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美國傳統零售業遇「崩潰2017」,不能都怪亞馬遜

2021-01-21 上觀

當前,美國經濟正在穩步復甦,用美聯儲主席耶倫的話來說就是美國經濟「相當健康」。但是,在健康的美國經濟「肌體」中,傳統零售業卻似乎「病入膏肓」,破產、倒閉、關店,今年估計仍是災難之年。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零售業大面積潰敗?《大西洋月刊》刊文認為,這是由電子商務崛起、商場供應過剩以及餐廳復興等多重因素所致,亞馬遜並非唯一「推手」。

 

文章編譯如下:

 

從鄉村購物中心到曼哈頓大道,這兩年可謂是零售業的災難性年頭。

 

2017年已發生9起零售店破產事件,而2016年全年也就這個數字。彭尼百貨、電子產品零售巨頭RadioShack、梅西百貨和西爾斯百貨都宣布關閉100多家門店。運動用品零售商Sports Authority和最大連鎖平價鞋店 Payless都已申請破產保護。上周,幾家服裝公司的股票跌至多年來最低點,其中包括「露露檸檬」、「城市戶外」和「美洲鷹」。拉夫·勞倫也宣布正在關閉第五大道的Polo衫旗艦店,這也只是多個在黃金地段關閉旗艦店的品牌之一。

 

大型零售商的「滅絕級」事件也許可以從嚴重的經濟衰退中找到解釋。但現實卻是,美國GDP連續8年增長、天然氣價格走低、失業率低於5%,而過去18個月也是工資增長最多的時期,尤其對中低收入的美國人來說。

 

與此同時,整體零售支出也在穩步增長,儘管增幅不大。到底該如何解釋這一切?或許幾個趨勢性發展——電子商務崛起、商場供應過剩以及餐廳復興的驚人效應,這三者「合謀」改變了美國購物生態的面貌。

 

以下是美國實體店衰敗的三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網購衝擊,人們比過去更多地在線上購物。

 

對於實體店的消亡,最簡單的解釋是亞馬遜吞噬了零售業。從2010年至去年,亞馬遜在北美的銷售額從160億美元增至800億美元。去年,西爾斯百貨的收入僅220億美元。這意味著亞馬遜在6年內的增長等於3個西爾斯。多家媒體報導稱,更明顯的變化是,美國半數家庭都是亞馬遜的訂閱用戶。

 

不過,亞馬遜只是一方面,並非故事的全部。很長時間以來,網購在媒體和娛樂領域發展很快,比如書籍和音樂銷售。方便的退貨政策也使消費者在網上購買服裝變得更便捷、零風險。服裝現在已成電商龍頭行業。一些成功的初創公司也倒逼實體店的零售商在網上提供類似交易和便利服務。

 

此外,由於應用程式和移動錢包的出現,移動購物也變得更容易。自2010年至2016年,網購支出佔比已從1.8%上升至20%。

 

過去,人們在購買沙發等昂貴物品之前,會多次去商店打打樣。每次旅行時,也會在閒逛中購買許多東西。但是,今天的消費者卻能在網上完成這一切,這意味著人們去購物中心的衝動會變小,去附近商店買東西的次數也會越來越少。

 

電子商務的興起不僅可以使人們在線上買賣,還能培養新的購物習慣,從而讓消費者逐漸把客廳沙發當成購物中心的替代選項。

 

第二種解釋,購物商場過剩。

 

今天,美國約有1200個購物商場。10年以後,可能還會減少至900個左右。這並非預示「商場的死亡」,但商場確實在衰落,而且不可避免。

 

考恩研究公司表示,美國商場擴張速度比1970年至2015年的人口增長還要快2倍。美國人均購物空間比加拿大多出40%,是英國的5倍,德國的10倍。根據房地產研究公司庫什曼和韋克菲爾德的統計,在2010年至2013年之間,購物中心訪問客流下滑50%。其實這並不奇怪,經濟大衰退帶來毀滅性打擊:購物中心客流量每年都在滑坡。

 

對於經濟大衰退中的商場「結構性衰退」,考恩研究公司分析師在本周撰寫的一篇論文中分析了若干原因。首先,停滯不前的工資和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費用擠壓消費者對其他有趣物品的消費支出,比如購買衣服。第二,經濟衰退也使一些品牌logo受到損害,比如服飾品牌霍利斯特和阿貝克隆比就深受其害。第三,由於消費者愛買便宜貨,一些折扣店、奧特萊斯和俱樂部商店也在「分食」百貨公司(如梅西和西爾斯)的市場份額。最後,商場都實行與零售商捆綁模式,一旦捆綁被解開,附帶的破壞性影響是巨大的。比如一些商店籤有「共同租賃」條款,如果梅西這樣的大租戶關門歇業,其他商店也有權中止租約並離場。一家或多家百貨商店的關門倒閉最終會讓整個商場顫抖。

