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科面臨困難,賦分遭遇質疑:新高考改革爭議中前行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啟動首輪以來,全國各地分階段分地域穩步推進中。2017年,京津魯瓊作為第二批試點省市開始高考綜合改革,並在2020年迎來了首批「3+3」新高考考生。2019年,廣東、江蘇、河北、重慶、遼寧、福建、湖南、湖北8省份作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市,採用了「3+1+2」方案,在2021年也將迎來新高考「首秀」。

  此輪高考改革以生為本,從尊重學生興趣、特長角度出發,賦予學生更多選擇權。然而,在今年第二批試點省市的高考中,賦分選科引起一些爭議和困惑。第三批8省份高考方案增加的「1」(物理或歷史為必選科目),又產生重回文理分科老路、限制考生選擇權的質疑。新一輪高考改革伴隨著爭議持續推進,應該如何堅守改革初衷,保證公平兼顧科學?

  1 分省分階段試點,給予學生更多選擇權

  在此輪高考改革方案中,考試科目與內容的改革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語數外3科是必考科目,而另外3科選考科目由學生自己選擇。在首批改革試點地區,上海是6個科目中任選3科,浙江則是7選3,這就分別給了學生20種和35種選擇組合,體現了尊重學生選擇性,尊重學生興趣、特長發展的改革取向。

  第二批改革試點省市沿用了上海6選3的選科方案,即「3+3」模式,第一個「3」是語數外3科作為高考統考科目,第二個「3」是從物化生史地政6科中任選3科作為高中學業水平測試中的高考選考科目,以等級賦分的方式計入總分。

  以北京為例,「3+3」模式分為統一高考與等級性考試兩類科目。2020年高考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每科滿分150分;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考生自主選擇3門。根據「折算賦分方案」,等級性考試成績由高到低分為A、B、C、D、E共5等,其中A等佔考生比例的15%,B等佔40%,C等佔30%,D等佔14%,E等不超過1%。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學生、北京2020年應屆高考生小詹表示,新高考模式豐富了學科選擇,一定意義上能夠減輕應考壓力,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傳統文科或傳統理科的學科組合,自主選擇等級性考試科目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興趣,對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更有益處。

  第三批改革試點8省市在第二批「3+3」的基礎上做了調整,採用了「3+1+2」的模式,規定了選考科目中必須有物理或歷史當中的一科,另外兩科在餘下的科目中任選,這個模式給考生提供了12種選擇。

  作為第三批改革試點區,遼寧省本溪市高級中學高三年級主任李金秀說,「3+3」模式下很多人不選物理,「3+1+2」規避了這一點,更為科學。從目前來看,新高考改革還是給學生提供了一些選擇權。「以我校為例,以前分文理,學校1000人中選文科的300人左右,而現在選擇學地理科目的有400多人,選學政治的有400多人。」

  2 選科賦分帶來挑戰

  新高考改革也給學校、老師、家長、考生帶來挑戰。

  新高考的選科必然導致中學教學的改革,首先是走班制。走班制對學校的師資、場地、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多個試點省市的學校校長告訴半月談記者,新高考帶來的困難包括教室不足,師資有的過剩閒置,有的普遍短缺,教師編制跟不上、積極性不高,教學班、行政班交叉管理有難度等。

  南方某中學校長說,儘管目前「3+1+2」已縮小了學生的選擇範圍,但仍不同程度面臨教師、教室的困難。有的城區學校面積小,基本一個多餘教室都很難提供;有的學校歷史、政治教師數量有限,教師調配存在困難。雖然理論上有12種選科組合,但有的農村學校可能只能提供給學生三五種選擇,條件稍好的城區學校能滿足7到9種選科組合已經相當不錯了。

  半月談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改革的初衷是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選擇考試科目,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或學校更多是從避開競爭、更易拿高分、將來好就業等功利角度出發來選科。

  東北一所高中高三學生小張說:「看現在整個環境,報物理的同學最多,同學中學不好硬學的也有,就是覺得理科更好就業、可選報的專業更多。」該校高三學生小李說,他們班原來有不少同學想選地理,後來改成了生物,因為有說法是生物全省報的人更多,比較容易進前15%,拿A級。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學生、北京2020年應屆高考生小趙說,雖然新高考改革讓高中生對學科有了更大的選擇度,但老實說,高中生對自己的認識還是比較有限的,不少同學實際上並沒有特別喜歡、特別熱愛的學科,還是像以前那樣依據老師、家長的想法以及大學的專業要求選科。有些學校擔心學生自己做不好選擇,或者師資不夠豐富,還是按照傳統的學科組合進行教學。

