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之路應通向何方

2021-01-21 中國青年報

    編者按

    再有幾天,時間將走入2007年。

    30年前,在「文革」剛剛結束後不久,鄧小平作出了撥亂反正重大決策:恢復全國統一高考。這一決定給億萬青年帶來了希望的春天。

    30年過去,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提出,中國統一高考制度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高考應該怎樣考?高校應該怎樣招?」成為舉國關注的重大問題,而且關於這方面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

    2006年,高考改革和高校招生改革引起了媒體及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率先於2004~2005年進行高中課程改革的廣東、山東、海南、寧夏、江蘇將於2007年、2008年迎來課改後的第一次高考。5省區的高考改革方案一經出臺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特別是江蘇的考試方案,甚至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而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在招生過程中引入「面試」測評、中國政法大學採取按照各省人口比例確定學生名額等一系列招生新舉措,包括自主招生的大學數目不斷增加,使得我國高校招生改革的步伐不斷加速。

    同時,教育部推進的新課程改革也進入了攻堅階段。隨著高校招生改革的試水和推進,高考改革和高校招生改革,既關係到新課程改革的成效,又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在此背景下,專家們認為,需要對高考改革方案與高校招生制度進行全方位的審視。

    12月23日,中國教育學會、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在北京師範大學共同主辦了第六屆21世紀教育論壇——議題為:高考制度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督學郭振有,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談松華,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等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山東、江蘇、湖北、甘肅等地的教育行政官員和一線教師就高考改革的方向與實施途徑、考試制度改革與中、東、西部基礎教育發展、社會用人需求與中小學評價制度改革等主題進行了深層次、多視角的探討。

    謝小慶:應給高中教師以發言權

    本報記者 袁曉露

    「我們現行的高考缺乏有效的證據,沒有達到科學性的要求」,北京語言大學教授謝小慶說,以這種高考分數作為唯一標準錄取大學新生是不合理的。美國的大學招生,三分之一是中學成績;三分之一是標準考試;三分之一是工作經歷。招生最主要的依據是中學的成績,尤其重視高中教師給予學生的成績評定。

    現行招生制度不合理處很多,但教了學生幾年的老師,對學生最了解的老師卻沒有發言權,是最大的不合理。所以招生制度改革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得給教了3年的高中老師們以發言權。

    謝提出一個「從中國國情出發的高考改革方案」,其核心是:以學生的高中校內成績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主要依據,以學生參加全國或全省統一考試的成績作為高中成績的校準參照,統一考試成績完全與考生脫鉤。這是一個充分考慮中國國情的高考改革方案。

    以某省為例:在進行全省統一考試前,本省所有高中都需要將本校考生的校內評定成績上報省招生辦公室封存。各個學校在統一考試前上報存檔的高中校內成績將不僅僅是期終的筆試成績,還包含平時成績和教師主觀評價在內的綜合性成績。統一考試以後,根據統一考試的成績,以學校為單位,對各校的高中校內成績進行校準,校準為具有可比性的「校準校內成績」。

    考慮到中國今天的實際情況,為了保證招生的公平和防止不正之風,可以在若干年內繼續沿用以往的「分數分段投檔」的錄取辦法,保證各高校可以按照「校準校內成績」從高到低錄取學生。

    每個考生在統一考試中的成績將成為國家機密,嚴格保密。以往,整個閱卷評分工作都是在「糊名」的情況下進行的,直到最後階段才與考生姓名掛鈎。今後,統一考試成績在完成「校內成績」校準,將學校上報存檔的校內成績轉化為「校準校內成績」後即封存,若干年後可銷毀。

    為避免作弊,成績校準工作可以委託三家外省的不同中介服務機構來完成。例如,安徽省招辦可以將分數校準工作委託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教育考試院完成。北京、上海教育考試院將分別獨立對校內成績進行校準,天津考試院將負責對北京、上海兩家的校準結果進行對照比較。只有兩家的校準成績完全一致時,才將最終校準結果用於高校錄取。所有參與的中介機構都需要籤署保密協議,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談松華:如何改變一卷定終身

    本報記者 謝湘

    「要不要用全國統一高考的方式來選拔高校的學生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談松華自問自答——對這個問題是有不同看法的。

    一種看法認為,中國這麼大,國家用統考的辦法來選拔學生,不一定適合很多學校和地區的實際。還有一種看法說,國家統考是計劃經濟的產物,要對高考制度進行根本性的改革。

    從國際、國內的情況來看,通過選拔性的考試來挑選高校的學生,並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很多國家都是採取這種辦法。而且最新的情況是,俄羅斯最近也提出借鑑中國的高考,並把這視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

    所以,「今天我們討論高考制度的改革,不是討論廢除高考,而是如何改進現行的高考制度。我想這是需要強調的一個問題」。談松華說。

    考什麼?怎麼考?