 

第三種解釋,美國人的消費理念從物質主義轉向和朋友在外聚餐。

 

就算是電子商務和購物空間過剩導致成千上萬零售店關門,但是,為什麼倒閉潮會在這個節骨眼發生——低收入工人的工資上漲速度比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任何時候都快?

 

首先,雖然工資上漲對工人和整體經濟都是巨大利好,但是對於依靠廉價勞動力的低利潤的零售店來說,可不是好事。收銀員和營業員是全國最大的兩種職業,從業者人數達800多萬,這兩大職業的收入中位數每年低於25000美元。最近新的最低工資法以及緊俏的勞動力市場雖然讓最貧窮的工人漲了工資,但卻使那些受亞馬遜「壓迫」的零售商更感壓力山大。

 

第二,消費者的消費興趣正從服裝轉向旅行和餐飲,服裝店的銷售額也隨之下降。在經濟大衰退之前,零售業在20世紀90年代急劇增長,人們購買很多東西,包括房子、汽車和衣服。但是,後來情況發生很大變化。人們花在買衣服上的錢越來越少,本世紀以來,在消費支出總額中,購買服裝支出下降20%。

 

這是怎麼回事?原因在於旅遊業的蓬勃發展,酒店入住率出現井噴。自2010年以來,美國航空公司的乘客人數每年都在增長,去年,創下8.23億人次的紀錄。而餐館的勃興也更加戲劇化。自2005年至今,餐飲服務場所的銷售額增長是其他所有零售行業的2倍。2016年,美國人在餐廳和酒吧的花銷第一次超過在百貨店的消費。

 

這一現象背後也有社會因素。在社交媒體時代,許多年輕人的行為受到這類動機的驅動——他們會考慮哪些經歷和體驗能在社交媒體上創造出最受歡迎的帖子,無論是傳統的沙灘照片還是閃閃發光的鱷梨烤麵包,只要能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轟動效應就會吸引年輕人。不過,房地產分析公司Reis的高級經濟學家芭芭拉·伯恩·德納姆認為,這對商場而言是一件大事。百貨公司雖然失勢了,但是更美妙的食品、娛樂甚至健身活動或許會吸引青少年或普通家庭重返垂死掙扎的購物中心,在那裡,他們可能會光顧那些險將倒閉的實體商店。

 

最後,做個簡要預測。今天,移動購物可能是零售業中最具變革性的力量,但是無人駕駛汽車對零售業的改變可能會和智慧型手機一樣具有革命性。

 

一旦無人駕駛車變得價廉物美、安全且供應充足,零售商和物流公司就可以購置數百萬輛自動汽車,屆時汽車就能成為商店,而街道將是最終的商場。事實上,無人駕駛車可能會導致購物中心在某些地區走向消亡。計算機並行版本系統(CVS)可以讓數百輛自動駕駛小型貨車滿載貨物,整日整夜在郊外「遊蕩」,通過智慧型手機隨時接受客戶召喚,然後把貨送到客戶家中。到2025年,一款豪華手錶可能不會在上東區的店面展出,它或許擁有一輛自主展示車,圍繞社區打轉,客戶可以隨叫隨到,然後停在一棟公寓大樓的門口。無人駕駛零售將創造新的便利服務,但也會讓交通「頭痛」,這需要制定新的法規,但它會激發行業創新的靈感,把更多企業從傳統商業地產的束縛中解救出來。零售業的未來可能會變得更加神奇。
    
