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為研究表明,選擇性捕獵年長雄性或破壞整個雄性社群

2020-09-04 中國新聞網

動物行為研究表明,選擇性捕獵年長雄性或破壞整個雄性社群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老年雄性動物被認為在繁殖上是多餘的,這種觀點常被用來支持對老年雄性動物進行合法的戰利品狩獵。最近完成的一項針對雄象開展的動物行為研究結果則警告稱,對年長雄性動物進行這類選擇性捕獵可能會破壞整個雄性社群,還會影響積累生態知識的代際傳承。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為幼象領路,年長雄象老當益壯」的研究論文指出,在進入未知或危險環境時,年長雄象可能扮演了為年輕雄象領路的重要長者角色。

對於大象和鯨這類長壽物種來說,年長個體通常能更好地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這或許有利於種群中的年輕個體成長。不過,此前對該領域的研究一般更關注雌性。

該研究論文通訊作者、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康妮·艾倫(Connie Allen)和同事對1264頭雄性非洲草原象的集群行為和領頭模式進行研究,這些大象往返遷徙於波札那馬卡迪卡迪鹽沼國家公園內博泰蒂河的路線上。

這項研究發現,在遷徙路線上看到的大象中,獨行大象佔20.8%(263頭)。青春期雄象單獨出行的概率遠低於預期,而成年雄象單獨出行的概率比預期要高,這或許說明獨自旅行對年幼、剛獨立、經驗不足的個體來說風險更大。