    恢復高考已將近30年,對高考問題的討論和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而且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也做了一些改革的嘗試,如考試科目的演變、推薦保送生制度的提出、高校自主招生的試點等等。現在看來,這些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一些措施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有一些措施在實踐中變形了。比如說保送生制度,實行了一段時間就沒有繼續下去了。學校為了保證整體的升學率,推薦的往往不是一流的學生,而是中上等的學生。比如說給特長生加分的政策,帶來了大量弄虛作假的問題。所以,一些本來想突破現行高考招生局面的措施,具體到實行的時候,便和改革的初衷產生了很大的距離。由此可見,高考改革,不是單一因素可以解決的。

    儘管做了很多的改革嘗試,但是高考以知識為主要內容這樣一種考試方法沒有改變,以分數作為錄取的唯一標準這樣一種招生制度也沒有改變。所以,引起了社會上對現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很多的批評、指責。有人認為,現在高考的升學競爭愈演愈烈,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而且成為一種導向,嚴重影響了青少年全面素質的提高。

    因而,現行的高考制度,確實迫切地需要改革。這個改革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考試,一個是招生,這兩個方面一定要聯繫起來考慮,僅僅考慮考試制度是不行的,還要考慮招生制度。

    考試制度包括考試科目、內容、方法方面的改革。現階段應該在面上繼續推進考試科目的改革。考試科目現在一般採取是3+x模式,就是必考的科目「語文、數學、外語」,這是保證基礎和公平性的需要;另外根據高考學校的要求,比如說你考物理加物理,考化學加化學,加試的科目能夠突出學生的特長,有利於將來的專業方向。

    從內容來看,改革的方向應該從現在比較偏重知識點,知識內容的考試,轉向考查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考試。從考試方法上,就是變一次考試為多次考試,給學生多次選擇的機會,避免一次考試的偶然性,同時也可以減輕學生考試的壓力。

    高考成績與招生錄取不能掛得太緊

    一張試卷定終身,這是目前高考招生存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考試成績和招生掛得太緊。以總分排隊,以計算機排名依次錄取。這種辦法從社會接受程度來看最高,2006年實行網上錄取,社會的投訴率最低,公眾的滿意程度最高。

    但是,僅僅按照分數,並不能完全體現一個學生的素質和特長。目前的高中,到了高三階段就不上課,主要時間、精力都集中在做各種試題上,翻來覆去所做的事情就是為了提高十幾、二十幾分成績,以保證進入一個好一些的大學。這種做法對人才培養是一個很大的浪費。

    所以,完全以分數錄取學生的做法,一方面是造成了升學競爭越來越激烈。一方面影響了多樣化人才的選拔。另外,高中學生的社會服務、領導能力等因素沒有綜合予以考慮。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社會誠信制度沒有建立起來以前,除分數以外的信度有一定問題。這就是一個難點。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把所有學生的評語都寫得非常好,在這樣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進行區別和選拔的。

    最後我想再說明一下,我們提出來的高考改革方案一定要具有可控性。如果失控了,那麼這個影響就會非常大。

    

