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4日)下午,靜安區召開「文明實踐與志願服務」2020年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工作交流展示會,總結和思考全區文明實踐試點工作,交流和展示全區文明實踐和志願服務成果。
區委書記於勇,區委副書記、區長王華,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顧春源,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姜鳴,市文明辦副主任蔡偉民等出席會議。
於勇在講話中強調,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以更強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工作緊迫感,找準文明實踐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點,全身心投入、全要素保障,努力推動靜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再升級、再出發。
於勇就進一步推動靜安文明實踐
高質量發展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築牢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堅強陣地。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繼續探索有效方法、路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成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通理論傳播的「最後一公裡」,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二是做強志願服務,夯實文明實踐中心堅實基礎。要繼續在探索實踐精準化、常態化的志願服務模式基礎上下工夫,把組織培養志願者作為重要任務,把設計、實施志願服務項目作為重要抓手,廣泛動員黨員幹部和專業人員成為志願者,動員廣大群眾自我服務、自我提高,持續探索和完善「百姓點單、中心派單、志願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工作模式,不斷提高志願服務項目的精細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
三是完善保障機制,推動文明實踐工作深入發展。全區各街鎮、部門、單位要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共同推進,加快形成各展所長、協調高效的支撐保障機制和自覺主動、齊抓共管的生動局面。努力將靜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統籌各方資源的指揮樞紐,滿足群眾所盼的服務中心和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精神家園,為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靜安樣本」注入新的活力。
會議通過播放紀錄短片《文明實踐·在靜安》的形式,回顧了靜安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試點工作的實踐與探索。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原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張黎明,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衛視首席記者、主持人、國家一級編輯駱新,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高級律師、市和區法律援助中心骨幹援助律師、「全國最美志願者」張玉霞,受聘成為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大使。他們將履行「傳思想、樹新風、育新人」的使命任務,切實助推打造靜安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工作品牌。
展示會上,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優秀項目評選正式啟動。區文明辦希望能以此次評選為契機,有更多聚人氣、接地氣、有實效的文明實踐項目脫穎而出,成為推動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深入開展的新生力量。
臨汾路街道、區文化旅遊局、區委明燈講師團、曹家渡悅達889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天目西路街道河濱融景居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分別在發言中交流了各自打通新時代文明實踐「最後一公裡」的主要做法、鮮活經驗和積極探索,展示了靜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新風採與新發展。
據悉,2019年10月,靜安區正式列入第二批全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區。試點一年來,靜安秉持「黨建引領、共同實踐、融入治理」的工作原則,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目前,已建成1個區級新時代文明踐中心、14個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和342個實踐站,「1+14+X」三級陣地全覆蓋,形成了以區中心為指導推進,分中心百花放、各展所長,實踐站做細做實、廣接地氣的新時代文明格局,書寫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靜安樣本」。
今天,就跟著靜寶
一起來了解這個「靜安樣本」
的建設歷程和優秀經驗!
