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被視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一年。一系列專注於生物多樣性或者與其相關議題的國際會議和活動已經排上了日程,中國更是將於10月份作為主席國,承辦今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最重要的會議——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協調眾多國家一起為之後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藍圖。
航拍棲息在巴西東海岸亞馬遜礁上的鳥群 Daniel Beltrá / Greenpeace
生物多樣性描述了自然界多樣性的程度,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它們擁有的基因,以及它們與所處的生存環境形成的複雜生態系統。綠色和平一直以來致力於森林與海洋保護的工作,也就是生態系統層面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從2019年開始,人類似乎進入了持續至今的「困難模式」:從亞馬孫和澳洲的森林大火到越來越頻繁的颱風和極端天氣,從南極歷史性的20℃高溫到非洲蝗災,再到現在仍在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種種讓我們感受到震驚、焦慮、困惑、悲傷、不解的事件,從不同角度反映出人類面臨的各種生存挑戰:極端天氣、疫病爆發、生物災害……而這些表象背後是人與生態系統、與其他生命體關係的失衡。
肯亞Kitui縣遭遇7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嚴重威脅肯亞國家糧食安全。 Greenpeace / Paul Basweti
野生動植物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是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主題是「維護地球所有的生命」。這個主題也提醒著我們需要開始重新關注、思考和討論人與自然的關係——這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
人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不是金字塔,而是同心圓
地球是所有生命體共同的家園。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活在森林、海洋、溼地、草原等各類自然生境中,有些和我們距離很近、或已經是為我們所熟悉的「旗艦物種」,當然也還有很多我們目前尚不知曉和了解的生命形式。
正是這些生命和人類、以及自然生境一起,體現出了地球上生命的構成和變化,以及與所處環境的複雜關聯,即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泰國Satuns海域富饒的珊瑚礁群孕育了超過800多種海洋生物。 Sirachai Arunrugstichai / Greenpeace
今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物多樣性更像是個學術名詞,是偶爾從都市生活中抽離去到的充滿想像的遠方,或是為我們提供服務和保障、並受到我們保護的其他物種。實際上,生物多樣性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
生物多樣性:人類重要的生存保障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我們重要的生存保障。作為一個動態的、相互影響和依存的系統,小到一棵樹、大到一片森林、一片海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能夠幫助維持土壤肥力、提供水源與淨化水質、調節氣候、分解汙染物、提高環境的韌性等,並幫助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疫病爆發及環境汙染等生存危機。
鯨類的覓食過程和遷徙過程中的碳氧交換過程,是典型的生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應對作用。 GRID-Arendal
以森林這一陸地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生態系統為例,2/3以上陸地生物物種以森林為家園,森林也是地球上的重要碳庫。 然而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地球上的森林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和退化。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2008-2017的十年間,全球天然林(原始森林和次生天然林)以平均每年57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這帶來了大量的碳排放,也降低了森林從大氣中吸收碳的長期能力。伴隨著森林破壞的還有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以及捕獵等活動——這使人類和野生動物原有的安全屏障被破壞,人類感染野生動物攜帶病毒和寄生蟲的風險明顯增加。
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系統穩定的關鍵因素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是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鍵因素,是所有生命體安全、健康生存的前提,更是維繫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舉個例子,作為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雲南省南部邊陲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擁有中國唯一保存面積最大、地球上分布最北的熱帶雨林,也是中國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最多樣的地區,而亞洲象是其中極具有代表性的旗艦物種之一,也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過去幾十年中,由於西雙版納人口增長和土地利用的變化,亞洲象的棲息地不斷減少和碎片化。
從2019年11月開始,綠色和平與西雙版納州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合作,共同支持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在實地開展亞洲象棲息地修復項目。我們希望通過對森林的修復,讓亞洲象回到它應有的生存環境中,減少人與象之間的衝突。
同時,得到修復和更好管理的森林,也會成為其他野生生物的家園,恢復成一個更有活力、惠益包括人和象在內各種生命的森林生態系統。
這項工作,既是對森林的修復,也是對人與亞洲象、與森林關係的反思和修補;
正如我們與生物多樣性的關係,不是人站在頂端的金字塔,而是處於同一個系統中的同心圓。
雨林中覓食的亞洲象母子 Greenpeace / Daniel Beltrá
生物多樣性危機的後果,將由所有生命共擔
對森林溼地草原等陸地生境的破壞、對陸地和海洋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等,是給地球生物多樣性帶來最大影響的人類活動,造成了野生動植物減少和滅絕、森林和海洋等生態系統衰退和失衡等狀況。而雪上加霜的是,全球性氣候變化又在加劇這些威脅給生物多樣性造成的更深遠影響。
而人類活動導致的生物多樣性嚴重喪失,也給人類自身的生存製造了複雜的系統性風險:如糧食安全受威脅、自然災害抵抗力降低、生計受損、流行病爆發等。
自2019年9月澳大利亞大火爆發以來,火災摧毀了近1100萬公頃的土地,超過10億動物被殺死,人們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Kiran Ridley / Greenpeace
所以,當我們破壞了生物多樣性的系統性功能,我們終將把危險引向自己;當我們在說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時候,並不應是對其他生物居高臨下的「憐憫式」保護,而也是保護我們自己。
扭轉生物多樣性危機的歷史機遇,綠和在行動
距離10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還有8個月的時間,一系列對於「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談判和文本撰寫已經在緊張地進行中。屆時,各國政府代表團將齊聚中國昆明,為之後10年人類如何扭轉生物多樣性危機展示各自的決心、雄心和行動力。
希望我們已經經歷的這一切「困難模式」的事件,能讓這個達成國際共識的進程不那麼艱難,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還需要更快、更努力。綠色和平將密切跟進這一進程的進展。
同時,在之後的幾個月中,綠色和平也會親身參與、記錄並為你呈現,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中,中國一線的保護工作者是如何不辭辛勞地清理入侵物種、種植和撫育亞洲象喜食的天然植物、監測野生動物活動,一點一滴修復雨林。
保護和修復生物多樣性,也是維護人類的生存空間,為人類和其他生命體建立共同的生存與安全屏障。2020年,修復已破碎的自然,從現在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