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我來到了「紅巖革命紀念館」,讓自己心靈的升華一下。時光荏苒,我們更加了解重慶的歷史,那一段段令人可歌可泣的故事,故事仿佛重現在我們眼前,一次次震撼和洗滌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一起體會電視劇(紅巖)當時的歷史情況。
紅巖革命紀念館,位於重慶市嘉陵江畔,它們都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動基地,是我黨在國民黨統治區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鬥爭的中心。因業績卓著,故設館加以紀念。
「紅巖精神」包含救亡圖存的愛國精神、不畏艱險的奮鬥精神、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勇於犧牲的奉獻精神、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執著的追求、高尚的共產主義品德情操、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出汙泥而不染的崇高的人格。簡單地來說,可以概括為八個字:愛國、團結、奮鬥、奉獻。它集中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精神風貌。
走進紅巖村。紅巖廣場,設計、造型讓我耳目一新,坡度40,階梯寬敞,階梯長廊,紅花綠草。古代宮廷階梯沒有這麼長、寬。
站在階梯頂,俯視嘉陵江水清澈透亮,觀看江對岸,江北風光,高樓鱗次櫛比,沒有通風口。
階梯連著廣場,右側紅色頁巖巨石雕刻「紅巖」。想起家裡藏書《紅巖》小學時讀的第一部小說。
廣場中央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紅色大樓映入眼帘,董必武題詞紅巖革命紀念館。館門前毛澤東在重慶組雕。
走進紅巖紀念館:53個歷史故事再現黨的群眾路線。展覽分為《嚴格整風,贏得群眾》、《堅守宗旨,情系群眾》、《輿論宣傳,感召群眾》、《三勤三化,深入群眾》、《海納百川,凝聚群眾》、《堅定信念,鼓舞群眾》、《清廉自律,取信群眾》和《以史為鑑警鐘長鳴》八個部分,53個生動鮮活的小故事。
紀念館頂樓,民族脊梁、學術楷模展覽——人民科學家錢學森。講述錢學森學術成就、學術思想、精神風採。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境界。錢學森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聯想到今天中國的世界領先科學技術,中華民族屹立世界。
發揚紅巖精神,沿著了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道路奮發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