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在清華大學慶祝2007年教師節大會上的發言-清華大學...

2020-12-04 清華大學新聞網

薪火相傳 自強不息

--在清華大學慶祝2007年教師節大會上的發言

華成英

  尊敬的校領導,尊敬的各位老師:

  教師節好!

  我是懷著不安和感激的心情來領取第三屆高等院校教學名師獎的。所以不安,是因為清華大學有那麼多的名師和大師都沒有獲得名師獎,包括我的老師童詩白先生、閻石教授和電子學教學組的前輩老師們。所以感激,是因為我所取得的成績浸透了很多人的心血。感謝清華大學給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感謝我的老師對我的辛勤培育,感謝我的同事在工作中對我的支持幫助。同時我還特別感謝我的學生,我從教37年,主要講授電子技術基礎課程,遍及五個院系萬餘名學生,是他們促進我成長,給予我活力。

  作為電子技術基礎課程負責人,近十年,我和我的教學組共完成了教育部、清華大學立項的7個教學研究項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因此獲得了國家級、北京市、清華大學教學成果、實驗成果和優秀教材等獎勵十餘項。通過教學研究,我們確定了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系統觀念、工程觀念、科技進步觀念等基本素質的教學方針,創建了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網絡教學和EDA教學相互交融的教學結構,完成了教材的配套建設,進行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培養了多名青年教師,形成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2003年電子技術基礎課程被評為首屆國家級精品課程,它在內容體系、教學結構、教材建設、教學手段與方法、師資隊伍的培養等方面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在高等院校同類課程中具有廣泛的影響。

  課程建設需要一支優秀的團隊,這是建設優秀課程的保障。而青年教師是生力軍,他們的成長預示著團隊的未來,也預示著課程發展的未來。我們堅持「拜師」制度,老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師傅」,制定嚴格的培養計劃,傳承樂教、奉獻、鑽研、團結、自律的精神;為他們創造條件,展示才能;使他們儘快融入團隊,與他們優勢互補,共同前進。現在四個年輕的副教授正在快速成長,他們中的一位獲得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和清華大學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一位獲得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和清華大學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教材是教學之「本」。每當電子科學和電子工業發展的關鍵時刻,電子學教學組都在課程內容體系上進行重大的改革,並及時總結教學改革經驗,進行教材的更新,這已形成為傳統,這些教材均具有開創性,在引領和推動我國高等院校電子技術教學體系和內容的改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主編的教材、教師手冊、試題庫、電子教案和教學輔導書等,共12種、600多萬字。

  從事教學工作,需要不斷學習現代教學理論,研究人的認識規律,我提倡「發現法」教學模式,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力圖形成語言豐富、表達生動、敘述準確、分析透徹、邏輯性強、具有啟發性和靈活性的講課風格;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像電子學科學家那樣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際能力。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是教師和學生普遍認為難教難學的課程,學生簡稱之為「魔電」,用魔鬼的「魔」取代了模擬的「模」,以形容其難。教師要幫助學生捉「魔」中之「鬼」,培養他們在電子技術領域中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不少學生會從課程中感悟到幾條富有哲理的結論,例如「有一利就有一弊」,「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或者說最合適的就是最好的」,等等。這些思想不但引導他們如何進行探索性的學習,而且對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產生影響。

  教學改革不可能立竿見影,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只有堅持不懈,薪火相傳,才能與時俱進。參加教學工作,尤其是基礎課教學工作,需要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平和坦然的心態。面對各種「誘惑」要淡定自若,要「忘我」地投入到默默無聞的點滴工作中去。清華大學電子學教研組的創建人,一代教學大師童詩白先生直到去世前仍念念不忘教材的修訂,可謂鞠躬盡瘁、「蠟炬成灰」。值得前輩欣慰的是,目前我們的教師隊伍繼承了前輩的優良傳統,並以廣博的學識、進取的精神、腳踏實地的作風和嚴謹治學的態度給所教學生和其他高校的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教師座談會上所指出的: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我們教師要以自己的學識、品德和風格造就出自己的魅力。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其一切言行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之所以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在於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更有精神、作風和思想方法,這些將讓年輕學子得益長遠、受用終生。正如我自己所親身感悟和體會的那樣。我慶幸自己能夠從事這樣崇高的職業,我熱愛教師工作!

