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北京高溫戰疫,關注面臨氣候風險的身邊人

2020-12-04 綠色和平

「 行動帶來改變 」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Action

從北京新發地擴散的新冠疫情持續發酵。6月16日,北京正式將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響應從三級調至二級。從11日通報的第一例病例至今不到一周時間,北京疫情防控形勢急轉直下,從之前的「連續56天無本地新增病例」到如今防控升級,現實給憧憬著2020年下半場的北京市民潑了一盆冷水。

不對,潑的是一盆熱水。

6月3日,北京迎來今年首個高溫天,日最高氣溫達到35℃。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首個高溫日的出現較常年平均的6月10日偏早了7天。

就在疫情發生後,6月15日起北京又進入了一個高溫周。根據中國天氣網的氣象預報,北京在本周的7天內或將有5天出現高溫,日最高氣溫將保持在35-36℃,天氣以晴天或多云為主,紫外線很強,體感炎熱。

於是,我們看到了眾多在烈日下身穿全套密閉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與社區工作者的身影。

2020年6月15日,在北京市豐臺區新村街道的一處臨時改造成為一個核酸檢測採樣點。工作人員全副武裝在烈日下消毒。 北京青年報 付丁/人民視覺

汗水打溼了工作人員的頭髮。 北京青年報 付丁/人民視覺

北京豐臺區一處咽拭子樣本採集點,輪換下來的工作人員抓緊補水。 北京青年報 付丁/人民視覺

6月16日,海澱區玉泉東市場附近一小區,居民快遞由穿著防護服東專人對接送入小區。 新京報記者鄭新洽

普通人在大熱天戴著醫用口罩都略感呼吸困難,很難想像這些防疫醫護人員是如何經受高溫暴曬與防護服的雙重煎熬。

與此同時,他們還要進行長時間、高強度的核酸檢測與社區排查工作。據媒體報導,6月13日以來,北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已完成35.6萬人,可見工作量之大。

不得不佩服防疫人員的堅守與付出。

新冠疫情+高溫熱浪:難上加難

美國總統川普曾發表過「病毒一般會在4月份消失,高溫會殺死這類病毒」的言論。然而高溫似乎並未立即遏制疫情的發展。美國確診數突破了兩百萬,即便今年很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顯示,2020年的前四個月的平均溫度為有記錄以來第二高,比強厄爾尼諾年2016年僅低0.07攝氏度。2020年有約69%的可能性成為有歷史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即使不是最熱,也有99.9%的可能性成為最熱的五年之一。

溫度升高非但殺不死病毒,更要命的是,高溫可能會增加抗擊新冠疫情的難度。

首先,極端高溫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加劇醫療系統的負擔。

世衛組織指出,暴露於極端高溫風險的人口數量正在快速增長,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這一健康威脅還在不斷加劇。極端高溫不僅會導致中暑,也會使得心血管、呼吸道、腦血管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惡化,由此導致高溫熱浪期間相關的死亡病例增多,已成為非意外死亡的重要誘發因素。

有專家研究了上海市2013-2015年間5次高溫熱浪事件,數據表明高溫熱浪導致全人群非意外死亡風險增加8.78%,其中男性增加11.06%,女性增加6.83%,同時因循環系統疾病與冠心病死亡的風險分別增加9.16%和15.83%。

其次,對於老年人與慢性病患者來說,他們既是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也是高溫熱浪的高風險人群,兩者疊加導致的健康風險極高。同時,自我隔離增加了高溫相關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尤其對於老年人、獨居殘疾人、以及無法準確採取防護措施的精神疾病患者。

對於醫護工作者來說,高溫天氣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難度與強度,也就是我們上面看到的情況。而在這種高溫工作條件中,醫護工作者需要更頻繁地輪崗,以及更換防護服,這會增加暴露在病毒中的風險。更不要說有防疫人員因中暑而病倒的情況。

2020年6月16日,北京,西城區在大觀園公園南門廣場設立一處核酸檢測點,一名剛換班的工作人員在脫隔離服,裡面的衣服已被汗水溼透。 於志強/人民視覺

世界氣象組織在5月26日呼籲各國預先採取措施,在入夏前加強協調和改進高溫預警機制、完善預案,醫護人員注意防範高溫條件下穿戴防護用具面臨的中暑風險,以更好地應對高溫天氣和疫情的疊加。