1月
在全市率先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分中心;
7月
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慧雲平臺上線;
10月
一張由1個區中心、14個分中心和342個實踐站織成文明實踐網絡,遍布居民區、樓宇和園區……
今年以來,
靜安區聚焦群眾需求,
大膽創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在關心群眾、服務群眾中凝聚群眾、教育群眾,
把工作做到群眾身邊,做到百姓心坎裡。
翻看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靜安樣本」,一個鮮明的變化讓人欣喜不已:隨著文明實踐「最後一公裡」被打通,100萬居民、30多萬白領和19.9萬註冊志願者中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從參與者、受教育者,「蛻變」成傳播者、踐行者和宣講者,成為社會治理閉環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黨建引領
全域唱響黨的「好聲音」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中,靜安區探索形成了「黨建引領、共同實踐、融入治理」的工作思路。圍繞「四史」學習教育,打造理論宣傳教育的特色品牌,用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的力量推進黨的理論進基層,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今年7月,靜安區成功推出「紅色印記—中共中央早期機關在靜安(1921-1933)」新時代文明實踐巡展,同時創新通過「六個一」的形式將巡展送進全區1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讓更多的靜安群眾在觀看展覽的過程中與靜安的紅色歷史對話,汲取更多的發展力量。與此同時,靜安區還通過打造「明燈講師團」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中外家庭戲劇大賽等一系列文明實踐品牌,凝聚向善向上的力量,讓黨的「好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
「現在我們看到的Logo牆,整體是一個『蜂巢』的形狀,局部由『北鬥七星』和『如意』的造型組成,我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Logo和恒隆聯合黨委的Logo均在正中心,寓意著我們希望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起到『服務、凝聚、引領、發展』的作用。」
坐落於恒隆廣場辦公樓二座607室的「恒隆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一個建在樓宇上的實踐點,也是通過黨群服務激發文明實踐活力和生命力的一個縮影。
在這個服務站,
想做志願者的可以來這裡,
想學習理論知識的也可以來這裡。
當然除了黨群服務之外,站點還通過掃描二維碼填寫問卷調查等形式,結合樓內實際,形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為樓內企業提供「樓小二」企業政策諮詢、志願者註冊認證、場地租賃等全方位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優化樓宇營商環境。
站點內有一處書吧,為白領提供各類書籍及刊物服務,透過書吧上方的照片牆則可以了解恒隆廣場鮮為人知的「前世」與廣為人知的「今生」,原來恒隆廣場所在地曾見證了「紅色靜安」的風雨歷程,這裡曾是中共中央秘書處機關辦公所在地,也曾是上海大學辦學地。
服務站站長戚衛紅的身份很多元,她既是站長,又是恒隆廣場聯合黨委書記、恆邦地產財務副經理。據戚衛紅介紹,通過整合黨建、精神文明、統戰、群團等各類陣地資源,志願者們因地制宜設計打造具有恒隆廣場特色的「彤心永恆」紅色黨課、「恆愛行動」志願公益、「恆享生活」文化樂活、「恆知講堂」職業成長、「恆泰家園」社區共治等「恆系列」服務品牌,在樓宇廣泛開展「四史」學習教育、「We課V講」、「垃圾分類我先行」等項目。
南京西路街道黨群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恒隆站的設立有效地擴大了黨建「朋友圈」,通過恒隆商圈黨建聯席會議這個抓手,為各基層黨組織搭建起交流平臺,藉助「樓樓聯動」「兩白互動」「樓企聯建」機制,形成資源對接和共享,商圈黨建工作的覆蓋面不斷擴大。
共同實踐
「自選動作」書寫文明範本
近一年間,
靜安區創新更多智慧化、科技化的手段,
持續擴大文明實踐的影響力、輻射力。
今年7月,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慧雲平臺正式上線,構建起從「指尖」到「身邊」文明實踐新生態,推動形成文明實踐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的新格局。
「我們將階段性學習宣傳教育重點、群眾現實需要與轄區內志願服務資源相結合,挖掘完善文明實踐項目,在信息化平臺上發布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清單,群眾可根據查詢、預約各街道(鎮)、各條線現有活動和項目,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全區一盤棋的信息互通格局。」
區文明辦負責人這樣介紹道。
全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實踐站也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創造「自選動作」,讓文明實踐人人可為、處處可為,推動全民參與、全區域聯動、全社會共同支持。
