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和中亞五國,高加索三國一樣,都是蘇聯解體出來的國家。
拉脫維亞,地理上在波羅的海三國居中。面積6.46萬平方公裡,比中國寧夏稍小,也在波羅的海三國居中。人口約191萬,同樣在波羅的海三國居中。
與很多沿河而居的民族一樣,拉脫維亞也有一條母親河道加瓦河。
道加瓦河發源於瓦爾代丘陵,上遊稱為西德維納河,流經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拉脫維亞,進入波羅的海的裡加灣,總長度為1020公裡,平均流量678 立方米/秒。
道加瓦河穿過拉脫維亞首都裡加,流入波羅的海裡加灣。裡加緯度比芬蘭灣的赫爾辛基、塔林、聖彼得堡要低兩三度,而且地處波羅的海腹心,氣溫比前幾個港口稍高。再加上道加瓦河長達一千多公裡,是波羅的海第一大河,在滔滔河水衝擊下,地處入海口的裡加是個不凍港。歷史上裡加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
裡加灣面積約1.8萬平方公裡,北岸屬愛沙尼亞,南岸屬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在芬蘭灣,人口也集中在塔林附近。拉脫維亞首都裡加是裡加灣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波羅的海三國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63.26萬,約為全國人口的1/3,又位於道加瓦河出海口,盡得地利之便。
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5‰,0.5 ‰< 鹽度< 5 ‰稱為微鹹水,波羅的海鹽度平均低於10‰,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洋。裡加灣外圍有薩雷馬島、希烏馬島等島嶼隔絕波羅的海的海水,鹽度在3.5‰至6‰之間,特別是道加瓦河入海口附近鹽度接近淡水。
拉脫維亞是一個民族性很強的國家,雖然被瑞典和芬蘭統治很久,仍保留拉脫維亞語。
二戰中拉脫維亞是德國入侵最早撤退最晚的戰區,戰後拉脫維亞男女比例嚴重,非官方統計達到1:3。現在過去這麼久,拉脫維亞仍是世界男女比例最低的國家,約為46%:54%,女人比男人多8個百分點,排世界第一位。
圖-拉脫維亞人
拉脫維亞美女多,普遍金髮碧眼,身材高挑,美女如雲,這裡的男人擇偶餘地大也是事實。現在西歐英法德這些經濟更發達的國家,不少男性遊客來到拉脫維亞,喜歡去酒吧、舞廳轉悠,比較容易得到短暫的感情,甚至娶回家也非難事。
前蘇聯時期,俄羅斯人移民波羅的海三國,首選就是最大的城市和港口裡加。
圖-道加瓦河流經裡加
1991年蘇聯解體時,拉脫維亞總人口中,本地人佔比雖然還是第一位,但已下降到49%,而首都裡加的本地人比俄羅斯人還少,該國民族矛盾比另兩國更為突出。
為了扭轉人口危機局面,拉脫維亞立法規定,1940年以前在本國出生的人,以及這些人的後代,自動成為公民,外來人口要通過考試才能成為公民。這條法律針對後來移民進入拉脫維亞的俄羅斯人,考試的內容包括拉脫維亞語言、歷史、憲法等。這樣一來成年俄羅斯人很難通過語言考試,娃娃們從小不得不學習拉脫維亞語,以求未來獲取公民資格。
圖-拉脫維亞人
當年蘇聯對拉脫維亞進行民族同化,現在拉脫維亞反過來同化俄羅斯人,手段有幾分相似。俄羅斯曾多次向拉脫維亞抗議其公民政策,但拉脫維亞加入北約和歐盟後,軍事上與經濟上都不懼俄羅斯,仍堅持公民考試的法律。
不少俄羅斯人因沒有公民身份或受到排擠而離開,時至今日,拉脫維亞將本族人比例提升至62%以上,而且比例仍在上升當中。
圖-道加瓦河流經裡加
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牽頭組建獨立國協,波羅的海三國就拒不參加,其他前蘇聯國家則沒有這個膽氣,喬治亞則是因領土衝突在2008年才退出獨立國協。
2004年,波羅的海三國聯手加入歐盟和北約,成為西方圍堵俄羅斯的前沿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