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據新華網 5月19日,納什剛剛從挪威國王手中接過被譽為數學界諾獎的阿貝爾獎,並成為有史以來唯一一位諾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事故發生時,他和妻子剛領完獎回到國內。
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主人公的原型、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終年86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警方的話說,計程車司機當時試圖超車,車輛卻失控,撞上防護欄。
與妻子同乘計程車遇難
美國廣播公司5月24日報導,納什與82歲的妻子艾麗西亞在美國新澤西州乘坐計程車時,因車輛失控遇難。納什在挪威領取了數學界的阿貝爾獎,剛下飛機,正從機場返回家中。新澤西媒體援引警方的消息說,納什和妻子被彈出汽車,意味著兩人當時可能沒有系安全帶。
納什生於1928年,其主要職業生涯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教學和研究。除了數學,納什在博弈論方面的成就最廣為人知。因對博弈論作出巨大貢獻,他成為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獲得200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美麗心靈》就是根據他的傳奇經歷改編而成。
22歲的納什寫出「納什均衡」
約翰·納什是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主人公原型、「博弈論」大師。
不用多說,能被改編成電影的人生一定充滿了戲劇性,何況這部電影還橫掃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而電影也只反映了納什人生中一個片段而已。
有人說,約翰·納什是當今世界最有名的「瘋子」之一。看過電影的人應該知道,這位天才在年僅22歲時就寫出那篇著名的博士論文,提出了後來被稱為「納什均衡」的博弈理論。
但就在納什的學術成就初享國際聲譽之時,他受到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困擾。他的摯友及室友、邀請納什為國效力的神秘人,都出自想像。虛幻與現實真假難辨,給納什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極大障礙。許多國際大獎也都因為他的身體狀況而與他擦肩而過。
納什的結髮妻子艾麗西亞在發現他患病後幾近崩潰。不過,即使在離婚後,艾麗西亞仍堅持陪伴和照顧納什幾十年,幫助他走出困境。兩人在2001年復婚。在堅強意志和妻子的鼓勵下,納什一直沒有放棄研究工作,並於1994年因博弈論獲諾貝爾獎。
「每次看《美麗心靈》都不好受」
當然,除了博弈論,納什在數學界的貢獻更是有目共睹。2015年,納什在86歲的高齡仍獲得了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阿貝爾獎。阿貝爾獎頒獎詞中說,獲獎者的突破已發展成應用廣泛、功能強大的數學方法,成為研究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關鍵工具,其影響遍及該理論的所有分支。
2011年,新華社記者曾專訪納什,問及對《美麗心靈》的評價,納什說:「這是一部製作得非常好的電影,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我看過好幾遍。不過,每次看的時候,我心裡並不好受。但我還是認為這部電影有助於人們理解與尊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新聞延伸
什麼是納什均衡
這麼多年來,博弈論的「高冷氣質」一直被廣為追捧。從經濟學界、商界到國際關係學界,在論文中扯上幾句博弈論,都是提升格調屢試不爽的好方法。那麼,博弈論和「納什均衡」到底講了些啥?
以經典的「囚徒困境博弈」為例。兩個小偷聯手犯事被抓,警方將二人隔離審訊,政策是:若兩人都坦白交贓,則證據確鑿,均被判刑8年;若有一人抵賴,則以妨礙公務罪再加刑2年共判10年,而坦白者有功被減刑8年,立即釋放;若兩人都抵賴,則警方證據不足無法判偷竊罪,只能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各判1年。
「納什均衡」引出一個悖論:從利己目的出發,結果會損人不利己。這一理論直接挑戰了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理論——認為每一個人都從利己目的出發,最終全社會達到利他的效果。
(原標題:諾獎得主約翰·納什夫婦車禍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