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暖
公眾號:暖觀點
為人父母最悲哀的事實:有失效的時候,卻沒有退休的日子。
2018年10月18日15時55分,黑龍江大慶市看守所在押人員劉文忠,利用律師會見之機,在冒牌律師人員協助下逃脫。
大慶市公安局懸賞10萬元發布緝捕通告。
有媒體聯繫了劉文忠的父親,這位父親的話,發人深思———
如果他被抓住了,我想去看看他,勸他學好,但可能已經沒有什麼用了,他在外面欠下的錢是個天文數字,我也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面對兒子的過錯,劉父無法心安,面對天文數字的外債,他又萬分無奈。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10月22日,警方發現嫌疑車輛,車上除劉文忠外,還有其胞弟劉文龍。
一個兒子逃跑,兩個兒子被抓,不得不說,這樣的結局,又給了劉父意料之外的打擊。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父母對子女的犯罪行為不知情或者完全沒有參與,子女犯罪是不會牽連父母的。
從感情上,不管在任何事情上,不管是未成年子女還是成年子女,孩子行為產生的後果,都直接關係著父母的憂戚榮辱。
孩子犯下的罪責,永遠是壓在父母心頭的大山。
2015年,中央十套《講述》欄目播出了一期名為《兒子,回來吧》的節目。
節目中白髮如雪的老人叫李雪英,多年前,她的兒子大學畢業後炒股欠下了75萬元外債,兒子離家出走,那之後音訊全無。
李雪英老人堅定地認為,只要自己替兒子還清了所有外債,兒子就可以回家了。
她每天提著籃子在大排檔售賣小吃,花甲之年終於替兒子還清了所有債務。
李雪英老人的誠信贏得了大家的尊重,面對鏡頭,老人更多的表露的是自己在教育兒子上的自責:
我是一個失敗的母親,我太寵他了太慣他了,,,,,,
我以為孩子大學畢業了,高等學校出來,不需要自己再為他操過多的心了,對兒子的事情粗心大意,才到了當下的田地......
李雪英老人的話讓我們認清了這樣的事實:在學校,學生有畢業離校的那一天,可是,在家庭中,孩子永遠沒有畢業離家的那一天。
李嘉誠曾經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子女的過錯,不一定是父母種下的因果。
子女的失敗,卻終將成為父母終生的遺憾。
龍應臺說,「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十年前來得有效了。」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兒大不由娘」......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聽到類似的說法。
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孩子小時候父母從來沒有和自己好好說過話,長大了已經不習慣聽父母的話。
一位朋友,是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少年時,又開始讀寄宿學校,大學畢業後出嫁......朋友和父母的關係一直相處的很疏離。
有一次,朋友回家和父母一起吃了頓飯,媽媽炒了一個菜很好吃,可是盤子離自己遠,她沒好意思多夾菜。
回去的路上,她突然想到,那是在自己家吃飯啊?在吃自己父母做的菜啊?為什麼自己吃頓飯還會有不好意思的感覺呢?
儘管朋友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自己也會善待日益衰老的父母,但是朋友發現,自己始終無法和父母自然的相處,成年後重新修補親子關係已經成為了一件很棘手的事。
親子關係,就像植物的生長一樣,在對的季節是水到自然成的事,錯過了季節,就變得不容易。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在最好的時期事半功倍,失去時機,就難以扭轉乾坤。
在知乎上看到了這樣一幅照片:
在一個裝修豪華的網吧裡,剛剛下工還沒來得及換乾淨衣服的父親找到了沉溺遊戲的兒子。
青春期的兒子衣裝整潔,頭也不回繼續玩著。
父親的衣服上沾染著灰漿,臉似乎還罩著一層灰塵,面對兒子的叛逆,他心中翻江倒海,卻沉默無語。
勸,或許已經規勸過許多次了;打,這麼大的孩子還能打嗎?還打得動嗎?
父親的眼神愛恨交織,此時的他無計可施。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林林總總,越是用在幼小的孩子身上越有效,等到孩子人生觀念成型後,錯誤的習慣已經養成了,再科學的方法,實踐起來也會變的棘手。
哈佛心理教授吉爾伯特說,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太多的父母忙於生計,認為自己「抱起磚頭,就抱不了你」。
為人父母從來都是一件需要用心且辛苦的事,今天你抱起「磚頭」放下了孩子,日後,孩子就是你心頭永遠也卸不下的「磚頭」。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父母最大的過錯,就是錯過了陪伴子女的有效期。
在陪伴孩子這條路上,父母越是不捨得花時間和精力,孩子日後走的彎路錯路就越多,那也將是父母這輩子走過的最艱難的路。
趁孩子還沒有長大,用心陪護自己的孩子吧,這才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不要等孩子長大了才明白,孩子還沒長大,才是自己這輩子最大的機會。
暖觀點作者:-丁暖- 碼字謀愛,攜筆謀生,記錄生活感悟,書寫人生悲喜。原創轉載請聯繫微信號:dingnuandenuan
家長微課堂(ID:jzwkt9):這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也有專業的家庭教育方法。關注我們,您會成為更優秀的父母。
投稿郵箱:1295661197@qq.com
圖片來自攝圖網和其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