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 輕鬆關注--
精益、質量、改善工具?
所謂改善工具,就是對某種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工具。
但是,在現場正確的使用該工具的人卻並不多。
將現場可能發生的問題總括起來,本次連載通過問答的方式進行說明,
將工具的活用等方法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介紹。
Q_051:
6Sigma到底是什麼意思?請通俗易懂的介紹一下。
A :
Sigma(σ)是希臘字母24個字中的第18個字,統計學將其表示為標準偏差(Standard Deviation)的符號,所謂6Sigma(Six Sigma)是指規格上限(USL: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和規格下限(LSL: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之間,從短期來看時,從規格中心到規格上限(或下限)的距離是標準偏差(σ)的6倍。
這種情況下,處於規格之外的概率為100萬個中的0.002個(0.002ppm),是非常少的。
但其中一項需要留意的事項是,在上述情況下,規格的中心和現場收集數據的平均值()一致時,在實際情況下,規格中心值(目標:μ)和數據平均值之間多多少少都會存在偏差。
假設(μ)和()之間的偏差是1.5σ,從統計學方法解釋就屬於6Sigma理論。 這種情況下,在規格之外存在數據的概率會變成100萬個中有3.4個(3.4ppm)。
也就是說,一般說6Sigma水平的話,可以理解為100萬個產品中發生3.4個不合格。
Q_052:
請告訴我現場數據匯總後如何求得標準偏差。
A :
總體上來說,在現場很難做到的是數值管理。 只要稍微理解一下其實就不難,但抱著數值管理複雜的先入為主的觀點,不努力去理解,這也是數值管理很困難的原因之一。
那麼來舉例說明一下標準偏差:
在現場抽取7個產品,測量長度結果如下。
18.8 18.6 18.4 18.2 18.3 19.3 18.8
這些長度的平均就是
在這裡,「標準偏差」是指,以目前找到的平均值()為基準,將各個數據值的差異全部加在一起計算的平均值。
但是以平均值()為基準,如果將各個數值的差異全部加在一起,就會成為零,因此通過變相的方法,將平均值作為標準值,計算各個數據間差異平方後套入方根。 這個原理是,計算某個值的二次方之後,再套入方根就變成原來的值。
例如,當數據有1, 3, 5這三個值時,平均值當然是3,如果以平均值為基準,在各個數據的差異中求和的話,就會變成 Σ(3-1)+(3-3)+(3-5)=2+0(-2)=0。
所以要按照
來計算。
也就是說,求得標準偏差的公式以平均值為標準,分別找出與數據的差異並計算二次方後,在他們的平均值上重新套入方根。
所以會成為這個公式:
如果計算一下上述7個數據的標準偏差:
也就是,以平均值(=18.6286)為基準,每個數據差異的平均值為0.3773。
革新、創新、變革、改革
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掃碼+建立交流群*(初建微信,加人多會提示異常,請忽略)
只有7%微信訂閱號在堅持原創
希望大家閱讀後順手點「在看」,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