另外,在一些製冷設施不普及的地區,人們可能會因室內溫度較高而選擇到戶外乘涼聚集,或長時間聚集和停留在有空調的公共空間,從而增加病毒傳染機率

戶外工作者同樣經受高溫、暴雨等氣候風險

防疫工作的背後,還有包括快遞員、外賣員、交警以及清潔工等戶外工作者在支持著我們在疫情期間日常生活的正常運轉。

還記得疫情初期大家都封閉在家的日子,許多人的防疫物資、生鮮食材與生活必需品,甚至改善夥食的需求都依賴於快遞與外賣。

如今北京疫情反覆,超市和飯店肯定要少去了,對快遞和外賣的需求又會增加。

下午兩點氣溫最高的時刻,空曠的光華路大街上僅有快遞和外賣小哥仍在通勤勞動。 Greenpeace/Yan Tu

午後訂單較少的時刻,外賣員在蔭涼處聚集休息;疫情期間全天候佩戴的口罩在他們的臉上都留下了顯著的黑白分界。 Greenpeace/Yan Tu

配送的間歇,外賣員在路邊抓緊時間補水。 Greenpeace/Yan Tu

不過對於外賣員與快遞員來說,訂單增多的同時,遭遇氣候風險的可能性也會提高,特別是極端高溫與暴雨導致的城市內澇。

高溫天與暴雨天都會讓外賣訂單增多,外賣員要在頂著高溫走街串巷,送餐可能還要爬幾層樓;暴雨天更加艱難,路面積水讓送餐時間倍增,退單與投訴也可能增多,甚至會遇到威脅安全的極端情況。

你這兩天可能在網上看到過「外賣被暴雨衝走」「外賣小哥暴雨中救車」等新聞,這都是像外賣員這樣的戶外工作者可能遇到的極端天氣與氣候風險。

同樣的情況適用於交警、環衛與社區工作者們,長時間的戶外工作將他們暴露在高溫與暴雨等氣候風險中。

氣候變化的大背景,疊加新冠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城市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在這個非常時期,我們需要更多把目光轉移到對這些暴露在氣候風險下人群的現實關懷。

在高溫戰疫的同時,為醫護人員、社區人員與志願者創造舒適一些的工作環境,例如在韓國推行的「防中暑核酸檢測亭」,不僅自帶空調,也讓核酸檢測更節省時間(中國周刊微博)。同時要注意按時輪崗休息,防疫人員需要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尤其是穿著防護服的情況下。

對於普通人來說,減少外出集聚就是為抗疫做出的最大貢獻,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裡減少他們的工作量。了解氣候風險,及時查收極端天氣預警信息,和我們一起,關注氣候風險,關注面臨氣候風險的身邊人。

此項目已在北京獲得臨時活動備案

參考資料:

[1] 中國天氣網, 35.1℃!北京今年首個高溫日到 大數據顯示高溫出現越來越早

https://mp.weixin.qq.com/s/b9rzmyKfQEi03WLn_7exIQ

[2] 中國天氣網,37℃!北京「高溫周」火熱開啟 本周或將遭5天高溫http://news.weather.com.cn/2020/06/3342269.shtml

[3] NOAA, NCEI, Assessing the Global Climate in April 2020

https://www.ncei.noaa.gov/news/global-climate-202004

[4] NOAA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tate of the Climate: Global Climate Report for April 2020, published online May 2020, retrieved on June 8, 2020 from https://www.ncdc.noaa.gov/sotc/global/202004/supplemental/page-2.

[5] WHO, Information and public health advice: heat and health, https://www.who.int/globalchange/publications/heat-and-health/en/

[6] 許丹丹,班婕,陳晨等,2017,2013-2015年上海市高溫熱浪事件對人群死亡風險的影響,環境與健康雜誌,Vol.34(11): pp.991-995

[7] WMO, Global partnership urges stronger preparation for hot weather during COVID-19. https://public.wmo.int/en/media/news/global-partnership-urges-stronger-preparation-hot-weather-during-covid-19

[8] 中國周刊微博:高溫下如何做核酸檢測?#韓國推防中暑核酸檢測亭# https://m.weibo.cn/1578839965/4517171050589708