  剛剛過去的北京新高考令部分家長、學生對等級賦分制公平性和科學性產生顧慮。一些北京家長認為,賦分分數(等級分)的高低受一起參加選考的考生人數影響,一旦個別科目發生考生棄考的情況,選考群體的原始得分分布有可能會呈極端負偏態,這時很多中上水平考生的等級分數就會比應有水平被低估很多。

  賦分分數(等級分)的高低受出題的難易程度影響非常大。有家長舉例說:假設北京有48000名高考生,其中8000名選考A科目,如果有次考試出題者覺得難易適中,有480人考滿分,那麼考99分的第481人按照現行的等級分賦分規則將被賦為A4等級91分,此時,99分和100分的差距被等級轉換分給擴大了。如果A科目出題非常難,全北京市選考此科目的考生最高分為95分,並且只有一人,第二名為89分,那麼,第一名和第二名也將同時被賦為A1等級100分,這就帶來不同分數的高分學生大量同分,難以區分的怪現象。

  一位北京今年的高考生表示,從最終的高考分數來看,2020屆的分數明顯比上一屆高,且分數分布更密集,區分度很小,這與等級性考試的賦分方式有關,等級賦分只能展示頭部學生的學科優勢,並不能展示所有學生的真實水平,這就增大了中段學生的壓力。

  3 繼續深化改革的路徑在哪裡?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中心首席專家劉堅認為,新高考增大了學生在高中階段的選擇自由,包括選課的自由和考試的自由。「對中國的高中教育而言,高中生有選擇一定比沒有選擇好。」劉堅說,高中階段的項目制學習,能夠讓學生發揮興趣愛好、特長潛能,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

  在他看來,降低共同必修內容的比例,增加高中階段課程和高考的選擇性,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在選擇中發現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潛能,在選擇中規劃自己未來的人生,這是國際基礎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行之路,關乎整個國家未來競爭力。劉堅表示,從某種意義上,激發青少年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是實現人才強國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先行先試的省份都在為改革探路,積累可行經驗。比如第三批「3+1+2」的試點方案就是在前兩批試點基礎上的調整和優化。

  北京大學考試院的一項實證研究顯示,自從江蘇高考改革以來,「3+3」模式下物理遇冷,江蘇籍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的數理水平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下降趨勢,在參加物理、化學等國際奧賽的頂尖學生中,已漸漸難覓江蘇籍學生的身影。因此,第三批試點省市對學生選擇權設制了一定限制,物理成為必選科目之一。

  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鍾秉林說,這種調整一方面尊重了學生興趣、特長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由各個省份進行嘗試。

  對於「增加物理或歷史為必考科目之一是否又回到文理分科的老路上」的質疑,一些專家認為,過去文理分科對於學生而言只有2種選擇,現在「3+1+2」仍然給學生提供了12種選擇,這就是進步。鍾秉林說,學生在高中階段過早地文理分科會造成知識體系的不完善,進到大學還要補課,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每一項改革舉措都充滿了爭議,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關鍵是要做一個科學的研判,做一個正確的選擇。

  多位教育工作者認為,新高考實施之後,學生進校選科制、分層教學、分組學習、走班教學成為一種常態。我國教育差異性比較大,有區域差異、城鄉差異、校際差異,要尊重這個現實,多樣化探索。目前出現的全走班、中走班和小走班3種不同的模式,可以根據學校具體的校情進行探索,不能一個模式一刀切。

  專家表示,改革的方向是對的,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進一步論證和研究,比如考試的難度係數,考試的時間點,學生選科的指導怎麼樣更加科學,選考的賦分如何更加科學、具有可比性,在綜合素質錄取中如何進一步保證它的公平性,如何關注弱勢群體等一系列的問題。總之,高考改革一定要堅持改革的初心,不要改了之後又回到應試教育的老路。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21期