論文作者表示,他們發現年長雄象行走在雄象種群前方的可能性要大很多,說明成年雄象充當了生態知識掌握者的角色,也說明在清一色雄性非洲草原象集體移動時,成年雄象或具有領頭者的重要作用。(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編碼同類雄性特徵的神經機制研究有新發現
    該研究利用鈣信號記錄、化學遺傳操縱及腦片電生理等技術,解析下丘腦腹側乳頭體前核通過整合嗅覺信息,特異性地編碼同物種雄性信息,進而調控小鼠攻擊行為的細胞及神經環路機制。本能社會行為對於種群繁衍至關重要。在行為產生之前,動物需要整合感覺信息,判斷同物種個體的性別,進一步表現出合適的行為。例如,雄性對雌性表現出求偶動作;而對其他雄性則發動攻擊。
  • 腦智卓越中心在編碼同類雄性特徵的神經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9月21日,Neuron在線發表題為《特異性感知與攻擊行為相關的同物種雄性信息的下丘腦神經元》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許曉鴻研究組完成。
  • 雄性象海豹的「歌聲」是後天學會的
    > 最近一篇發表於《動物行為》的論文顯示,象海豹標誌性的叫聲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成年後才形成的。
  • 後杏仁核對雄性小鼠的性行為和攻擊行為的調節機制
    一些社會行為,如交配、攻擊等,對個體存活和種族的延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對齧齒動物研究的長期研究發現,一些下丘腦區域對社會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內側視前核(medial preoptic nucleus,MPN)對性行為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 Neuron:中科院許曉鴻組發現編碼同類雄性特徵的神經機制
    該研究利用鈣信號記錄、化學遺傳操縱及腦片電生理等技術,解析了下丘腦腹側乳頭體前核通過整合嗅覺信息,特異性地編碼同物種雄性信息,進而調控小鼠攻擊行為的細胞及神經環路機制。在行為產生之前,動物需要整合感覺信息,判斷同物種個體的性別,進一步表現出合適的行為。例如,雄性對雌性表現出求偶動作;而對其他雄性則發動攻擊。以往的研究發現,當嗅覺感知的器官--犁鼻器被破壞後,雄性小鼠喪失攻擊行為,並且對雄性和雌性同類都表現出求偶動作。這表明小鼠對於同物種的性別判斷主要依賴於嗅覺信息。
  • 歷時6年,多國科學家創造可以代孕的雄性動物
    基因編輯創造出 「代孕爸爸」為了實現雄性動物成果 「代孕」 後代,Oatley 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利用基因編輯工具 CRISPR-Cas9,在動物胚胎中敲除一種特定於男性生育能力的基因。所以這些被基因編輯過的雄性動物出生時,是不育的,但接下來,當研究人員將供體雄性動物的幹細胞移植到它們的睪丸後,它們就能夠正常產生精子。只不過,代孕雄性動物所產生的精子,只含有供體動物的遺傳物質。
  • 雄性領導的狼群,雌性領導的鬣狗群,哪個群體更強大?
    群居的食肉動物裡面,大多數是以雄性個體為領導的,比如狼群、獅群,多數情況下都是由最為強壯的一頭雄狼領導。但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些群居的捕食者,也可能是雌性個體領導著的,比如斑鬣狗所形成的獸群,就是典型的雌性為主導的群體。
  • 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雌性比雄性壽命長嗎?為什麼?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雌性和雄性壽命的差距呢?我們簡單的來分析一下。大多數哺乳動物雌性比雄性壽命長的原因之一:危險性首先,只要是雌性比雄性壽命長的哺乳動物,大都是雄性比雌性體型要大,而且大都是群居動物。因此,不管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一旦雄性比雌性體型大,那麼就意味著,如果是遇到危險,衝在最前沿的一定是雄性。
  • 科學家揭示編碼同類雄性特徵的神經機制
    比如公孔雀看到雌孔雀,會張開自己美麗的羽毛,展現自己的「魅力」,而對公孔雀可能就會有攻擊行為。那麼,動物感知性別進而採取相應行為背後的神經機制是怎樣的呢?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成果揭開了謎底。研究發現,當利用藥理遺傳學方法抑制神經細胞(PMvDAT)時,雄性小鼠對於雄鼠尿液的辨識能力相應減弱、對於雄性入侵者的攻擊行為也顯著下降;而激活這群PMvDAT細胞,雄性小鼠則增加了對同性的攻擊。
  • 自然界的動物中,有沒有雄性生育後代的?
    雌雄同體大家都不陌生,像蚯蚓、蝸牛等動物都是雌雄同體的動物,這類的動物我們不能單純的說是哪一種性別的生育後代,而無性繁殖則是指繁殖方式為出芽生殖、分裂生殖等生殖方式的生物,比如擁有「返老還童」能力的燈塔水母就是靠分裂生殖來繁殖後代的,它們沒有性別可言,自然就不存在哪一種性別生育後代了。除了以上兩大類生物外,也不是所有的其他生物都是雌性繁殖後代的。
  • 為什麼雌性會有雄性的生殖器?
    從外觀上看,我們很難分辨出斑鬣狗的雌雄來,原因就是雌性的生殖器與雄性的生殖器非常的像。那麼,這是不是就表明,斑鬣狗是雌雄同體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斑鬣狗與獅子一樣都是典型的群居動物,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地區,斑鬣狗的數量要遠超獅子的數量,這就造成了獅子可能會落單,但是斑鬣狗很少落單的情況。當斑鬣狗群遇到落單的母獅時,它們會毫不猶豫的上去圍攻,有獵物搶奪獵物,沒有獵物也要上去「欺負」一番。能欺負「非洲一哥」是斑鬣狗的「成名」的原因之一。
  • 猛獁象化石為何雄性居多?科學家:因雄性不抱團
    猛獁象化石為何雄性居多?:李夏君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日前刊出研究,稱科學家已經解開長毛象化石雄性居絕大多數的謎團。
  • 男人為什麼普遍比女人高,動物為什麼大多雄性比雌性大?
    低等動物如昆蟲、魚類、蛙類和蛇類都是雌性更大,但繁殖期間也是雄性主動求偶,像雄螳螂這種一不留神還會掉腦袋,被更大更強壯的妻子吃掉補充營養。其次,正是由於雌性在繁殖中付出很大,讓強勢雌性與多隻雄性交配,對種群繁衍不會有任何好處,因為她們在一個繁殖季只有精力生育一胎後代。相反,雄性在繁殖中只提供一個精子,強勢雄性完全可以霸佔更多雌性。
  • 海馬|雄性育兒的神奇動物
    海馬雄性育兒的神奇動物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海馬,是在什麼時候?(二)「雄代雌孕」的進化機制海龍科生物因其特異的體型結構與「雄性育兒」繁殖策略等獨特性狀,被視為海洋生物進化和物種保護研究的旗艦類群。
  • 一頭成年雄性北極熊有沒有實力單挑鬣狗群?為什麼?
    最近有小夥伴讓我分析一下北極熊和鬣狗群的實力對比。那麼北極熊能不能單挑鬣狗群呢?其實,這要取決於許多方面。首先,兩種動物一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冰洋地帶,一個生活在炎熱的非洲大草原之上,兩種動物無論是哪一種去到對方的生境中單挑,不用出手,僅僅是生存環境就是一個無法克服的因素。所以,我們只能拋開兩種動物生存的環境的因素,來做一下數據對比了。
  • 這種動物夫妻關係非常恩愛,雄性還能幫助雌性接生
    在動物界中雖然有很多三心二意的夫妻,但也有不少忠貞不渝的動物,像丹頂鶴、狐狸、狼這些動物可都是一夫一妻制,即便伴侶不幸身亡也不會再去尋找新的配偶。今天的主角也是極其恩愛的動物,那就是生長在南美洲亞馬遜河上遊森林裡的小精靈——狨猴。
  • 氣候變化或能影響雄性動物生殖能力,嚴重的可導致物種滅絕
    在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上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熱浪(heatwave,持續性極端高溫天氣)會破壞昆蟲的精子,並對後代的生殖能力構成負面影響。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由持續性極端高溫天氣對雄性生殖能力所構成的影響,或能解釋眾多由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所造成的影響,比如物種滅絕。
  • 新研究稱地位高的雄性黑猩猩也有壓力
    新華社東京8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有雌性黑猩猩在場的情況下,地位最高的雄性黑猩猩壓力最大。研究結果表明,在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中,可能同樣存在「高處不勝寒」的情況。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以4只雄性黑猩猩為研究對象,分析它們在周邊有或無雌性黑猩猩在場情況下唾液中皮質醇的變化。皮質醇含量增加能夠反映黑猩猩壓力增大。研究人員將4只雄性黑猩猩放進一個長寬均為10米、高4米的籠子中,並不時在相鄰的一個同樣大小的籠子中放進4只雌性黑猩猩,其中一隻處於發情期。
  • 數據分析表明,非人類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也比雄性更長
    在這裡,一個被後宮包圍的雄性發出呼喊聲來標記自己的領土。象海豹是雌性比雄性長壽的物種之一。圖片:Isabelle CHARRIER/Neuro-PSI/CNRS Photothèque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小組發現的證據表明,除了人類以外,雌性哺乳動物的壽命也比雄性更長。該小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他們如何彙編和分析來自大量動物種群的數量統計數據以及發現的內容。
  • 除人類之外,為什麼感覺大多動物都是雄性更加漂亮?
    大概是錯覺,地球上已知動物大約有150萬種,一輩子也只能見到少數部分,何來「大多動物都是雄性更加漂亮」?雄性和雌性外觀差異較大的物種常見於鳥類和哺乳動物。雄性鳥類個體羽毛更豔麗,雄性哺乳動物也常常長得更威武,主要是基於生殖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