  最後,我祝所有老師(包括我自己)教師節快樂!健康幸福!並能像老校長蔣南翔所希望的那樣: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謝謝大家!                                                                               

  華成英: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第三屆高等院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

相關焦點

  • 郭軍醫師在清華大學教師節慶祝大會的發言:榮譽來源於沃土
    2020年9月10日 在清華大學2020年教師節慶祝大會上,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郭軍作為臨床醫學教師代表發言。
  • 在2017年教師節慶祝大會上的發言
    在2017年教師節慶祝大會上的發言優秀班主任代表、計算機系副教授朱軍朱軍發言。2001年我進入計算機系讀書,受到了班主任、輔導員們的悉心照顧。10年後我回到清華做了一名普通教師。2013年我與計34班結緣,成為他們的班主任。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這個職務對於當時還是菜鳥教師的我而言卻意味著很大的責任和挑戰,感謝校領導、系領導們的信任和支持。每個進入清華的學生,都有一段值得驕傲的中學經歷。
  • 清華大學數學學科建立90周年大會舉行
    清華大學數學學科建立90周年大會舉行清華新聞網4月26日電(記者 徐靜)4月22日,清華大學數學學科建立90周年大會在大禮堂舉行。陳旭在大會上致辭。鄒文明教授在發言中回顧了清華數學90年的發展歷史和現狀,並表示清華數學人將以一種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為把清華大學學科早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學科而努力奮鬥。杜楠深情回顧了四年校園時光,她說:「對清華數學學子來說,學校時光帶給他們的,是寧靜致遠的心態,是堅韌不拔的信念,是汗水和淚水澆灌的青春,也是自強不息、共同前進的友誼和夥伴。」
  • 清華大學1978級校友慶祝畢業30年
    清華大學1978級校友慶祝畢業30年    清華新聞網4月29日電(記者 趙姝婧)「1978年,我們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懷揣著振興中華、強國富民的夢想來到清華。圖為參加慶祝大會的校友。記者 智 斐 攝     清華大學電子系教授、1978級電子系校友羅毅在現場分享了畢業30年的感悟。他說「清華走過光榮的百年曆程,未來要靠我們去創造,我相信我們這一代和未來年輕的清華人都一定能做出應有的貢獻和成績。」
  • 教師節之際校長邱勇與青年教師代表座談
    教師節之際校長邱勇與青年教師代表座談  清華新聞網9月11日電(記者 周襄楠)9月10日,在我國3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校長邱勇特別邀請了12位青年教師來到工字廳,與他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並以親身的科研和技術產業化經歷為他們答疑解惑。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成立大會舉行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成立大會舉行        清華新聞網4月27日電(記者 範 麗) 4月26日上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校長陳吉寧,校黨委書記胡和平,副校長姜勝耀,校長助理、科研院院長薛其坤出席大會。
  • 清華大學是中國最高學府,國立清華大學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清華大學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4月26日,當時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並開設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正式定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 清華大學校訓的故事:「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2010年5月,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兩岸清華的校訓相同,海外校友會是一家。」「兩岸還沒統一,但海峽兩岸清華校友會早就統一了。」顧秉林的風趣講話得到了陳力俊的認同,海峽兩岸的清華同根同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被傳為佳話。
  • 釘~教師節,四川宜賓東辰學校收到來自清華大學的一封信!
    我們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讓延期一月的高考載入歷史。在這個特別的教師節裡,9月10日,四川宜賓東辰學校收到來自清華大學的一封信,信中寫道:一批充滿年輕活力、心懷遠大志向的新主人來到清園華。這些心懷志向的年輕人中,有今年高考702分,取得宜賓理科裸分第一的宜賓東辰學子葉恆志同學。
  • 2014年清華大學學生獎勵大會舉行19名學子獲得特獎-清華大學新聞網
