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I前線」(ID:ai-front),作者:陳思,整理:李冬梅,36氪經授權發布。
現在看來,重新評估 GitHub 的星到底有什麼價值是很有必要的。
Github 上「刷星」事件頻出近日,國內某網際網路平臺向用戶發送私信,如果用戶在 Github 上為其平臺上的開源項目點星,則會收到該平臺的紅包獎勵。
此外,某國產開源軟體也在其網頁上放出了「你點 star,我送豪禮」的消息,據網站顯示,用戶在其開源項目上點擊 star,會獲贈紀念 T 恤、書籍、在線算力卡等禮物,該活動一出就引起了開發者社區的瘋狂吐槽。
不僅國內的企業會在意 Github 上的星標數,國外企業也同樣如此。早在 2019 年 8 月,就有消息爆出韓國最大的無線通信提供商 SK Telecom 在 GitHub 上通過贈送免費飲料來換取開源項目的 star 數量。
據了解,該項目名為 Metatron Discovery,是一個實時數據分析應用程式,基於定製版本的 Apache Druid。通過這場活動,該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獲得了約 2500 個 star。
經媒體曝光後,該項目引起了社區內一些反對的聲音,有不少開發者認為 SK Telecom 這樣刷星的做法有悖於 GitHub 社區的原則。受到輿論壓力的影響,SK Telecom 暫時關停了這一項目,並公開道歉稱:
我們完全尊重社區的聲音,並決定重置這一項目。我們正在等待 Github 對該項目的回覆,並將遵循他們的指導方針…我們將繼續傾聽並尊重社區的聲音,盡最大努力遵守開源生態系統的精神。我們再次對這次的行為深感抱歉並道歉。
為什麼瘋狂「刷星」雖然開源項目在 GitHub 上的 Star 數並不是它的全部意義,僅僅是用戶認為這個項目很有趣,是用戶的個人行為,不是項目是否能成功的定論。
儘管如此,但對於維護者而言,GitHub 上的星還是很有誘惑力的。一方面,每一次星標數的增長都會讓他們感到興奮,他們會感覺自己的項目得到了認可,會從中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圍繞著 GitHub 星標數,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開源營銷已經成為自己的利基市場。開源團隊致力於通過公告實現星標的裡程碑。目前甚至已經出現了一套完整的工具,可用於跟蹤和分析星標數增長的情況。
為什麼會在 Github 上刻意「刷星」,SK Telecom 公司負責該項目的開發人員表示:
這樣的開源項目很難在一家大公司內生存下去,實現高 star 數將有助於證明其價值,儘管公司內部存在一些政治因素。
總結起來,刷星項目的開發者主要有這樣幾種理由:
有一些開發者刷星的目的跟 SK Telecom 公司的這個項目一樣,為了向公司證明項目存在的價值,畢竟是個人或者團隊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做出的東西,就這麼被公司砍掉的話,實在是太過殘忍,所以為了生存,他們選擇了刷星。
另有一些開發者是為了求職的時候提高通過的機率。開發者求職的時候,經常會被要求:如果有 GitHub 項目,請附上地址。怎麼樣能夠讓自己的項目更「好看」呢?刷星就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雖然在一些人看來,刷星並不能改變什麼,甚至有些畫蛇添足,但是為求一個穩,很多人走上了這條路。
此外,還有一些個人開發者也會存在這樣的刷星行為,缺少大廠光環或者名校背景,花時間花精力搞出來了一個項目,競品不少、難以推廣,只能通過刷星來提升關注度,從而能夠更順利地推廣出自己的產品。
GitHub 項目的 star 數到底重不重要?可能每個開發者的看法都不一樣,至於為什麼會選擇刷星這樣的行為,不同的開發者也有自己的一套理由。類似的問題在 v2ex、知乎上都有討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移步:
v2ex 上關於刷星的討論:https://www.v2ex.com/t/485555
如何看待 GitHub 上刷星的行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587533
被玩兒壞的 GitHub就刷星這件事兒來說,star 功能本來是 watch 功能的一個拓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方便大家收藏一些值得學習或者實用的項目,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star 數量變成了項目實力的體現,star 數量越高,就證明某個項目越強,或者某個開發者的實力越強。
儘管不是每一家公司在面試的時候,都會以 GitHub 項目的 star 數量作為面試者能力的評判標準,但是不少開發者認為,這樣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嚴重的誤導,尤其是尚在學習階段的新手開發者。
而根據一些開發者的爆料,有人已經把刷星做成了一種生意,某寶上甚至有專門的店鋪進行刷星(據說相關店鋪已下線),仿佛是 GitHub 社區裡出現的一批「氪金」玩家,只要你肯花錢,可以幫你把任何項目的 star 數刷上去,哪怕這個項目本身可能就是個垃圾。
不過也有人指出,某些項目的所謂「刷星」只是朋友之間的互相鼓勵,並非惡意為之,跟「路過點讚」一樣,只是正常操作而已,不可以偏概全。此外,還有一些項目是背負著公司的「重擔」,被強制要求刷星,這也是無奈而為之的。
除了刷星,GitHub 上還有各種各樣博關注的「騷操作」:垃圾項目刷屏、把項目的 issue 功能當作論壇版聊天(原功能是用來反饋 bug 的),比如去年大量中國開發者刷屏 Node 之父 Ryan Dahl 的新項目:
這樣的行為引發了其他開發者的強烈不滿,連 Ryan Dahl 本人都不得不出面嚴厲制止:
本該是開發者互相交流技術的地方,被一些人搞得烏煙瘴氣,不過好在這樣的現象只存在於少部分人中,相信大部分開發者還是願意遵守並一同打造良好的交流環境的。不知從何起,GitHub 的星,從「支持一個項目的公開方式」悄然變為「開源軟體的流通貨幣」,現在看來,重新評估 GitHub 的星到底有什麼價值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