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通過優化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分析結直腸癌異質性

2021-01-09 生物谷

2018年12月3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未來基因

診斷

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和的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優化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能夠更好地揭示結直腸癌異質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11月30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and analyses 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在這項研究中,他們描述了他們的理解結直腸癌進展的獨特方法。論文通訊作者為北京大學的湯富酬(Fuchou Tang)教授、喬傑(Jie Qiao)院士和付衛(Wei Fu)教授。

圖片來自Wikipedia/CC BY-SA 3.0。

這些研究人員指出,大多數關於結直腸癌進展的遺傳學研究都涉及到探究基因表達。他們提出還需更多的研究來了解結直腸腫瘤是如何轉移的。為了實現這一點,他們開發了一種允許在單個細胞中同時分析拷貝數變化、甲基化和基因表達的測序方法---這種方法將單細胞測序數據與來自染色體構象的信息、表觀

遺傳

數據和

腫瘤

細胞的其他特徵相結合在一起。

這項研究是真正理解癌症轉移機制的長期努力的第二步,尤其是在結直腸癌中。兩年前,這些研究人員開發出單細胞三重組學測序技術(single-cell triple omics sequencing, scTrio-seq)。利用這種技術,他們已能夠從來自癌症患者的25個細胞中收集關於基因表達、CpG位點甲基化和拷貝數變化的信息(Cell Research, 2016, doi:10.1038/cr.2016.23)。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將細胞數量提高到1900個,並提高了這種檢測方法的效率。這項研究包括收集來自12名患者的細胞樣本,隨後分析它們,其中的10名患者提供來自原發性癌症和轉移性癌症的細胞數據。通過使用來自這兩種來源的細胞數據,他們能夠分離出和鑑定因每個患者中發生的突變而產生的遺傳譜系。他們使用甲基化數據和拷貝數信息來識別這些

遺傳

譜系,這允許他們能夠追蹤它們從原發性

腫瘤

細胞轉變為轉移性癌細胞時所經歷的進化變化。

這些研究人員報導在相同的遺傳譜系中,細胞中的甲基化是一致的,但與其他

遺傳

譜系相比有所不同,而且這種甲基化與腫瘤附近的非腫瘤細胞相比也存在差異。他們還發現6條染色體的去甲基化水平高於其他的染色體,其中的3條染色體會反覆發生變化。他們最後作出結論: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提供了更多了解

腫瘤

進展和癌症擴散的絕佳機會。(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Shuhui Bian et al. 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and analyses of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o3791.

