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1939年,「血庫之父」查爾斯·德魯沒有發現血漿的保存方法,如今的世界將不能捐血和輸血。
假如1956 年,曼德拉因為被囚禁而放棄堅持大同社會的理想,世界的膚色歧視將更嚴重,人們將更難明白尊重和平等的意義。
假如1898年,威廉·布雷克·瑞奇曼沒有在倫敦創立最早的非政府環保組織,向社會敲響空氣汙染的警鐘,人們不會警覺空氣汙染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之大。
假如一百年前這些人在歷史中缺席,如今的世界不會美好。
【百年呂獎】上線
票選 一百年前 的 「呂志和獎」 獲獎者
一百年,對個體來說是漫長的一生,對人類文明史來說,卻不過彈指一瞬。
當我們把目光從當下抽離,回望過去一百年,會發現有無數的先賢智者,對人類文明和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他們像群星閃耀於歷史的天空。
鑑於此,以「為世界建立善美」為願景和目標的「呂志和獎」,於日前發起【百年呂獎】候選人線上評選活動。立足「呂志和獎」「持續發展、人類福祉、正能量」三個獎項核心領域,穿越近代一百多年的人文科學史,遴選三個領域內成就卓著的歷史名人,重溫他們惠澤後人的偉大功績,以期在 2020 年這個全球疫情肆虐的特殊年份,繼續傳遞社會正能量。
【百年呂獎】 候選人共有六位,分別為 :
評選活動於 11 月 6 日至 26 日之間進行,依託H5技術,面向所有讀者。進入「呂志和獎」公眾號,點擊相關文章即可掃描二維碼投票,在「促使世界資源可持續發展 、 促進世人福祉 、 倡導積極正面人生觀及提升正能量以振奮人心 」三個領域票選出最欣賞的候選人,投出自己的一票。
播種一顆 有益 的種子 ,讓世界更美好
「呂志和獎」是由著名華人企業家呂志和博士創立發起的獎項。呂博士幼年經歷戰亂,後憑藉出色的商業才能和不屈的精神,從街邊攤販成為「礦石大王」、「酒店大亨」。但對他來說,為社會奉獻大愛,向世界傳遞「和諧共享,仁愛和平」的價值觀,才是最在乎的事業。
呂志和博士一直奉行「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原則,關注社會進步及公益領域,他認為,當自身有了一些能力,便應該做些事情,讓世界看到自己的善心善意。
這也是他於 2016 年捐獻 20 億港幣設立「呂志和獎」的初衷:「科技發展一日千裡,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在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和方便之餘,我們應重新重視和守護可貴的傳統價值和道德觀念,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減少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和紛爭,攜手締造一個和平共融的世界。我衷心希望透過此獎為推動世界文明出一分力。」
「呂志和獎」設立三大獎項類別,「持續發展、人類福祉、正能量」。持續發展著重探討對生態環境的改善,人類福祉強調對共同命運的提升,正能量則落腳到心靈道德層面,呼喚以內心的和諧豐盈增進人人幸福感的提升。
每個類別獎項的獲獎者可獲得2000萬港元(約1700 多萬人民幣)獎金、證書一張及獎盃一座。每個獎項都只會授予單一獲獎者,但獲獎者可為個人或團體。這一獎金的數額也大大超過諾貝爾獎,幾乎是諾獎的兩倍之多,刷新世界性獎項的獎金記錄。歷屆獲獎者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敦煌女兒」樊錦詩、世界氣象組織、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等。
在宏大志願面前,呂志和博士總是非常低調,「這只是自己播種的一顆有益的種子,獻給世界的一個小小的心意。」
呂志和博士希望獎項真正鼓舞到的,遠遠不只是獲獎者。他說:「表彰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好地發揚獲獎者的事業與精神,使其在更廣層面產生更積極的作用,為建設更美好的明天和世界貢獻出更大的力量。」
為此,「呂志和獎」不但每年都以盛大儀式表彰獲獎者,持續與獲獎者保持互動、合作,既讓他們的事業和精神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和支持,也以他們為標杆激發更多人參與到奉獻中,而且還舉辦一系列活動宣揚獲獎者的事跡精神。
2019 年「呂志和獎」頒獎典禮之前傳媒見面會現場,左起:大自然保護協會執行長前美國內政部長朱莎儷女士、呂志和博士、詹妮弗.杜德納博士及樊錦詩先生。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全球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鑑於這個特殊的原因,也為了評委會及獲獎人等相關人員的安全,2020 年「呂志和獎」頒獎禮延期到了 2021年頒授。
頒獎禮雖然取消了,然「呂志和獎」的精神不滅,因此特發起線上投票頒獎活動,傳遞鼓舞人心的正能量,祝願世界早日恢復原本的樣子。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