  半月談記者:鄭天虹 魏夢佳 王瑩

相關焦點

  • 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目究竟怎麼辦
    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的物理科選考人數下降問題,正持續引發輿論關注。圖為2017年6月8日,浙江義烏市,在義烏市第四中學考點,考生在結束了最後一門考試後走出考場。我國在向全國推進新高考改革時,需要對陳寶生部長所稱的「一些需要完善的問題」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態度進行改革完善。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現了有關高考物理選考科目人數下降的爭議,引起輿論廣泛關注。據報導,針對浙江省高考物理選考人數下降的問題,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表示,正在研究學考選考完善辦法。
  • 等級賦分、選科組合!山東新高考變化大,填好志願先掌握這些規則
    2020年夏季高考考試階段已經結束,接下來將是查分填報志願環節。今年是山東新高考改革第一年,與往年有很大不同。打破文理科報考後,有些考生和家長對成績構成和等級賦分規則還缺乏科學系統的認識,對新的志願填報規則下該如何科學填報志願缺乏科學理性的思路和方法。
  • 物理歷史都選,在3+1+2選科中如何賦分?專家:兩科不能同時選擇
    新高考很多省市採用的3+3模式,語數外必選,然後在其他6科中選三種,這是第一批實施新高考的省市使用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有可能出現物理與歷史同時被選中的可能,但由於這種模式導致很多考生不選物理或者歷史,所以很多新高考省市,比如江蘇就出臺了3+1+2的模式,也就是說,語數外必選,
  • 新高考政策「等級賦分」詳解!
    2019年4月23日下午湖南新高考方案公布後,改革力度空前。在新高考政策裡與考生關係最密切的部分就是等級賦分,在大多數已經實施新高考政策的省份都是實施等級賦分。什麼是「等級賦分」?為什麼要「等級賦分」?「等級賦分」有什麼辦法?等級賦分制優勢何在?接下來學馬君就以上幾個問題一一解答。
  •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選科要參考哪些指標,「賦分」才能更高?
    文|小玉說「高考」,對於高中生而言,是關乎前程、未來發展的重要考試,所以到了高三,大家都在全力以赴,但是隨著新高考的到來,考生不僅要做到「成績」優異,在「選科」上還要下功夫,不然在賦分制度下報考難佔優勢。
  • 聚焦新高考!等級賦分制度下,學霸也會成炮灰?
    目前新高考改革正在部分省市如火如荼的推行中,浙江、上海是最早進行新高考改革的試點省市,今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新高考政策首年落地,2021年將有8省市加入新高考的隊伍當中。眾所周知,新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選科與賦分模式,學生的高考成績將不再由單一的原始成績計入。
  • 2021高考改革丨選科對新高考蝴蝶效應之地理篇
    據悉,2021年全國共14個省市地區實行新高考,其中8個省市將「3+3」模式改成「3+1+2」,新高考選科重要性逐漸凸顯。根據各地最新發布的高考政策,除了三大必考主科外,作為「選項」的六個學科可以排列組合出的多種方式,每一個學科有哪些學習痛點和誤區,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組合,如何複習備考等等,任何一個細枝末節都可能對新高考產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今天我們來聊聊新高考選科的大熱門——地理。
  • 新高考中的等級賦分是怎麼回事?浙江和山東的操作方式如何?
    文|劉冷絲欄目|絲說教育改革最近,部分省市宣布暫緩啟動新高考改革,等待一些難題得到徹底解決後再予以實施。其中,很多人不理解高考選考的等級賦分是怎麼回事,我這裡給大家通俗地解釋一下主要內涵。教育部新一輪高考改革方案要求,考生高考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個必考科目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考生自主選擇的3個選考科目成績組成,即「3+X」模式,3個選考科目即「X」,這3科成績以等級賦分方式呈現。
  • 新高考3+1+2選科究竟怎麼選才划算,21個等級賦分制度詳細刨析
    成績使用符合高考報考條件的學生,在有效期內自主確定所選科目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選考科不使用卷面得分,主要原因如下:(1)不同科目的卷面得分缺乏可比性。選考科目等級起點賦分設置為40分,主要原因如下:浙江省高考選考科目以高中學考成績合格為賦分前提,有利於進一步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體現高考與學考相結合及高中教學的基本要求,有利於學生為進入高校學習打下更紮實的學科基礎。
  • 新高考等級賦分詳解,看過就全懂
