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腦機接口」再近一步,日本研究員根據大腦 fMRI 重建看到的圖像

2021-01-09 雷鋒網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報導:位於日本的國際電氣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ATR)的計算神經科學實驗室和京都大學日前聯合發布了一篇論文,他們可以藉助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和基於深度學習的算法根據人的大腦活動重建人類看到的圖像。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把論文簡介如下

在論文《Deep image reconstruction from human brain activity》(根據人類大腦活動進行深度圖像重建)中,作者們介紹道:「這個重建算法可以從一張隨機圖像出發,迭代地優化其中的像素值,最終讓這張圖像經過深度神經網絡之後產生的特徵和大腦活動經過特徵解碼後得到的多層特徵類似。最終得到的優化圖像就可以看作是對大腦活動的重建。」

模型總體結構:用於提取圖像特徵的 DNN 網絡會提取圖像特徵,然後與解碼出的人類大腦活動特徵進行對比,根據兩者的誤差引導用於重建圖像的 DGN 網絡迭代優化圖像,最終得到重建結果。

為了收集訓練數據,研究員們讓被試者觀看圖像,用 fMRI 記錄下他們當時的大腦活動。觀看的圖像樣本包括幾何圖形、自然世界照片和字母;採集數據前後共花了 10 個月時間。

重建出的部分圖像請見下方動圖。

逐步迭代生成重建圖像

英文字母的重建結果

作者們用了許多不同的圖像輸入做了測試。可以看到每個類別的重建結果都和原圖差別不小,但已經體現出了不小的區分度。考慮到 fMRI 能採集到的信息有限,同時人的視覺皮層的工作機理也還沒完全研究明了,這樣的結果已經足以令人眼前一亮了。

原論文地址: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early/2017/12/30/240317

論文摘要:用基於機器學習的方法分析人類 fMRI 的圖樣模式已經讓可視化人類意識中的內容變得可能。不過,之前的研究都僅限於低層次的基礎圖像元素,或者只是成功匹配了典型樣例。近期的一些工作已經展現出,人類大腦視覺皮層的活動可以被解碼(翻譯)為深度神經網絡的不同層級的特徵,這就給利用層次化視覺特徵帶來了新的方法。

在這篇論文中,作者們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圖像重建方法:在採集人類大腦活動並將其解碼為多層特徵之後,可以用優化手段生成新的圖像,讓新的圖像的深度神經網絡特徵和前面解碼出的特徵相似。作者們發現,這樣優化得到的圖像和輸入圖像(fMRI 成像期間給人類測試者看的刺激圖像)很類似,不僅圖像本身的外觀類似,對圖像中內容的主觀理解也類似。儘管作者們僅僅使用了日常照片訓練模型,他們的方法還是可以成功泛化到人造形狀的重建中,這表明他們的方法確實可以根據人腦活動「重建」或者「生成」圖像,而不是簡單匹配了典型樣例。在生成圖像過程中,生成模型附加了一些讓重建的圖像更且像自然圖像的限制,這樣就以一種高效的方法讓重建的圖像帶有了具有語意意義的細節。根據人類觀察的反饋,綜合神經網絡中多個不同的層的特徵形成的圖像比只用單個層的圖像具有更高的視覺質量。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的層級化視覺信息可以被高效地綜合利用,重建出感知性的、主觀的圖像。

via NVIDIA Developer News,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編譯

