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邊緣計算最熱門的是什麼?一切

2020-12-01 中國IDC圈

從SD-WAN、雲計算互連到安全性,邊緣計算將在2020年成為一個活躍的領域。

企業很少面臨像網絡邊緣這樣動蕩的領域。行業專家表示,各種挑戰推動著這一變化,從不斷增長的SD-WAN訪問需求到雲計算互連資源和物聯網,企業業務的傳統邊界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並將在2020年持續發展。  

調研機構Gartner公司的研究表明,到2023年,超過50%的企業生成的數據將在數據中心或雲計算外部創建和處理,而2019年這一比例不到10%。

伴隨著這一變化,網絡邊緣支持的技術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信息處理、內容收集和交付更接近這些信息的來源、存儲設備和消費者。Gartner公司表示,網絡邊緣試圖將數據和處理保持在本地,以減少延遲,並利用邊緣計算的功能實現更大的自治性。  

企業廣域網的範圍正在擴大,它不再只是從分支邊緣到數據中心邊緣。VMware公司VeloCloud業務部門副總裁兼總經理Sanjay Uppal表示,「現在,邊界已從區域網一端轉移到單個客戶端和設備,再到廣域網(WAN)轉移到數據中心中的單個容器或雲中的單個容器。廣域網範圍的擴大是數據生成民主化和保護數據安全的直接結果。因此,我們最終在客戶機、伺服器、設備、分支機構、私人數據中心、公共數據中心、電信公司POP、RAN和列表中找到了優勢。此外,隨著物聯網和移動性在企業中佔據主導地位,邊緣正在從傳統的分支機構轉移到單個客戶端和設備。」  

Uppal說:「業務應用程式從單片結構到靈活的容器化工作負載的發展,需要邊緣計算自身的演進,以更接近應用程式數據。這反過來要求企業網絡進行調整,以滿足並超過現代企業的要求。」   這樣的變化最終將使界定什麼構成網絡邊緣變得更加困難。  

KuppingerCole Analysts AG公司首席分析師Martin Kuppinger說。「隨著越來越多地採用雲交付的服務、非託管行動裝置和物聯網設備以及企業(尤其是合作夥伴)外部網絡的集成,網絡邊緣更加難以定義。這些範例都擴展了當今組織的範圍。另一方面,人們普遍認為不再存在這樣的邊界,例如『設備就是邊界』或『身份就是新邊界』。在某種程度上,所有這一切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在定義的微分段中可能仍存在邊界。但現在已經不存在一個很大的邊界了。」  

邊緣並不是唯一一個在2020年看到持續變化的領域,廣域網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IDC公司分析師表示,傳統的企業廣域網越來越不能滿足數字業務的需求,特別是在支持SaaS應用和多雲和混合雲使用方面。企業對跨其廣域網的多種連接類型的更容易管理感興趣,以提高應用程式性能和最終用戶體驗,從而促進SD-WAN技術的發展。  

Gartner公司分析師表示:「分支機構廣域網邊緣功能的市場繼續從專用路由、安全和廣域網優化設備轉向功能豐富的軟體定義廣域網。SD-WAN正在取代路由,並在多個連結、集中編排、本機安全性,以及其他功能之間添加應用程式感知路徑選擇。因此,它包括來自多個市場(即路由、安全、廣域網優化和SD-WAN)的現有和新興供應商,每個供應商都有自己的區別和限制。」

2020年最大的變化之一可能是SD-WAN。其中一個驅動因素源於思科、VMware、Juniper、Arista等網絡供應商與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Anthos和IBM RedHat等公司的關係。  

AWS公司日前發布的一系列雲計算服務,其中包括AWS Transit Gateway等新的集成技術,允許客戶將其Amazon虛擬私有雲(VPC)及其內部網絡連接到單個網關,這標誌著這些變化。Aruba、Aviatrix Cisco、Citrix Systems、Silver Peak和Versa已經宣布支持該技術,該技術有望簡化和提高SD-WAN與AWS雲計算資源集成的性能。   行業專家表示,圍繞這種雲互連的生態系統可能是2020年最熱門的增長領域之一。  