    等級賦分詳解作者:範令一2018年湖南省已經確認啟動新高考,在新高考政策裡與考生關係最密切的部分就是等級賦分,在大多數已經實施新高考政策的省份都是實施等級賦分。不同的等級賦分政策會影響孩子最終的高考分數,卷面得分與高考分數在等級賦分中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呢?
  • 為了公平,新高考實行賦分制度,但是結果卻不一定是公平的!
    實行新高考改革後,很多人一直對於「賦分制度」耿耿於懷,因為有了賦分,感覺自己的命運已經不掌握在自己手裡了,因為賦分,很多想學的科目,不敢選擇了,因為擔心成為「炮灰」。尤其是那些賦分後,發現自己的分數更少的學生和家長,大呼這種制度不公平,很多人慾廢之而後快!
  • 浙江新高考改革實施細則出臺 選考科目成績按21個等級賦分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1月15日訊 記者昨天從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獲悉,考生、家長、學校都十分關注的我省新高考改革細則———《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實施辦法》均已出爐。兩《辦法》明確了新高考學業水平考試和選考科目的考試時間,明確了選考科目中的「等級賦分」規則。
  • 新高考模式帶來了「等級賦分制」,能實現公平嗎?學生選科要注意
    2020年,新高考模式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批試點,這一批施行新模式的省份採用的是「3+3」模式。而2021年將採用「3+1+2」高考模式的省份,是湖南、湖北、福建、廣東、重慶、遼寧、河北和江蘇這8個省。所謂的「3+1+2」高考新模式,指的是學生除了要選擇語數外這3門主科,還需在物理歷史中任選1門、在生化地政這四門學科中任選2科,作為自己高考考試科目。而「3+3」則是3門主科外加生化地史政物這6科裡任選3科。
  • 新高考選科【政治+地理+生物】組合怎麼樣?
    2020年起北京開始實施「新高考選科」模式,不同的選科組合適合哪類考生?有哪些優劣?文新學堂整理新高考選科政治+地理+生物組合分析,一起來看! 一、選考政策科普 新高考和傳統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實施「3+1+2」或者「3+3」的選科模式。
  • 上海新高考改革的三個悖論
    在經濟快速變遷,經濟和社會分化逐漸凸顯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中利益相關者的訴求愈發多元。這些都會給教育政策調整帶來許多困難,上海的新高考改革就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在回應多元主體複雜甚至衝突的訴求過程中,上海新高考改革解決了一些問題,也製造了新的問題。
  • 高考改革研究報告:新高考如何融匯中西
    選考就要賦分,加入高考改革的14省市有5種賦分方法,山東的5等8級賦分制區分度最好。現在只有接近50%的專業提出了選科要求,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專業提出選科要求。 本輪高考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各地應該儘快加入本輪高考改革。
  • 浙江新高考:選考科目成績按21個等級賦分
    浙江新高考改革實施細則出臺 選考科目成績按21個等級賦分  從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獲悉,考生、家長、學校都十分關注的我省新高考改革細則———《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實施辦法》均已出爐。
  • ...中省級特級教師徐濤支招新高考選科 注意再選科目的「相對位置」
    「新高考模式,總分還和原來一樣是750分,但構成發生了一點改變。」7月26日下午,在一場新高考選科公益講座上,來自武漢市第六中學的省級特級教師徐濤針對新高考選科為新高一學生和家長支招。他提醒,新高考的課程和分值統計方式都發生了變化,結合自身情況合理選科很重要。尤其要注意再選科目的「相對位置」,再選科目以等級制賦分計入高考總分,「卷面成績不等於賦分成績」。
  • 解密新高考——等級賦分
    前面李老師說到,新高考選科之後,選擇的3門或2門高考科目,不是按照卷面成績算高考成績,而是按照等級賦分計算高考成績,那麼等級賦分具體是這麼回事?為何要用等級賦分呢?等級賦分到底公不公平?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李老師為大家一一揭秘。
  • 2021新高考注意:三大主科成提分關鍵,選科策略要慎重!
    第一年摸著石頭過河,相對傳統高考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來深入剖析一下2020年新高考有哪些「翻車現象」,讓大家對新高考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也給即將要選考的高一高二同學一些警醒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