    19名學子獲得特等獎學金2014年清華大學學生獎勵大會舉行  清華新聞網12月27日電 (記者 王 蕾)12月26日下午,2014年清華大學學生獎勵大會在主樓後廳舉行。校長陳吉寧在大會上講話。石加東 攝  陳吉寧說,今年清華的學生獎勵榮譽體系進行了改革,更好地體現了學校的育人理念:一是注重多樣性。
  • 清華大學地學學科建立90周年暨復建9周年慶祝大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 清華大學舉辦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
    徐延豪致辭徐延豪代表中國科協向華羅庚先生致以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我們要學習華羅庚先生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敬業精神,繼承和發揚華羅庚先生甘為人梯、求真探索的高尚情操,進一步增強立德樹人、創新強國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陳旭指出,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清華數學學科以前沿科學問題為目標,在基礎數學和應用數學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和重要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也通過「學堂計劃」「英才計劃」和「強基計劃」等個性化培養方案,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拔尖創新人才。
  • 清華大學「雲上學堂——在線教學總結、分享與展望」大會舉行
    7月3日上午,清華大學「雲上學堂——在線教學總結、分享與展望」大會舉行。繼2月3日清華師生「同上一堂課」整整五個月後,清華師生再一次相約雲端,在「雲上學堂」圍繞本學期在線教學工作總結成果、分享經驗、展望未來。校領導邱勇、陳旭、姜勝耀、王希勤、吉俊民、楊斌、李一兵、尤政、過勇、鄭力、向波濤、彭剛在主樓接待廳出席大會,楊斌主持大會。
  • 清華大學兩位教師五位校友獲得2018年何梁何利獎
    清華大學兩位教師五位校友獲得2018年何梁何利獎清華新聞網11月7日電 (通訊員 田陽)11月6日,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共有56位科學家獲此殊榮。獲中國鋼結構協會首屆鋼結構傑出人才獎、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全國優秀博士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等榮譽。
  • 清華大學年度教學優秀獎獲得者、體育部副教授彭建敏
    感受清華體育之美清華大學年度教學優秀獎獲得者、體育部副教授彭建敏彭建敏發言。今天我們歡聚一堂,慶祝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能作為獲獎教師代表在這裡發言,我感到無比的榮幸,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請允許我向辛勤耕耘在教學一線的全體同仁們說聲:節日快樂!我發言的題目是:感受清華體育之美。今年是我在清華度過的第14個教師節,我在美麗的清華園裡不斷地成長。
  • 今天,「我」很開心——中雲中雲小學慶祝第36個教師節表彰大會暨聯歡活動
    又是一年桃李芬芳季,在這金秋時節,第三十六個教師節正朝我們笑著走來。
  • 公管學院副院長王亞華在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大會上的發言
    公管學院從2001年開始全國首批MPA招生,2006年在全國首批MPA試點院校評估中獲得全優和並列第一,2013年成為美國之外全球首例通過國際公共管理院校聯合會(NASPAA)認證的公共管理碩士項目;2017年,全國公共管理一級學科評估為A+;2018年,MPA在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獲評A+;2019年MPA教育榮獲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
  • 清華大學舉辦2020年哲學社會科學骨幹教師專題研討班
    十四五」期間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的總體思路,切實提高課程思政建設和教書育人水平,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文科建設處聯合舉辦2020年哲學社會科學骨幹教師專題研討班。 王傳毅、楊帆、趙可金、孫明君、王中忱、楊永恆(從左至右、從上至下)分別作專題發言 在培訓研討中,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傳毅就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及相關政策文件精神進行了解讀,分析了當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和未來的改革趨勢
  • 聯盟成員單位——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成功舉行
    12月12日上午,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微電子所於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舉辦微電子學研究所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