思科公司企業網絡部產品管理高級副總裁Sachin Gupta在最近的《網絡世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SD-WAN對於採用雲計算服務的企業至關重要,組織可以在園區、分支機構、物聯網、數據中心和雲平臺之間進行連接。它將所有網絡域整合在一起,並交付業務所需的成果。  

它必須調整用戶和設備策略,並提供滿足應用程式服務級別協議的保證。它必須為企業數據所涉及的每一臺設備和每一個雲平臺提供強大的安全性。AWS傳輸網關將讓IT團隊實現一致的網絡和數據安全規則。」  

所有這些邊緣轉換無疑將帶來安全挑戰。Kuppinger提出了一些問題,其中包括:  

•「影子IT」是否已訂閱SaaS(現在包含重要的業務數據)?如何管理?  

•IT部門是否將IaaS用於開發/測試或預生產?是否裝載了生產數據的副本?如何控制?  

•IT是否將IaaS和PaaS用於業務線應用程式?是否像原有的應用程式一樣集中管理? 

•企業是否允許自攜設備(BYOD)?是否為此類設備要求統一的端點管理或移動反惡意軟體解決方案?

•網絡上是否有物聯網設備?它們是否為客戶提供關鍵服務卻在企業的網絡之外?  

•是否列舉和控制了第三方風險?  

Kuppinger說:「每種情況都超出了傳統範圍,可能會增加企業的攻擊面和風險。一旦確定,企業必須找出如何保護邊緣,並獲得對所有風險和緩解措施的更全面的可見性。可能需要新的工具。一些組織可能會選擇使用更多的託管安全服務。」  

VMware的Uppal表示,「外圍區域需要無處不在,因此零信任架構應運而生。這需要端到端的視圖,其中在邊緣檢查,並根據該評估對網絡流量進行分段,以減少攻擊面。也就是說,首先降低發生問題的可能性,但如果發生問題,則將影響降到最低。當流量經過網絡時,會根據策略採用安全性服務,既允許正常訪問,又阻止惡意攻擊。再次基於業務策略對安全性進行動態排序的雲計算服務網絡至關重要。」   展望未來,組織可能需要減少對網絡本身的關注。保護服務之間、保護設備和服務之間的通信,保護設備以及訪問這些設備的用戶的身份。這就是「零信任」模式的主要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主要不是「零信任網絡」,而是各個級別的零信任。  

Kuppinger說,「最重要的是:只是保護邊緣網絡已不再足夠。如果存在一個已定義的網絡(例如運營技術中的物理網絡或許多數據中心中的虛擬網絡),需要增強保護能力。」  

邊緣雲和安全服務的混合將帶來2020年的另一個趨勢,Gartner公司稱之為安全訪問服務邊緣(SASE),基本上是將網絡和安全即服務功能融合到雲交付數據包中。Gartner公司表示,到2024年,至少40%的企業將有明確的戰略來採用安全訪問服務邊緣(SASE),顯著高於2018年底不到1%的比例。  

Gartner公司分析師表示,「安全訪問服務邊緣(SASE)處於開發的早期階段,由於採用SaaS和其他基於雲的服務(越來越多的分布式和移動工作人員訪問)以及採用了邊緣計算,因此數字業務轉型的需求推動了它的發展和需求。」  

Gartner公司分析師說,安全訪問服務邊緣(SASE)的早期表現是SD-WAN供應商增加了網絡安全功能,而基於雲計算的安全供應商則提供了安全的Web網關,零信任網絡訪問和雲訪問安全代理服務。  

無論是哪種說法,雲應用、安全性和新的邊緣廣域網服務的融合顯然將在2020年增加。  

VMware的Uppal說,「我們看到微服務在應用程式開發中的興起,允許基於一組離散技術元素構建應用程式。除了新的應用程式體系結構之外,還需要新的應用程式以支持物聯網計劃,並將計算推向用戶,以縮短延遲時間,並提高應用程式性能。隨著Kubernetes日趨成熟,需要的是更先進的應用程式開發和部署工具,它們可以與基礎設施、計算、網絡和存儲設備協同工作,以滿足分布式應用程式的需求。」