(欄目主編:楊立群;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相關焦點

  • 第二波:大西洋月刊盤點2013年度照片
    《大西洋月刊》是美國最受尊敬的雜誌之一,一本有關文學、政治、科學與藝術的雜誌,《大西洋月刊》堅持無黨派、無偏見原則,對於任何事物採取一種超然、充滿智力性、幽默的、有藝術感的態度。《大西洋月刊》網站的焦點視野欄目近日推出了2013年新聞圖片盤點。整個盤點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13年1月至4月,詳見《第一波:大西洋月刊盤點2013年度照片》。
  • 隔著大西洋,撒哈拉沙漠是如何滋養亞馬遜雨林的?
    隔著浩瀚的大西洋,我們很難將撒哈拉沙漠和亞馬遜雨林聯繫起來。距離千萬米,撒哈拉每年都在無聲地滋養著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陸在很早很早以前,非洲大陸是和南美洲大陸連接在一起的。直到大約2億年前,大西洋開始擴張。南美洲和非洲中間的低洼處開始形成了海洋。
  • 疫情未完,美國零售業又受騷亂打擊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王會聰「美國零售業在新冠疫情後再遭重擊」。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31日報導稱,由非裔男子弗洛伊德死於明尼阿波利斯白人警察執法過程而引發的抗議席捲全美多座城市,在部分地區抗議活動演變為騷亂,洗劫商店、快遞的情況頻頻上演,令剛剛在疫情封鎖令結束後重新開放的美國零售企業遭遇新打擊。美國CNBC網站5月31日報導稱,全美多地綜合零售商超、專賣店和奢侈品商店都遭遇不同程度的洗劫。
  • 大西洋月刊:美國槍枝權是為了對付暴政?結果成了暴力叛亂助燃劑
    據大西洋月刊1月11日撰文分析美國槍枝政策和國會襲擊事件的聯繫。美國步槍協會及其盟友多年來一直主張,公民需要武裝自己,以對抗暴政。1月6日發生的國會大廈襲擊事件,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川普及其盟友,這一點是很清楚的。但社會上的另一股勢力卻也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幾十年來,它一直給美國人灌輸反叛主義的幻想:持槍權利運動。
  • 移動應用能夠拯救傳統新聞媒體嗎?
    另一方面,不論是新聞集團旗下的華爾街日報和泰晤士報這種觀點相對權威的大報,還是專注於雞毛蒜皮為廣大英國普通民眾喜聞樂見的太陽報,都是專注於內容的傳統紙媒,有固定的讀者群。而The Daily是什麼,全球首份以iPad為專有平臺的電子報刊,它知道它要把內容提供給怎樣的讀者麼?
  • 戈巴契夫說:蘇聯解體不能怪自己,也不怪葉爾欽,都怪這四個人
    最典型就是蘇聯的解體,到現在大部分人都至今想不明白,那麼強大的蘇聯,那麼發達的蘇聯,為何會走向解體呢!而且作為責任人的戈巴契夫,還有葉爾欽,都不承認自己解體蘇聯。而且戈巴契夫甚至還說,蘇聯解體不能怪自己,也不能怪葉爾欽,而是這四個人的錯。
  • 大西洋月刊:如果川普一直拒絕承認敗選,將發生什麼?
    ▲ 本文發表在2020年11月的《大西洋月刊》印刷版。 在這個充斥著流行病、衰退和政治災難的選舉年,決策機制面臨著崩潰的重大風險。熟悉選舉法和選舉程序的人士警告說,發生憲法危機的條件已經成熟,這場危機將導致美國沒有一個權威的選舉結果。對於這種災難,我們沒有萬全之策。
  •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崩潰
    大西洋洋流對歐洲與北美氣候有明顯的增溫作用。不過據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可能會致使洋流停止。
  • 環環穿越亞馬遜之旅(三)大西洋雨林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提到巴西便會想起三件事 -- 足球,桑巴和亞馬遜。亞馬遜作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幾乎成了巴西國家的一個標誌。以亞馬遜及其支流為骨幹的亞馬遜雨林水力資源豐富,巴西第二大水電站美麗山電站就坐落在這片叢林中。這裡也是地球上自然環境最為原始的地區之一,國網巴控公司修建的美麗山電站輸電工程,因為成功穿越這片林莽而為輸電工程史寫下了可圈可點的一筆。
  • 《大西洋月刊》評論文章:我們生活在「失敗國家」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4月28日電 日前,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登署名為喬治·帕克(George Packer)的評論文章,批判美國政府抗疫遲緩、總統川普「滿口謊言」,同時還揭示了貧富差距導致抗疫過程中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 大西洋月刊,發布一組航拍中國的圖集,告訴了世界中國是什麼樣子
    旅行對我而言,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做一枚「不靠譜」青年,我享受著旅途上的每一刻,我是旅途姐兒,最近外媒「大西洋月刊」發布了一組航拍中國的圖集,驚豔了世界,有人說不管在哪裡,都有最美的景色,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發現這裡的美,從寧靜的山村到繁華的城市,中華大地原來只最美的,如果有人問你,
  • 大西洋月刊:對宇宙萬物的最佳闡釋
