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的遠程鑑定, 是通過專家的掌握的鑑賞知識體系,與藏友提供的藏品信息量進行對比判斷,信息量越全,專家的鑑定結果越精確。
很多藏友在使用圖片鑑賞中,因為沒掌握正確的藏品圖片拍攝方式,導致藏品信息不完整,即影響了專家對藏品真偽的正確判斷,也浪費了藏友的鑑賞費用。
今天,瓷器專家姜鳳利老師,就以一件民國礬紅描金盤口瓶為例,向藏友們講解如何拍攝專業、準確的鑑定圖片。保證藏友鑑有所得。
一、拍攝器物整體造型
從正面拍攝,畫片居中,能看到畫片的特徵,盤口側面和頸部、肩部造型都收納在這一張圖片中。
二、拍攝器物口沿部分
口沿製作工藝是辨別仿古瓷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有95%以上的仿古瓷在口沿造型上缺乏歷史自然傳承關係,表現出僵硬、笨拙的狀態。
三、拍攝主題畫片正面
這件民國礬紅描金盤口瓶主題畫片為兩個人物,一人持兵器,一人捧聖旨,拍攝時要將儘可能多的人物一同拍進畫面,包括手中的道具。
這張圖片在專家鑑定時,主要是看人物開臉的面部表情、繪畫特徵、線條勾描的順暢程度,以及彩料和質感。如這件瓷瓶含有描金、礬紅、墨彩三種彩料,其質感是否為自然老化,彩料是否開門,且符合晚清民國的彩料特徵。現代彩料和老彩料是不同的。
四、拍攝畫面人物服裝細節
人物服裝帶有一定的衣紋褶皺,在拍攝時最好選擇衣紋褶皺較多的一位人物,拍攝衣物細部圖片,不用拍到邊上的部分。通過這張圖片,鑑定專家可以看到彩料特徵、人物衣紋褶皺的自然垂墜感和互相的疊壓關係,感受到釉面的質感。
五、拍攝器物底部款識
圖片範圍無需過大,不用把整個胎底拍攝進去,只選取正面的、清晰的款識即可。款識在鑑定中非常重要,專家能夠通過款式的書寫、勾描程度、整體間架結構和狀態進行鑑定和斷代。
如這件瓷瓶底部書寫的是乾隆年制的寄託款,開門到代的乾隆本朝,字體挺立,起筆落筆有韻律;晚清民國時期款識起筆落筆有一定力度,但不如乾隆時期的筆鋒狀態;現代仿品字體間架結構鬆散,描摹痕跡特別重,起筆落筆所呈現出來的線條較為僵直。
六、在光的折射下拍攝器物底部釉質
底部釉質也是判斷瓷器新老的重要方面之一。專家主要看底部釉質在光的折射下,是否呈現老瓷器瑩潤的釉質特徵,現代瓷器大多做不好底部釉質,釉質都是光亮閃閃的。
七、拍攝器物內外足牆的胎釉交接線
共兩張圖片,分別為外胎釉結合的一條線和內胎釉結合的一條線。內胎釉結合處的圖片和外胎釉結合處的聚焦圖片,能夠反映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胎釉交接線的工藝處理,二是胎質的質感。
八、拍攝器物磕損痕跡
拍攝時應聚焦在磕損的部位,拍攝完可以放大觀察,圖片是否能夠清晰的反映胎質的質感。磕損痕跡是否為自然的、磨損的狀態,這也是專家鑑定的一個重點。老磕和新磕胎質上的老舊髒色沉澱是有區別的。
九、用電筒打到器物內部,拍攝旋削痕跡
一些老瓷器的瓶體或罐體會有接痕,這種接痕能反映出當時自然的工藝特徵,像元青花就是接胎形成的。接痕如果沒有反映出來,會對瓷器判斷產生一定的阻礙。如這件瓷瓶,它的內部圖片就能看到一個自然的、從下到上的旋削,這是拉坯形成的流暢自然的旋削痕跡。
一件器物的型、胎、釉、料、工、款、痕、破損和老舊這九點,就是瓷器鑑定的所有方向。藏友們在鑑定時如果能夠基於這九點拍攝一組圖片,這樣就形成一條清晰的脈絡,方便專家順利地進行鑑定,也進一步地提高了圖片鑑定的準確度。
以上就是域鑑APP瓷器專家姜鳳利對於鑑定圖片拍攝的詳細講解,不知道大家學會了嗎?