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俄羅斯與北約在波羅的海形成對陣局面

2020-11-2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 拉脫維亞軍方在推特上稱,義大利空軍的「颱風」式戰鬥機10日在波羅的海進行空中巡邏時,攔截了一架俄羅斯的伊爾-78空中加油機。這已是近幾周來北約與俄羅斯第7次在波羅的海上空相遇。

據俄羅斯連塔網3月11日報導,2月9日、13日、27日及3月5日,北約「颱風」式戰機起飛攔截了俄方偵察機。2月3日和6日,北約飛機攔截了伊爾-76運輸機和伊爾-38反潛機。俄國防部多次表示,俄軍機的所有飛行均嚴格遵守國際中立水域上空使用規定,沒有侵犯他國國境。而且俄軍方指出,北約空軍過去一直在靠近俄邊境地區活動,近幾年明顯變得頻繁。

去年12月24日俄羅斯副防長阿納託利·安東諾夫在記者會上指出,北約僅2014年就在俄羅斯邊境附近完成了3000多次戰術飛行,比2013年增加了一倍多。

他還表示,北約在巴倫支海和波羅的海上空的偵察飛行次數也從2013年的258次增至2014年的480次。

隸屬義大利空軍的4架「颱風」式戰鬥機從2015年1月1日起部署在立陶宛機場,執行波羅的海空中巡邏任務。由于波羅的海三國沒有能夠用於空中巡邏的飛機,因此在這些國家從2004年加入北約後,北約的戰機一直負責保護其領空。

另據美國《軍隊時報》網站3月9日報導,五角大樓9日說,基地位於喬治亞州的第三步兵師的約3000名美國士兵將於近期部署至東歐,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部隊一起舉行訓練演習。

這一部署是美軍旨在鞏固對北約盟友支持的輪駐行動的一部分,這些盟友對俄羅斯不斷升級的侵略行動憂心忡忡。

約750輛美國軍用坦克、直升機和其他車輛設備9日抵達了拉脫維亞的裡加。隨著美國繼續在波羅的海國家內外輪流駐軍,大部分重武器預計會留在該地區。

國防部已宣布計劃削減歐洲永久基地的總體數量。但同時美國正在強化在歐洲各地短期部署部隊參加訓練和演習的計劃。過去一年中,美國派出了包括特種作戰部隊在內的各種部隊去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等東歐國家參加演習和訓練計劃。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3月9日報導,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地區舉行的一系列軍事演習令人擔心克裡姆林宮可能試圖破壞這些前蘇聯國家的穩定。

為了抗衡俄羅斯的行動,北約加強了歐洲東翼的防務,在聯盟中的6個前社會主義國家部署了5000兵力的先頭部隊並設立指揮中心,包括波羅的海三國以及保加利亞、波蘭和羅馬尼亞。

德國《世界報》網站3月10日報導稱,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10日批評北約在俄邊境擴大兵力。他表示,這無助於信任的建立。美國此前宣布調遣約3000名士兵到波羅的海參加演習。

俄軍事學說新變化:北約是頭號威脅 首提非核威懾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延伸閱讀】俄軍事學說新變化:北約是頭號威脅 首提非核威懾

今年初,俄羅斯軍事指揮學校學員參加雪地訓練。

俄羅斯新版軍事學說於2014年12月19日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會議上獲得批准。新版軍事學說的文本長29頁,延續2010年版的大部分內容,維持防禦性的基調。軍事學說修改的原因是近4年來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俄羅斯面臨的軍事威脅也隨之發生變化,出現了新武器、新熱點、新對手和新盟友,尤其是出現了因烏克蘭問題、北非、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局勢而引發的新威脅。因此,新版俄羅斯軍事學說也有許多新變化。

頭號軍事威脅——北約

關於世界總體安全局勢,新版軍事學說指出,當前全球競爭加強,各國間和地區間協作領域的壓力增加,價值觀定位和發展模式衝突加劇,各國政治經濟發展在全球和地區層面上都因形勢變得複雜而更加不穩定。

新版軍事學說將北約視為俄羅斯的頭號威脅。安全委員會的通報指出:「在世界主要國家保衛自己的利益的鬥爭中,利用居民的抗議力量、激進和極端組織、私人軍事公司的『非直接幹預』成為典型行動;北約在俄羅斯邊界附近的進攻力量不斷加強,積極部署全球反導防禦系統。」北約加強軍事力量,將是俄羅斯面臨的主要外部危險。

最為引人注目的,無疑是俄羅斯對於北約等軍事組織的態度。俄聯邦安全委員會表示,「非直接幹預」已成為當今世界發生衝突的典型方式,即某些國家為了自己的利益支持反對派、極端或分裂勢力在別國引發動亂。

