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吃四方!最常見的兩棲類爬寵介紹來了~| 南美角蛙

2021-01-18 肆養

註:這篇文章是上一篇角蛙的重發版,內容一致。那篇標題出現了問題,本意是體現一下角蛙的普遍,但是措辭實為不妥,在此鄭重的道歉,也謝謝大家對肆養一直的理解與支持。
南美角蛙   Ceratophrys cranwelli

科:角花蟾科 Ceratophryidae

屬:角花蟾屬 Ceratophrys

分布:原產地在南美洲中北部

活動習性:夜行性,地棲型,獨居

體長:8 ~ 13 cm

壽命:7 到 15 年

保育級別:無危(IUCN 3.1),非公約物種

「角蛙」其實是一個很市場化的稱呼,它並不是單獨指某一個生物物種。按生物學中分類,角花蟾科角花蟾屬下的 8 個物種都是角蛙,它們全部都是尖眼、大嘴、大腦袋的超級吃貨。但,直接把角花蟾屬和市售的角蛙類劃等號,也是不妥的。作為成熟寵物,繁殖家們對角花蟾屬進行了長期人工培育,黃金角蛙、薄荷角蛙這類屬同種不同花色,而蝴蝶角蛙、鍾霸屬於 Cross 混血,不屬於任何一個生物種。

那本文中的角蛙限制在南美角蛙這一種,它也是目前市面上出現率最最高的寵物蛙了。了解透了南美角蛙,你就了解了 50% 所謂的角蛙類。我們經常會在爬店或者淘寶上看到的黃金角蛙、綠角蛙、薄荷角蛙、南瓜角蛙,這些稱呼指的都是南美角蛙這個物種,只是花色基因的區別。這個物種很早前就被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工繁殖並且選育。即使在整個爬寵領域,它也是人工化寵物化最成熟的種類之一。

遠在 1998 年,日本的著名角蛙繁殖者 —— 大津善人,就以褐、黃、綠角蛙三原色為基礎,在早期培育出了綠角蛙和薄荷角蛙這類色彩選育。南美角蛙的故鄉在南美洲,它們棲息在巴西的巧克恩地區、阿根廷、巴拉圭以及波利維亞。原生的南美角蛙不像選育角蛙那麼豔麗,它們講究一個和環境色的融合。體色以茶褐色或者亮褐為基地,加上一點茶綠,原生幼體黃綠體色比較顯眼,長大後會變成褐色系。原生種全身有較大的不規則斑塊,臉部也呈斑塊狀,花紋有時會呈現左右對稱的情況,同樣和現在市售角蛙一比,原生種的花紋斑塊顯得又多又大。角蛙類全身基本都是由巨大的身軀和嘴巴構成,四肢(特別是後肢)所佔比例非常小。這種構造也和角蛙的生態行為有關,它們大部分時間都會把自己埋入土中,伏擊路過的獵物。

和另一種大熱的角蛙類 - 鍾角蛙相比,南美角蛙的一大特點是眼睛上方的角狀突起明顯,南美角蛙埋入土中會露出眼睛據說這個突起有難以讓敵人分辨出眼睛的輪廓的功能。不同的角花蟾屬物種,眼上方角狀突起的形狀,是各有千秋,這個特徵也是角蛙這個名字的由來。在人工飼養環境下,一直角蛙平均壽命能有 6 ~ 7 年,飼養方法得當能突破 10 年壽命。雄蛙成長到一定階段後,在前腳指頭會長出一種特殊的皮,被稱為 「婚(姻)墊」,它的作用是交配時雄蛙能緊緊抓住雌蛙。繁殖期,雄蛙喉部會出現暗色鳴囊,也可以憑此來判斷,成年雌蛙並不會鳴叫。對普通飼養者來說,要在幼蛙階段分辨雌雄非常不容易。角蛙可能是爬寵中傳說最多的物種。先從它招財蛙的說法開始傳說一,據說早在 1300 年前,南美洲原住民就利用角蛙貪吃的特性,把它們當成活體儲蓄罐,雖然現在這種習俗以及漸漸式微,但卻深深的影響了南美洲的人,把角蛙視為財富的象徵,如同國內三條腿含著銅錢的金蟾一樣,日本臺灣等地把角蛙稱為「招財蛙」。傳說二,早年間,角蛙還是無人知曉的物種。一位香港老闆,想大規模推廣角蛙,從國外進了一批角蛙。打包時,魚商誤將零錢罐打翻,掉落小硬幣直接被角蛙吞了進去,想從蛙嘴裡弄出來,為時已晚,魚商只好繼續打包發貨。到達香港後,香港老闆按之前魚商教的,把蛙放入溫水中,調整狀態。這時,角蛙竟從嘴裡吐出了無法消化的硬幣,這情景直接驚呆了香港老闆,和魚商了解後,才知道原來是這麼一回事,但香港老闆心中的震驚久久難以平復,因此,角蛙得名招財蛙。在南美洲,角蛙的原生地,也流傳著很多關於角蛙的神話與迷信。當地人稱角蛙為「伊茲卡洛」,在西班牙文中是蟾蜍的意思。在某些神話中,角蛙被認為是水的守護神。而在某些故事裡,角蛙則能通過咬住大型動物的嘴唇讓它們失去生命,比如像牛或者馬。

