在對自然體系的解讀之上。在當下「新冠」疫情肆虐的時刻,思考如何更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周遭環境的相處關係,更好地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對生態環境的友好,似乎變得更加重要。
  • 奉獻便是生命的永恆,奉獻便是生命的價值
    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讓這「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滲入我們的心靈,著心、心平氣和的去體驗、去察覺這一種靈魂深處的安詳,側耳聆聽這僅屬於我們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動人的節奏。但,這種聆聽,它絕不是僅限於、執著於「我」,而是觀察一種生命狀態能夠擴展和超脫到什麼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深處又會是如何?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 海口:江東新區道路景觀及公共家具設計方案徵集-Streetscaping
    一個成功的Streetscaping是多維度的,因為所有的道路都有多個使用者並且提供多種功能,所以每個streetscape的設計都必須對環境敏感;交通系統必須考慮環境或物理特徵,並使用與當地條件相符的設計方法和材料;streetscape需要有邊界,以確保所有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標誌、路緣、圍欄和綠化可以有效地創造一個包容且安全的環境,為不同的用戶和活動提供舒適怡人的感覺。
  • 【社員風採】崔曦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方寸營造建築工作室總建築師
    △樓納國際建築師公社68號院現狀圖崔曦女士於2016年4月8日成功籤約入駐樓納國際建築師公社,並選擇公社的68號院改建為古琴茶室。地震雖然讓人們體驗到生命的可貴,促使人們珍視彼此的緣份;但要如何將曾經疏遠、又受過各類不同價值觀衝擊的人團結在一起,護溪就成了全社區一個共同的「事業」,起到社區營造中統一大家的價值觀的重要作用。
  • 《永恆和一日》,解讀安哲羅普洛斯對永恆的理解以及生命的價值
    《永恆和一日》是他1998年對現實與歷史、時間與生命、人性與救贖思考的結晶,榮獲第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安哲羅普洛斯將其豐富的人生經歷融入到希臘獨有的地理位置和人物角色心理之中,不斷用詩歌的形式探尋生命的內涵和外延,啟發觀眾反思生命的意義。
  • UED青年建築師成長計劃
    「UED青年建築師成長計劃——為撫順而設計·城市再生建築設計競賽」 入圍名單公布!導師團成員包括16位國內中青年職業建築師,他們分別是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曹曉昕,CHIASMUS建築工作室主持建築師柯衛,原地建築主持建築師李冀,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建築師李亦農,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祁斌,ELEV建築事務所合伙人、主持建築師魏娜,華匯設計(北京)(HHD_FUN)主持建築師王振飛,META-工作室(META-Project)的創始合伙人王碩,都市元素
  • 鐵城景觀述記
    固然後現代主義的崛起對包浩斯的設計思想來說是一種衝擊、一種進步,但在現代許多工業設計中,包浩斯的思想和美學趣味整整影響了一代人。包浩斯提倡客觀地對待現實世界,在創作中強調以認識活動為主,並且猛烈批判復古主義。它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並將表現這個時代的能力為原則。認為現代工業猶如現代生活,包羅萬象,應該把各種不同的技藝吸收進來,成為一門綜合性藝術。它強調建築師、藝術家、畫家必須面向工藝。
  • 看《星際穿越》,人的生命時間是固定的,但愛和思想是永恆的
    我的理解啊,電影裡大概講「時間」是由「引力」創造的,在我們這個宇宙空間裡的「時間」,換到另外一個宇宙空間裡,或許就會被拉長或縮短,根本原因是「引力」的不同。如何去到另一個宇宙空間?蟲洞。蟲洞和黑洞不同,不過都挺複雜。但蟲洞能穿越,而黑洞則是吸走一切,以至於吸走光。
  • 斬獲「設計上海」最佳設計獎,以萬物為線勾勒《生命的循環》
    2020年11月26-29日,富立織錦(Fuli Carpet)在2020設計上海發布全新掛毯與地毯系列,展覽策展由國際精品生活設計媒體《居上LIFENESS》以《生命的循環》為主題,聯合國際著名設計大師Marcel Van Doorn、義大利國寶設計師Marco Piva和中國新銳設計師Bryce Cai分別衍生出大地、循環
  • 建築師必看的電影清單,拯救你的設計靈感
    《人的尺度》通過述說丹麥建築師楊蓋兒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系統性的研究了城市中人的行為,促使大家一起探索當建築師、城市規劃師和設計師把人作為重點時所發生的事情,來質疑我們對現代性的假設。  10、看見未來的建築師:埃羅·沙裡寧  「20世紀中期的建築師和藝術家興起了新一波熱潮,他們為過去舒適的約束條件創造出一個強大而大膽的現代主義的美國。」
  • 專訪唐山世園會國際園園藝景觀總設計師Anemone
    唐山世園會國際園園藝景觀總設計師:給唐山帶來「愉快每一天」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荷蘭Oikos生態景觀設計公司的Anemone教授,是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國際園園藝景觀的總設計師。近日,在世園會執委辦,Anemone教授就國際園景觀設計理念等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記者:您在生態景觀設計領域研究多年,對生態環境建設和自然景觀設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談談您在唐山世園會國際園設計中的設計理念嗎?  Anemone教授:唐山國際園的設計,總的理念是「愉快每一天」。
  • 永恆的生命,人民的英雄
    「這是一個謬論,保爾·柯察金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他們的付出遠遠大於索取;而庸人生生死死,流下了什麼,又拿來了什麼?我想,如果我是保爾·柯察金,我一定會把這首詩改為」不甘做星星,就做一個太陽吧!不甘做小草就做一棵大樹吧!「人的一生中總要有個奮鬥的目標,然後為實現它而努力。而保爾的目標就是為革命事業而努力。
  • 探索生命本質——瀕死體驗
    註解:如果沒有那個永恆不變的「我」,為何人會有「我」的意識?如果存在一個不隨肉體消失的「我」,為何我不知道?生命本質是什麼,我來自哪裡?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瀕死體驗(NDES)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每10個人在危及生命的事件中就有1人報告出現某種感覺或者神秘體驗。死亡象徵著生命的終結,它是身體機能衰退的過程。人體器官及功能會出現退化現象最終停止運作。然而,瀕死體驗卻表現出反於常態的「死亡現象」。
  • 國際博物館人「雲上對話」:疫情下博物館的力量
    為探討這些問題,上海博物館發起並主辦「博物館的力量——國際博物館人云上對話」,該對話由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承辦。我們現在有三個方面的減員情況:一是所謂的自願離職,給一定的補償,大概有17個人離開;一是裁員22人;另外還有大概7個空缺暫時不再僱傭,總計46人,佔全體僱員的15%左右。陳威仁(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館長):新加坡的文化部門在財政上一直相當穩定。政府已經引入大量的預算,這為我們支付員工薪水、為數位化提供慷慨的資金支持。
  • 以萬物為線勾勒《生命的循環》,富立織錦驚豔亮相「設計上海」
    《居上LIFENESS》以《生命的循環》為主題,聯合國際著名設計大師Marcel Van Doorn、義大利國寶設計師Marco Piva和中國新銳設計師Bryce Cai分別衍生出大地、循環、共存三個生命篇章,切入原始自然、人文歷史和現代視角,以沉浸式的方式帶給觀眾全方位感官體驗。
  • 生命無法長生不老?其實它正在走向永恆!
    宇宙中最神奇的事物莫過於生命了,宇宙中的絕大多數事物都被物理法則所約束,比如天體只能圍繞著質量更大的天體旋轉,光線射出後只能向著一個方向前進,只有生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生命的存在是宇宙中最神奇的現象,那麼生命為了什麼而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