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植物分類法可靠嗎?是否有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

2020-08-23 大臉科學視野

在生物學分類中,動物和植物似乎有著明確的界限。兩種分類包含了植物界和動物界下所有的生物,那麼有沒有可能存在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它們不僅擁有植物的特點,同時也擁有動物的特點。

綠葉海蛞蝓

在這個問題之前,可以簡單地思考一下植物與動物的界限是什麼?如果你說動物可以自主移動,並且消耗著有機物;植物則相對固定,而且是製造有機物的能手,可能你只是說對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其實這僅僅是它們之間一小部分的區別而已。

如果說動物與植物之間其實根本沒有明顯的界限,這完全是正確的。人總是會自以為是地為自然分類,而自然卻不會為了人類幼稚的想法而順從。當今的任何一種生物學分類方法都不可能達到非此即彼的明確。

科學家認為海葵有動植物雙重基因

那麼動植物的分類方法又是從何而來,它可靠嗎?動植物的分類方法大致起源於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那時海外航行和貿易迅速發展,動植物的標本不斷增加,迫切需要科學的生物分類方法。

17世紀初,瑞士植物學家鮑欣擺脫了古書的分類習慣,按照植物的自然相似性,用雙名法將其歸類,開啟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歸類方式。隨著植物分類進展的加快,英國博物學家拉伊採用相同的方式確定了動物的分類,並首次提出植物和動物界的某些大類。

林耐和他的著作

但真正分類學的崛起來自林耐的《自然系統》一書。他將自然界分為植物、動物、礦物三大類,並分了綱、目、屬、種,確定了生物學的秩序。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樣的分類確實是可靠的,因為它包括了自然界絕大多數的生物,讓其有了相對合理的秩序性。

不過,地球的生物都是從簡單到複雜、由少到多進化而來的。整個進化的方向是呈現輻射狀的,因此必然存在著許多過渡形態的生物。那些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也必然會存在,下面我們就簡單地介紹幾種。

綠葉海蛞蝓

綠葉海蛞

這是一種有植物特點的動物,光是看名字就覺得它不簡單。從生物學分類來看,綠葉海蛞蝓屬於海兔科海兔螺屬,經常會去吸食濱海無隔藻,是正兒八經的海洋動物。不過它的另一項技能就與眾不同了。

這些藻類除了是食物,綠葉海蛞蝓還會將這種海藻的基因植入自己消化系統中的細胞,利用它的葉綠體與自己的細胞體結合,從而讓自己擁有光合作用的能力。通過這種機制產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類物質,能夠維持生命9個月。

綠葉海蛞蝓

眼蟲

眼蟲是眼蟲屬生物的統稱,在植物學中稱為裸藻或綠蟲藻,是一類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從這裡就能看出這是一種腳跨兩個大門的生物。為什麼說眼蟲是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生物呢?

要說起來,眼蟲已經是微生物的一種了。有趣的是,自然界中許多微生物都具有眼蟲這樣的特性。眼蟲它擁有眼點(感光)和鞭毛(運動),還可以通過活動捕食水中的營養物質,算得上動物;但是它又能利用自身的葉綠體提供自我營養的供給。

因此,眼蟲是一種介於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生物。

捕蠅草

捕蠅草算得上食蟲植物中的明星,它們的葉片內表層會不斷分泌蜜汁,吸引那些可憐的小動物前來覓食。當它們觸碰到它的感應器官時,兩半葉片會迅速合起,抓住蟲子,通過交錯兩側葉片的刺將獵物牢牢鎖住,直至其死亡。

關於類似捕蠅草這樣食蟲植物的起源一直是個謎團,達爾文曾在《食蟲植物》一書中給出解釋說,「數百萬年前,這類植物長在潮溼的沼澤裡,會面臨製造蛋白質的元素氮的缺乏,因此才演化出捕食動物的特點。然而,關於食蟲植物的演化過程仍有不少謎團。