角蛙這個物種不太具有空間感,活動捕獵方式又是典型的守株待兔型。過大的空間對它們沒有什麼意義,反而是小空間打理其實方便。(不過小空間的容錯率比較低,想必每年忘加水渴死的角蛙都一大堆)角蛙的環境邏輯非常簡單,只要能有一個地方可以獲取乾淨水源就行,哪怕是溼毛巾都行。以及維持好環境溫度,南美角蛙最適宜溫度在 24 ~ 28 度。所以,布置適宜它們生活環境的方法很多。比如上圖,水盆 + 躲避 + 墊材(選用椰土) + 加熱燈厚墊材的好處可以讓角蛙充分釋放挖掘天性,不好的地方就是它們會長期躲在墊材裡,幾乎不會出來。除了椰土外,很多墊材都可以選擇,比如腐殖土、蛙泥、赤玉土,採用這種厚鋪墊材的養法,如果某天發現角蛙一直不鑽入墊材,這大概率就是環境有問題的信號。

左上用的是羊毛氈飼養,先在飼養盒底部鋪滿羊毛氈,在倒入跟羊毛氈齊高的水就可以了。

右上用的是水養的方法,不過如果長期這樣飼養的話,部分蛙容易造成角蛙腿部力量不足。

左下是椰土加水盆的飼養方式,這例飼養環境非常簡單,也不設置躲避穴,建議新手還是乖乖設置躲避穴,狀態會比較容易控制。

右下用的是水苔,這樣設置的好處是即可以保持溼潤,又可以讓角蛙躲在水苔裡,壞處是髒東西不方便清理。

純水這種方法,以前繁殖者用的比較多;日本飼養者則喜歡用羊毛氈(過濾棉)做墊材;國內早期流行用生化海綿做乾濕分離的環境。每個方法各有利弊,只要熟練掌握細節,都能養好角蛙。


無論用任何一種環境布置方法,幾點都是要特別注意的。要及時清理角蛙的環境,最少一個星期也要給角蛙的環境換下水,角蛙排出的便便和尿長期積累會影響環境衛生。角蛙是真正號稱垃圾桶的爬寵。食物像小魚,蟋蟀,麵包蟲等或是搖晃的肉片,解凍後的鼠類,甚至是比他體型小的蛙類都可以是它的食物。現在還有很多蛙糧可以供應,安全係數更高。


飼料蛙其實並不是很好的食物


餵食的頻率根據角蛙的大小,和當時的環境溫度決定。一般在適溫下幼蛙 1 ~ 3 天餵一次,成體蛙可以隔久點大概一周餵一次。在餵食的時候為食餌沾上一點鈣粉效果更好。根據達叔的飼養經驗,餵食完一次後下次餵食可以等到角蛙排洩完再進行第二次餵食,這樣最方便控制。


唯獨霸王角蛙對於食量的控制較為嚴格,等提到這種角蛙的時候細說。角蛙這麼可愛,相信每一個飼養者都忍不住「擼」一下。正確的上手姿勢應該是從角蛙臀部下方把角蛙託起放在手上。但因為兩棲類動物皮膚的特殊性,接觸它們要洗手,也不要長時間上手。拿手指在角蛙面前晃悠,大概率會讓蛙誤以為食物來了。還有一些爬友喜歡在蛙的皮膚上碰一下,這樣很容易激怒蛙,讓它以為是捕食者來了。萬一被蛙咬到手指,請不要過於驚慌(如果被咬的人不是爬友,請明確的告訴他:角蛙是沒有毒的)。對於人來說,其實現在的蛙更危險。這時直接把手指從蛙嘴裡拉出來會直接弄傷蛙,肯定不好。推薦直接把手指連蛙放到水裡,水位沒過角蛙,不用多長時間大部分角蛙都會鬆口。