相關焦點

  • 搜狐綠色坎昆大會觀察團成員:綠色和平王曉軍
    王曉軍,綠色和平媒體經理兼媒體與推廣總監    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從事過高校教育,扶貧工作,財經記者等職業。2005年加入綠色和平,先後負責綠色和平森林保護、氣候變化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環境評估報告等項目的宣傳工作。
  • 綠色推動者:綠色和平
    被推薦人基本信息註冊情況:商業註冊機構使命(不超過200字):綠色和平是一個全球性環保組織,致力於以實際行動推進積極改變,保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被推薦人/機構發展簡歷(500字以內):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成立於1971 年,目前在世界40 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部,擁有超過300萬名支持者。1997 年,綠色和平來到中國,在香港成立分部,後在北京設有項目聯絡處。
  • 專訪綠色和平虞鑫: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
    綠色和平中國辦公室區公眾項目主任虞鑫接受網易新聞特派編輯的專訪,他希望在北極之行結束後,到哥本哈根繼續讓世界聽到中國對氣候的重視,綠色和平還將通過網易新聞尋求更多中國公眾對氣候問題的參與和討論。
  • 與綠色和平一起守護海洋,守住地球的藍色
    也許你還記得,2018年,綠色和平與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以下簡稱民促會)共同開展「南極海洋保護項目」,邀請「水哥」王昱珩、演員李光潔和野外攝影師奚志農擔任「南極大使」,與全球280多萬公眾一起倡議在南極設立海洋保護區,守護南極生物的家園。
  • 與綠色和平一起,修復已破碎的自然
    綠色和平一直以來致力於森林與海洋保護的工作,也就是生態系統層面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從2019年開始,人類似乎進入了持續至今的「困難模式」:從亞馬孫和澳洲的森林大火到越來越頻繁的颱風和極端天氣,從南極歷史性的20℃高溫到非洲蝗災,再到現在仍在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種種讓我們感受到震驚、焦慮、困惑、悲傷、不解的事件,從不同角度反映出人類面臨的各種生存挑戰:極端天氣、疫病爆發、生物災害……而這些表象背後是人與生態系統、與其他生命體關係的失衡。
  • 「綠色和平」在北京發出警告
    「綠色和平」在北京發出警告:動植物王國雲南的生態正面臨著一場致命性打擊  印尼最大財閥被指雲南「圈地毀林」  「在世界上,APP是最臭名昭著的森林破壞者之一。長期以來,印尼大片原始雨林幾乎被其毀壞始盡。金光集團在印尼國內遭到「驅逐」。」
  • 抖音上線綠色和平2020全球首次南極直播
    3月18日晚10點,抖音推出由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Greenpeace帶來的一場特殊直播——2020南極科考全球首次直播。跨越17052公裡,以最直觀的視角帶領大家去往世界的盡頭,「觸摸」真實的南極。  時下的南極正值暖季,在抖音的直播鏡頭裡是17052公裡之外的藍天和燦爛陽光。此次直播也特別邀請了綠色和平負責海洋項目公眾互動的高級官員高雲鄰為直播觀眾更詳細的介紹南極科考。
  • 港媒:綠色和平組織稱北京及東部城市汙染好轉
    香港《南華早報》4月21日文章,原題:綠色和平組織稱,北京以及中國東部城市的空氣汙染有所好轉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霧霾最嚴重的一些城市空氣汙染水平下降近1/3。但汙染程度仍是一個重要的公眾健康威脅,導致數千人早亡。
  • 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成功舉辦「水-能」形勢研討沙龍
    2020年12月23日,由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發起,主題為「聚焦水-能關係,探索突破關鍵」沙龍活動,在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順利舉行。研討會上,綠色和平正式發布了由綠色和平與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撰寫的《黃河流域電力部門虛擬水轉移和2030年電源結構優化研究》報告。該報告運用虛擬水工具,從三個方面聚焦分析了黃河流域內八個主要省份的「水-能」關係,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此期待政策制定者和產業主要參與者能建立更加全面、客觀的「水-能源-氣候」三維統籌概念體系。
  • 「聚焦水-能關係,探索突破關鍵」 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成功...
    2020年12月23日,由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聯合發起,主題為「聚焦水-能關係,探索突破關鍵」沙龍活動,在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順利舉行。  研討會上,綠色和平正式發布了由綠色和平與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撰寫的《黃河流域電力部門虛擬水轉移和2030年電源結構優化研究》報告。該報告運用虛擬水工具,從三個方面聚焦分析了黃河流域內八個主要省份的「水-能」關係,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此期待政策制定者和產業主要參與者能建立更加全面、客觀的「水-能源-氣候」三維統籌概念體系。
  • 打開極端天氣事件的黑匣子:講述氣候危機的新範式
    2020年10月20日,北京在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的支持下,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以下簡稱「民促會」)於10月15日邀請高校學者、傳媒工作者和社會組織人員,在北京成功舉辦了名為「打開極端天氣事件的黑匣子——氣候變化風險與公眾認知傳播工作坊」的線下活動。
  •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前世今生
