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有件包漿自然刻字銅水盂,鑑定時看字跡,可以排除大部分贗品

2020-12-03 重歷史

水盂相信喜歡文房類收藏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中國古代在沒有接觸到科學思想的時期,僅憑著生活中的發現,就能將許多工具給建構起來,文房四寶就屬於一套完整的寫字工具,但只有使用過的朋友才會知道,文房四寶其實還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水。

研磨的時候需要加水,而寫完字後也需要加水,這兩個都是完成整套流程的關鍵步驟,也就是說,其中缺乏一件盛水的工具,如果比較粗糙,古人直接用木桶代替就行了,但是愛惜文房的人,就不會這麼隨便,特別是大戶人家或者皇家貴族,都是需要專門盛水的工具的,而水盂就是其中一種,它的原理和水丞還有硯滴,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叫法不同。

藏友的這件銅水盂,老舊痕跡比較自然,包漿古樸,其上富有太極的圖案,將水盂的口子遮住了一般,清水時太極是一種風景,而墨染時,太極又是另一番景致,非常符合文人審美的雅興。

要看這太極,反映的是一種和諧平衡的思想,放在桌案是,也需要有相對的硯臺,一幹一溼,又是另一幅風景,所以能在文房四寶聚齊的情況下,配上這水盂,不管是寫字還是畫畫,都是一番非常享受的體驗。

當然,其上刻畫的菊花,代表的是一種淡雅的氣質,文人多淡泊名利,其實他們只不過有自己思想上的追求而已,只不過與物質追求不屬於同一路,腹有書香氣自華,像菊花一樣,淡淡的卻也過得非常精彩。

鑑定這種水盂,通常都有一個重要的細節,那就是看字跡,在古代沒有機器的情況下,在這種銅器上雕刻,需要手工完成,人類不像機器這把精準,刻畫期間總會留下不少多餘的刀痕,自然就沒辦法做到完美。

但是機器加工就沒辦法做出這種自然的痕跡,機器切割非常平整,即便是後來加工,也無法和純手工雕刻相比,而純手工雕刻,非常費時費力,還講究技法,希望通過仿製的人,也不會有這種耐心和功底,所以在鑑定銅水盂的時候,除了觀察包漿外,同樣需要注意刻字的部分。

當然,這只是排除許多贗品的方法,並不是鑑定真品的標準,在收藏的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學習,才能豐富鑑定的認識。