【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IDC圈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對於邊緣計算的要求是什麼
    對於邊緣計算的要求是什麼 搜狐 發表於 2019-10-08 09:28:13 隨著萬物聯網的趨勢不斷加深,智慧型手機、智能眼鏡等端設備的數量不斷增加,使數據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網絡帶寬的增速
  • 邊緣計算對雲計算意味著什麼?
    打開APP 邊緣計算對雲計算意味著什麼? 賢集網 發表於 2020-10-17 10:02:01 處於邊緣的基礎正在促使人們對基礎設施、遠程工作以及組織如何從所取得的進步中獲得最大收益的方式進行重新思考。
  • 邊緣計算總結 - CSDN
    邊緣計算是什麼在幾年前,這個問題很難有答案,甚至許多人對於邊緣計算的概念都是一頭霧水。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將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和中央預算內投資6000億元,重點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等,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合5G支持政策,政策驅動國內5G建設進入景氣周期,而5G應用場景商用落地也助推邊緣計算發展進入快車道。
  • 邊緣計算和邊緣AI是什麼?兩者有什麼區別?
    在科技領域,我們聽慣了AI人工智慧,邊緣計算,卻很少涉及兩者的交叉與融合:邊緣AI,那麼邊緣計算與邊緣AI是什麼,兩者有什麼區別呢?邊緣 AI 晶片組市場將超過雲AI晶片組市場。首席分析師Lian Jye Su 表示:隨著行業的發展,企業越來越多的需要解決有關數據隱私、電源效率、低延遲和強大的設備上計算性能等問題,邊緣AI將是解決方案。預期在未來五年,AI訓練與推論會在網關或是各種邊緣裝置進行,甚至往下到傳感器節點。那麼,邊緣AI到底是什麼,靠什麼能解決這些行業痛點呢?
  • JITStack講解:什麼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是靠近數據源的計算基礎
    雖然雲計算是產業信息化轉型的主要推動因素,但邊緣計算正在迅速成為工業物聯網(IIoT)目標的關鍵部分,以加速數位化轉型。邊緣計算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幾種趨勢已經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機會,幫助製造企業組織將大量基於機器的數據轉化為更靠近數據源的可操作智能端。什麼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是靠近數據源的計算基礎架構。
  • 什麼是邊緣計算,與雲計算有什麼本質區別?
    雲計算的核心概念就是以網際網路為中心,在網站上提供快速且安全的雲計算服務與數據存儲,讓每一個使用網際網路的人都可以使用網絡上的龐大計算資源與數據中心。然後了解一下什麼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了網絡、計算、存儲以及應用處理能力的分布式平臺,就近提供智能服務。
  • 全球邊緣計算大會·北京站成功召開
    2020年11月7日,以「5G·邊緣計算「為主題的全球邊緣計算大會在北京新世界大酒店成功召開。本次大會由邊緣計算社區主辦,EMQ、ZStack、九州雲、諧雲科技、阿里雲、華為等聯合支持。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而國家「新基建」發展政策的貫徹深入,無疑為這疫情時代經濟產業發展低迷期的中國添上了一把有力的抓手。
  • 邊緣計算是什麼?下一次信息技術的變革
    邊緣計算中的邊緣指的是網絡邊緣上的計算和存儲資源,這裡的網絡邊緣與數據中心相對,無論是從地理距離還是網絡距離上來看都更貼近用戶。邊緣計算則是利用這些資源在網絡邊緣為用戶提供服務的技術,使應用可以在數據源附近處理數據。如果從仿生的角度來理解邊緣計算,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類比:雲計算相當於人的大腦,邊緣計算相當於人的神經末端。
  • 邊緣計算、雲計算、霧計算能為自動駕駛做些什麼?
    問題出在多少處理應該發生在「邊緣」?在哪種情況下,處理應該在自動駕駛汽車及其無數本地設備,而不是在雲端?出於實際原因,我們已經知道大部分處理必須發生在邊緣,因為感知數據需要分析的速度受到自動駕駛汽車運動影響需要及時指示汽車周圍有什麼。
  • 分析機構:2020年中國邊緣計算伺服器整體市場規模將達182億元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2月18日消息,行業分析機構IDC近日發布首期《中國半年度邊緣計算伺服器市場(2020上半年)跟蹤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邊緣計算伺服器的整體市場規模為11.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2.78億元),預計全年將達到27.8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1.93億元),同比增長20.6%。IDC預計,2019-2024年,中國邊緣計算伺服器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8.8%,遠高於核心數據中心的平均增速。