相關焦點

  • Neuralink 與大腦的神奇未來·第三部分:腦機接口
    這是大腦神經元將信息輸出到一臺機器(你的雙眼),機器接收命令並作出響應。當你的雙眼以正確的方式移動時,屏幕發射的光子會進入你的視網膜,刺激皮質枕葉中的神經元,讓這些文字的圖像進入你的思維。然後這幅圖像會刺激大腦另一部分的神經元,讓你能夠處理圖像中包含的信息,並吸收句子的意思。輸入及輸出信息是大腦神經元的工作。腦機接口產業想做的就是介入到這個過程當中。
  • 馬斯克被「腦機接口之父」炮轟了:他說的話,我一個字都不認同
    那麼「正確打開腦機接口的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呢?打開「腦機接口」的正確方式不是天馬星空的幻想,那麼「腦機接口」又應該是什麼?那麼時隔這麼多年,「腦機接口」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呢?,在過去20多年裡,我們製造出了很多不同種類的腦機接口。
  • 腦機接口靠譜嗎?
    對於大腦的系統研究,已成為科研界下一個必爭之地。1989起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相繼啟動大型腦科學項目,中國於2016年也計劃推出相關項目。1999年,哈佛大學的Garrett Stanley試圖解碼貓的丘腦外側膝狀體內的神經元放電信息來重建視覺圖像。
  • 馬斯克用三隻活豬演示腦機接口,下一步已被批准人腦實驗
    馬斯克用三隻活豬演示腦機接口,下一步已被批准人腦實驗小學科學教學 昨天近日,馬斯克召開Neuralink發布會,通過直播的方式展示腦機接口新設備。首先科普一下這家公司——Neuralink由馬斯克於2016年創立,主要從事「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開發,研發電腦與人腦融合技術
  • 腦控萬物,BrainCo發布腦機接口人類智能作業系統BrainOS
    全球的BIG TECH們紛紛壓下重注,而「腦機接口」已經成為科技界被討論最多,最具潛力的方向之一。顧名思義,腦機接口指的是在人類大腦與機器(包括智能硬體)、網際網路之間建立接口與橋梁,使得腦部的電信號可以直接與計算機電信號互動,從而使得大腦直接與虛擬世界連接,溝通。
  • 腦控萬物 BrainCo發布腦機接口人類智能作業系統BrainOS
    全球的BIG TECH們紛紛壓下重注,而「腦機接口」已經成為科技界被討論最多,最具潛力的方向之一。顧名思義,腦機接口指的是在人類大腦與機器(包括智能硬體)、網際網路之間建立接口與橋梁,使得腦部的電信號可以直接與計算機電信號互動,從而使得大腦直接與虛擬世界連接,溝通。
  • 馬斯克震撼發布腦機接口,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
    馬斯克講到,腦機接口最本質的就是「連線」問題(wiring)。這一次馬斯克打造的神奇設備只有硬幣大小。這個新設備就像個大腦裡的Fitbit,可以用手機裡的APP控制,而且你看起來很正常,只是頭髮下面多了一個小創口。最新消息,Neuralink目前已經獲得FDA批准在人腦上實驗!
  • 從「腦機接口」到「金剛狼的皮膚」,7位科學家的科幻之旅
    【新智元導讀】一隻戴著「腦機接口」的「我不認同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杜克大學教授米格爾用猴子來「反駁」腦機接口,能製造出所謂的心靈感應嗎? 2020年8月末馬斯克召開的一個發布會,徹底引爆了這個話題。 他是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神經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在騰訊科學WE大會上,他十分「接地氣」地講述了腦機接口從基礎科學到應用於神經康復的研究歷程。
  •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最新成果,無損植入豬腦,下一步植入人腦?
    馬斯克講到,腦機接口最本質的就是「連線」問題(wiring)。這一次馬斯克打造的神奇設備只有硬幣大小。這個新設備就像個大腦裡的Fitbit,可以用手機裡的APP控制,而且你看起來很正常,只是頭髮下面多了一個小創口。最新消息,Neuralink目前已經獲得FDA批准在人腦上實驗!
  • 什麼是「腦機接口」?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能幹啥?
    他表示:「腦機接口可以解決失明,可以解決癱瘓,可以解決聽力,控制智能設備,僅通過與皮層接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不過這個「腦機接口」並沒有那麼神奇,這個技術早就出現了,腦機接口的研究根據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種。