總而言之,自然界的神奇總會打破人類制定的已有規則。就像我們雖然定義了動物與植物的分類,但仍然有很多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生物,譬如我們舉例的綠葉海蛞蝓、眼蟲、捕蠅草。當然還有更多文章沒有舉到的例子,不如你在評論區下方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動植物分類法可靠嗎?是否有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
    在生物學分類中,動物和植物似乎有著明確的界限。兩種分類包含了植物界和動物界下所有的生物,那麼有沒有可能存在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它們不僅擁有植物的特點,同時也擁有動物的特點。科學家認為海葵有動植物雙重基因那麼動植物的分類方法又是從何而來,它可靠嗎?
  • 自然界中有沒有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生物?
    按理說,現存的生物都有著明確的生物學分類,動物就是動物界內所有生物的總稱,而植物則是植物界下所有生物的總稱,所以理論上說不存在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但是,神奇的大自然總是不缺少驚喜和意外,所以自然界中不但有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也有具有明顯的植物特點的動物以及既像動物又像植物的生物。下面我們來簡單的介紹幾種。
  • 有哪些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
    在生物界,確實有些動物和植物存在難以區分的模糊情況。對於大多數動物和植物,都可以很容易進行區分,比如大部分動物可以自由行動、有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有明顯反饋;而大部分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細胞有細胞壁,無法進行自由移動等等。
  • 藍眼淚奇觀,只因為「海螢」,是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單細胞生物
    這個藍色發光的海域被稱為藍色眼淚,它是一種生活在海裡的微生物和螢光動物,也被稱為「海熒」,藍淚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它的身體裡有一個叫發光腺的細胞,是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單細胞生物,被海浪拍打會產生淺藍色。
  • 動植物的回交會產生問題嗎?是否違背倫理道德?
    眾所周知,動植物的發展是依靠繁殖的方式來進行的,尤其是動物,它們的生存和繁衍全是憑藉自身的本能。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也經歷了原始社會,文明社會再到現代社會的歷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漸漸地人們的倫理道德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動植物卻有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它是什麼呢?回交是什麼?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很多,卻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貓科動物中的獅子和老虎,一直佔據著食物鏈的頂端,但不知道你是否發現,同樣是非常成功的掠食者,野生動物中大型貓科動物很多,大型犬科動物的數量卻很少。兩個物種間如此大的體型差異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 既是動物又是植物的生物有哪些?
    既是動物又是植物的生物有哪些?時間:2017-03-04 12:56   來源:蘭嵐瀾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無奇不有! 既是動物又是植物的生物有哪些? 海葵 它看上去很像花朵,其實是捕食性動物這種無脊椎生物就是海葵。據一份最新研究稱,從基因編碼上看,海葵屬於動物和植物的混合種。
  • 觀賞植物的氣候分類法和綜合分類法
    觀賞植物的氣候分類法和綜合分類法一、觀賞植物氣候類型分類法1、熱帶氣候型該氣候型的特點是:周年高溫、溫差小,有的地方年溫差不到1℃;雨量大,空氣溼度較大;有雨季和旱季之分。熱帶氣候型又分為南美洲、中美洲熱帶和亞洲、非洲、大洋洲的熱帶地區。
  • 野生動物的種類與分類法
    科學家按照動物的形態結構,先把動物分成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然後將具有最基本、最顯著的共同特徵的生物分成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門。目前動物界一共有20餘門,主要包括原生動物門、海綿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扇形動物門、線形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脊椎動物門等。門一下為綱,它是把同一門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性和親緣關系所分成的群體。