    :龍騰網  翻譯:飛雪似煬花 正文翻譯:The Best Explanation for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大西洋月刊這個理論的一個著名觀點是:引力子,以及電子、光子和其他一切,都不是點粒子,而是一種不可感知的微小的能量帶,或者是以不同方式振動的「弦」。上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對弦理論的興趣大增,當時物理學家們意識到,它與數學上對量子化引力的描述是一致的。但是,五個已知的弦理論版本都是「攝動的」,這意味著它們在某些狀態下會崩潰。
  • 來自大西洋彼岸的新鮮美味—加拿大大西洋海產在2017中國國際漁業...
    來自大西洋彼岸的新鮮美味—加拿大大西洋海產在2017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精彩亮相2017-11-01 23: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2851 次 我要評論 青島國際展覽館舉辦的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期間,來自加拿大的大廚為中國消費者呈現優質的加拿大大西洋海產。
  • 百億收購全食,亞馬遜卻只會一招,美媒忍不了了:多去學學盒馬!
    盒馬的成功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陣大的模仿浪潮,無論是日本的無印良品,還是美國的可口可樂,亦或者是亞馬遜,都在加快新零售的布局,希望不要被落下太遠。近日,美國知名媒體Business Insider參觀了上海的盒馬後,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懸掛鏈上高速運轉的送貨履帶,人臉識別付款,30分鐘極速送達,產品標註原產地和健康指數……緊接著,這家美媒得出了一個結論,盒馬才是「零售業的未來」。
  • 英探險家亞馬遜河中遇6米長食人巨蟒
    英探險家亞馬遜河中遇6米長食人巨蟒 2014年05月25日11:12 來源: 資料圖 第5頁第6頁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0日報導,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紀錄片《河中巨怪》
  • 美國《大西洋月刊》「轉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實的危險」譯者注
    《大西洋月刊》是1857年11月創辦的精英刊物(見《南方日報》 2001年4月09日 「《大西洋月刊》——美國精神的覺醒 」介紹)。濫用轉基因技術於農業是錯誤的,美國這家精英刊物終於承認了。美國的精英,給美國政府深謀遠慮的「21世紀生物技術戰略」橫著打了一悶棍。此文並沒有明確、具體地說,那些「非常真實的危險」具體表現為什麼,正如南京大學的報告沒有討論,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跨界信息交流功能,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 為什麼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 不能互相融合在一起?
    之所以出現兩大洋不能混淆融合,其實跟海水的溫度、密度、鹽度及海水中物質成分不同等有很大關係。當大洋上風平浪靜時,兩大洋會有明顯的分界線,肉眼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但當大洋上出現極端天氣時,這種明顯界線很快就會消失,因此兩大洋不能混淆也是相對的、分時間的、分條件的。這種現象不止發生在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我國的領海上也有這種海水間不能「混淆」的現象發生,比如黃海與東海之間也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
  • 亞馬遜又給服裝傳統零售商敲警鐘了,這次是推出Prime Wardrobe!
    2017-06-22 09:03 這也是亞馬遜試圖撼動服裝行業的最新舉措。 亞馬遜的新服務被稱為Prime Wardrobe,它對服裝行業的傳統零售商來說,是一大威脅,特別是百貨商店。原本百貨商店就一直掙扎著讓消費者到商店購物。同時,亞馬遜的這一舉措對網上零售商,如Nordstrom的Trunk Club和新創企業Stitch Fix等來說,都是一大挑戰。
  • NASA衛星對準南美,影響嚴重,科學家擔憂:亞馬遜開始徹底崩潰
    過度砍伐森林資源導致的焚毀令人觸目驚心,而令人更加痛心的是:「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的火勢仍在繼續蔓延,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這都是人類無以承受之痛…科學家對此感嘆道,我們正在走向不歸之路!據報導,在過去的50年裡,全球20%的熱帶雨林被燒毀,再加上人類的各種破壞性活動,使得原本就是所剩無幾的雨林變得鳳毛麟角。
  • 亞馬遜簡介_官網_怎麼樣_入駐流程_聯繫方式-雨果網
    亞馬遜公司(簡稱亞馬遜,Amazon),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網絡電子商務公司,位於華盛頓州的西雅圖。亞馬遜是網絡上最早開始經營電子商務的公司之一,亞馬遜成立於1995年,一開始只經營網絡的書籍銷售業務,現在則擴及了範圍相當廣的其他產品,已成為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和全球網際網路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