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美國槍枝權是為了對付暴政?結果成了暴力叛亂助燃劑

2021-01-16 海外即時通

據大西洋月刊1月11日撰文分析美國槍枝政策和國會襲擊事件的聯繫。

美國步槍協會及其盟友多年來一直主張,公民需要武裝自己,以對抗暴政。

1月6日發生的國會大廈襲擊事件,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川普及其盟友,這一點是很清楚的。但社會上的另一股勢力卻也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幾十年來,它一直給美國人灌輸反叛主義的幻想:持槍權利運動。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人需要聯合起來、用暴力推翻政府的想法一直是建立和擴大槍枝市場的關鍵。這些想法也用來證明公民有權在公共場合遊行,即在憤怒的抗議活動中隨意將突擊步槍扛在肩上或高高舉起。

如果人們想要一把槍來保護自己和家人,那麼手槍就可以了,最好是小槍,這便於存放或隱藏,以免招致侵略。自衛的說法主要是將槍枝限制在家庭範圍內。

但對於急於銷售威力大得離譜的槍枝製造商來說,這還不夠好,比如半自動步槍,這種武器在戰場上很適合使用。

2012年,一名男子用半自動步槍殺害了桑迪胡克小學的一年級學生。反對這種槍的公共安全理由很充分:半自動步槍的設計可以在幾秒鐘內殺死很多人。他們在公民社會中沒有立足之地。

但是,槍枝權利的倡導者們卻在忙著把擁有槍枝的權利說成另一件事:自由,特別是免於早期暴政的自由。如果人們正面臨著迫在眉睫的獨裁統治,和對社會基本自由的破壞,那麼有了槍,公共安全就不是問題。

桑迪胡克槍擊案發生幾周後,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執行長韋恩·拉皮埃爾告訴國會,建國者將持槍權寫入憲法,是因為「他們生活在暴政的統治下,他們想要確保這些自由的人在這個新的國家永遠不會被暴力徵服。」

美國槍枝擁有者組織的拉裡·普拉特更加直言不諱:「我們的槍枝在我們自己手中,是為那些要對我們實行暴政的政府官員準備的。」

保守派評論員也附和了他們的觀點。例如,安德魯·納波利塔諾很快就駁斥了對公眾安全和對突擊步槍的擔憂:「今天,我們可以合法擁有槍枝的權利受到了限制,這使得一個暴君可以更容易地解除我們的武裝並統治我們。」

「第二修正案保護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並不在於它保護了打獵的權利。它保護了射殺暴君的權利,這個手段和暴君對我們使用的手段一樣。」

有了這些論據支持,槍枝權利運動為暴徒叛亂掃清了障礙。它給法治造成了一個漏洞:川普的支持者們大聲疾呼,然後爬上國會的外牆。

諷刺的是,政客們一直在鼓吹持槍的叛亂主義觀點,其部分原因是,在全國步槍協會及其盟友引導下,狂熱支持者希望聽到這樣的論調,這也促使他們更加可靠地參加投票。

桑迪胡克槍擊事件發生後不久,參議員湯姆·科伯恩支持了安德魯的觀點,他說:「第二修正案的目的是建立一股力量來平衡專制勢力。」

從表面上看,這聽起來很荒謬:如果政府殘暴的話,那麼全副武裝的公民怎麼能「平衡」我們的政府呢?畢竟,美國政府擁有坦克、無人機和飛彈。

擁有槍枝權利的極端分子很難被美國軍隊嚇倒。幾年前,一篇頗受歡迎的文章《武裝革命,可能沒那麼難》在槍枝權利圈子裡廣為流傳。作者比爾·布裡奇沃特是美國槍枝經銷商聯盟的前主任,他是從哪裡得到這個荒謬的想法的?

答案是越南戰爭。布裡奇沃特認為,北越展示了僅僅擁有突擊步槍的普通公民是如何推翻世界上最先進的軍隊的。先別管美國因為許多複雜的原因而輸掉了這場戰爭,北越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美國郊區的遊擊隊輕易忽略了武裝叛亂可能帶來的恐怖情形。當你生活在一個合法的社會,警察和士兵受到法律的約束,並且你是白人,你可以對他們大喊,拿槍指著他們的臉,而不用擔心受到致命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你很容易表現出「勇敢」並號召反抗(這是美國的傳統),而不考慮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來源:pexels)

武裝叛亂分子所要求的,也是他們無意中播下的,是對法治的破壞。這當然是極具諷刺意味的,因為槍枝權利倡導者堅稱他們代表並支持法律和秩序。他們從來都不明白,肩上挎著突擊步槍的人是無法無天的象徵。

因此,擁有槍枝權利的極端分子生活在一個叛亂的幻想世界中,而政客們在合適的時候卻也樂於培養這種幻想世界。但這樣叛亂的言辭不是沒有代價的,正如人們上周看到的那樣。

現在人們了解到,許多在國會大廈橫衝直撞的人屬於激進的槍枝權利派別,他們的動機就是長期以來對暴政的警告。

2020年已經很好地展現了叛亂分子的狂熱夢想所帶來的一切。春天,他們派遣暴徒佔領州議會大廈,威脅議員;夏天,他們導致了威斯康星州和俄勒岡州的抗議者死亡;現在他們在國會造成死亡和破壞。