  • 海葵究竟是植物還是動物?科學家:可能是動植物「雜交體」
    雖然自海葵被人類發現以來就被認定是動物,實際上它的身上也具備著所有植物具有的特徵,不過近日,有科學家通過仔細研究海葵的DNA分子之後發現,海葵在具有動物特徵的同時,還具備著植物特徵,因此研究人員懷疑海葵很可能是動植物結合的一種奇特生物。
  • 髮菜不是植物?
    近日,深圳海關查獲一批未申報貨物疑似髮菜,經該關動植物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鑑定,該批樣品確為髮狀念珠菌,俗稱「髮菜」;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禁止出口。 那麼問題來了!俗稱「髮菜」的髮狀念珠藻不是植物?但屬於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 植物有意識嗎?兔兔那麼可愛,蘿蔔白菜就不可愛了嗎?
    一些素食主義者是為了避免殺生而吃素的,植物和動物是如何區分開的呢?吃肉是殺生,植物也是生物,算殺生嗎?今天為大家解讀一下植物有意識嗎?動物和植物的定義與區別在還沒有生物學,人類沒有發現細胞,不認識菌類的時候,我們對生物就有簡單的區分。
  • 髮菜不是植物?
    近日,深圳海關查獲一批未申報貨物疑似髮菜,經該關動植物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鑑定,該批樣品確為髮狀念珠菌,俗稱「髮菜」;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禁止出口。那麼問題來了!俗稱「髮菜」的髮狀念珠藻不是植物?但屬於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 動物和植物都是細胞構成,生命神態卻截然不同,細胞有什麼區別?
    動物和植物都是細胞構成的,但兩種生物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態。那麼,這兩個物種間的細胞會存在相似性嗎?這兩個物種間的細胞區別又是什麼?當你看到生長在你後院的一棵樹,你的狗繞著這棵樹轉圈時,這兩種生物顯然是截然不同,一個是僵硬的,一動不動的,而另一種是一個狂吠的生物,有個性,喜歡舔乾淨你的盤子。然而,在細胞水平上,這些生物體在許多方面存在非常相似,話雖如此,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例如它們如何生長,如何獲取它們的食物,也會對這兩種真核細胞類型的動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 生活在水塘中的「眼蟲」,究竟是動物還是植物?
    而我們從這個綠色的水池中取一滴水,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就可以看到有許多綠色的小顆粒,再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就會發現這些綠色小顆粒,原來是一些會活動的生物。它們是一種單細胞生物,身體比較胖,呈長橢圓形,前端有一根長長的鞭毛,靠著這根鞭毛,它們就能夠在水中遊來遊去。這種單細胞生物就是眼蟲。
  • 海帶是植物嗎?其實它和動物的關係比植物近多了,實為一種結合體
    ,後來這些生物有的開始以接收太陽光能為能量獲取方式,有的以吞噬其他生物為能量獲取方式,這種分化導致動物和植物的雛形出現了,到多貌生物出現的時候,動植物開始走向分化,現代植物的祖先綠藻等出現,但是其中並沒有海帶的祖先。
  • 什麼是回交,動物回交有倫理道德嗎?植物回交呢?
    自從人類掌握了生物的遺傳規律,人們就開始了育種事業,讓動植物能夠為人類所服務。雖然人類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馴化動植物,但是馴化的速度非常慢,動輒上千年。這顯然不符合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為了讓動植物能夠更好地服務人類,科學家們使用了各種育種手段改良動植物的基因,其中就包括回交。
  • 美國FDA公布植物和動物生物技術創新行動計劃
    基因組編輯等科學進步已經使人們能更加有效和精確地改變動植物的基因組以產生期望的性狀。動物和植物基因組編輯在食品和飼料、農業和衛生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這些應用包括:①改變植物或真菌食品的特性和應力(例如增強其對環境的耐受性),轉變人類食用油料的脂肪酸譜;②改善食用動物(例如抗病豬)的健康和福利,如非洲豬瘟、豬繁殖和呼吸症候群病毒;③生產供人類醫療用(例如異種移植、藥品生產)的植物或動物;④改變生物(例如登革熱、
  • 人類進化史,1250萬年前的蛀牙化石,介於猴子和黑猩猩之間的生物
    ,還有其他2/3的動物也被滅絕。在這樣一個事件發生之後,當時這個星球上面的爬行生物黃金時代已經結束。而那些最古老的原始哺乳類動物經過了非常漫長的艱難環境之後,最終被繁衍下來,並且進入了一種快速進化的狀態。
  • 恐龍介於兩者之間_科學探索_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我們的研究顯示恐龍新陳代謝的方式和恆溫動物或者變溫動物都不一樣。他們既不像哺乳動物,又不像鳥,爬行動物或者魚,"亞利桑那大學的生物進化學家和生態學家Brian Enquist說。 "或者說,他們的新陳代謝方式介於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之間,直接一點講就是,現在這個地球上的生物裡是找不到它們這樣的生理性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