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的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就像我們今天要講的刺蝟一樣,刺蝟的刺就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其實刺蝟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刺的,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才慢慢長出它們的刺。
其實漫長的生物進化史中,有許多生物都是在進化中為適應外界環境才慢慢有了現在的形態。那麼,刺蝟為什麼最後把刺保留下來呢?接下來大家一起去探索,了解刺蝟的生物學背景,幫助刺蝟的主人們更好地照顧刺蝟。
刺蝟有刺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那麼,曾經接觸過刺蝟的人肯定也已經發現了它的刺和我們想像當中的刺其實是不一樣的。如果是近距離接觸的話,你就會發現,刺蝟在沒有防備的時候,它們的刺是軟的。
看到刺蝟滿身的刺,很多人都以為那是它的衣服,其實不然,其實那些刺是它們的頭髮。每隻刺蝟平均有一萬根刺,它們每三年就要更新一次。雖然刺蝟看上去渾身都是刺,其實刺蝟也是有尾巴的,只不過刺蝟的尾巴很短,只有幾釐米長,所以肉眼其實很難分辨出來。
刺蝟是屬於哺乳動物中的蝟形目。最普遍的刺蝟種類是學名為"歐洲刺蝟"的普通刺蝟,廣泛分布在歐洲、亞洲北部,在中國的北方和長江流域也分布很廣,這種刺蝟冬天冬眠,在蘇南民間又被叫做"偷瓜獾"。刺蝟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有短而密的刺,刺蝟在夜間活動,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遇敵害時能將身體捲曲成球狀,將刺朝外,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