槍枝權利運動應該為此付出代價。美國領導人應該盡其所能,制定確保和平抗議的法律,美國需要禁止突擊步槍和公開攜帶槍枝。因為這些武器的合法性是與民主本身相悖的。

(加美財經)

#襲擊國會事件#、#美國民主#、#槍枝權利運動#

作者:江江

責編:帆子

相關焦點

  • 黎巴嫩外交官:美國一定會入侵美國,把美國從美國的暴政當中解放出來
    黎巴嫩外交官感嘆美國國會被衝擊  當地時間1月6日,大批川普支持者湧入美國首都華盛頓,暴力衝擊美國國會大廈。對此,黎巴嫩常駐聯合國代表穆罕穆德•薩法發推感嘆:「如果美國看到美國在美國的所做作為,美國一定會入侵美國,把美國從美國的暴政當中解放出來。」川普支持者攻進美國會大廈  拜登:這是叛亂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如期舉行聯席會議,並對總統大選選舉人票再次清點,以認證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選這一事實。
  • 美國出重拳對付俄羅斯!外媒:重建大西洋艦隊跟俄海軍對峙
    正值當前全球各種危機隱現之際,美國對俄羅斯的敵意似愈加強烈,本來就常態化的美俄大國博弈也更加清晰的凸顯了出來。為了對付俄羅斯,美國川普政府險招頻出,剛又傳出一則相關重磅消息。12月3日,俄羅斯塔斯社報導稱,美國將重建一支艦隊,專以對付俄羅斯。
  • 第二波:大西洋月刊盤點2013年度照片
    《大西洋月刊》是美國最受尊敬的雜誌之一,一本有關文學、政治、科學與藝術的雜誌,《大西洋月刊》堅持無黨派、無偏見原則,對於任何事物採取一種超然、充滿智力性、幽默的、有藝術感的態度。《大西洋月刊》網站的焦點視野欄目近日推出了2013年新聞圖片盤點。整個盤點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13年1月至4月,詳見《第一波:大西洋月刊盤點2013年度照片》。
  • 媒體:美國總統彈劾草案指控川普「煽動叛亂」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華盛頓1月9日消息 據NBC電視臺公布的一份文件稱,美國眾議院總統川普彈劾草案指控其「煽動叛亂「。 SPUTNIK / ALAN BULKATY 美眾議員下周可能就彈劾川普條款進行表決美國國會1月6日確認總統選舉結果,川普在華盛頓為自己的支持者們舉行了集會,並呼籲他們前往國會大廈「幫助弱勢的共和黨」。此後,川普支持者人群將國會舉行會議的國會大廈包圍,闖入大樓並對其進行破壞行為。截至目前獲悉,5人死亡。
  • 大西洋月刊:如果川普一直拒絕承認敗選,將發生什麼?
    ▲ 本文發表在2020年11月的《大西洋月刊》印刷版。 作者: 巴頓·格爾曼(Barton Gellman),《大西洋月刊》的特約撰稿人,著有《黑鏡:愛德華·斯諾登與美利堅監視國》(Dark Mirror:Edward Snowden and The American Surveillance State)和《垂釣者:副總統切尼》(
  • 美國國會山一日復盤|稀疏的抗議如何演變成一場「叛亂」?
    ↑7日凌晨,參眾兩院聯席會議最終認證拜登當選第46任美國總統 圖據美聯社在美國總統選舉過去2個多月後,當地時間1月7日凌晨3時45分左右,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完成選舉人團票認證,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以306票當選第46任美國總統。據最新消息,對於這一結果,川普表示自己雖不同意,但是「在1月20日會有序過渡」。
  • 鬧劇終於結束了,川普呼籲放棄暴力,但民主黨可能不會放過他
    在彈劾川普的同時,美國副總統彭斯更是站隊民主黨,直接繞開川普,動用大量國民警衛隊對付抗議者。對此,黎巴嫩外交官、常駐聯合國代表穆罕默德·薩法在推特回應稱:"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在對美國做的事,美國肯定會入侵美國,並從美國暴政的手中解放美國。"這番表態,類似繞口令又充滿諷刺,被網友稱為"神評論"。它確實反映了美國民主的虛偽。
  • 《大西洋月刊》評論文章:我們生活在「失敗國家」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4月28日電 日前,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登署名為喬治·帕克(George Packer)的評論文章,批判美國政府抗疫遲緩、總統川普「滿口謊言」,同時還揭示了貧富差距導致抗疫過程中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 《大西洋月刊》:美國傳統零售業遇「崩潰2017」,不能都怪亞馬遜
    當前,美國經濟正在穩步復甦,用美聯儲主席耶倫的話來說就是美國經濟「相當健康」。但是,在健康的美國經濟「肌體」中,傳統零售業卻似乎「病入膏肓」,破產、倒閉、關店,今年估計仍是災難之年。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零售業大面積潰敗?《大西洋月刊》刊文認為,這是由電子商務崛起、商場供應過剩以及餐廳復興等多重因素所致,亞馬遜並非唯一「推手」。
  • 美國革命與英國王權政治的轉向
    一方面他已將國家置於戰爭邊緣,另一方面他又向議會作出保證:他將以寬宏大量的方式,以軍事行動作為輔助來對付叛亂分子——作為他們的父親,國王將以「溫柔和仁慈」的態度接受任何悔改的殖民地叛亂分子。王室的支持者(託利黨,即所謂「國王之友」)也紛紛主張採用國王的強制手段,認為這是一場反常的叛亂。然而在支持和平調解的輝格黨看來,這卻是一場反常的內戰。
  • 大西洋月刊:對宇宙萬物的最佳闡釋
