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國領土(巴格達和巴斯拉位置示意圖)
這裡有底格裡斯河,已經把我們同遙遠的中國聯繫起來。
——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哈裡發曼蘇爾
「天賜花園」
在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統治下,阿拉伯文明經歷了大約一個世紀左右的黃金時代。帝國哈裡發十分重視興修水利,使「肥沃新月」地帶、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埃及的尼羅河流域等地區的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加之阿拉伯帝國境內的豐富資源和過境貿易,為帝國商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一如穆罕穆德先知所說,「真主的恩典百分之九十在交易中」,在統治當局的鼓勵與扶植下,阿拉伯商人的足跡逐漸遍布了亞、非、歐三大洲,並順著絲綢之路到達了中國。
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任哈裡發曼蘇爾動用了10萬工匠,用四年時間和1800萬金幣,於公元766年在底格裡斯河的西岸建起了新都巴格達。在波斯語中,「巴格達」是「天賜花園」的意思。在很短時間內,不同出身、不同信仰的人們紛紛入住巴格達,人口不久就達到了100萬,使巴格達成為當時可與唐朝長安齊名的國際大都市;而今天的時尚之都巴黎當時僅有5000人口,西方人心中的「永恆之城」羅馬的人口也只有3萬。今天的人們,還可以從時人的讚嘆聲中,體會到它的尊榮:「巴格達,世界的中心,地球的中央,獨一無二。它的規模最龐大,它的建築最莊嚴,它的河流最充盈,它的空氣最純淨。看呀,它就在那裡,這是個偉大神奇的城市,這裡的人們來自世界各地,你會見到各式各樣的人」。
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裡發曼蘇爾畫像
巴格達在哈裡發時期不但是帝國的政治中心,同時也是經濟中心。當時的阿拉伯人創造了輝煌的物質文明,把巴格達建設成為一個驚人的財富中心和具有國際意義的都會,號稱「古代世界幾座最強大的首都」,「一個舉世無匹的城市」,其商業貿易十分繁榮。巴格達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城裡甚至有專賣中國貨的市場,以滿足人們對於中國商品的狂熱追求——中國的絲織品乃是當時上層階級的優雅時髦的穿著;市場裡有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有從中亞突厥人地區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和織造品;有從斯堪地那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蜜、黃蠟和毛皮;有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和金粉。帝國的各省區用駝隊或船舶把本省的物產運到首都:從埃及運來大米、小麥和夏布,從敘利亞運來玻璃、五金和乾果,從阿拉伯半島運來錦緞、紅寶石和武器,從波斯運來絲綢、香水和蔬菜。
責編: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