相關焦點

  • 外媒稱北歐國家「親北約」傾向明顯:波羅的海成北約「內海」
    (圖片來源於網絡)挑釁性的演習這一發展趨勢在波羅的海及周圍的國家清晰可見。北約演習的數量急劇增加,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向莫斯科發出的聲音也越來越刺耳。在3個波羅的海國家的支持下,波蘭政府請求華盛頓在波蘭東部部署一個美軍裝甲師,波蘭承擔費用。
  • 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關係如何?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為了爭取領土的完整,也為了擺脫俄羅斯的統治,波羅的海三國抱團,宣布若俄羅斯動武,三國將互相進行軍事援助。 1989年8月23日,三國進行了一次示威活動,約有200萬人手牽手,跨越三國領土,連成長度超過600公裡的人鏈,史稱波羅的海之路。此時三國總人口約為700萬,當天工廠停工,學生停學,算上後勤組織人員,三國以舉國之力舉行了手拉手活動。
  • 俄海軍戰艦波羅的海嚴密跟蹤北約海軍編隊
    參考消息網4月22日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網4月18日報導稱,俄軍戰艦正在跟蹤當天進入波羅的海水域的北約海軍編隊。來自俄羅斯國家防禦指揮中心的通報指出,北約海軍編隊包括美國海軍「格雷夫利」號驅逐艦、波蘭海軍「卡·普拉斯基」號飛彈護衛艦、土耳其海軍「格科瓦」號飛彈護衛艦和西班牙「朱安·博本」號飛彈護衛艦。
  • 蘇聯解體後,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如何減少俄羅斯人比例?
    前蘇聯時期,俄羅斯人移民波羅的海三國,首選就是最大的城市和港口裡加。圖-道加瓦河流經裡加1991年蘇聯解體時,拉脫維亞總人口中,本地人佔比雖然還是第一位,但已下降到49%,而首都裡加的本地人比俄羅斯人還少,該國民族矛盾比另兩國更為突出。
  • 俄軍總參謀長:北約軍艦進入黑海、波羅的海和巴倫支海次數成倍增加
    【環球網軍事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4日報導稱,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大將表示,北約軍艦進入黑海、波羅的海和巴倫支海的次數成倍增加,美國戰略航空兵部隊在俄羅斯邊界附近的活動也出現增加。格拉西莫夫在對外國武官的簡報會上說:「北約軍艦進入黑海、波羅的海和巴倫支海的次數成倍增加的情況讓人擔憂。美國戰略航空隊的飛行次數也增加了。」但他沒有說明這是哪段時期與哪段時期相比。格拉西莫夫表示,俄方曾向北約和美國提出考慮防止局勢惡化的措施,比如恢復軍方對話,並指出可從軍事專家級別磋商開始。俄方也曾提議商定雙方沿實際接觸線「基於對等和最大程度透明的原則」減少軍事活動。
  • 黑海、波羅的海局勢又變了,動手的前兆已來?
    圖為羅馬尼亞軍艦配合北約軍艦在黑海演習 近日,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對外公布了一則消息,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北約軍艦進入黑海,波羅的海和巴倫支海的次數成倍增加,美國戰略航空兵部隊在俄羅斯邊界附近的活動也出現增加
  • 波羅的海:隨時可能成為「最熱的冷戰前線」
    人們由此意識到,這一冷戰後看似平靜的地區,同樣是北約和俄羅斯對抗的前沿。    至今仍未水落石出的「不明潛艇入侵瑞典」事件,為俄羅斯和歐美諸國本已冰封的關係再添寒意。此次事件上演的舞臺——波羅的海,既是俄羅斯面向歐洲的窗口,也是美國和北約掌控歐洲「黃金水道」的關鍵,各方在這片區域的角力近年來不斷加劇。
  • 專家:「波羅的海行動」軍演將加劇美俄之間的矛盾
    新聞回顧:據報導,6月7日至16日,來自19個北約成員國和夥伴國的戰艦和飛機在波羅的海參加聯合軍演,代號「波羅的海行動2020」。自1972年以來,在美國海軍歐洲司令部的主持下,「波羅的海行動」演習每年舉行一次。
  • 俄羅斯曾三次想加入北約?北約都快哭了:我成立到底是為了什麼
    ,其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蘇聯,後來華約成立之後,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全面對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冷戰,當然,冷戰的結局相信大多數人都很熟悉,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宣告了北約陣營的勝利;按說蘇聯解體之後北約也就失去了其該有的意義,但是北約依舊在不斷的擴張,目的不言而喻,那就是針對俄羅斯的,同時也是為了維護美國全球霸主的地位。
  • 它是俄羅斯唯一飛地,一旦失去,將損失一半波羅的海不凍港
    海峰還是先從地理位置上給大家簡單聊聊加裡寧格勒,加裡寧格勒州是俄羅斯的聯邦主體之一,是俄羅斯聯邦最小的州,位於歐洲中部地區,與波蘭和立陶宛兩國接壤,屬于波羅的海沿海地區,南距波蘭首都華沙400千米,到柏林 哥本哈根 斯德哥爾摩的距離均在600千米左右,屬西北聯邦管區。