    :龍騰網  翻譯:飛雪似煬花 正文翻譯:The Best Explanation for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大西洋月刊Witten的計算結果反映的現象大致如此。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David Simmons-Duffin解釋稱:「Witten可以在不寫出M理論方程式的情況下提出這些觀點,這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也留下了許多問題。」
  • 美國《大西洋月刊》「轉基因食品有非常真實的危險」譯者注
    《大西洋月刊》是1857年11月創辦的精英刊物(見《南方日報》 2001年4月09日 「《大西洋月刊》——美國精神的覺醒 」介紹)。濫用轉基因技術於農業是錯誤的,美國這家精英刊物終於承認了。美國的精英,給美國政府深謀遠慮的「21世紀生物技術戰略」橫著打了一悶棍。此文並沒有明確、具體地說,那些「非常真實的危險」具體表現為什麼,正如南京大學的報告沒有討論,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跨界信息交流功能,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 大西洋月刊,發布一組航拍中國的圖集,告訴了世界中國是什麼樣子
    旅行對我而言,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做一枚「不靠譜」青年,我享受著旅途上的每一刻,我是旅途姐兒,最近外媒「大西洋月刊」發布了一組航拍中國的圖集,驚豔了世界,有人說不管在哪裡,都有最美的景色,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發現這裡的美,從寧靜的山村到繁華的城市,中華大地原來只最美的,如果有人問你,
  • MAOA基因變異易導致暴力
    美國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男孩體內單胺氧化酶A基因(MAOA基因)發生變異,他們的暴力傾向明顯增加。      為了解基因變異與犯罪的關係,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500名男孩和女孩的MAOA基因和他們的行為方式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發現MAOA基因發生變異會增加男孩的暴力傾向,但對女孩不會產生影響。  研究人員在《綜合精神病學》6月刊上報告說,MAOA基因變異與人和動物的攻擊行為有關。
  • 4人死亡52人被捕,驚魂16小時,美國國會到底發生了什麼?
    剛開始,這還只是一場川普支持者發起的抗議,但隨著暴徒們的行為愈演愈烈,集會最終演變成了大西洋月刊口中的政變。 隨著喬治亞州的計票結束,美國國會開始清點選舉人票。最初,川普支持者們還只是聚集在草坪,抗議11月的大選結果。
  • 北美觀察丨竟與抗議者合影 美國警察什麼情況?!
    △《福布斯》報導,「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中的被捕人數,與國會山遭抗議衝突事件中的被逮捕人數相比,呈現極大差異美國警察對不同族裔執法的雙標行為,不僅表現在示威活動中,還存在於整個社會。《華盛頓郵報》回顧了2020年警察暴力執法的相關數據後發現,非裔美國人遭警察槍殺的概率,要高出白人2倍以上。
  • 美國那點事丨「佔領國會山」中的政治暴力:美國會走向內戰嗎
    1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在華盛頓集會,抗議去年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選的結果。川普表示,「這代表著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第一個總統任期的結束,但這只是我們為了讓美國重新偉大而進行鬥爭的開端」。「雙方不把對方視為對手,而是視為惡魔」拋開「佔領國會山」引發的各種指責和嘲諷,美國的政治暴力問題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 美大選之殤:打怪獸的人,自己成了怪獸
    又有消息說,最近幾天,美國可能的50個州要發動對大選結果不滿的武裝抗議。 在此情形之下,美民主黨一邊確保拜登的順利就職,一邊對川普的打壓加碼,力度絲毫不減。 他們對川普的防範是如此的滴水不漏。就算只剩這最後幾天任期,他們都不想留給川普,要他提前走人。
  • 美國總統兩獲提名後,自己的媒體都不滿:諾貝爾和平獎可以停頒了
    不過,對於美國總統獲得這項提名,美國自己的媒體卻非常不滿,甚至表示諾貝爾和平獎可以廢除了。9月15日,曾爆料並批評美總統輕視陣亡士兵的美國《大西洋月刊》認為,提名美國總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異常荒謬,且和平獎比其他獎項更為主觀,得主成就實際上參差不齊,是該先停頒了。
  • 「他們是一群暴民、叛亂...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周四(7日),拜登在美國國會確認其當選總統之後,再就暴力衝擊國會事件發表演講。「在我看來,昨天是我們國家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拜登當天在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的演講中表示,川普應該為此次暴力衝擊國會事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