相關焦點

  • 單細胞測序技術「遍地開花」 精準醫療「如虎添翼」!
    作者:Carrie單細胞測序技術基因測序在體外診斷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
  • 單細胞測序技術「遍地開花」,精準醫療「如虎添翼」!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基因測序在體外診斷市場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單細胞測序技術自2009年問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評為年度技術以來,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科研領域。通過全基因組或轉錄組擴增,進行高通量測序,能夠揭示單個細胞的基因結構和基因表達狀態,反映細胞間的異質性。 相比於群體細胞測序,更適用於解決少量特殊樣本的研究、異質性群體的分析及同時或互斥發生的基因組變化的查找等問題。單細胞測序技術在腫瘤、發育生物學、神經科學等領域有重要應用,是現今生命科學研究的焦點。
  •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的深度解析
    2020年一月,Nature Method發文將「Single-cell multimodal omics」也就是單細胞多組學技術評選為2019年的年度方法,理由是單細胞多組學的測量為逐個獲得細胞的整體視圖提供了可能。這也是繼2013年將單細胞測序本身當選為年度方法之後,單細胞技術再獲殊榮。今天我們依據Nature Method的文章對單細胞多組學做一個系統的介紹。
  • 2018單細胞測序應用領域突破性成果盤點
    Nature及Nature Medicine兩連發:北京大學張澤民教授課題組重磅解析結直腸癌和肺癌免疫微環境  2018年6月、10月張澤民教授課題組分別在Nature Medicine和Nature發布重大研究成果,在單細胞水平繪製肺癌和結直腸癌T細胞免疫圖譜,揭示了肺癌和結直腸癌T細胞的亞群分類、組織分布特徵、腫瘤內群體異質性及藥物靶基因表達情況,鑑定了跨組織分布的
  • 「Cell子刊」湯富酬團隊利用單細胞多組學測序 證實結直腸癌基質細胞中普遍的基因組變異
    近日,北京大學的湯富酬等人利用單細胞多組學研究,發現在結直腸癌患者腫瘤微環境中發現的基質細胞具有普遍的基因組變異,其中一些變異可作為預後不良的標誌。腫瘤微環境中的細胞可能通過與癌細胞的相互作用而促進疾病的進展,但是對於這些非癌性細胞被癌細胞轉化的程度人們還知之甚少。
  • 【綜述】盤點單細胞測序研究——續篇
    2018.11.30 研究人員使用優化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來更好地了解結腸癌腫瘤的異質性 與中國多個機構有聯繫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優化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可以更好地揭示結腸癌腫瘤的異質性。
  • 文路研究員:肝癌異質性的單細胞三重組學及ccfDNA甲基化組分析
    2016年4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4月23日,腫瘤異質性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進入第二天的議程,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高級助理研究員文路發表題為《肝癌異質性的單細胞三重組學分析及肝癌患者循環遊離DNA甲基化組分析》的報告。
  • 北京大學湯富酬/付衛揭示結直腸癌基質細胞的...
    儘管單細胞轉錄組研究顯示腫瘤微環境的異質性,但這些非惡性細胞在多大程度上被癌細胞轉化,特別是在全基因組規模上仍有待闡明。尚未探索腫瘤微環境(TME)中的基質細胞被結直腸癌(CRC)轉化到何種程度。6名無癌老年患者進行了單細胞多組學測序。
  • 全新升級|安諾發布新一代10x Genomics單細胞轉錄組結題報告
    -不僅沒加價,分析費用還降了一千多!真正做到只加量,不加價,就是這麼超值!-好心動,趕緊讓我也看看~10x Genomics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是當下單細胞研究領域最常用的技術之一,自發布以來,一直深受科研人員的關注。
  • BIOPIC張澤民課題組與合作者在Cell發文揭示結直腸癌靶向髓系細胞...
    該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對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微環境,特別是浸潤髓系細胞類群首次進行了系統性的刻畫,同時利用小鼠模型,對anti-CSF1R抑制劑和anti-CD40激動劑兩種靶向髓系細胞的免疫治療策略潛在的作用機理給出了解釋。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目前單細胞基因組學逐漸由二代基因測序技術接棒。  二、單細胞基因測序的基本流程:單細胞分離--基因組擴增--測序和分析  單細胞測序,簡單地說,主要經過如下的步驟:單細胞的分離--DNA/RNA的提取和擴增(全基因組擴增和全轉錄組擴增)---測序以及後續的分析和應用。
  • 多篇文章聚焦癌症異質性研究新成果!
    癌症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特徵之一,其是指腫瘤在生長過程中經過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細胞呈現出分子生物學或基因方面的改變,從而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侵襲能力、對藥物的敏感性、預後等各方面產生差異。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癌症異質性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 新研究揭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多組學圖譜
    新研究揭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多組學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20:11:59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卓越創新中心曾嶸、吳家瑞以及上海長海醫院張衛研究組合作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轉移性結直腸癌(CRC)的多組學圖譜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Cancer Cell | 付衛課題組與湯富酬課題組合作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遺傳變異
    研究團隊利用優化的單細胞基因組和轉錄組雙組學測序技術,對來自結直腸癌病人和健康對照的多種非癌細胞進行了高精度的單細胞雙組學測序,系統地研究了腫瘤微環境以及正常組織中免疫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大片段基因組變異的頻率和特徵。
  • 北大團隊發展最新單細胞多重組學測序技術—新聞—科學網
    該項研究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單細胞三重組學測序方法(scTrio-seq),在國際上首次從同一個單細胞中實現對三種組學高通量測序信息的同時獲取,並從單細胞水平發現肝癌細胞在三種組學上存在密切相互關聯的高度異質性。 生物體內的同一種組織甚至同一種細胞類型的各個細胞之間,也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求同存異,追本溯源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是在單細胞水平對全基因組進行擴增與測序的一項新技術,它對單個細胞異質性的研究不僅在表觀遺傳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等理論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癌症腫瘤疾病診斷治療、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篩查等臨床應用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希望組正式推出納米孔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分析服務
    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是分析細胞間異質性的一項關鍵技術,但是基於短讀長的單細胞測序缺乏識別全長轉錄本的能力,不能開展更深入的細胞間異質性研究,例如可變剪接、基因融合事件等。因此,結合了長讀長測序技術的單細胞全長轉錄組備受矚目。
  • Nat.Rev.Genet最新綜述丨萬字長文闡釋單細胞測序如何研究腫瘤進化
    近幾年興起的多種單細胞測序技術如scRNA、scATAC、scMethy、scWGS、空間轉錄組等,分別揭示了細胞內腫瘤的異質性、表觀遺傳特徵、組織空間動力學以及與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這些技術可能能夠為遺傳性和非遺傳性腫瘤內變異以及癌症的發展提供更多線索。因此,通過單細胞多組學技術能夠整合單個癌細胞的多層信息,是全面理解癌症進化機制的關鍵。
  • 湯富酬/付衛合作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遺傳變異
    這些細胞通過與癌上皮細胞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影響了腫瘤的發生和進展。近年來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等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腫瘤微環境研究中,但是這些微環境細胞究竟被癌細胞馴化到何種程度,特別是腫瘤微環境細胞是否發生了遺傳改變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