相關焦點

  • 高考英語命題的改革之路——孔德惠教授訪談錄
    現在各省執行情況不一,儘管高考改革步伐在加快,還處在調整期。高考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經過浙江和上海的高考試點,考試權進一步收攏,全國還有8套高考英語題。考試命題仍然是個大問題。考生怎麼能考出水平,高校怎麼能選拔出人才,這些都和命題直接相關。
  • 高考改革後作文這樣寫
    高考需要改革,否則會嚴重地妨礙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妨礙素質教育方針的落實,這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是繼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我國教育事業的一次革命性的變革。
  • 教育專家: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高考應取消英語
    南都訊 記者陽廣霞 實習生覃雯 近日有消息稱江蘇省2016年高考英語或將不計入總分,而這一說法被官方否定。不過,一場高考是否應改革的討論由此展開。昨日,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在中山大學舉行,專家稱英語權重太大,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 高考改革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命題
    9月4日,《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終於浮出水面。和以往只是圍繞考試科目做文章的「小打小鬧」不同,這一次的改革深刻地回答了為什麼改,改什麼和怎麼改等根本性問題,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國家在教育領域實施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頂層設計。《意見》出臺以來,引發眾多網友感嘆,直呼自己「生不逢時」。
  • 第一講: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讀
    這一次的新高考改革算是是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無論前面幾個地區改革進行得如何,新高考改革也是大勢所趨。現在已經不是在討論要不要改革的問題了,而是什麼時候改,需要怎樣改。所以無論是已經開啟新高考改革的省份,還是將要改革的省份,亦或者是還沒確定何時改革的省份,這節課都是非常適合高中學生和家長。
  • 2020年高考錄取方案改革!賦分制改革!
    2020年對於這屆高三學生來說真的是不平凡的一年,很有意義的一次高考!但是這屆高三很多省份也迎來了新高考,北京市教委很早之前已公布了2020年高考改革方案。其中,關於綜合評價錄取試點方面的方案指出,原則上高考成績佔比不低於學生總成績的60%。
  • 異地高考改革能符合「帕累託最優原則」嗎?
    異地高考改革能符合「帕累託最優原則」嗎?晨霧/ 文今天(2013年2月17日)的工人日報上以問答的方式發表了一篇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周光禮的觀點文章《平等對待所有利益相關者》(本文後附有有原文)。在問及如何穩妥推進異地高考政策?
  • 高考改革研究報告:新高考如何融匯中西
    選考就要賦分,加入高考改革的14省市有5種賦分方法,山東的5等8級賦分制區分度最好。現在只有接近50%的專業提出了選科要求,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專業提出選科要求。 本輪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各地應該儘快加入本輪高考改革。
  • 解讀未來高考改革的七大動向
    針對高考改革最受關注的多個熱點及難點問題,本文從考試和測量的專業角度進行了回應,並從理論和實際操作的不同層面梳理出關於未來高考改革7個值得關注的動向。  國家陸續出臺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系列文件,提出了多項高考改革的任務和措施,抓住了教育改革的關鍵,使之成為牽引教育發展的「火車頭」。
  • 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麼辦
    視覺中國 資料圖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10月19日表示,過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試點已經落地,經評估取得成功,儘管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今年,還有4個省要開始試點,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將全面建立起來。
  • 黑洞通向何方?蟲洞還是白洞?天堂還是地獄?
    甚至正如某些人所想那樣,黑洞可能也是通向另一個宇宙的隧道。這種想法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1935年,愛因斯坦與內森·羅森合作,建立了連接兩個時空點的理論橋梁。但是在1980年代,物理學家們對物體是否可以通過黑洞穿越進行了討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取得嶄新的突破。索恩向好萊塢電影《星際穿越》的製作團隊提供建議。
  • 黑洞通向何方?蟲洞還是白洞?天堂還是地獄?
    甚至正如某些人所想那樣,黑洞可能也是通向另一個宇宙的隧道。這種想法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如果存在蟲洞,它們可能會通向另一個宇宙。但是,人類也無法得知蟲洞內發生的一切。也許黑洞導致白洞當然,如果黑洞確實通向銀河系的另一端或另一個宇宙,則在另一側將需要有與它們相反的東西,那麼會是一個白洞嗎?
  • 全國各省高考改革方案陸續出臺 英語改革方案詳解
    中國教育在線訊 《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日前出臺,近日,全國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陸續出臺,其中對英語科目改革進行了詳細介紹: >全國各省高考英語改革方案解讀四 川廣 西
  • 韓家勳等:論新高考改革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的設計轉向
    新高考綜合改革是新時代育人方式改革的突破口,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服務於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與選拔。新高考綜合改革中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以下簡稱「學考」)是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的關鍵環節。
  • 高考改革增加語文分值突出母語地位 降低英語分值
    北京昨日公布2016年中高考改革方案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  昨日,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提出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重點高中名額向一般中學傾斜等成為方案的亮點。  至少2014年高考,我省涉及到英語的考試不會有什麼變化。但在瀋陽的「中考」改革中,已經開始嘗試英語降分了。  今年瀋陽升入初一的孩子在三年後中考中,英語成績從150分降至120分,在這120分之中,還包括20分聽力口語考試,以人機對話測試形式進行,計入總分,顯然在英語的考核中重視了應用內容。
  • 中高考改革後,各科分數怎樣計算
    教育部消息:全國中高考改革在2018年已經開始了,以後小學、中學生都將受到較大的影響。中高考改革後,各地的中高考分數規則也將隨之改變,中、高考制度的改革讓很多的家長不安分了,因為中、高考的改革打破了孩子的原有的學習方式,對孩子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同時,家長對於改革新政策難以理解,甚至有很多家長都沒有見過改革政策,一頭霧水,還談什麼理解,難怪很多家長這麼不淡定,擔心、害怕的家長的不計其數。
  • 上海新高考改革的三個悖論
    在經濟快速變遷,經濟和社會分化逐漸凸顯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中利益相關者的訴求愈發多元。這些都會給教育政策調整帶來許多困難,上海的新高考改革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在回應多元主體複雜甚至衝突的訴求過程中,上海新高考改革解決了一些問題,也製造了新的問題。
  • 北京中高考改革方案出臺:中高考分值語文升英語降_經濟_央視網
    馬上就訪  小學低年級擬取消英語課  對於此次中高考改革「大幅度降低英語分值」的說法,李奕表示,降分不等於不重視,而是希望用考試撬動改革。  此次改革後,中考英語分值將下降20分,高考英語分值將下降50分。不過,聽力的比重有所增加。
  • 選科面臨困難,賦分遭遇質疑:新高考改革爭議中前行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啟動首輪以來,全國各地分階段分地域穩步推進中。2017年,京津魯瓊作為第二批試點省市開始高考綜合改革,並在2020年迎來了首批「3+3」新高考考生。2019年,廣東、江蘇、河北、重慶、遼寧、福建、湖南、湖北8省份作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市,採用了「3+1+2」方案,在2021年也將迎來新高考「首秀」。
  • 2021年新高考改革全面解讀
    目前新高考改革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門話題!尤其是2021年新高考的8省市及未來即將實施新高考的省市地區。  為助力各地家長、考生更加全面了解和透析新高考報考政策,為大家帶來了《新高考報考進階100問》,研究價值極高,供廣大師生、家長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