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物始於小(巨大的事物,往往小事物慢慢發展而來)!
人類在這個巨大而神秘的世界中,仿佛剛好處於中間的位置。
用望遠鏡向遠處眺望,人類會發現神秘的宇宙,一眼望不到邊;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事物,人類會發現就算是灰塵裡面,也存在「宇宙」。
隨著科學家對微觀世界的探索,我們可以發現,「宏觀宇宙」和「微觀宇宙」極其相似!
恆星和行星組成恆星系——恆星系組成星系——無數星系組成星系團——星系團互相連接形成宇宙網,宇宙網的長度大約為80億光年。
宇宙網所組成的「球體」,就是單個宇宙,或許宇宙外面還有平行宇宙,思考下去就是一個無底洞。
研究單個宇宙,宇宙網可能就是整個宇宙的最終外貌,星系團之間有遠有近,物質連接各有不同,因此網狀結構非常複雜。
科學家通過對宇宙的長期觀測,根據宇宙微波背景,模擬出宇宙網的大致模樣。然而隨著顯微鏡的出現,科學家發現腦細胞、神經細胞所形成的網狀結構,與宇宙網幾乎相同。
左側宇宙網,右側腦細胞
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如此接近,讓很多人開始考慮:人類究竟生活在宏觀世界,還是生活在微觀世界?這個世界是宇宙中的果殼,還是果殼中的宇宙?
隨著微觀世界的大門打開,人類對微觀世界的了解越來越多,這個假設變得越來越真實。人類探索微觀世界,就像從宇宙網逐漸深入,探測宏觀宇宙。
腦細胞(宇宙網),由單個細胞組成——單個細胞(星系團)由原子組成——原子(星系)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類似宇宙的恆星系。
這就像兩面互相反射的鏡子,人類在兩面鏡子中間,無論向哪一邊看,都能看到無數個宇宙、看到無數個自己。
如果說宇宙網與腦細胞存在一些不同,那麼黏液黴菌幾乎和宇宙網一模一樣。
科學家對這種原始黴菌進行培養上色後,發現黏液黴菌的生長方式與科學家搭建的宇宙網模型幾乎一模一樣。
當然,與腦細胞相同,這種原始生物或許也是一個「微型宇宙」,但是還有另外一種解釋。
科學家認為,這種原始生物的生長方式,或許是一種「宇宙規律」。因為生活在宇宙中,所以黏液黴菌可以完美複製宇宙網。
就像宇宙大爆炸後,因為宇宙的膨脹而產生時間,時間是一種特殊的「宇宙規律」,人類必須遵守。黏液黴菌或許捕捉到了宇宙網形成的規律。
隨著科學的進步,生物學和宇宙學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多。
天文學家也開始培養黏液黴菌,通過研究黏液黴菌的生長方式,改善目前的宇宙網模型。令人驚奇的是,黏液黴菌似乎知道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通過黏液黴菌模擬宇宙,研究團隊發現就算不給予暗物質與暗能量的人為幹涉,黏液黴菌也會按照相對合理的方式逐漸拉伸。
黴菌相對於人類,屬於一種純粹的生物,或許這種純粹,才能揭示宇宙真正的樣子!
就像時間與速度存在相對論一樣,宇宙之間或許也存在相對論。
對於人類來說,地球之外是宇宙,細胞之中是微觀世界;然而對於宇宙之外的其他生命而言,人類所在的宇宙或許只是一個細胞,而人類只是會簡單思考的生物。
人類或許在銀河系中,可以稱之為高等生命,但是在宇宙之中、宇宙之外,人類的生命形態或許非常低級。
巨物始於小,小中有乾坤。
世間萬物都是由小及大,但是每一個「小」,都包含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