這個物種的腦迴路過於簡單,角蛙會把一定大小的移動物體都當做食物,即使是同類。這個一定大小大概就是角蛙認為能吃下肚子的大小,如果東西的體積過大,角蛙是不會攻擊的。(比如,五指握拳慢慢放在角蛙嘴前,它就不會採取攻擊姿勢,因為拳頭的體積比手指大的多)所以,一些爬友會把亞成成體的角蛙是養在一個環境中的。當然,首推還是單養,最省事。
夏眠:夏眠是角蛙為了應對原生環境的旱季而產生的機制。當環境乾旱的誘因出現,角蛙會挖入墊材底部,並會自舊皮形成一層繭,繭起到防治身體水分流失的作用。然後,在雨季來臨前,它們就在墊材裡沉沉的睡去。只有等到雨水再次穿過泥土,才能喚醒它們。

在人工飼養環境中,我們是不容易見到角蛙出現結繭的情況的,只有在長時間沒有加水或者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看到。冬眠:當氣溫逐漸降低,角蛙會變得越來越不活躍,進食量越來越少,是可以主動嘗試冬眠。適合冬眠的品種建議是南美角蛙、鍾角蛙或者草原角蛙這三種,且是體長超過 6 釐米的大蛙。冬眠看起來省事,對蛙卻有相當大的風險(和冬眠系水龜的風險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嘗試冬眠更多的目的是為了激發蛙繁殖的欲望。

冬眠時角蛙會鑽到土裡人工繁殖冬眠的信號是溫度,當環境最高溫度低於 18 度,角蛙就會變得不愛動不愛吃,12 度以下時候會進入冬眠,建議整體冬眠溫度維持在 10 度附近,太低溫就不是冬眠而是送葬了。
冬眠前,蛙停食兩周,清空腸胃。冬眠開始時,準備一個大盒或者大箱,放入冬眠介質(一般推進腐殖土,無菌土之類的),鋪到 15 釐米以上的厚度,介質保持上幹下溼(建議飼養盒底部打洞),且每個一段時間(一個月左右)要定時檢查並補充水分。冬眠中補水直接拿一盆倒下去肯定是不行的會弄醒冬眠中的蛙,我們要避開蛙冬眠的中心位置,沿著四周,補充少量的水分。
喚醒它們的辦法和夏眠情況一樣,溫度上升後,當大量水淋到繭上,它們就會甦醒。
在爬圈遙遠的論壇時代,繁殖角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湊齊一對成體公蛙母蛙就不容易,市面上多是雌蛙。繁殖技術還停留在自然繁殖,需要模擬各種自然條件,讓蛙經歷低溫經歷乾燥,刺激角蛙的繁殖欲望,最後讓它們在雨季中甦醒,才能完成交配。

但現在因為各種獸用藥物的介入以及好的成年個體的出現,角蛙繁殖在國內已經屢見不鮮。當然,普通爬友想要短期內攻克角蛙繁殖還是比較難的。角蛙產卵的數量一次可以有 1000 ~ 4000 顆左右,經過約 2 ~ 4 天卵就會孵化成蝌蚪,角蛙蝌蚪和成體一樣存在同類互食的情況(達叔好幾位搞角蛙繁殖的朋友都反映帶角蛙蝌蚪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水中必須多放入較多水生植物供躲藏,或是將蝌蚪各自隔離飼養,並且要保證足夠頻繁的餵食頻率。蝌蚪的食物可以是豐年蝦或者水蚯蚓,蝌蚪成長迅速,只要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轉化為幼角蛙上岸了。人工培育的角蛙蝌蚪


