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會議決定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書記基於大歷史觀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構想,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在今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習總書記與外方領導觀看了斯裡蘭卡國寶級文物—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總書記介紹說,當時鄭和船隊所到之處帶去的不是戰亂,而是和平與繁榮。在南京這座見證中國近代屈辱史的城市,我們可以沿著鄭和寶船遺址公園,看到大明國力強盛時大航海的壯舉,在靜海寺我們又看到因清政府閉關鎖國、任人宰割而籤署的《南京條約》,再到日軍侵華戰爭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直至渡江戰役勝利顛覆蔣家政權在大陸的統治。南京這座古都既見證中國近代史的開始,又在偉大共產黨的領導下迎來了解放全中國的勝利曙光!
行程亮點: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 -南京靜海寺紀念館
見證「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歷史——渡江勝利紀念館
靜海寺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儀鳳門外,北倚獅子山、東接天妃宮、西臨護城河,是明成祖朱棣為褒獎鄭和航海的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是明朝十大律寺之一,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存,現已列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寺名取「四海平靜,天下太平」之意,明清時規模宏大,殿宇林立,氣勢恢宏,號稱"金陵律寺之冠"、"金陵八大寺之最 "。為供奉鄭和從異域帶回的羅漢畫像、佛牙、玉玩等物品,和奇花異木的活株而敕建。靜海寺屢遭戰火,歷代均有修葺,擴建終成今制。1842年,靜海寺成為中英《南京條約》議約地,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997年,6月30日夜,靜海寺敲響150下警世鐘紀念香港回歸,百年屈辱終於一掃而光。
課程主題:三寶下西洋萬邦來朝 華夏屈辱史鐘鳴終銷
課程目標:1.了解靜海寺的前世今生,了解鄭和下西洋的歷史
2.了解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以及《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和歷史意義
實踐探究:1.參觀靜海寺,了解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以及鄭和下西洋的成就
2.參觀靜海寺紀念館,了解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和《中英南京條約》的歷史
拓展延伸:通過了解《中英南京條約》,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再次走上這條路?
渡江勝利紀念館興建於2009年4月,是為了紀念渡江勝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所建。渡江勝利紀念館已經成為南京市的一個紅色地標。渡江勝利紀念館由主館區、渡江勝利廣場、渡江勝利紀念碑、挹江門城樓等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90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餘平方米。館內珍藏著豐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選擇,記載了中國革命史的發展歷程,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尋求真理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業績。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政府發起渡江戰役。在東起江陰、西至湖口的千裡戰線上強渡長江,一舉擊潰最後的國民黨主力,4月23日解放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對全中國的統治至此宣告終結。
研學課程內容:
研學行程前收集一些關於中國近代史上跟南京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參觀「偉大的勝利——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史料展」。獻禮70周年,以小組為單位,在渡江勝利紀念館舉行獻禮70周年主題活動(具體活動內容和流程我社統一安排)。結束後赴報告廳安排主題講座(課時1小時)。贈送70周年華誕紀念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