今年9月,大寧路街道「文明實踐·夜市驛站」陸續在大寧國際商業廣場、大寧德必易園、珠江創意中心開張。每周五和雙休日的大寧夜市上,常態化設立「好心人爆料站」。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在線爆料身邊的好人好事。同時,通過夜市平臺吸引更多年輕人的注意,利用社會化動員方式拓寬信息報送與宣傳的渠道。
「文明實踐·夜市驛站」每周還推出「四史」宣傳教育、公益慈善義賣、志願者招募、文明實踐項目路演、文明習慣倡議等不同主題的文明實踐子項目。截至9月30日,「文明實踐·夜市驛站」共接待市民打卡3000餘人次,招募志願者150人,其中「好心人爆料站」收集到34名好心人爆料單;圓夢公益點通過「圓夢微心願、黨員做奉獻」的方式,鼓勵黨員在學習以後做隨手公益,幫助轄區居民、白領完成微心願5個;「四史」學習流動點接待500餘人參與學習答題,持續擴大和鞏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宣傳力度,讓文明實踐蔚然成風。
10月30日,
靜安區第342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清清河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揭牌成立。
該服務站通過匯聚區域和行業黨建力量,配備有吧檯和書報架,供城市建設和養護工作人員用餐、休息和閱讀。市民還可以通過電子觸控螢幕,查閱靜安區河道文史研究資料、觀看「滬水雲課堂」、了解靜安區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河道整治歷程。服務站同時也成為了清清護河志願者服務隊邁入全新發展階段的重要契機。
成立於2011年3月的清清護河志願者服務隊,是一支由市民自願參加、自發組建,協助河道治理和水環境管理的自律性群眾組織,目前已擴展至40支分隊,註冊志願者超過500人,涉及全區9個涉河街鎮,實現區域10條中小型河道全覆蓋。服務隊中,每一位志願者都是治水護水宣傳員、聯絡員、巡查員、示範員和監督員,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保護著靜安的每一處河道。2018年3月,清清護河志願者服務隊工作站成立,成為服務隊的「大腦」,對各支服務隊進行統一管理、指導日常工作和協調安排各項活動。隨著實踐站的成立,志願者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融入治理
加速度打造我們的「家」
通過社會治理創新,
凸顯文明實踐成效,
是靜安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中
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命題」。
「加裝電梯也好,抗疫也好,創建複評全國文明城區也好,都是文明實踐工作的內容之一。」靜安區文明辦負責人表示,區文明辦已經將其中有特色、有亮點的經驗做法彙編成《實踐與探索——靜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與志願服務發展案例集》,以此來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繼續走深走實。
臨汾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讓科技為推動文明實踐行為養成「加持」。該分中心不僅在線上開啟「民情日誌」「時間銀行」等信息化平臺,還在線下將20個文明實踐站、39個文明實踐點進行串聯,為1.3萬名志願者、200多個志願團隊提供服務,還成為街道頭號課題——老房加梯的「提速器」,轄區內17個無電梯居民區全部實現加裝電梯零的突破。
臨汾街道文明實踐分中心負責人沈祥翔介紹,文明實踐激活居民自治動能的能效。在加裝電梯期間,通過臨時黨支部的黨建引領,搭建樓組自管會、議事會等自治平臺,制定電梯公約,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在加裝電梯項目的帶動下,有84個樓組建立樓組自管會,社區治理新增300多名骨幹力量,社區內4000名黨員志願者帶頭推動老房加梯。
如果說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
是文明實踐生態圈的支架,
各個基層文明實踐站
就是深入最細微處的觸角,
讓文明的點點微光可感、可觸。
石門二路街道新福康裡居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位於新閘路888弄148號106室,100平方米空間不大,卻處處都有居民共同出謀劃策的影子:「新時代達人」牆上介紹了身懷十八般技藝的社區達人……原來,社區達人「上牆」是居民們的主意。「我們的社區達人資源庫豐富,他們都是熱心志願者。居民有需求,可以來這裡找達人的信息,將信息反饋給值班人員,再點對點將需求給達人,為居民達成心願。」新福康裡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魏瑛如此介紹道。
居民不僅在實踐站的裝修設計上有話語權,就連活動策劃、空間使用也可以充分自主:只需提前和點位負責人申請,哪怕居民想借場地約人談心也完全沒問題。
硬體有了,軟體也要同步跟上。「文明實踐站提供的服務都是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的。」魏瑛介紹,了解到底樓高齡獨居居民存在洗衣晾曬的需求後,居民區決定每月免費為高齡獨居老人提供助衣服務,包括洗烘床單、被單、窗簾等。通過資源整合,洗衣機和烘乾機由社區單位農行石二支行出資捐贈。
今年,魏瑛又與隔壁居民區書記共建結對。在她看來,未來文明實踐站應該打破社區的邊界,形成街區的概念,「我們考慮將隔壁小區的志願者資源也納入進來,大家共同打造文明街區。」
記者:邢蓓琳
圖片:區文明辦、肖鳴亮
編輯:陳玉珍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還想看↓
▶
▶
▶
▶
原標題:《「靜安樣本」,C位「出道」!短短1年建成1個區中心+14個分中心+342個實踐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