相關焦點

  • 元明清精品金銅佛像展?118件中被質疑贗品超90%
    118件被標註為元、明、清時期的精品金銅佛像及法器,分別陳列於美術館內3個豪華展廳內,造型各異,千姿百態。幾尊標註為17至18世紀的掐絲琺瑯彩黃銅鎏金佛像,在燈光的映襯下流光溢彩,引得人們駐足觀看。  這場名為《漢風藏韻――中國古代金銅佛像藝術特展》的展覽,宣稱旨在向公眾呈現中國歷史上最頂級的造像藝術。
  • 鑑賞|雲龍奪珠端硯與六朝陶獸水盂,貴博藏了哪些文房珍寶?
    通過硯用水研磨可以產生用於毛筆書寫的墨汁,在水中以膠體的溶液存在。早期的墨尚不能製成墨塊而是零碎的小片,使用時撒在硯上,用研石壓住磨成墨汁。最早的墨,以隃麋(今陝西千陽)所制為貴,故名「隃麋墨」。東漢時,隃麋地區有大片松林,盛行燒煙制墨,墨的質量很好。據《漢宮儀》說:「尚書令、僕、丞、郎」等官員,每月可得「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因此,古人詩文中,稱墨為「隃麋」。
  • 如何鑑別古代銅器的包漿與偽鏽
    古代銅器在藏市中日漸火熱,藏友通常判定銅器依靠銅鏽。那麼,在仿冒技術越來越高的今天,僅憑生鏽就能確定銅器有價值嗎?  銅器上歷史的積澱在業內被稱為「包漿」。多數經歷一定時間的古董都會形成一層「包漿」,而且時間越久「包漿」越明顯。所以選擇銅器看「鏽」並沒有錯,不過這個鏽是指「包漿」,而不是偽鏽。
  • 專訪《天下尋寶》青銅器鑑定專家王榮琳,收藏要踏踏實實!
    第一點就是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與時俱進。第二就是不光要有理論,還要有實踐,要經常走市場,經常到市場去學習。第三點就是我們要有心,做一個有心的人,要從細節去關注事物的本質,關注這件器物的本質,關注這件藏品它的真實情況。
  • 手裡的古玩被估價上百萬 這些鑑定內幕你知道嗎?
    夏志峰認為,這是利益使然,因為社會上文物鑑定的收費,是按估價的10%收取的,估價越高,鑑定費自然就越高。另外,有些人和有關拍賣公司、古玩收藏商人聯手,將贗品說成是真的,更有甚者,直接和盜掘古墓者串通一氣,在坑蒙拐騙消費者的同時,也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危害。
  • 看他的書桌就夠了!
    行筆繪畫則不是特別方便,還容易沾上墨汁未乾的字跡,於是就有了玉臂擱。 玉雕蓮藕筆洗 它的性質大都是自然金色或者花卉動物,外觀精美,工巧玲瓏。 既實用,又可以作為文玩怡情養性,陶冶情操。很受文人的喜愛。
  • 青銅器通常都是銅綠色,而這件黃澄澄,新的像贗品
    1999年1月的某一天,養賢鄉有一位村民在平整泥塘的時候,意外挖出一件青銅器。器體上面裝飾有造型誇張的獸面紋、雲雷紋,鑄造工藝精湛,質樸古拙,厚重大氣。兩人往回趕的路上,聽到有村民說,幾天前,南京有個文物販子提出,以八萬元收購這件青銅器。聽到這些話,兩個人的心中十分焦急,因為這意味著,文物價值非同尋常,如不及時挽救,後果不堪設想。為安全起見,兩人請求警方給予協助。
  • 外國盜墓賊發現神秘「星盤」,開始被認為是贗品,其實它們很難得
    有意思的是,外國有一件文物本來是真品,卻差點兒被認定為贗品。這是件什麼樣的文物,又為什麼會被差點兒當作贗品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古玩圖片鑑定指南:瓷器專家姜鳳利教你拍攝鑑定九圖
    藏品的遠程鑑定, 是通過專家的掌握的鑑賞知識體系,與藏友提供的藏品信息量進行對比判斷,信息量越全,專家的鑑定結果越精確。 很多藏友在使用圖片鑑賞中,因為沒掌握正確的藏品圖片拍攝方式,導致藏品信息不完整,即影響了專家對藏品真偽的正確判斷,也浪費了藏友的鑑賞費用。
  • 贗品橫行的宣德爐,真面目到底是什麼樣的?
    甚至有了「文房諸器,宣爐為首」的說法。在款式上,參照宮廷所藏的歷代名窯名器以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工藝上,加入金銀等貴重材料,再經過十多遍反覆錘鍊,使得器物表面純細如嬰兒膚。 最終鑄造出3365件大小不同、形制各異的精品鼎爐。這批銅器除了為供皇宮內各宮各殿及各部衙門配置了符合禮制的鼎彝外,還被賜給各一些名山寺院。
  • 「土斑」是鑑定高古陶瓷贗品的重要方法
    現在高古陶瓷贗品極多,如何辨別呢,制假者無法仿造的「土斑」是鑑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謂高古陶瓷主要是元以前出土的陶瓷器,由於是土中而來,自然會留下明顯的出土痕跡,其中表面的土斑就是最主要的特定依據。
  • 名畫變贗品?達文西畫作存疑 俄富翁拍得假"宮女"
    其實,兩家博物館所藏兩幅畫作孰真孰假多年來一直就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德媒稱,都柏林版本於1990年在都柏林耶穌會修道院被發現,自那時起,該版本被認定為原作,因為比烏克蘭版本問世早20多年。愛爾蘭國家畫廊發言人表示,烏克蘭版本是一個「非常好的同時代摹本」,但並非贗品。也有人傾向於認為烏克蘭版本是原作,前蘇聯的藝術專家在鑑定後就認為該畫是真跡。
  • 手持式顯微鏡字畫鑑定界"照妖鏡"
    中外古今,書畫贗品是令收藏家們頭痛的難題。如何鑑定真偽,已成為世界藝術品領域的一個難題。2009年10月12日至14日,由文化部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和首都師範大學共同主辦的首屆藝術品科學鑑定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全部代表都一致表示支持科技手段進入書畫鑑定領域。
  • 銅香爐歷史介紹與大明宣德銅香爐鑑定方法
    銅香爐是銅做的焚香器具,(西關銅藝),雖然質地相同但是不同時代的能工巧匠們卻把他們做成了作成種種形式。銅香爐中最知名的是明朝製造的宣德爐。一直以來,香爐收藏的目標年代都集中在宋、元、明、清四朝,但宋元明清香爐各有不同。宋代之前,香爐作為我國古代傳統的實用器主要是用青銅和陶製成;漢代以後,香爐的材質逐漸豐富起來,尤其是在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輩出,各種仿銅式瓷香爐紛紛問世。
  • 金銅佛像才是銅器收藏的最高境界
    現為西藏收藏協會理事的葉正剛,1974年出生於昌都地區邊壩縣,父親是上世紀60年代初支援邊疆建設時從四川進藏工作。對於銅器和金銅佛像的喜歡緣於兒時遊戲。  從銅彈殼,到用過的銅酥油燈、銅碗、銅壺、銅盤等,兒時生活中的銅器無不給葉正剛留下深刻印象。走上工作崗位之後,葉正剛逐漸喜歡收藏這些銅器,也收藏著兒時的記憶。走上金銅佛像的收藏之路,則是近10年的事,「慢慢地就過渡到銅器收藏的頂端——金銅佛像的收藏」。
  • 古玩字畫贗品泛濫 Anyty顯微鏡交易護身符
    ,除了現場觀看外,一些藏家還經常會拿圖錄或現場拍的照片給某位專家看,以確認作品的真實性,為之後舉行的拍賣做準備,這是很多藏家之前採用的方式。  2011年時,藏家楊先生在南京某拍賣行看中了一張李可染的作品,自己不是很有把握,"於是我把作品照片發給了研究李可染的專家,得到的回覆是100%是真的。於是我就花了幾百萬元買了李可染的這幅作品。"  "取回拍品後,在自然光下打開一看,發現情況不大對。"楊先生要求拍賣公司退畫,但拍賣公司否認了是印刷品的可能。楊先生將這幅字畫送到相關技術部門進行鑑定,後來發現是印刷品。
  • 如果你手上的釉裡紅有這些特徵,請慎重!專家說可能是假的
    釉裡紅系用銅紅料在瓷胎上繪畫,施透明釉後在高溫中一次燒成。其紅色用銅紅料在釉下,故屬釉下彩。釉裡紅瓷器燒造時需要一種環境,專業術語叫「氣氛」,瓷器都是在某種氣!氛中燒成的。一般來說氣氛就是兩種:一種是氧化,一種是還原。簡單來說,就是爐子開著火門,有充分的氧氣進去,就叫氧化氣氛。而關著窯門,悶著火,就稱為還原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