  • 放棄俄羅斯,立陶宛採購6架「黑鷹」直升機,只為討好美國和北約
    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經濟的衰落,那些曾經購買過蘇聯武器的國家該頭疼如何替換這些老舊的裝備。立陶宛的採購計劃從確定的消息來看,立陶宛似乎是選擇了美式武器。立陶宛與俄羅斯說起立陶宛和俄羅斯,曾經都是蘇聯的成員國。但立陶宛和其他波羅的海國家,例如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早早地脫離了蘇聯的行列,並轉頭加入了歐洲體系,成為歐盟、北約的成員國。自然主張優先發展歐洲和北約的關係。
  • 悄然逼近俄方軍機,北約小國做出危險舉動,專家:別惹毛北極熊
    當時這架俄羅斯軍機正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國際空域飛行,準備前往加裡寧格勒,但波蘭空軍的軍機卻在此時做出危險舉動挑釁俄羅斯,從流傳出的視頻畫面當中看,波蘭空軍F-16戰鬥機竟然在高空中放下起落架,主動降低速度對飛行速度較慢的伊爾-22指揮機進行伴飛,等於是全程監視了俄軍的一舉一動。
  • 手伸進波羅的海?烏克蘭呼籲:全力阻止「北溪-2」天然氣項目!
    近日,德國與俄羅斯之間籤訂的「北溪-2」天然氣項目,可謂是令整個歐洲劇烈震蕩。眾所周知,歐洲各國自從組建北約和歐盟後,幾乎相繼向俄羅斯(蘇聯)實施制裁手段,這也是俄羅斯經濟嚴重滯後的主要原因。據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歐洲經濟論壇會上介紹:在2018年,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令俄羅斯損失高達500多億美元,但是歐洲本身因制裁而損失1200億美元。普京表示:我們確實沒辦法與財大氣粗的歐盟相比較,但這種制裁只會讓我們與歐洲都遭受重大損失,讓他人獲得巨大利益。
  • 美軍在波羅的海部署失敗,俄敏銳捕捉致命漏洞,英法感慨大勢已去
    為此美國如果想要戳中俄羅斯的軟肋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波羅的海下手,一方面聖彼得堡地區是俄羅斯的經濟中心之一,另一方面波羅的海艦隊實力也相對較弱,比較適合美國人在此地秀肌肉。要知道波蘭這個國家本身就是與俄羅斯歷史上存在世仇的,而且他們還緊緊貼著波羅的海,很可能對俄羅斯以及德國之間的北溪2號天然氣合作項目造成影響,因此此地自然成為了美國人選擇好的絕佳突破點。在代號為歐洲捍衛者2020的大規模戰略演習中,北約軍隊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俄羅斯的波羅的海沿岸實現兩棲登陸。
  • 美國海軍「惠特尼山」號指揮艦駛入波羅的海水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Marine Traffic網站數據顯示,美國海軍「惠特尼山」號指揮艦(USS Mount Whitney)駛入波羅的海水域。該軍艦將參加北約「Baltops-2019」(波羅的海行動-2019)海上軍演。
  • 德國的基爾運河,連接大西洋與波羅的海,為何是戰略通道?
    德國北部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這也是德國唯一的濱海區域,但細心的人會發現德國的濱海區並不是連在一起的,而是被日德蘭半島一分為二。 基爾運河又稱「北海——波羅的海運河」,從名字上也不難看出這是一條旨在溝通北海與波羅的海的運河。
  • 北約將迎來第31個成員國?永久中立國態度180度轉變,俄強烈反對
    北約和俄羅斯一直以來多有矛盾,按照當前的形勢,他們在儘量避免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衝突,但一直沒有停止擴張的腳步,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步步拿下俄羅斯的外圍陣地,逐漸向腹地靠攏,讓其陷入僵局。
  • 美國出重拳對付俄羅斯!外媒:重建大西洋艦隊跟俄海軍對峙
    正值當前全球各種危機隱現之際,美國對俄羅斯的敵意似愈加強烈,本來就常態化的美俄大國博弈也更加清晰的凸顯了出來。為了對付俄羅斯,美國川普政府險招頻出,剛又傳出一則相關重磅消息。12月3日,俄羅斯塔斯社報導稱,美國將重建一支艦隊,專以對付俄羅斯。
  • 俄羅斯也搞自由飛行?圖160波羅的海航行,4國戰機緊急起飛
    對於俄羅斯也自由飛行很多人都非常的驚奇,畢竟俄羅斯對待一些國際問題都是比較隱忍的,而這一次他們派出的圖160在波羅的海航行,讓北約國家瞬間提心弔膽,4國戰機緊急起飛。圖160是俄羅斯最先進的,能夠洲際飛行的戰略級轟炸機。它的存在意義不亞於核動力航母,屬於威懾力武器。
  • 大批北約軍事力量支援烏克蘭,俄軍團趕來增援,俄警告:自食其果
    根據俄羅斯方面報導稱,克裡米亞的戰鬥已煙消雲散:俄羅斯將在克裡米亞半島上組建一支新軍隊。駐紮在克裡米亞的俄羅斯第22軍團的力量將會得到加強,獨立抵抗不斷增長的軍事威脅。俄軍加強在克裡米亞的戰鬥力長期以來,北約在加裡寧格勒地區邊界附近進行公開軍事準備的情況令人震驚,近年來,俄羅斯集團通過組建新的機械化步兵軍團,實現對北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