    因為「潛入某農業基地盜竊試驗水稻」一事,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綠色和平向來不乏爭議。這個在抗議中誕生的組織在一次次的大規模抗議中壯大,又在抗議中迷失。在一些人看來,其抗議的內容既不「綠色」,抗議的方式也遠非「和平」。他們暴力破壞轉基因試驗田、擅闖核設施、駕船衝撞漁船,其行為之偏激,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國際環保組織的所作所為。
  • 網易聯合綠色和平呼籲拯救"亞洲水塔"
    網易新聞和綠色和平希望藉此凸顯氣「亞洲水塔」青藏高原的消融危機;同時提醒網友:現在離延續《京都議定書》的最後機會——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僅剩100天時間。網易探索8月28日報導在哥本哈根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用取自長江、黃河和恆河三條大江源頭的冰川融水製作成冰雕,於今天在北京和印度新德裡同時展出。綠色和平期望藉冰雕的迅速融化,來凸顯喜馬拉雅­—青藏高原地區冰川的加速消融,及其對中、印等亞洲國家人民的巨大影響,並呼籲各國領導人在哥本哈根大會上達成拯救人類氣候的全球協議。
  • 北京:綠色和平助威哥本哈根
    北京:綠色和平助威哥本哈根 2009-12-13 18:23
  • 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是2020年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
    報告提出了未來一年世界面臨的主要風險,指出2020年全球5大風險首次全部為環境風險,而氣候變化是2020年世界面臨的最大風險,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行動的失敗是未來影響最大的風險(表1)。如洪災、暴風雨等);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行動的失敗;重大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地磁風暴);主要生物的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崩潰;人為環境破壞與災難(如土壤破壞及放射性汙染)。
  • 國際研究探討利用森林減緩氣候變化面臨的風險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6月19日,《科學》(Science)發表題為《森林減緩氣候變化的潛力面臨著氣候驅動的風險》(Climate-driven Risks to the Climate Mitigation Potential of Forests)的文章討論了全球森林面臨的威脅,探討了評估森林持久性面臨風險的方式,並就如何以對生態和社會負責的方式對森林進行投資提出建議。
  • 2019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主報告專門就全球氣候風險的概念認知、發生機理、影響範圍以及中國防範策略進行全面闡述;專題評價篇、國際篇、國內篇以及專論篇,分別就中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成效、國際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國內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氣候變化專題研究等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附錄收錄2018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能源及碳排放數據,以及全球和中國氣候災害的相關統計數據,並增加了「一帶一路」區域氣候災害數據供讀者參考。
  • 2020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 地球正面臨「氣候緊急狀態」
    本報北京11月28日訊記者郭靜原報導:近日,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簡稱《綠皮書》)在京發布。《綠皮書》指出,目前地球正面臨「氣候緊急狀態」,提升氣候行動力要正確認識氣候風險,統籌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與減排承諾,儘早明確實現以淨零碳排放為導向的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路徑,提高適應「灰犀牛」氣候事件風險的社會經濟韌性。  《綠皮書》指出,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第二暖年份,全球平均海平面再創歷史新高,南極和北極海冰範圍保持較低水平。
  • 奧美攜手綠色和平組織在北京打造「我本是一棵綠樹」活動
    由一次性筷子拼接還原成的大樹呼籲公眾關注森林保護 北京2010年12月20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奧美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北京聯合舉辦了「我本是一棵綠樹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喚起中國民眾的意識,對一次性筷子說不,保護中國匱乏的森林資源。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奧美先後與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本地藝術家徐銀海和來自20多所大學的200多位志願者合作,到餐館搜集使用過的一次性筷子80000多雙,並將他們拼接還原成了四棵約達5米的大樹。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來源:經濟日報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前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召開,全球氣候變暖、氣候風險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世界氣象組織的氣候狀況監測表明,全球氣候系統的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2019》指出,氣候變化,相關的熱帶氣旋、高溫熱浪、乾旱等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頻發,以及氣候政策無法達到預期等環境風險日益突出並將繼續發展,未來氣候將持續變暖並可能造成全球風險加劇,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改變,對全球發展造成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