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楚格尼尼,聽起來是個很可愛的名字,她的遺願是死後不被解剖和展覽,在我們眼裡這是一個小而又小的願望,但是對於楚格尼尼來說,這卻是個註定難以實現的願望。
楚格尼尼是地球上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命運坎坷艱辛。父親是酋長,很早就去世了,母親同樣早早離去,她的未婚夫也沒能倖免,為了救楚格尼尼而失去了性命。更慘的是,楚格尼尼的兩個妹妹也被販賣成奴,可想命運好不到哪裡去。
這一接未完又一接的事情,足夠讓楚格尼尼對這個世界產生怨恨,但是讓我們震驚的是,她並沒有怨恨,反而更加堅強地活了下來。因為她知道她要擔當起種族復興的使命,這是為了家人,為了種族,她不能躲避這個責任。
楚格尼尼未婚夫死後,她又重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由於當時他們種族人口較少,政府希望他們可以像兄弟那樣聚集而居,和平相處。就在此時,她遇到了羅賓遜。
羅賓遜為了種族的希望,就想到了人多就可以儘快的繁殖後代,還能豐富種族的娛樂,何樂而不為呢?可誰能想到,這樣的集體生活爆發出來瘟疫了,種族的人們都在瘟疫中死去。
經歷過了瘟疫,種族就只剩下十幾個人了。他們選擇回到原來的島嶼居住。可是磨難就是如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回島期間,最後那十幾個人中,每一天都會有人被陷害。楚格尼尼的第二任丈夫也被別人陷害了。為了種族,她無奈之下有了第三任丈夫。
沒過多久,種族只剩下她和她的第三任丈夫。
到了1871,楚格尼尼的第三任丈夫也被人陷害而死。經歷太多的楚格尼尼在這時絕望了,種族的滅亡,親人的離去,這個世界只有她一個人,她該何去何從?
她知道自己身體的研究價值,同樣也不想被後事侵擾,於是就立下遺囑,遺囑的內容就是希望不要解剖和展覽她的遺體,只需要把她火化之後,把骨灰撒入德恩特列海峽中就行。
但是她的小小願望並沒有被實現,楚格尼尼死後被埋葬了起來,但是抵不住後人的貪婪,她被挖掘出來了,之後就一直被展覽在塔斯馬尼亞博物館中。
直到一個世紀後,才按照她生前所說那樣把骨灰撒入大海。
在那一刻,楚格尼尼和她的整個種族終於得到了安息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