相關焦點

  • 角蛙,習性、品種介紹篇
    角蛙這一讓人把玩的玩寵也算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寵物蛙了。一張大嘴走四方也是它的身體構造得來。每日吃,每日靜。每日大量進食而少量消耗也算是對得起招財招財這個稱號了。他們是一種兩棲類動物。所謂兩棲就是角蛙的生活中需要有水域和陸地,角蛙的幼體─蝌蚪必須生活在水中,而成體都需要生活在近水的潮溼環境中。
  • 角蛙:長得兇,可是人家……實際上也兇啊!
    我們飼養的多數角蛙是經過數代人工繁殖的個體,也就是爬寵圈裡所說的CB個體,這種個體的角蛙特點是幾乎排除了野外寄生蟲(因為人工飼養,餵食人工繁殖的食物),減少了捕捉或運輸時帶來傷痕的機率,和攜帶細菌的風險,更加適合作為觀賞爬寵進行飼養。
  • 夏九爬寵社:古靈精怪的角蛙,是非常呆萌的吃貨
    大家好,我是夏九爬寵社的小編夏九,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一如既往的給大家帶來爬寵的相關資訊和飼養指南,希望大家喜歡,讓我們一起體驗各種爬行動物帶來的樂趣吧!在水族館裡,經常能夠看到角蛙的存在,很多小朋友也是很喜歡的。角蛙是一個十足的吃貨,可能是應了那句「嘴大吃四方」,角蛙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吃吃,角蛙並不只有一種,它至少有九個亞種,分別是巴西角蛙、蘇利南角蛙、哥倫比亞角蛙、秘魯角蛙、魔鬼蛙、厄瓜多角蛙、草原角蛙、綠角蛙和鍾角蛙。其中以鍾角蛙最為常見,其次是南美角蛙。蘇利南角蛙價格最高,也被叫做霸王角蛙和亞馬遜角蛙。
  • 我們常見的綠角蛙其實並不是南美角蛙??!帶你了解綠角蛙的前世今生
    我們是最專業,最好玩,最靠譜的觀賞蛙玩家平臺
  • 養一隻爬寵的秘密
    △一家商店的角蛙展櫃,圖中多為角蛙幼體什麼是爬寵既然這些動物出現在了寵物商店的櫥窗中,當然也是被作為寵物出售的。有些人可能會目瞪口呆——連蛇和蜥蜴都能被當作寵物養?與貓狗等傳統的哺乳類寵物不同,這些寵物,被統稱為爬寵,即近些年興起的以兩棲爬行類動物為主的新奇寵物。
  • 角蛙中的「高富帥」霸王角蛙
    霸王角蛙,學名Ceratophrys cornuta,英文名Surinam horned frog,又稱為蘇利南角蛙、亞馬遜角蛙,是廣泛生活在南美地區的一種大型角蛙,主要分布為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法屬蓋亞那,秘魯,蘇利南,委內瑞拉等。
  • 角蛙的人工繁殖及角蛙家庭寵養方法
    除了吃東西不小心哽死或撐死外,倒也沒什麼致命的病症會威脅到它們的生存。角蛙是飼養蛙類中最適合的入門種類。3~5cm的小型角蛙,建議三天餵一次,無論哪種食物,一次餵2隻,約2cm的小魚的分量。6~8cm的中型角蛙,建議一周餵一次,無論哪種食物 一次餵2 只,約5cm大小的魚的分量。
  • 養一隻爬寵的秘密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家商店的角蛙展櫃,圖中多為角蛙幼體什麼是爬寵既然這些動物出現在了寵物商店的櫥窗中,當然也是被作為寵物出售的。有些人可能會目瞪口呆——連蛇和蜥蜴都能被當作寵物養?與貓狗等傳統的哺乳類寵物不同,這些寵物,被統稱為爬寵,即近些年興起的以兩棲爬行類動物為主的新奇寵物。
  • 它是全球最火的蛙類寵物,被認為是財富象徵,想發財的你來一隻?
    照片上的這種動物是如今在全世界非常普遍的一種寵物蛙,也是在全球最火的一種青蛙寵物,叫做角蛙。角蛙是在我國可以合法飼養的一種蛙種,如今這些年來很多人把它更名為招財蛙,給它賦予了招財的意義。角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寵物蛙,擁有超過6種的角蛙亞種。
  • 霸王角蛙
    霸王角蛙,拉丁名Ceratophrys cornuta,又名蘇利南角蛙、亞馬遜角蛙,其成體可以長至15cm