  • 2021年計算行業機遇在「邊緣」:浪潮與百度聯手樹標杆
    文/黃海峰「快速增長的智能終端將帶來大量數據及AI決策需求,帶動企業基礎設施投資向邊緣側遷移,邊緣計算產業在未來5年將以超30%的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浪潮邊緣計算事業部總經理孫波在近期的「2020百度雲智峰會」上這樣講到。2021年伊始,各大計算企業都在找尋新機遇。
  • 一文了解邊緣計算和邊緣AI
    預期在未來五年,AI訓練與推論會在網關或是各種邊緣裝置進行,甚至往下到傳感器節點。那麼,邊緣AI到底是什麼,靠什麼能解決這些行業痛點呢?一、邊緣計算與邊緣AI近年來,物聯網設備連接數呈現出線性增長趨勢。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超過200億臺。與此同時,設備本身也變得越來越智能化。
  • 邊雲協同風勢漸起,邊緣計算產業火勢撩燃
    2020年什麼技術最熱?是AI、5G還是自動駕駛?其實都不是。伴隨著越來越多客戶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工業網際網路與邊緣計算都成為了客戶業務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後者更被認為是堪比雲計算的重要技術變革,即我們常說的「邊雲協同」。而這一切的變化,都是邊緣計算的順勢而為。
  • UED科技:UCloud優刻得邊緣計算節點UEDN上線
    據UED科技消息稱,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而有50%的物聯網網絡將面臨網絡帶寬的限制,4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分析、處理與儲存。  邊緣計算作為雲計算的補充和延伸,是將雲計算的計算、存儲等能力擴展到網絡邊緣,提供低時延、高可用和隱私保護的本地計算服務,產生更快的網絡服務響應,解決雲計算中心時延長、受網絡環境制約等問題,兩者相輔相成。
  • 邊緣計算之於製造業有何用?
    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出現,那麼這個時代的關鍵應用加速器是什麼呢?答案就是邊緣計算技術。在上一篇科普文章中,我們講了雲計算是如何應用的,毋庸置疑,雲計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它讓企業使用計算資源時,可以像使用水電一樣便捷。
  • 5G成為邊緣計算的較強推動力
    邊緣計算是數字世界中最令人興奮的新概念之一。利用佔用空間很少的微型數據中心網絡,邊緣計算使系統能夠實時收集並分析重要數據,而不會增加現有基礎設施的負擔。在物聯網系統中,通常以端到端的方式,在特定的高度傳感器密集型環境中獲得大量數據,且數據是在邊緣生成並處理的,以降低延遲並減輕數據中心的負載。
  • 2020年十大最熱門技術趨勢:超級自動化、多重體驗等
    編者按:2020年是不是聽起來就像是一個很有未來感的年代?伴隨著20後寶寶們的啼哭聲,新的技術發展正在顛覆現有格局。對此,全球領先的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總結了2020年的十大技術發展趨勢。超級自動化、區塊鏈、AI安全、分布式雲和自主化設備……它們很可能在未來五到十年內給世界帶來重大的顛覆和機會。
  • 運營商加快邊緣計算布局2021年或再迎垂直行業融合突破
    邊緣計算(MEC)作為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正日益趨向成熟。2020年,三大運營商發力邊緣計算,圍繞商超綜合體、工業網際網路、VR/AR、高清視頻等行業,逐漸沉澱出了眾多5G應用場景案例。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預測,在人工智慧和5G的推動下,2021年是邊緣計算從試驗走向落地的一年,邊緣計算將真正發揮價值。
  • 運營商加快邊緣計算布局,2021年或再迎垂直行業融合突破
    邊緣計算邊緣計算(MEC)作為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正日益趨向成熟。2020年,三大運營商發力邊緣計算,圍繞商超綜合體、工業網際網路、VR/AR、高清視頻等行業,逐漸沉澱出了眾多5G應用場景案例。
  • Open Infrastructure丹佛峰會即將召開,這些邊緣計算議題等你來聽
    首屆Open Infrastructure峰會將落戶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九州雲技術團隊積極參與其中,並將分享三大與「邊緣計算」相關的議題,2019年4月29-5月1日,丹佛峰會現場等你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