  • 馬斯克用三隻豬現場演示腦機接口技術,豬腦和人腦有多相似?
    近日,馬斯克展示了其最新的腦機接口技術,通過三隻豬——他在發布會上向觀眾展示了一隻大腦被植入了腦機晶片的豬,及通過晶片測量到的豬的腦電波信號變化。另外兩隻豬則分別為從未植入腦機接口設備、曾經植入過腦機接口設備的對照組。
  • 你相信腦機接口可以讓盲人看到世界嗎?大腦可塑性改變了我們
    從這個思路來看,100年前的大腦就是一個謎,那個時候我們想做腦機接口,只能說是科幻。而進入21世紀以後,腦機接口卻發展得很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關於大腦的謎,正在被科學家們逐一攻破。而這其中最關鍵的突破,就是神經科學家開始重新理解大腦的可塑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知道腦機接口真的可以用來改造人類。什麼是大腦的可塑性呢?
  • 【Brain】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最新進展:讓機器人做腦機接口手術;讓猴子也能玩遊戲,這次可謂賺足了眼球!
    近幾年,馬斯克的腦機接口研究公司 Neuralink 可謂是賺足了大家的眼球。2019 年 7 月,Neuralink 發布了其首款產品,用到了「腦後插管」的新技術。2020 年 8 月 Neuralink 又推出了一款新的產品 the Link v 0.9 版。
  • 馬斯克腦機接口重大突破:豬實驗成功,FDA認證,人體實驗在即
    新版本的腦機接口尺寸更小,性能更好,和 Apple Watch 等智能手錶一樣能夠待機一整天,在你睡覺的時候無線充電。馬斯克等人給它的命名很簡單:the Link v 0.9 版。「新版的腦機接口就像安裝在你腦中的 Fitbit 手環,」馬斯克說道。
  • 會吹牛的馬斯克,危險的腦機接口技術
    懶惰是無止境的,最理想的是「心想事成」,只要想一下,就把事情做了。然而沒有人會輕易嘗試在自己腦袋裡裝這個東西。或許在未來幾十年,也只有一些有生理損傷的人會做這個手術。但是總有人會去推動這項技術。尤其是那些想控制你的人,比如那些大數據和監控的愛好者。那些想讓你掏錢的商人,那些想讓你服從的管理者,比你更熱愛腦機接口。
  • 人工智慧下一代技術,「BrainCo」問道非侵入式「腦機接口」
    這一消息將腦機接口這一前沿頂尖技術推入公眾視野,人腦與電腦的「連線」成為當下熱議。腦機接口作為人工智慧領域頂級技術,無疑是當下全球科技競爭又一制高點。看到未來腦科學發展的宏大面貌,韓璧丞決定投身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領域,BrainCo應運而生。
  • 「科學狂人」馬斯克直播溜豬:腦機接口是魔法還是反人類?
    1、靈活的「線」。與當時其他腦機接口材料相比,這種線比人類的頭髮絲還細,在降低大腦損傷的同時,還能夠保證數據傳輸量。2聽起來極具科技感的「腦機接口」,分拆一下,其實就是腦、機、接口三者的組合,簡單說,就是在大腦和外部設備之間,創建了一個通道,讓兩邊可以對話。我們都知道,人的大腦非常精密,裡面有數百億個神經元相連,你的童年記憶、眼前的遊戲畫面等,都以電信號的形式,存在於星羅棋布的神經元網絡中,區別只是信號強弱而已。
  • 腦機接口是人類往大腦宇宙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陳衛東:從腦機接口這個角度來理解,拿P300型腦機接口(腦機接口有多種範式,P300記錄視覺神經在看到隨機出現的圖片或者相關的視覺刺激的反應)來做實驗。比如某一張圖片是測試大腦想要的目標,這個任務發出10個圖片,當目標圖片出現的時候,大腦300毫秒以後會產生一個P300信號,並且可以檢測到。這是一個編碼過程。
  • 自動化所通過結構化神經信息解碼技術重建自然及人臉圖像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神經計算與腦機交互團隊的研究人員提出一種結構化神經解碼模型,實現根據腦活動模式,進行自然圖像、人臉等複雜視覺刺激的高質量重建。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上。
  • 「腦機接口禮服」長啥樣?1024 個獨立電極,機器學習與定製晶片加持
    回歸現實,在「宇宙網紅」Elon Musk 的大力推廣下,我們對腦機接口技術也不再陌生。對於非植入式腦機接口而言,頭戴電極可檢測大腦信號,收集分析數據,發出相應指令,控制外部設備。那麼,如此硬核的裝置只能擺在實驗室裡嗎?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