  • 遊記|逛上海自然博物館兩棲爬行類展區有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關於自然博物館的地質類與哺乳類動物展區,網上的攻略已經夠多,筆者在此就不再多敘。而在本次遊覽中,該館頗具特色的活體展區,卻吸引了筆者的目光。整個兩棲爬行類展區位於自然博物館1F樓,內部可粗略分成蝴蝶房、蜂窩、淡水池、爬行類、兩棲類、甲蟲類、魚類以及海水池等區域,每類動物大概有5—6種代表性品種,勝在總數繁多。從入口進去,首先開到的是蝴蝶展區,從外觀上來看是一座長方形的玻璃屋。
  • 你知道常見爬寵中哪種最會咬人嘛?大鱷龜只能排第三,第一竟然是它...
    上周  熱點   你知道常見的爬寵中哪種最會咬人嗎我們散養的一隻成體藍舌竟然把我們的塑料簸箕一端直接咬裂了,這要是咬在手上……不過所幸藍舌牙齒較圓,所以一般不會形成鋒利的傷口,而且這是極個別情況,綜合起來藍舌絕對是最溫順的爬寵之一。
  • 5 個入門爬寵,多種新手搞死它們的方式!你有中招嗎?| 肆養周報
    新到的貨倒是不少,市場上傳的國外最後一批睫角已到國內;變異角蛙、霸王、波子等等進口蛙也來了;玩具蛇類出殼繁殖也都在最近;品種不少。角蛙,豹紋,獅子這些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的物種是新手入坑的好選擇,但是其實其中暗藏著陷阱,今天讓我們來盤點飼養入門爬寵時可能會踩的坑吧~豹紋守宮在我國,豹紋守宮可以說是飼養最多的爬寵了,地位相當於國外的球蟒,它時刻保持著可愛的微笑表情融化了很多爬友的心
  • 飼養角蛙為什麼要注意這麼多事?
    我們飼養的多數角蛙是經過數代人工繁殖的個體,也就是爬寵圈裡所說的CB個體,這種個體的角蛙特點是幾乎排除了野外寄生蟲(因為人工飼養,餵食人工繁殖的食物),減少了捕捉或運輸時帶來傷痕的機率,和攜帶細菌的風險,更加適合作為觀賞爬寵進行飼養。
  • 養角蛙的樂趣在哪裡?【角蛙迷】如何飼養出一隻健康的種蛙?
    題主,當你決心飼養爬寵以後,你的人生就將一片灰暗..........你的男or女朋友將是爬寵最大的天敵。首先,飼育這種樂趣類似玩養成遊戲,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其次,我們通常覺得被愛是一種需要,但是,愛也是啊;養爬寵無疑可以滿足你愛人的需求啊。
  • 九江90後小情侶玩爬寵-九江,90後,情侶,玩爬寵-九江頻道
    90後小情侶玩爬寵  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5平方米左右的自家工作室裡,養了12隻角蛙(綠角蛙、黃金角蛙、霸王角蛙、日本紅鐘角蛙),2隻蜥蜴(鬃獅蜥、綠鬣蜥),5隻龜(果核、本土墨龜、佛洲),看起來有些另類的爬寵,卻是一對小情侶的至愛。女孩叫「Dian」,男孩叫「魚三」。  Dian是名90後,非常有愛心。在她眼中軟塌塌的角蛙和長滿鱗片的蜥蜴,是那麼可愛那麼萌寵。
  • 一起養寵物吧 | 角蛙
    角蛙越來越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寵物了:價格不貴,顏色繽紛多彩,體格皮實好養,最吸引人的則是它們迅猛的捕食動作………現在,我們來一起學習怎麼飼養一隻角蛙吧。角蛙長啥樣?角蛙看起來胖胖的,就像一隻粽子,嘴巴很大,全身皮膚布滿細長的疣粒,眼睛上方有凸起的三角形肉質小角,身體底色以黃色、黃褐色、鮮綠色居多,上面則散布有不規則的黑褐色、啡紅色、淡棕色的斑紋。見過角蛙的同學都知道,角蛙整天只知道吃,一張大嘴佔了將近身體的一半,正所謂嘴大吃四方。如果能保證合適的溫度和溼度,角蛙一般能活四五年。
  • 角蛙~~!!
    它們眼睛和背紋有點像草原角蛙,而整個身形和紋路分布則比較近似於南美角蛙,犄角更接近於霸王角蛙的氣勢。它們有非常豐富的體色,次綠色到褐色,從單色到雜色。巴西角蛙來自巴西高原海拔1000米的Bahia,也許氣壓低是它們能夠如此巨型的原因之一,更是難以繁殖的重要原因。  除了這隻角蛙之外,再讓我們欣賞以下品種
  • 其他角蛙再小也小不過我
    想更了解【龜】,了解【兩棲爬行動物】的資訊怎麼辦?關注酷爬公眾帳號:creep-er 或者微博關注@酷爬CREEP-ER 啊!其實很好分辨,尤其當您遇到的是一隻成體秘魯角蛙,它卻只有5,6cm大,那麼它一定是秘魯角蛙咯~真可謂是世界上最小的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